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1頁)

工作生活中常自卑,如何才能自信不緊張

問: 弟子在工作生活中常自卑,不夠自信,在大庭廣眾說話、發言,會格外緊張,說話...

為何學法後,總覺得反被佛法障礙了,變得很畏懼

問: 佛法是心法,總是聽聞,說佛法的空性和般若要用在生活中,可是學了法後,總覺...

從「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來深信佛力

從理上相信,這就是要相信三種力量。《般舟三昧經》跋陀惒一一這是賢護長者,他修般...

業力最怕輾轉增勝

在唯識學上說,所有的業會得果報,它必須是增長業。 你看臨終造的業為什麼力量特大...

佛陀示現滅度為何對眾生有益

卯一、不滅有損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

徹底死絕「偷心」,了脫生死才有指望

在這條漫長、艱辛的修學路上,有時候往往雖經別人提醒,仍然無法調整自己習氣、煩惱...

【佛學漫畫】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解釋【圖】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解釋...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圖】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

法執——但去其執,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問了:四諦法是苦集滅道,有四種相狀,而我們是清淨心,那清淨心跟這四種相...

為什麼我們希望彌陀的光明照我色身

我們看第十六,蒙光柔軟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

不隨妄轉,心常覺照,安住真如

修《楞嚴經》的人就是,我不隨你阿賴耶識而轉,我安住一念清淨心,你才能夠跟過去徹...

有哪些念頭會失去三皈依體呢

問: 我們有哪些念頭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後,為什麼不能對三寶失去信心呢...

淨土宗的祖師們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但是中國淨土宗祖師,在這樣的修行背景上,...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當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當下之時,為了使我們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

阿彌陀佛令一切眾生畢竟大樂

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所啟建的這樣的一個大願,施設淨土的方法,也就是讓我們眾生到西...

從任勞任怨當中修忍辱

我過去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上課第一天的時候就說,我們在佛學...

把生命主宰權放棄,輪迴就拿你沒辦法

我執它的引起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個我執的情況有兩種:一個是即蘊即我,一個是...

這個名號開顯自性寶藏的力量太大了

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現。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

黃泉路上無老少,年輕不急求解脫嗎

問: 學佛的終極大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作為一名剛入門的佛弟子,我感覺自己...

這五種事情,很容易會折損清淨智慧

【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 〖消文〗 這...

略述傳印長老的淨土因緣

一、故鄉僧俗眷屬的淨土啟蒙之緣 一九五四年,長老在故鄉遼寧莊河普化寺依崇仁法師...

【佛學漫畫】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

【佛學漫畫】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

激揚生死凡夫之厭欣心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迴,曠劫至今,曾無省勵,故示苦...

不經多劫,得疾解脫方便

不經多劫,得疾解脫方便。疾,就是快速;解脫,就是離開業障。有業就繫住了,有煩惱...

入了那伽大定,打那麼厲害都不知道

佛法在世界上存在,世界上有災有難,我們也要跟著受災受難。像高旻寺,解放了,來果...

遇到逆緣的時候,要這樣來思維

我們內心很多負面的情緒,很多的盜賊要偷走我們已經成就的功德。這個時候佛陀勸我們...

【推薦】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應道交

從淨土宗的角度來說,我們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必須要具足三種主要的思想,或者講...

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資持》云:納法成業名體。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在律上作出一個簡單的定義──納法...

一坐坐定,不執著一切境界

問: 我學坐禪的時候,我用的是數息法,但是我沒有按照那個規矩來 淨慧法師答: ...

證悟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死

下面我就說說解悟與證悟和了生死的關係。解悟不能了生死,證悟要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

【佛學漫畫】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的故事...

【佛學漫畫】弘一法師

弘一大師的故事...

對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亂

作為我們用功夫的人,在這種環境中,應該怎麼樣來對治修行過程中的昏散兩種障礙呢?...

生活的迷失與覺醒

現在有不少人學佛是從功利的目的來求神拜佛。如果從功利的目的學佛,他的心量是很小...

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

往生的重點——法華與淨土的修學

(1)往生關鍵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實信心。 厭離娑婆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修行這條路要堅持走下去,確實有很多困難、很多障礙。仔細地把這些困難、障礙想一想...

【佛學漫畫】達摩大師

禪自拈花來,達摩葦上飄...

喜貪美色美味,當修如是觀法

如經中說,修定的人要離欲及惡法。離欲即指離開五欲。智者大師在《次第禪門》中說言...

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問: 聽說經典、佛像不可以燒,請問已舊或者已損壞的佛像跟經書怎麼處理? 天因法...

養成凡事盡心盡力、努力以赴的認真態度

記得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那時環境衛生比較差,常有衛生所的醫護車來給大家打卡介...

拜懺之精神與正確態度

懺儀在佛門裡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儀式。以修行的階次來講,它是最前面的懺悔業...

五蘊的可怕就是「變狀如是」

我們的五蘊身心世界本來是五種功能,就是一個色受想行識,就是一個因緣所生法,按照...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不睡覺不吃飯

眠為大暗無所見,日日欺誑奪人明,以眠覆心無所見,如是大失安可眠。 這個地方做一...

【佛學漫畫】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在寺院當義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問:道場分給師父們的水果、飲料等,師父們可以給居士帶出界外來食用嗎?這樣居士會...

人們都以為成佛是件難事,其實並不難

普通人都以為成佛是件難事,其實並不難。佛和眾生都是一種觀念功夫所成。佛一念具足...

如果偏執經文中一義而不能圓融,必將誤人慧命

【原文】 看經須是週遍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蓋經有此處建立、彼處掃蕩,此處...

前念無去,現念無住,後念無來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迴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動念,前念、現念、後念,念念之間是...

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

觀音菩薩的法門,從顯教來說,《心經》講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痛苦和外境沒有關係,是自己內心生起的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二個覺悟是...

怎樣保持覺照

起疑情是一門很深的功夫,初學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那麼,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別...

凡夫的福報是不自在的福報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

九心住(欲界定)

我們先說明九心住,這個九心住又有一個名稱叫欲界定。為什麼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說他...

我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原文】 有修淨土懺法者,一僧謂曰:經不雲乎?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胡為是僕...

地藏王菩薩的兩大特點

地藏王菩薩的兩大顯著特點: 第一,常居穢土。 《十輪經》卷一上講,我今學世尊,...

不要求因果的回報,因為真如會回報你

圓頓止觀為什麼對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沒有用?就是說,圓頓止觀的修法,簡單就四個字,...

娑婆世界的快樂是一種輪迴力量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在極樂...

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注

問: 我知道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每天走路靜坐都盡量心念佛號,不過每天都...

妙有真空,覓我同陽焰

四、觀法無我 藏性周圓,循業隨心法法全。和合因緣舛,戲論須排遣。外道枉糾纏,盲...

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

三、觀心無常 迷卻真常,緣氣紛紜集一腔。離彼前塵相,分別成何狀。饒你會思量,終...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發願持名,...

念這句佛號就夠了嗎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你就是邁不過去

比如說有些人,他在修法的過程當中,他非常的愚癡,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一邊念...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學

從究竟意義來說,四無量心是我們每個人提升精神層面的四個科目,要達到究竟圓滿,可...

對治如夢如幻的不淨色身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

同以不思議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師說,我們一個人在成佛之道,其實最難最難的地方是三界的生死,因為他退轉最...

觀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

在大乘佛法當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偏重心力的修學。 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

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墮妄境!就像一面鏡子,鏡子可以照了整個外境,但是它跟外境沒有真實地結合。...

靠自己的觀照力消滅掉

講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師,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隻凍傷的老鼠,這隻老鼠飢寒交迫...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課

問: 弟子在醫院工作,很忙。請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大安法師答: 作為佛弟子,...

淨土法門需要按次第修嗎

問: 聽一些法師說,修行必須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瞎練,應先修人天法,再修解...

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老老實實,不要去惑眾騙人

『方便妄語』:就是種種顯異方便借鬼神的力量,或借外在的力量,現在人他會製造一些...

佛制戒是不是給我們找麻煩呢

佛陀時代,教育的導師是誰?是佛陀。佛在說法,佛在建立僧團修梵行,修解脫法。社會...

把心從外塵境界上收回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練習養成隨時攝心的習慣,我們常說的平常用功,其實就是隨時隨...

發心不廣大,就無法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佛土,...

一個人墮落三惡道前,會有一些前相徵兆

那麼假設不幸的是,我們今生的罪業,它在臨命終的時候浮現出來,那麼怎麼知道是罪業...

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

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

豐子愷《護生畫集》

豐子愷——護生畫集...

咬定青山不放鬆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詩中寫道: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

菩薩到這世間就是讓我們醒夢

菩薩在這個時候,由觀照眾生的苦來發菩提心。所以菩薩的四弘誓願,是從苦集滅道的四...

為何要觀安樂國菩薩功德

次觀安樂國諸大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 問曰:觀如來莊嚴功德,何所闕少,復須觀菩...

初學者不要與男女美色相接觸

大智慧的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重點有兩個: (一)慎勿信汝意 這是對內心的調伏。...

我們自己讓自己痛苦

為什麼會有痛苦?是我們自己讓自己痛苦! 世間上我講實在話,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佛陀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分享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

律宗與淨土宗的修持是相同還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聞律門生弘毗尼,死歸淨土,究竟與淨宗異耶,同耶。 答曰:律門...

念佛得速疾解脫

得疾解脫者,《智論》云,有諸菩薩,自念謗大般若,墮惡道中,歷無量劫,雖修餘行,...

疑根未拔,這是往生的障礙

有些人念佛的時候說,哎呀,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會不會救拔我?你看--疑惑!因為...

怎麼知道有前生,乃至無量的生命呢

怎麼知道有前生,乃至無量的生命呢?這樣的觀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說我們要知道有前...

修行跟上班不一樣

假設一個人,不發廣大心,也不立堅固願,整天人家共修,他也來共修;打佛七,他也來...

層級越高的法界,時間的質量越大

因緣所生法是這樣,你越執著它,它對你的限制、傷害就越重。你把它放下以後,你不隨...

誦經的重要意義

讀誦大乘經典,這是我們淨業三福的一個重要的科目。正因為我們通過讀誦大乘經典,才...

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

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西方? 答:此亦非善問。假使讚阿閦佛國,汝又疑偏東方,...

修止觀是對治你的習氣

我們住在這個山上,看到很多眾生的相貌,有時候把佛法的道理看一看,發現佛法講的真...

淨土法門具體怎麼修法

淨土本可無修,修是因為眾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種種法門的施設。法門平等本無高下,...

求生西方淨土與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互相矛盾嗎

問:淨土法門攝受各類不同根機的眾生,果然是很廣大的,我不敢再評議了。然而我也曾...

己心不誠不正,非佛法之不靈不驗也

【原文】 所言異疾,殆宿世之怨業。(怨,世每誤作冤。冤,屈也。怨,仇也。)怨業...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

【原文】 人生世間,縱獲高壽,亦瞬息即過。倘不自勉力,則多多皆屬墮落惡道。欲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