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

這個地方是約著所念的佛來分別,到底念一尊佛比較好,還是念多佛比較好?這個地方是說,你剛開始只要念一尊佛就好,比如說你念阿彌陀佛這一尊佛,剛開始是得到一尊佛本願的加持,其他的佛當然沒有加持力;但是最後的結果,當你能夠成就三昧以後,你可以同時得到一切佛的加持。

就是說你剛開始只是念阿彌陀佛,但是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時候,真正得到佛的根源時,是一切佛加持。為什麼呢?我剛開始是念一尊佛,為什麼到最後會得到一切佛的加持呢?它的理由是──以同一佛法性故。每一尊佛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比如普光佛有普光佛的本願,普明佛有普明佛的本願,但是他們的根源是同一個真如法性的,所以剛開始你有一個門進去,不管你哪一個門進去,到最後的根源是一樣的,就是因為三世諸佛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體性、根源是沒有差別的。

從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你剛開始是念阿彌陀佛,得到阿彌陀佛單一佛本願的加持,但是你最後的結果,是成就一切佛的加持。那剛開始你是生於一個淨土,但是當你到西方淨土以後,你同時也可以到達一切淨土。就是你剛開始是專一的成就一個功德,但是成就一個功德以後,其他的功德也同時具足。

這個道理,有沒有經典根據呢?以下就引經來證明這樣的思想,我們看論文:故《華嚴經》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又云: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

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剎,佛身無有二。這以下,論主就引用《華嚴經》來證明他前面的觀念。《華嚴經》上說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切諸佛的作用是有差別的。你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有本師釋迦牟尼佛本願對你的加持;你念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本願對你的加持,這個肯定是不一樣的,每一尊佛的本願不同嘛。但是等到你能夠念到諸佛根源的時候,他的根源是一樣的,所以說到最後每一尊佛的根源是同一個心念的、同一個智慧、同一個十力、同一個四無所畏,這個根源是一樣的。

這樣的道理很難理解,這以下講出一個譬喻,比如說天空清淨的滿月,它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但是天空中只有一個明月。這個明月它可以照在台灣,在台灣當中生起一個月亮的影像;它也可以照在美國,在美國生起一個月亮的影像。我們相信它映在台灣的影像,跟映在美國的影像,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從影像當中找到月亮的時候,它的根源是一樣的。所以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它的根源是沒有差別的。

從這樣的一個譬喻,我們可以知道:三世諸佛這種我空、法空無障礙的智慧,他成就這種清淨法身的等正覺,依止這樣一個無差別的根源,他普現一切的佛身、普遍的成就一切的佛號、普遍成就一切的淨土,但是他能現的這個佛的清淨法身是沒有差別的。這段文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剛開始你念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念阿彌陀佛,他念觀世音菩薩,剛開始的方便是差別的,但是到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

這一點,我們凡夫是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凡夫的妄想是對立的,你跟他不一樣,他跟你也不一樣,但是佛陀的根源不是妄想,他是法身,所以法身的思想,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能夠從一個根源,普遍的出現無量的差別;他也可以從無量的差別當中,回歸到同一個根源。這個就是說明,你剛開始的方便是不同,但是結果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