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1頁)
問: 請問師父如何將男女的小愛、貪愛與成佛路上修行的大愛圓融?要放棄這男女間的...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大安法師答: 學佛人的...
四弘誓願是智者在觀察聲聞教苦、集、滅、道四聖諦之後,所昇華出的偉大的菩薩精神。...
經云: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僧服不隨俗流轉,世出世間...
佛陀滅度九百年以後,在西元五世紀的時候,北印度有一個婆羅門的貴族家庭,他們家裡...
佛所有的道場,特別是末法道場,末法道場,千萬可不要起壞心思,非常注意。咱們說是...
佛說苦諦真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
覺樹根株。教門頭首。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菩薩悟入之初。如大集經云。佛告賢...
常精進菩薩,又名常應時菩薩,以修行精進波羅蜜為最勝,雖證至等覺菩薩聖果,因眾生...
問: 經常有人講,念佛或誦經,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請問一下,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
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從佛教的根本情懷來講,是為了自度,特別是度他,才是更加有...
今天我們依然是講淨土緣起的第七門,就是為什麼說淨土,是顯現它的大勝方便。所以,...
淨土緣起的第六大緣起,就是染土本空。為什麼要說淨土真實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本...
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個特別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為大富長者,把他的好多的親生兒...
我們現在講這個淨土緣起門呢,今天的內容講到這個依因性來顯現功德。 上一次我們講...
我們今天講這個緣起門裡邊的第三個因緣,叫做顯現他的果地功德。也就是說阿彌陀佛設...
今天我們的內容是講到了緣起門的第二個理念,就叫做宿緣深。為什麼我們能聽聞到淨土...
念佛法門與四念處 淨土法門,於後漢靈帝年間已來中國!至東晉慧遠大師讚揚於盧山,...
生極樂世界,咱們把它基本的條件掌握住,信心、發願、念佛,這麼三個過程就行了。 ...
念地藏菩薩,絕不會墮入三途。不論《地藏經》、《占察經》、《十輪經》也好,只要稱...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
問: 弟子越來越歡喜念佛,感覺念佛時心容易得定。但時間一長,就會什麼事都不想幹...
問: 我有三個問題請問師父: 第一個,阿羅漢在有餘涅槃位,意根斷不斷除,斷除意...
今天我們《莫到老來方修道》,要講到關於第二個大的部分,叫緣起門。為什麼要說有極...
心在不停的生住異滅,色身在不停的變化,新新不住。就像我們晚上做夢似的,如同夢幻...
1944年春,虛老住持雲門寺期間,正值抗日戰爭最慘烈的時候,為勸勉常住僧眾虔誠...
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性...
如果以前有過殺業的話,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萬八千遍,然後念《往生咒》...
佛陀迴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候,把這個妙覺圓明、圓照法界...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基本上要注意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云何應住,第...
在這篇願文中,智者大師闡明了修學佛法的目的和方式。為了實現消滅罪障、助成菩提的...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的正報的身心世界,它的一個...
看四生成就。先看詳示胎生。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過去心、現在心、未來...
你看世間上連一輪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現,更何況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能普應一切念...
我們學佛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苦的本質,所以出離心很重要。用功辦道的自利行為是非常...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在淨土法門中,有一種特別的修法,大精進、大勇猛、大行持,不...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願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來說,真正念佛就是心念...
人們做著種種苦力,才能夠造一個房子。所以建廟造伽藍,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則就是祖...
問: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是以凡夫發心大小分判,而蕅益大師是以念佛功夫淺深分...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方面,止觀很重要,念佛也好,...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的寺院受戒也不是不可以的。具...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
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種令...
修習禪定的法門,古德歸納為三門,就是息門、色門、心門。所有修行的法門不出這三種...
01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盡塵沙劫未休。 當念只因情未撇,無邊生死自羈留。 0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觀音菩薩隨機示導,豈有不接引生西之理。 阿...
善導大師有一段文字,是淨土夢修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薩善於修持,此方法十分...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①。有專執前之...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一切眾生無驚無怖。令諸眾生不...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種種眾厄。貧窮困苦。...
我們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講求效果。像我們做生意講,掙錢了,效果好;賠錢了,效果...
威儀門第一個就是敬佛,怎樣敬佛?我怎麼怎樣做,才能表現出,我們心裡虔誠的恭敬佛...
問: 學佛兩個多月,肉不吃,雞蛋不吃。請教師父,肉、雞蛋和菜炒到一塊,光吃菜不...
像我們有些個人跟我說不能念《地藏經》,一念《地藏經》害怕,心裡很恐怖,會有些個...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經很麻木了,已經不知道六和敬的內容了。六和敬的內容是: ...
賓頭盧,此云不動,名也。頗羅墮,此雲利根,姓也。別譯雲賓度羅跋囉墮闍。《彌陀略...
阿那樓馱,此雲無貧。昔於饑世,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報充足,天眼第一。《...
現在雖很強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個意思是,雖然咱們還很強壯還很年輕,你就得...
觀世音菩薩的形像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像有些像有鬍鬚,那就是...
問: 法師,修學佛法不是應該有次第嗎,淨土法門怎麼扔給一句佛號就不管了?淨土法...
我們看佛陀對末法時代的一個預言。下一段。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
我們在修行,從《楞嚴經》的啟示,我想我們要建立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無住跟生心的觀...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他用這兩句話來表達他的心...
有弟子困惑於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的問題。 我們來到人世間,最重要的功...
我們要思惟自己夠得上夠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幾聲佛號就是念佛人,念佛人要...
見濁即見解上的濁亂,即五種見解上的濁亂。 第一是身見, 這是與生俱來的我執,執...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跟前面的壽命無量願是...
禪人以持明(持咒)為專行,從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發明。乞老人指示。 老人因示之...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講經,沙門座下受教﹙這是白...
問: 有重病不吃藥,不看醫生,僅專注在阿彌陀佛佛號就能治病,是不是很神奇?那各...
問: 大師您好,我自己很容易為一些小事而感到煩惱,也很容易被別人一些細微的言行...
出家路漫漫,從無知到信仰,從捨俗到出家,從淨人到沙彌,從沙彌到比丘。 出家落髮...
萬修萬人去這句話是真實不虛的。阿彌陀佛太慈悲,太有威神力了。從這裡我們也感覺到...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
佛教裡有句常用的話:佛道未成,先結人緣。就是說,還沒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緣結好...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這是一座四進四出的進士宅邸...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經,最後學論。因為戒是行為規...
垂慈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很重要啊,這個願發得是太及時太重要了。因為我們臨命終時...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
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佛性顯現不出來?就是因為有纏縛。所以我...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譬喻是說明達妄本空,另外兩種...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自誓受戒的時候,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見到瑞相。如《梵網經》中...
為什麼我們要打佛七? 因為要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至少內心要有一...
念佛號的種種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為阿彌陀佛大願之王滿足一切眾生各各層次的願望...
原文: 蓮之為物,雖出淤泥,體常清淨。人能一切不著,樂我天真,富貴貧賤夷狄患難...
原文: 教子女當於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釋愛情,我們就要了解其中...
我們在末法的時候,哪有善知識呢?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你就依著你所學的教義,依著...
要富貴得先修供養,不佈施怎麼感果呢?為什麼今生有窮的,有富的? 從前有位施主,...
你只要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會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一得往生,就能改變我們身心...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不要受其他觀點的疑惑,覺得不...
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對現在的生存狀況更要有種敏銳的覺知。無論是像今年的雪災呀、...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時機。縱曾讀光文鈔,亦未究...
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無為法亦不應執著,金屑雖貴,...
問: 佛經開篇常常說一時佛在什麼什麼地方,與多少多少與會者講法。為什麼所有的經...

我們看癸二的 明隨緣不變之體。 這個體當然是最重要的,功德的妙用是來自於對內心...

如何讓愛情不成為修行的障礙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觀四諦發弘誓,當仁不讓要成佛

虛雲老和尚:此一領大衣,我是拚命爭回的

天竺高僧天親菩薩

到寺院若生這麼一個心,所有功德全沒了

你自己做的,現在你自己受,沒有冤枉的事

此一心法,諸佛成道之本

勇悍精進無懈怠的常精進菩薩

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片

忍力不堅固,而欲度眾生的尷尬下場

淨土法門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就是為了這最有意義的一喊

隨順眾生,故說此言

依因性來顯現功德

彰顯佛的果德

眾生和佛的因緣深到什麼地步呢

修行四念處的重要

助念一個不念佛不發願的人,能生極樂世界嗎

就憑這點,地藏菩薩一定度脫你

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事業

念佛後不想看書、做事的心態對嗎

我問師父(宏海法師答疑)

為了這一大事因緣——往生西方

人生和晚上做夢一樣,哪有一法可得

虛雲老和尚親述稱念觀音菩薩,得蒙脫險之經歷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如何超度過去所造的殺業

佛陀開顯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時要注意的兩個重點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略釋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胎生是什麼因緣而投胎

造佛菩薩形像有十六種功德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阿彌陀佛遍法界,只需臨終念感通

淨土法門不需要標新立異

什麼是般舟三昧

當下的念頭若是念佛,就不會犯戒

不要以為建廟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為有人修道

往生品位深淺之判別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十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會加倍

一念觀世音菩薩,「三毒」就減輕了

臨命終時貪心是不可取的

修禪定的基本要求

中峰大師禪詩百首欣賞

【推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

善導大師睡眠念佛法

修福應要注意的兩點

遠離殺生,能令你惡的果報消失

貧窮困苦種種逼迫,你該怎麼辦

【推薦】信佛後沒感應?其實這些都是三寶的威力

敬佛第一,怎樣才算是敬佛

肉雞蛋和菜炒到一塊,光吃菜不吃肉行嗎

【推薦】為何一念《地藏經》心裡就恐怖害怕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的故事

阿那樓馱尊者的故事

現在雖很強健,但要做死了想

為何用女性母親的形象,來表達觀世音菩薩

淨土法門的沒有修學次第嗎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應先無所住,而後生其心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如何化解和冤親債主的仇怨

不是念了幾聲佛號,就是念佛人

佛號轉見濁巧入佛智

【推薦】菩薩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憨山大師開示持咒之方法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在凡夫層面上,有病還是要到醫院看

六個方法對治煩惱

出家落髮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懷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礙

何苦還要戀戀不捨

佛道未成,先結人緣

弘一大師自述出家的因緣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阿彌陀佛這個願發得太及時太重要了

十不善業的果報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紅塵中你被什麼緾住了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佛教徒如何對待所謂的「瑞相」

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大安法師列舉念佛六大利益

這個榮耀,又有什麼能再超過呢

教育子女應當從根本上著手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這個離不開,你修什麼都危險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盡享福

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能生彌陀淨土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厭離」為我們的心加了保護層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