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31頁)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問: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大安法師答: 你這問題提得很有意思。你不要...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

怎麼才稱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選擇的聲聞道就覺得...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學統 北齊慧文禪師,讀《大智度論》悟一心三觀。南嶽慧思承此一心三觀,並依《...

出生食的由來

出生食,也就是施給眾生食。於進食之時,從應量器中取出「生飯」,施與大鵬金翅鳥、...

信願不是很足,這樣念佛可以往生嗎

問: 因為生活在物質世界裡,對極樂世界實在是看不到、摸不著,而蕅益大師又說往生...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樣,還是不一樣? 你不能說一樣,也不能說不一樣。你說一樣...

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對於淨土的情懷他是這麼表達: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

四種惡法能夠令菩薩忘失菩提心

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曾經發過菩提心又忘了、失去這個菩提心呢?釋迦牟尼佛法華會上的...

臨命終是業力激發的時候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那麼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佛無異。今時丁末法,正念者...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多人在修某某上師的法,聽說...

極樂世界的菩薩,在這個世間的示現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來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的,自古及今應該會是很多。我們天天發願,我...

為什麼睡著時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樣

問: 請問法師:晚上睡著時有時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己念醒,感覺跟白天念得一樣...

三業沒清淨,有這些現象全是假的

【從先過去久遠以來。於佛法中各曾習善。隨其所修何等功德。業有厚薄種種別異。是故...

修行人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著魔

過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學畫畫,他的畫本來就不怎麼好。有一次他平靜地用心作畫,他...

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們把...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因為這個妄想是它的活動...

地藏菩薩能滅眾生一切重罪

【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 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大的加持力,有什麼...

為什麼要修無分別智

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但是這個真如觀,無分別智...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是一個全方位的展開,這全方位展開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阿彌...

念完《地藏經》,要給一切眾生迴向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佈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

女眾到寺院,為何戒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

問:女眾到寺院,律中會有特別的戒法,為什麼呢?女眾來到寺院,有哪四點要注意的呢...

淨土法門不可思議之意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

作眾惡業——一位保安的學佛感應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信,是來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過很多職業,之前是從農村到深圳...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因為有此三件覺悟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

不了解佛法的人對皈依的誤區

現在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佛門是勸人向善的,所以願意皈依三寶。但由於對佛法的不了解,...

誰都可以靜坐學佛嗎

問: 誰都可以靜坐學佛嗎? 大安法師答: 誰都可以。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所以...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敗的原因

朋友好心對我們說:你做人非常失敗,我們聽了不必生氣,應該自我檢討:我做人是成功...

「常住物」有四種分類

常住物有四種: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現前常住物;四、十方現前常住物...

念佛人與不念佛的人鮮明對比

一談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詞,死了就什麼都沒有,非常恐怖。不是這個樣子。很長時...

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生命中一直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常常說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練。將施妙藥,先候病源,吃藥...

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萬緣放下」

問: 事與理的統一怎麼那麼難?在家居士的萬緣放下真的不容易,有個故事說一個婆婆...

每個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樣

在諸佛派侍者問訊世尊的時候,佛的表現是什麼?含笑。問的時候沒有答覆,就含笑;含...

這樣的老實頭,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老實頭很可愛,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錢不值,唯有靠阿彌陀佛才能解決問題。...

熏習的好處,我是自己證明的

《大乘起信論》講熏習修。你感覺你哪一樣煩惱重,你就慢慢熏習,把你熏變了。如果你...

下品三生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問: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大安法師答: 這個問題你只要讀過...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著最省力

知老居士,為己躬下一著,決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當急時也。但參究工夫,一向都說...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夠把別人放不下的東西放下了,為了擔當學佛和弘法的...

蓮池大師為什麼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懇懇勸人看教

看蓮池大師的一個說法。他說予就是蓮池大師自稱,他說: 我一生崇尚念佛(他是淨土...

兩悲相感,當下就把我們攝受住了

我們為什麼要舉行十天百萬佛號閉關,有個好處,就是讓他在十天當中,你看看你自己。...

佛制殺戒是最善的功勳

佛教和儒、道二教設教化導的初心,都是勸人向善的。但是,同樣是勸人向善,佛法卻是...

放掉妄想,才有辦法對治它

為什麼有些人他煩惱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夠突破?為什麼有些人學佛三十幾年,你三十幾...

親近這十種善友能得利益

那麼這八句我們看看,第一句親近老成 ,就是親近善知識。這個老成 就是指閱歷豐富...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紀大了,好好念佛得了,...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嗎

出家也是有苦有樂。苦什麼?比如得長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習慣了,他來吃素就覺得很...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佛經中說四大苦空。這就是《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四大苦空。我們要出離,不要去執著...

回觀此土修行者,齷齪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顧十方同...

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費閑歌〉明憨...

不信淨土的人有這四種特點

那怎麼樣才能信淨土法門呢?前面的偈頌談到多生多劫以來,如果他有清淨的戒德持戒的...

你要檢查一下,哪些帶得走哪些帶不走

死歿無常就是告訴你,要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沒意義的。 就是說得到人身不容...

修行很簡單,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我們再看第七意識蕅祖的批註: 此之意根,從無始來,內緣第八識見分,虛妄執為實我...

建立名號來度眾生

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薩的時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構西方極樂世界的藍本,其中有一...

念佛法門是實有法還是虛無法

問: 念佛法門是實有法還是虛無法? 大安法師答: 我不知道你這問題的出發點在什...

出離心與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心求加持。 那麼我希望把...

信力不夠,心就容易散亂

問: 請教法師,現在念經持咒持名號,均是散亂心,心口相違,願力不夠,定力不夠,...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學佛的,她的處理方法是:先...

念佛心是攀緣嗎

問:用攀緣心為自性,如煮沙成饌。今念佛心,是攀緣邪,非攀緣邪?若是,則一切覺觀...

內心總有詛咒別人的念頭,是否會障礙往生

問: 學人心內有詛咒人的妄念、業障,不論凡聖,對於彌陀佛、觀音、勢至也有過詛咒...

修淨土法門不要自卑

有些人總覺得修念佛法門,似乎有點低人一等。你看人家參禪,那是上根利器能參的;人...

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個地方重點在這四個字,知心無念。我們一念心,每個人都很複雜,有很多很多的妄想...

工作要趕,而不要急

積極這兩個字,我們通常都會把它和樂觀、開朗、進取連在一起。既然積極是這麼正面的...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不要幸災樂禍

佛陀在《諸法集要經》中說:若見造非法,生劣心隨喜,由彼無智故,受苦復過是。如果...

沉湎於男女的情慾而不自覺該怎麼辦

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爾乃出四淵。 大智度瓷卷十七釋初品中禪波...

【推薦】菩提心的十種譬喻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個。 【譬如大地】 譬如大地是總說。 【...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能治。則真俗互顯,能所對治,...

以純孝之心念佛的婆羅門女

佛像能引發人的善根。當時有個婆羅門女在瞻仰頂禮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尊容的時候,內心...

這是晚年最要緊之所在

【原文】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妄冀長壽;若老年人,則定...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你不服氣,好,我把菩薩的因地...

儒釋道是一家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在學習導讀《復鄧新安居士書》這篇文章,您說到儒釋道不是一家...

如是發心名之為邪,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

迷時妙法成生死,悟後三千性寂然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惟深入火光三昧者,能轉煩惱業報之火為智慧火,於中遊戲出沒自...

這些問題,念佛到位了都能解決

問: 法師,您講煩惱即是菩提,是諸佛菩薩才能夠到的水準。我們現在的水平,煩惱是...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菩薩的角度,他的目的是要度化...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

嶺東第一禪——僧稠大師的故事

僧稠大師從幼年時就勤學苦讀,到青年時已精通經史子集。被聘為太學博士。僧稠雖名振...

怎樣供養功德才大,這些是供養時應注意的

福報的大小是每個人修的。我們不要認為我力量不夠、我的財富也沒有,自己生活也很困...

出家人對父母的孝

古往今來多少出家的人,他們對父母的那種孝,那是刻骨銘心哪。唐代有一個子鄰法師,...

往生大事,敗在懈怠

當你的懈怠放逸佔了上風的時候,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這種道氣、道力都體現不出來。那...

不要以「凡夫心」對接「聖人境」

問: 法師在講解中提到無我,既然這個神識不是我,我們又何苦這麼辛苦地想讓神識往...

真的好怕死,怎樣才能不「死」

問: 印祖一再地說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主題也是怎樣鍛煉身體。請法...

讓業力沉澱,帶業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麼修行不能得力呢?因為他根本...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南閻浮提,就是我...

世間的快樂為什麼是痛苦呢

我們應該對輪迴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以佛陀的意思來觀察生...

【推薦】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其實那是消災免難

我們不論學一門技術,或者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要面對現實,面對這一切事、一切人。...

我們要發迴向的願,這種迴向效果無窮

【次當復發迴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眾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

散亂稱名,皆已成佛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

我們念佛是為了求什麼呢

修淨土法門,我們都會念佛。但念佛是為了求什麼呢?我們很多時候會說為了求平安吉祥...

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

問: 怎麼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麼? 大安法師答: 本師釋迦牟尼佛...

彭際清居士:觀無量壽佛經約論

釋此經時。略開四分。一題名。二敘分。三正宗分。四流通分。 一釋題名者。諸佛法身...

你要經常反省自己,準備好了沒有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命運,這個重點就是你要先改變你的內...

太多的外緣,會帶動無始劫來的攀緣心

息諸緣務,有四意: 一、息治生緣務。 不作有為事業。這個自身的事業,就是維持生...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嗎

問: 《無量壽經》十八願說的至心信樂,標準是什麼?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嗎? 宏海...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我們是改變不了,但是你內心的...

天台宗傳法儀軌

一、迎師 傳法時至,鳴鐘三下。諸師及觀禮隨喜者齊集法堂(或其他預定殿堂)靜候。...

附體這種東西,趕緊念佛把他送走

這個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讓其他的東西附在自己的身體裡面,這個後果很...

安住空性,發起菩提

一個人要學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觀,轉成完整的人生觀。現在一般人最大的毛...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多時候想參加師父講座聽課或...

唱著無涯歌,走向極樂國——新羅元曉大師

元曉大師,新羅人,西元617年生,20歲時剃度於黃龍寺,28歲時與義湘初識於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