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應要注意的兩點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①。」有專執前之二句者,終日營營,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齋僧也。此雖悉是萬行之門,而有二說。一則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則己事不可不先辦。

或曰:「果如子言,則佛像湮沒,誰其整之?塔寺崩頹,誰其立之?僧餓於道路而不得食,誰其濟之?人人惟辦己事,而三寶荒蕪矣!」曰:不然,但患一體三寶②荒蕪耳。

世間三寶,自佛法入中國以來,造佛建殿齋僧者時時不休,處處相望,何煩子之私憂而過計也。吾獨慨夫僧之營事者,其瞞因昧果,不懼罪福,克減常住,藏匿信施者無論矣。

即守分僧,而未諳律學,但知我不私用入己則已,遂乃移東就西,將甲補乙,或挪還急債,或饋送俗家。不知磚錢買瓦、僧糧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惡報,是則天堂未就、地獄先成,所謂無功而有禍者也。

中峰大師訓眾曰:「一心為本,萬行可以次之。」則所謂己事先辦者也。己事辦而作福事,則所作自然當可矣。至哉言乎!為僧者當銘之肺腑可也。

【註釋】

①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據佛經中載:有兄弟二人出家,一人專門修慧而不修福,後雖證羅漢,卻沒有人供養。另一人專門修福而不修慧,後轉世為皇宮中畜養的大白象,滿身掛著瓔珞。

②一體三寶:《四明尊者教行錄》:「言一體者,上至諸佛,下至蠢動,無不具此三寶也。所謂實相妙體即一而三,名秘密藏,如世珍琦,通名為寶。即今諸人本有覺性是佛寶,此性無染清淨是法寶,此性柔和無諍是僧寶。」

演蓮法師譯文

古時有一首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有些人專執此偈的前二句,整天奔走不休地到處募化,自稱:「我這是為塑造佛像啊」,「我是為修建殿堂呀」,「我是為供養大眾僧呀」。這些雖然都是屬於廣修萬行中的事,但也要注意二點:一是因果不可不分明,二是自己的生死大事不可不先辦。

有人問:「如果照你說的意思,那麼佛像敗壞了,誰去裝修?塔寺倒塌了,誰去興建?僧眾為了修行而沒有糧食吃,誰去供養他們?人人都為著辦自己的事,三寶必將荒廢而無人管了。」我認為不至於那樣。我憂慮的是出家人把自性的三寶荒廢了,那才可惜!

至於世間三寶,從佛法傳入中國以來,造佛建寺齋僧的人,時時不斷,處處都有,用不著你牽腸掛肚,過慮擔憂。我只是為那些忙於經營作事的出家人慨嘆。這其中有瞞因昧果,不懼罪福,克減常住,盜竊信施的,且置之不論。

單就守本分的僧人來說,由於不熟悉戒律,以為我只要不把常住財物私佔己用就行了。於是移東就西,將甲補乙,或挪用現錢還急債,或以公物贈俗家。豈知買磚的錢不可以用於買瓦,供作僧糧的錢不可以拿去修寺。如果無知錯用或挪用,枉自辛勤勞苦,反而成為惡報。

正像俗語說的「天堂未就,地獄先成。」也就是所謂無功而有過啊!

中峰禪師對大眾訓示說:「修行應當以明心為本,其它的萬行可以作為次要。」這也是教我們要己事先辦的意思。自己的生死大事辦妥貼了,再去作種種的福事,則所作的自然都能正確無誤。因此中峰禪師此語實為至理名言,出家人應當銘記心中。

蓮池大師《竹窗三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