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緣的修證跟一心的安住合起來,這個就是諸法的真實相,就是圓滿的相狀、圓滿的功德。
那麼什麼叫諸法實相呢?所謂諸法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乃至於本末究竟等。前面的「如是相」到後面的「如是報」不離開一念心性,妙因妙果不離一心。我們解釋一下。
為什麼這個十如是是諸法實相呢?天台的慧思禪師有三轉讀法。
第一個,我們看「如是相」這三個字,他是把它念成「是相如」,把「如」拉到後面。「是相如」,這個相是如。當然這個道理也是通於「是性如」乃至於「是報如」。這個是發明一心三觀的空觀的意思,就是發明清淨不變之體。這個就是實法,就是「一切法是如」。這是第一個概念,這是空觀。這是所謂的實法,清淨心。
第二種,如果你把它解釋成「如是相」,那就是一心三觀的假觀,顯出因緣果報的差別相狀。這個就是「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因緣果報」。
第三種讀法是「相如是」,一切法是「如是」,那表示中觀。清淨心不礙因緣果報,因緣果報也不礙清淨心,兩個同時存在,不互相妨礙。理觀不礙事修,事修不礙理觀。這是「相如是」。
慧思禪師說這段經文有三種讀法,如果你是「是相如」,把一切法會歸到如,那麼當然就是空觀;把一切法會歸到相性體力作的差別,那就是假觀的因緣修證;你把空假兩個合起來,就是中觀。這個是理論的解釋。
這諸法實相是很好用的。就是說,你操作這個,會很快地讓你能夠破妄顯真。諸位!回家的路是不一樣的,真的是有快慢。沒有快慢的話我們就不需要判教。《法華經》憑什麼判作圓教?就是你用它的方法,達到的效果,一天超過別人的一劫,日劫相倍。它的方法叫做妙。如果你不用《法華經》,你慢慢耗,也是可以;但是這個法門,就像你坐在一個鹿車。鹿子推的車子跟大白牛車當然進步不一樣。
我們今天把這個諸法實相的操作會歸到淨土。淨土宗的心性,一念心性觀,第一個當然就是空觀。空觀的意思就是離相清淨。當然這個重點在離相,因為你這個相狀是怎麼離開的,很重要!你要離開得不對,會錯損菩提,後面的假觀就有障礙。所以我們在修空觀時一定要注意:空掉煩惱妄想,但是保留菩提的作用。
所以它這個離相,古德解釋它,多兩個字,叫做「見相離相」。這個很重要。我解釋一下。比方說在虛空當中,我們的一念心性就像鏡子一樣,在大地有一個鏡子。那麼鏡子就有兩個動作:
第一個,見相。我們要把我們所經歷的相狀先現出來,比方說,他是一個喜歡錢財的人,我們就必須把財富在空性裡面現出來。哦,「因緣和合,虛妄有生」,這個財富在一念心性(就像鏡子)現出來以後,然後你就觀想,它是緣生無性、當體即空的,它是本來沒有的。這個時候,離相。先把相狀現出來,然後脫離相狀。這個相狀從空性而來,你就觀想它回到虛空而去。這是財富的相狀。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對某一個眷屬特別執著。你把眷屬的相狀現出來,也是見相,「因緣和合,虛妄有生。」然後「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因為本來是清淨的,本來就是沒有的,是因緣和合的,所以它的當體即空,又離相。
如果你年紀很大,還要多一個,你把你的色身也現出來。我的五蘊身心世界,不管是男眾相女眾相,也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的假相。最後脫離,離相。你能夠這樣子地,從心性把相狀現出來、脫離,現出來、脫離,你的心訓練出來,一天只要十五分鐘,不可思議!
就是說,我們必須為臨命終培養一種免疫的功能。我們不知道臨命終會發生什麼相狀,沒有人會知道,但是肯定會有事情。臨命終絕對不平靜,沒有一個人是平靜的,因為臨命終叫做算總賬。而臨終的正念有一個前提,你不能起貪戀顛倒。所以這個相狀一過來的時候,你的離相的功力就很重要,叫安住力。所以,你今天能不能往生,就看你心中面對相狀那種脫離的功能。這第一個,「相是如」,就是安住一念清淨心。
安住!諸位!安住是用智慧去觀照。我要提醒大家,如果念佛人你現在對於相狀是用佛號來抗拒它:欸,我打妄想,我轉念念佛。你是用事修,你是用「時時勤拂拭」。你平常可能還可以,因為平常精神體力旺盛,事情也沒那麼複雜。但是你不要把平時的正念比況成臨終的正念。平時的狀況是在你的操控當中,你可是在一種有冷氣的佛堂,沒有人干擾你,所以你用佛號壓住所有的妄想。你用這個方法,到臨終你就完蛋了,你就慘了。
第一個,你的信心羸弱,你的第六意識心力羸弱了;而你的妄想又複雜了。敵人變強,你的能力變弱,如果你只是靠禪定的止的力量來面對妄想,你就行不通,這個坎就邁不過去。等到你那個時候知道,來不及了!但是諸位要知道,理觀它是不受影響。它不會因為身體虛弱,也不會因為你妄想多而受到影響,因為理觀的智慧不容易破壞。所以你最好檢查一下你是怎麼離相的。如果你現在的離相還是用取代式的,那你就危險了。我先提醒你,你可不要到臨終再後悔。
按照《法華經》的意思,就是正念真如。你憶念它本來清淨,所以人生無所得,而智慧的獲取是不可破壞的。所以,第一個,我們現在操作整個諸法實相,先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很關鍵。就是,所有的因緣修證,請你將心先歸零,先所有的相狀都離開,因為你不能帶有任何的執著。就是說,我們成佛要找到成佛的正因,我們必須要拉到跟佛陀同一個平台,這樣子你的進步才會快。所以我們慢慢地先訓練自己,見相、離相,見相、離相。
第二個就是假觀了。如是相,如是性,就借相修心了。當然,從大乘佛法,它的借相可能借佛道的相、借眾生的相。但是從凡夫的角度,我們建議你不要借眾生的相,因為借眾生的相生起大悲,你可能會動感情。所以一般在初地之前的菩薩,都是以佛道,以上求佛道的相狀。
尤其是淨土宗,我們淨土宗借的相狀有兩個:
一個是依報的相狀。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就是大地、寶樹、樓閣。大地,黃金為地,水晶等等;寶樹,樓閣還有蓮花、池水。當然,你說這樣太複雜,那你可以很簡單,你就觀想蓮花也可以。你觀想極樂世界,你第一個去的地方叫做蓮花受生。你蓮花觀成,照樣往生。說極樂世界有蓮花,放大光明。
第二個,正報。正報就是功德想。前面是莊嚴想,這是功德想。觀想在極樂世界你得到一個果報體的功德:一是遠離惡道。這個遠離惡道對你很重要,遠離痛苦。還有身心安樂、衣食自然、具足五通、壽命久遠。最後一個最重要,見佛聞法。諸位!你觀想極樂世界,借那個相狀的時候,不能把見佛聞法忘掉。如果那裡面老是離苦得樂,那跟諸天沒有差別。
一定要在極樂世界的功德裡面放一尊佛陀下去,還有諸大菩薩,不共於諸天。你這樣子的相狀不斷熏,就是,當我們的心離相清淨以後,把極樂世界的功德相狀放進來。然後呢?然後產生信解發願,告訴你自己,這是我自性本具的,我一定可以往生,而且我一定要往生!這個就是假觀。
不要小看這種相狀的熏習,因為你在熏習的時候,成就一個往生的因種。而你這個因種跟一般的不一樣,跟打妄想不一樣,因為你先離相以後再栽培下去的。就像天台宗說的「三獸過河」。它說,我們平常在修假觀的時候,你看兔子也過河了,馬也過河了,大象也過河了。但是你看兔子跟馬都沒有踩在地上,只有大象整個腳踩在實際理地。
就是說,雖然我們平常散亂心的時候也可以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但是你把心歸零、離相以後,你這個時候的相狀的熏習就像大象的腳直接踩在地上,叫做整個栽培在你的一念的清淨心中。那是很深的。就是說,諸位!我們現在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因為臨命終的問題很複雜,你那個地基要直接打在實際理地,不能打在那種流動性的生滅因緣。
整個諸法實相的操作就是,離相清淨,然後借相修心。當然,你離相清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壞你心性的妙用,因為你還得要借回來。為什麼佛陀可以成佛?因為他掌握了諸法實相的修行,他知道怎麼樣地「相是如、性是如……」他先回到一念的清淨心,離相清淨;然後再產生相狀的活動,再「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因、緣、果、報」;最後把這兩個平衡。
實法妙,安住一念心性;權法妙,因緣的操作。這兩個合起來叫做諸法實相。
這樣子講,我們從這個諸法實相來看阿羅漢。阿羅漢其實沒有錯,至少他也是有借相。他借苦集滅道的相,他只是缺乏了一個安住一念心性。你把這個妙法補上就好了。意思就是說:諸位聲聞人,你不用緊張,你們並沒有走錯路,這個只是五百由旬跟三百由旬的差別而已,你只要補上一個妙法就好。就好像說,你沒有走錯路啊!你只是不圓滿,可沒有人說你走錯路。你只要把後面那段補上去就好了。
意思就是說,其實,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的相狀,重點在最後那一段,「如是本末究竟等」。你只要把前面的所有相的因緣果報拉到一念心性,來啟發你自性的功德,你只要告訴自己:莫向外求!極樂世界是你自性,你不用管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你也不用管極樂世界離你有多遠,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安住了沒有,重點是你是不是有欣求、是不是發願、是不是有佛號!
就是說,往生是你自己的事。其實阿彌陀佛有沒有來,他只是一個助緣。阿彌陀佛他發的願,肯定來的。就是說,臨命終人,你只要把你的事情做好了,佛陀就會準備好。「眾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你臨終的時候,一天到晚注意佛陀來了沒有,你反而沒有安住一念心性,自亂陣腳,那這個因緣的操作就整個亂套了。
這個地方就是說,諸法實相完全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這個就是諸法實相。而你今天照這個方法修下去,你的因緣是直接栽在一念心性,不是栽在念心識。一念心識是生滅心。你是種在不生滅心,那就不可破壞了。不可破壞,這個善根就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