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術、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羨那(秦言勇軍)。譬如天與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佛說咒齒經...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讚觀世音菩薩頌...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慈悲藥師寶懺...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佛說八佛名號經...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說木槵經...佛說阿闍世王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萬二千比丘俱,菩薩八萬四千,一一...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高峰和尚禪要 侍 者 持 正 錄 參學直翁居士 洪喬祖 編 開堂普說 僧問。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佛說本相猗致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本有愛不見不了,今...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淨譯本)...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門智周撰 稽首無等善調御 能拔生死苦沉溺 如空性相無去來 若影從形應所化 實相一味...佛治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言:「當學。工語不?沙門法行,獨一處坐,但當正意。一處一臥一行不?中正,一為曉...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全一卷。唐代智通譯。又稱清淨觀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清淨觀世音普賢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內容敘述觀世音菩薩...【緣起微細因果難可了知】 p1306 瑜伽九十三卷十四頁云:云何微細因果難可了知?謂依觀察聖諦道理,始從老死,乃至識...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復由有心,用到無心。無心,無世界身心一切心,至此綿密不稍間...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殊勝...吃了半輩子紅豆,你知道紅豆都有啥營養嗎?有人用紅豆寄託相思,有人用紅豆寄託長壽的願望,有人用紅豆寄託美容養顏...
在迴向時,大家常念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四恩是哪四種恩呢? 對在家居士來說,就是天地、君、親、師。原來傳...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應、要迴向願生西方淨土,可以觀像念佛,也可以觀想念佛,...
世間人書念得多,接觸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觀念論點多,遇事好辯,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在佛法裡面叫作世...
出家人不要喜歡衣、食、住充足,若貪享受則容易懈怠。出家更應該努力,看是否能了生脫死。受戒是修戒定慧,看是否能...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時,阿闍世王非常恭敬提婆達多,除了為他建築富麗堂皇的精舍、聽信他的讒言外,每天還會供養很多美...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緣的修證跟一心的安住合起來,這...
佛教講,人是有情眾生,甚至一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都叫做有情。關於有情的層次,有四點看法: 娑婆因有情漸成國...
我們在末法的時候,哪有善知識呢?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你就依著你所學的教義,依著經,聖教量,依著佛所說的。就是依...不住於相,相的意思在《金剛經》中講得很清楚,即不住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行佈施。拿什麼來做佈施呢? 有...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上篇:【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 下篇:【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註音版】佛說咒齒經
【註音版】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註音版】讚觀世音菩薩頌
【註音版】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註音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註音版】佛說八佛名號經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註音版】佛說木槵經
佛說阿闍世王經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高峰原妙禪師禪要
佛遺教經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佛說本相猗致經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淨譯本)
大乘入道次第
佛治身經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教詞典】觀音普賢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緣起微細因果難可了知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紅豆的營養

上報四重恩,是哪四種恩呢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世智辯聰與般若智慧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會跟著來
貪利養的提婆達多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有情眾生的四個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