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與眾生心都是一個心體

重重結示,令深信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佛心、生心互為影質,如眾燈明,各遍似一。

這個重重結示,就是在經文當中,這是第三次講「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那麼強調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是讓我們深信西方極樂世界一切依報莊嚴,這個依報莊嚴包括前面講的從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四土的莊嚴,都是阿彌陀佛因中所發的四十八大願,皆導師,導師就指阿彌陀佛,願就是四十八大願,行就是發願之後,由願導行的六度萬行之所成就的。這是他的因地。

阿彌陀佛因地發願起行,在果上他就成佛了,就得一切種智了。那麼種智所現,就是四十八大願的圓滿成就,就令這位法藏菩薩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阿彌陀佛。佛就具有一切種智,這三種智慧,聲聞的一切智,佛的一切種智。那麼,由一切種智所顯現出來的莊嚴。這是從阿彌陀佛那邊去說。同時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四土的莊嚴,也是我們這些淨業行人,淨業所感。淨業所感就是,什麼叫我們的淨業?就是深信切願持名為能感。為能感呢,那麼,西方極樂世界四土的莊嚴就是所感。能感和所感的感應互動,就能夠令我們往生淨土。那麼淨土,四土也是我們往生者唯識所變現出來的相分莊嚴,作為我們往生者的受用的境界,所以這是從佛的這邊說。

我們常常有一個討論,今天也有一位比丘師父在這討論,說:「有的人說西方極樂世界,你是十八願往生的就是報土,其他的往生的就是化土。」那麼這種說法,一定要站在從哪個方面去說。在阿彌陀佛的那邊說,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實報莊嚴土,它是平等的,它是清淨的。但是站在眾生這邊說,他往生之後,也是由他唯識所變的相分莊嚴,由於他斷惑的程度不一樣,善根福德不一樣,四土就依往生者所變現的相分莊嚴來分的。所以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在佛那裡,娑婆世界都是常寂光土,那眾生這一面,由於他的業惑還沒有斷,所以他唯識所變的有不同。所以雖然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所唯識所現的凡聖同居淨土。

那麼這樣阿彌陀佛的心和我們眾生的心他是相滲互即的。在法相宗裡面講本質境和影像境的關係。這個本質境和影像境的關係是怎麼去理解?我們說本質境就好像這塊石頭的印子,把它有印泥印下去,就有一個東西出來,有一個它的印章出來。那麼這個章子就是它的本質境,按下去的那個印子就是影像境。就是印的模和所印的那個印,影印,是這樣的關係。那這樣的關係是眾生和佛是互相可以做本質境和影像境的。

當以阿彌陀佛作本質境的時候,我們凡夫眾生的影像境就印在了阿彌陀佛的內心,所以我們眾生就是阿彌陀佛心內的眾生,所以他一定要救度我們,自性眾生誓願度嘛。當以我們凡夫作本質境的時候,阿彌陀佛作影像境印在了我們眾生這裡邊,所以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性的佛嘛,自性佛道誓願成。所以這就常常《華嚴》會談因陀羅網的珠子,阿彌陀佛的心是一個珠子,我們眾生的心也是一個珠子,我們眾生的心印到了那個珠子裡面,那個珠子的信息也印到我們這裡,可以互相輝映的。

所以這裡就講阿彌陀佛的心和我們眾生的心是互相可以作本質境和影像境的,不僅僅只是阿彌陀佛作本質境,我們作影像境,可以互相作。那進一步用這個佛心和眾生心來比喻,就像屋子裡面有很多的燈,它有燈管,一定能放出光明,光有它的瀰散性,一盞燈的光能夠遍滿整個屋子裡面,十盞燈的光也是遍滿在一個屋子裡面。每盞光都遍,就好像是一個整體。光和光,它一定在這光裡面你很難辨別,這是左邊的燈光還是右邊的燈光,它融在一起。那為什麼這是一,為什麼叫似一呢?雖然它融在了一個屋子裡面,但是它裡面又有它的不同。它不同是什麼?你熄一盞燈,就暗一點,再熄一盞燈,再暗一點,他也有他的差別性。每一盞燈光在那裡融成一個整體,但是這個整體裡面的光,也是各有各的光。就是各遍似一。

好,我們從這個佛心和眾生心各遍,相互遍過去,那就阿彌陀佛的心光可以遍到我們這裡,我們眾生的心光也能遍到阿彌陀佛那邊去,遍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什麼深信切願持名,西方淨土就有一朵蓮花出來?這就是我們在娑婆穢土這個心也遍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在我們此土念佛,得念佛三昧,或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在其前,那就是阿彌陀佛的心光也遍到了我們這裡。

所以從這個一定要理解,這個佛心和我們眾生的心都是一個心體,他具有不可思議的交滲互即的功能。那麼這樣從佛的那邊說,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莊嚴都是阿彌陀佛的心,那麼從我們這些凡夫眾生的這一面來說,那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也是我們的心。那麼我們的全體的心性,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境,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妙境,就是我們介爾一念的心性。那麼這個如眾燈明,各遍似一,也就是比喻佛心所現的莊嚴和我們一切眾生所遍的莊嚴,它就像很多盞燈,燈光遍在一起一樣的。雖然是像一個整體,似一,不能分別,但同時又各束光,各種不同的光,他又各個遍滿。這裡面又不會參雜,不會壞失,又互不妨礙,互不妨礙又各有他的個性。這就表明阿彌陀佛的心所變現的四土莊嚴和凡夫眾生變現的四土莊嚴,它似一不分,就像這個燈光一樣。這些道理都是比較深嘍。那麼似一不分,又各個莊嚴,無壞無雜,互不相礙,這就是唯心淨土的莊嚴,事事無礙的境界,就在這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