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20頁)

心煩時如何調伏心態

每天事務的雜亂有時令人心煩,常會想下一步怎麼辦?一切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光陰的...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煮這個大鍋菜,用大火去煮,阿...

知行合一最實際

有幾位學生,見了我說道:師父,我們急切地希望學得快些、多學一些。隨後又調皮地說...

有嚴大師示「淨土易生」之理

有嚴。俗姓胡,台州臨海人(今浙江臨海鎮),六歲時,皈依靈鷲寺的從法師。十四歲受...

慧律法師: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譭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其人即違犯無量重罪。】 ...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禪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個關鍵,無論修哪一個法門,調好呼吸是基礎。在整個修行的...

《阿彌陀經》的三大註疏

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

發菩提心與求生淨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心願求。明...

《地藏經》最能解決現實生活問題

地藏王菩薩的法過去講的人很少,一般人以為《地藏經》是超度往生的人,有人過世了,...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

春節是一家人團聚最為開心的時候,但我聽說有幾位女士卻高興不起來,她們不敢讓家人...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我們簡單說明一下。有四種...

徹悟祖師一生的行業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17411810...

執滯之著不可有,執持之著不可無

【原文】 人恆病執著,然亦不可概論。良由學以好成,好之極名著。羿①著射,僚②著...

幸毋相忘眾生恩

了知六道眾生都對我們有恩德,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所以我們就得要尊重一切眾生,要...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波逐流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古...

十住位的「住」是什麼含義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階位,善根堅固,觀慧增長...

禪宗參話頭法門疑情解析

參話頭是千年來禪宗門下最重要法門,但隨著禪宗的沒落,法門傳承也一絲如縷。民國至...

新春的供養

今天講的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樣做人,怎樣修行,怎樣務實,怎樣修自己的德行,一共三...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裡面說,無量的諸菩薩眾,在修菩薩道的過程當中,動經恆河沙...

修淨業的人,要對五欲深生厭離

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問的解答,能夠生起相當的信...

修行的十想觀

十種想首先是 無常想, 我們眾生有種種的顛倒執著,無常計常,而這個佛經常常告訴...

要生起厭離心,須作七種不淨觀

對於往生淨土的行人來說,他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在家居士都有妻子,那是不是非得要...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

主人昏睡 賊奴劫掠

第二個公案就叫除暴佑良。社會上都有那些暴暴力的力量,我們有時候講黑社會的力量。...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勝故。此位菩...

欲得成就一心應當存誠念佛

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

如是因如是果,還要去問誰啊

佛法中關於宿命通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學了多...

大安法師2022新年開示

初一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們寺院也是張燈結綵...

念佛人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一、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極樂,誰不願生?而罕得往生,蓋念佛之人...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執事、各位法師、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我們互相之間都...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這個習氣不容易了解,但是我們用一種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如說你每天泡茶,你每天泡...

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弟子這算不算貪兩宗法門,還是...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已得上人法,詃...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三、負荷一切。此為菩薩亦爾,...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 ...

聞到淨土法門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間人對淨土法門常常會小看,認為是淺近之法。怎麼概定它的特質?印光大師開宗明義...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滅

諸法無常,無常的意義就是生滅法。變化無常,不是常義,這個緣不是常有的;因果相續...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方恨自蹉跎。 ...

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

根機利的,你用一些小法來跟他談,那也不對機,這就叫螢光增結。這裡談到《維摩詰經...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有過將果樹砍光的一閃惡念。...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師對淨土宗的修學提出的四個...

這個「捨」真的很不容易

我們經常說慈、悲、喜、捨,慈就是想辦法讓別人快樂,想辦法讓別人離苦,想辦法讓別...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講了,這些還沒有入真實聖道的...

柴夫一炬,弘公三彈

弘一大師前來承天寺後,遂與轉塵上人領數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觀右審,表情肅然而讚...

何謂「等覺」、「妙覺」

我們看等覺菩薩。 等覺亦名一生補處。謂所證覺體與佛相等,又望於妙覺,猶有一等故...

證得鬼神邪法的表現

【原文】 復次。二十邪法。隨有所發。若不別邪偽。心生愛著者。因或失心狂逸。或歌...

培植心地的善因

請看下面的《陰騭文》: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行就是修行。下面,就是逐件事...

止中帶觀,觀中有止

修止觀,先修止。 系緣守境止: 繫心鼻端臍間,我人心散亂,粗重的妄想紛飛,欲令...

如何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

十迴向位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義...

疑誤眾生當墮無間獄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幾。比丘本為七眾之首,統...

淨業三福,莊嚴人間國土,標指極樂淨土

我們透過這三福來看,佛法是非常圓融的,它能夠把世間的善法融合進來,把大乘佛法修...

佛陀教誡比丘們如何捨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

佛陀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兩階段

佛陀來到人世間以後,他看到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這個三界起火了。這個火的意思...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

發心宜事理圓融

自性迷就叫眾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眾生,也是自性的一種迷,你覺悟了就等於...

念佛把瘋癲念好了

前幾年我們有一個外地居士,這個女居士談她的婆婆是二十多年的瘋子,由於她自己學佛...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好的,能力允許就得想辦法買回...

【推薦】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現今幸得人身,幸聞佛法,復幸得聞如是微妙淨土念佛法門,圓頓直捷,簡便易修,...

念佛難於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淨土之人,尋常有娑婆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之所牽,而不得...

生死輪迴的根本——無明

我們來看看,佛陀講十二因緣,是怎麼能夠讓一個人悟道呢?我們簡單地把十二因緣的整...

略釋天台六即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洵為利生唯一無上法門。唯現在...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五濁惡世的時候,雖然我們五蘊...

安了一個「我」,修行統統卡住了

明心見性的人,他們的心境是什麼?古來大德有幾種形容,你把它體會看看。明心見性大...

觀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量廣大,心能包括一切。有句話叫做心包太虛...

不要用無益的苦行來破壞你的色身

我們看修禪定的人,剛開始修禪定是散亂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

生意財源不順是何因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是施與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有熱惱...

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

這個就是斷除淫機的方法

妄心它沒有自體,那怎麼攝呢?妄本無體,云何可攝?他就解釋說,斷除妄心主要就是不...

清淨臭穢,寄此陶煉耳

【原文】 唐道積,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癘疾者洞爛,穢氣鬱勃,聞者掩鼻...

智寬法師口吮腹癰

【原文】 唐智寬,蒲州河東人。常誦維摩經及戒本,感天神繞房。性慈惠,好贍病人,...

十界聖凡不離現前一念

論佛法之淵源,總不外於現前一念之心。心也者,萬法之總持,聖凡之樞紐也,收之不見...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段很重...

念佛能得人天恭敬

念名號能夠消除業障;能夠遇難呈祥,消除一切災難;念佛還能夠治病,六字洪名是阿伽...

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可以為他念佛嗎

問: 末學在醫院上班,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該怎麼辦?今日遇到一個病例,我一邊搶...

出家在家因緣不同,切莫強求

《維摩詰經方便品》中說: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維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

念佛放光祛鬼

念佛是能放光的。可能我們天天念佛,我們的肉眼看不到放光,但是鬼神道裡面看得到。...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們...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這個是偏重自受用。 那麼佛...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

有一對親兄弟從小關係很好,各自成家後也經常往來,但近來卻因為父母去世留下的財產...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整心態,養成佛陀思考的智慧。...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云:弟子某,發願求生西方淨土...

五種邪命值得我們去認真反省

佛教在說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過程中,相對應地說了五種邪命。我願意相信,肯定很多人...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別愛、非愛種種自體為緣性...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源,或者說是一個總倉庫,...

梁寵法師禮懺延壽

【原文】 梁寵法師,年三十八,遇道人法願謂曰:君年滿四十當死,無可避處,惟有祈...

修道的第五難

學佛、修法很難,比如我們常說的四種難: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

曹溪寶林禪堂十方常住清規

惟我六祖大師說法曹溪。天下衲子歸之。祖設安居。以容廣眾。此禪堂之設最初之始也。...

慧遠大師三十年跡不入俗

淨土宗祖師在信願行方面的理論積累和實踐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永遠也學不完的楷模。...

思惟世無常,珍惜好時光

無常吞噬著歲月,太習慣於擁有,就會忽視無常的存在。正如一位大善知識所言:今後我...

走路或做家務時,可否同時來完成每日的功課

問: 請問師父,弟子每天的課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務的時候,可否同時來完成...

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見到我抱怨說: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呀! 我講了一段虛雲老和尚的開示來...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彌陀等於是一種無量...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種種眾...

死亡猶如搬家

死亡像什麼呢?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得不是很多嗎?到了很多地方嗎、...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香炷就能夠一時酬畢呢? 蕅益...

起心動念是善,那你所感的果一切吉祥

無論我們做做任何事,都要這樣發心不論你織布,還是做衣服,隨便你做哪一個工作,你...

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內心的甚深見

《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就是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