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我們厭離五欲,因為眾生常常一生就是為財、色、名、食、睡這五欲去奮鬥,被這五欲所困厄,從而在娑婆世界輪迴不休。
無量劫以來我們習慣了在五欲六塵中打滾,因此,能夠對五欲六塵通體放下,這是需要大丈夫氣概的,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就像有些人雖然也念佛,修行還算精進,但卻是心戀塵境,貪著五欲。
這個五欲一般有兩種理解,除了財、色、名、食、睡以外,另一種就是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塵境。因為這五種塵境,不是欲本身,但它能夠引發人的佔有之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也叫五欲。
我們的六根追逐六塵,如果把意根放下,就是五根追逐五塵,它是本能的,十二因緣當中就講六入,六根就自然要入到六塵裡面去,追求那種快感、快樂。
要使六根不追逐六塵的快樂,這不是一般淺顯的智慧所能做到的,唯有有甚深的空慧和堅固的為生死之心,才能把這種趨向五欲的心降伏下來。
很多人一輩子都是在追求五欲,得到了欣喜若狂,得不到就懊惱萬分;得到了,還會更猛利地去追求,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有個成語「慾壑難填」,就是形容人們這種心理的。
但這個五欲,當你一旦得到的時候,細細去思惟,它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就像狗咬骨頭,咬來咬去雖然沒有什麼肉,但它又不放棄。
五欲本質上沒有真實性,就好像夢中所得。但追逐五欲,就會增加鬥爭,就像鳥兒為追逐食物而相互廝殺;追求五欲如果不能得到,就會內心焦灼,就像我們逆風拿著火把來燒自己。
五欲害人,就像我們腳踩在毒蛇上,隨時有被咬噬的危險。
所以大乘經典都在教我們怎麼遠離、厭離五欲,但世間人迷惑顛倒,就貪戀執著這個五欲,到死亡的時候都不捨棄。
比如說這個色慾,即使到死亡的時候,哪怕有一點精力,有一點力氣,他都會思念這個東西。這就是我們輪轉不休、受無量痛苦的原因!讓我們墮落、讓我們不得出離的,就是五欲!
如果一個念佛人對五欲還沒有放下來,想享受五欲的快樂,那求往生的信願就不真切,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接引願相應,就被五欲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