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2頁)

佛教徒不可欺騙蒙蔽共同財產

所謂欺罔共財,就是欺騙蒙蔽共同的財產。比如兩人合夥做買賣,本來掙了十元錢,其中...

五蘊--色受想行識

現在講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識五蘊,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的名相,能把我們眾生心裡...

接受「還不圓滿」的自己

在過往的經驗中,你肯定會遇到相當多不容易、讓你很傷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許就是因...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若眾心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若...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這是自力法門沒有的

在通途教理當中,你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

淨土行人勿定往生時間

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 那個意思對方可能打算年內或年前...

為什麼只靠佛號,就能把彌陀功德轉到我的功德

此則與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以下無著菩薩就根據薄伽梵,...

醒的時候能做主,在夢中你能不能做主

夢想,這個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來形容我們一天的具體事實,或者我們夜...

【推薦】求人不行,求自己還做不到,這叫業障

我們經常問:怎麼修行? 看你遇到什麼事就修什麼法,一切經典都是這樣教授我們的。...

吃素跟忍辱關係很大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勸修精進。】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精進不起來,給他講精進...

佛教如何解釋各種夢境

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就會牽腸掛肚,想要找人來解夢吉凶。《善見律》云:夢有四...

閑置的佛經該如何處理

問: 請來的經書該如何擺放?暫時不用的話又該怎麼處理? 本源法師答: 《金剛經...

《無量壽經》的五種原譯本

一、《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康僧鎧 譯 二、《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唐三藏法師...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個自是...

念佛不僅僅是「持名」這麼簡單

這句名號是要用信願來莊嚴的,念佛不僅僅是持名這麼簡單,而是要講信願持名。這個方...

病人臨終神志錯亂惡境現前,應如何開導

問: 病人於臨終時,若神志錯亂、惡境現前,比如:看到什麼人、胡言亂語、大喊大叫...

【推薦】生命面臨著兩個抉擇

你的生命面臨著兩個抉擇: 第一個,你把你今生佈施、持戒的善業全部會歸到娑婆世界...

這是一種騙術,為何仍有人受騙上當

【原文】 或問:燒煉①之誆騙,莫不知之,而恆中之者,何也?先聖有言:智者不惑。...

蓮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大師生平 行策大師(公元16281682年),諱行策,字截流,俗姓蔣。父名全昌...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一心為根本。他這個觀法跟《大...

臨終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聽,彼雖不能念,聽見佛聲,心即...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現的種種境界

有居士在拜佛時身體震動,又見到黑暗中有光晃動。大師提醒他,這是過度提神所導致,...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念佛人臨命終的時候,所應該面...

發菩提心方能消宿業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

【推薦】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

你知道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嗎?有兩件事,人生只有做兩件事:第一個來還債,把過去...

患難不必求鬼神

邪魔外道有一種非常蠱惑人的方法,就是他給你消災,給你免難,給你積累福報,明白吧...

【推薦】臨命終時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

我們臨命終時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無量劫以來乃至今生我們從業力的對比來看,我們的...

在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一切都是生疏的。不過你要學...

清福難享,感到不安就是業障發現

咱們現在是末法時期,感這十善業道的眾生要生,他都生在正法,不生在末法時期。例如...

堅持堅守和遵守,必定就有解脫的結果

不理解佛法自做自受這樣的一個原理,說來說去不是佛救我們,是我們自己救自己!正信...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楞嚴經》到了後面二十五圓通的時候,它偏重在空觀,從假入空觀。也就是說,其實《...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會文化環...

菩薩能開娛樂場嗎?如何認識他是菩薩

菩薩利益眾生的時候有種方法,叫四攝法。 四攝呢,同事,我要利益他,我跟他一塊做...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講。因此地藏菩薩在教...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我們修淨土的人,想要往生、...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議淨土

此前六講給大家介紹了一共有九種的淨土視野,種類。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正好今天到了...

依他淨土與諸方淨土

我要告訴大家,《莫到老來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連續看的。我們現在正在講的是諸佛...

真信切願並不容易

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誠...

為什麼這個願非常了不得

第二個願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願。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

《地藏經》是什麼樣的境界

《地藏經》的當機眾全是大菩薩示現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薩,唉啊!地藏王菩薩是菩薩,...

居士披僧衣,不但沒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①,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謂反有罪愆...

如果不犯這個戒,財寶則永遠沒有短缺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是施與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有...

成佛的三個步驟

我們現在怎麼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決往生的問題,阿彌陀佛就是讓十方惡...

藥師法門的意義及修持儀軌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修學藥師法門 我曾給我的《藥師經》講座起了一個題目,叫幸福健...

一心四種淨土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淨土見解,是叫做一心四種淨土。所有的國土,從這個角度來講,...

寄報淨土與分身淨土

今天繼續介紹淨土部類。第一個要說的叫做寄報淨土,就是寄居的寄,果報的報。大概是...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師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師,唐朝魏郡人。法師風神清沏,對佛法的慧解有如天生。在靈裕法...

讀誦哪一部佛經最好

下一篇叫至誠持經。就是志誠的讀誦經典,汝問何經最好。他是答覆的葉沚芬居士的一封...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 這個咱多次...

念佛能洗掉犯戒過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認為:既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錄的犯戒的影像洗掉,這樣我就放心犯戒也沒...

消業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學者,我們都是業障深重的。業障深重的凡夫怎麼辦呢?那麼千...

佛菩薩天天都在跟前,是我們不能夠理解

無著菩薩在印度的時候,修彌勒菩薩慈心觀。他在山裡坐了十年,專心修慈心觀,對一切...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

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淨土,乃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但必一門深入,念佛為正行,餘一...

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

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 修淨土法門念佛求往生的人,絕不以是不是看到什麼東...

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諸佛

我們大家念阿彌陀佛觀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彌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彌陀佛,所...

我們的色身從何而來

明色陰相 首先看色陰─就是一切的物質世界,包括內在的根身、外在的山河大地、草木...

破戒跟著魔的差別

假設我們用攀緣、迷惑的心,來面對五陰魔境,這個過失是非常嚴重: 迷則成失 【若...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心陋劣為相。大家都是因為父、...

希望莊稼長得好,可以念地藏菩薩聖號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以諸種子植於荒田或熟田中。若勤營務。或不營務。有能至心稱...

邪淫邪欲,會障你家室的平安

【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欲邪行。即是施與欲流所漂一切眾生無驚...

為什麼這麼用功還會生病

有病,你怎麼樣對待病?當然我們要看、要治、要吃藥。為什麼你害病?為什麼你常害病...

恆真淨土變現淨土

今天我們講的淨土的第三個概念,叫恆真淨土。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所囑的淨...

「唯心淨土」的正確含義

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容易把心的格...

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淨土

整個無邊無際的廣大宇宙中,我們怎麼樣來認知和建立根本的人生觀,就是認識淨土。我...

【推薦】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沒有不痊癒的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厭乃得樂之基。宿因厚而現善濃,則多劫之重報,轉而現生輕受...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問: 一位法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在任何一部經典上說念佛能夠往生。又說信願行三...

素食者滋養身體的方法

原文: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

【推薦】天竺十四祖龍樹菩薩

在佛教的歷史上,大成就者數不勝數。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可以說是大成就者中...

天竺十二祖馬鳴菩薩

今天要講的這位祖師是西元一世紀時期的中天竺國人,人們稱他為馬鳴菩薩,這位菩薩的...

高僧倓虛法師的故事

我們所說當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緣,也不知道為什麼,基本上都示現在長江以南,...

這六個符號,承載了一切諸佛的功德

佛號雖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卻不肯念,不僅是今生有罪惡疾病的人不肯念,就是宿世有...

什麼是「普賢行」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

福報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當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成三塊:一個是安樂道,一個是解脫道...

過去造了很多惡業,怎樣消除這些恐懼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件一件去承受,那是多麼恐怖的...

把「空性」當成休息站

問: 請師父開示,為我指點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塵勞,想把它安定下來的時候,我...

菩薩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

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如果他有執著的心,那就...

這兩種若離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在意業當中,貪慾是最重的。貪慾,欲就是愛好。愛好,愛好什麼?就是有情的情感。我...

就這麼一個功德,百千萬劫不墮三途

在《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上,佛又說了這麼一段話。佛言,若復有人於如來滅度之後,如...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這...

這個生死的怨賊你認識到嗎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來,自然相應,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停的向...

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

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縱粗念暫息,細念猶存,便謂相應,...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間墮地獄中。 突吉羅的小罪,...

【推薦】十念往生通平時也通臨終

往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基本點:不能僅僅站在凡夫的立場去看,一定要站在阿彌...

妙蓮老和尚傳奇

淨土法門中,有一種大精進,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能夠用功的晝夜經行念佛方法,...

當代高僧廣欽老和尚

出塵 廣欽老和尚生在清朝末年,從小身世坎坷,四歲的時候因為家裡窮困被親生父母賣...

【推薦】皆是識心分別計度,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一般的凡夫...

法華會上為何會有五千人退席

這段經文,幾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兩個重點在解釋:第一個,這個五千的人他們為什麼...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養第一

憍梵波提,此雲牛呞。宿生為牛,食已轉哨,故受此名。《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位尊者...

【推薦】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險象環生

多諸障難者,行人於禪觀中,擊發陰魔,如《楞嚴》開五十種,皆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勸進行者的四種功德利益

你勸勉他人修淨土,有個前提,你必須自己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你自己都沒有信心,你是...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

「上根人」看電視,「下根人」進禪堂

修行,最主要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信心沒了,做什麼都不成。最主...

奉獻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錢

現在的人一提奉獻就怕。1993年我曾經遇見過。那時出去做佛事回來,要去另外一個...

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

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不要因某事與個人預設的觀念或理論相符,就予以相信。個人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