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52頁)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

念死無常應該如何修

印祖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一個死字,告誡我們淨業行人修道並無奇特奧妙,但將一個死字...

妙華法師追憶「佛門三鐵」

性空法師 大約是九五年前後,性空法師到中佛協,要求收回被文管所與風景區佔據的寺...

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

富足生活極具誘惑力,但財富等同於幸福嗎

近幾個世紀以來,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嶄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發達國家,物質文明達...

如何為病人臨終之人造福迴向

【 復次,普廣! 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這就是害...

阿彌陀佛憐念眾生,生生世世不相捨離

【原文】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遍周法界,普接眾生,作大攝受,不令漏失。阿彌陀佛陰...

遮止身口意的十種惡行

善惡行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先說十惡行: 一、殺生:以恶心...

弘一大師開示律學要略

我出家以來,在江浙一帶並不敢隨便講經或講律,更不敢赴什麼傳戒的道場,其緣故是因...

《禪秘要法經》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說:無量劫以來的罪很多,世尊...

觀一切法都是清淨無染的

這依法界觀,觀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淨的。你這個觀念的心,契合到佛所說的經的道理...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隆蓮法師雖身居廟宇,但對如今社會上物慾橫流的種種現象還是非常明瞭的。作為一個一...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入門便悉彌勒笑,出寺難求俗慮拋;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清....

什麼是戲論

這個戲論層次很廣,凡夫對修行人,凡夫是戲論;修行人對初果,開始修行人是戲論;乃...

憨山大師開示學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間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為生死大事,決定鐵石心腸,不被妄...

《佛說孝子經》讓你成為真正的孝子

導讀:《佛說孝子經》,這一部經只有一卷,收錄於《大正藏》(16冊。p687)之...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謂觀想佛像,憶念佛德,...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如...

初學淨土法門從哪兒入手

問: 法師,對於初學者,尤其是想修淨土的人請您給一些建議。 宏海法師答: 學佛講解行並進。解的過程,就是我...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後來到這個地方,剛才拜了一下,也借花獻佛把...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契機殊勝。上至文殊普賢,...

怎樣理解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此顯示極樂時間耳。至雲一日一夜,七日一劫,十二...

學佛的三大綱目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麼新鮮,只是老生常談。但是佛...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裡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

持名念佛是徑中之徑

昨天有同學說到學和修,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三藏十二部歸納一下,無非說了解、行這兩...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眾和在家眾,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在修行開悟這一點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

問: 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有一些煩惱,總是想不開? 寬見法師答: 為什麼總是有病,...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風險太大

為何而來 作為凡夫的我們,在這樣一個普遍都向下沉淪的娑婆世界裡,實在是舉步維艱...

一切法門中,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既然來學佛法,入...

若修念佛,則實為穩當之極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無謂之話說。汝家不充裕,兼有老親①,何得雲欲覓清淨處所...

歲月年華,不與人期

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入心。我見熾盛,貪瞋癡具足...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門中的觀...

慢心的幾種不同表現形式

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驕傲,也是根本煩惱的重要組成部分。 慢心會使我們妄自尊大...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薩道者...

念哪一尊菩薩好呢?

有人問:我念這尊菩薩好呢,還是念那尊菩薩好呢?告訴大家,念哪一尊菩薩,功德都是...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有求的心態。就好像覺得往這個功德箱裡塞...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因為好多時候...

何謂十二因緣

好,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說說,又一個佛門常見的概念,叫做十...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見的佈施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講講,這個眾所周知的布...

說說出家人衣服上補丁的事兒

昨天公眾號後台收到居士的留言,問能不能說說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出家人...

眾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為堪忍,意思是這個世界充滿了諸種苦和...

古人最初發心,真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發心,真正為生死大事,決志出離,故割愛辭親,參師訪友,歷盡艱辛,心心念...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斷除見思煩惱,證得...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佛靈僧不靈

阿彌陀佛,諸位吉祥。 今天呢給大家說一個《佛靈僧不靈》的故事。因為在我們南海普...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原文: 予昔在煉磨場中。時方丈謂眾云:中元日當作盂蘭盆齋。予以為設供也。俄而無...

這樣去念佛,即使墮於惡道也能往生

原文: 汝繼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記。汝果真發孝心,即柴老太夫人墮於惡道,汝能...

佛陀讓眾生知苦樂法,走解脫之路

我等眾生憍慢、剛愎自用、愚癡顛倒還自以為是。佛陀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來調伏(調柔降...

從佛教的角度來處理婆媳關係

社會是由一個個的家庭組成的,而夫妻關係可以說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關係,但是由於...

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計數,變裝飾; 佛像是恭敬供養,卻變藝術品; 寺院是修行辦道處所...

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之善根

原文: 不但此也,即絕無信願,絕不修持,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善根。何以故...

如何引導家人都能走入佛門

問: 家里人不信佛,弟子因此很困惑,我該怎樣做才能引導他們都能走入佛門呢? 宏海法師答: 因為每個人宿世的...

供養的時候,天上的宮殿也給你修好了

我們做善事沒有根,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後悔。有這種事嗎?有,還...

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麼重要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阿難,是修行人,...

二六時中該怎麼念佛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

甘心忍受消業障,業障就會消失

若當來世佛諸弟子,已佔善惡果報得相應者,於五欲眾具得稱意時,勿當自縱以起放逸,...

出家人的捨戒與還俗

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朱元璋還俗做皇帝,劉秉忠還俗...

尋回原本清淨的自心自性

我們都知道,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樂,就是這念心能時時放得下、提得...

行時正好念彌陀,心頭念念絕娑婆

行時正好念彌陀,一步還隨一佛過。 足下時時游淨土,心頭念念絕娑婆。 傍華隨柳須...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青草半埋紅粉骨,黃泉多見黑頭人。 獻珠龍女疾...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來,才有證得一心不亂的希望。如已證得一心不亂,則了...

為何有的念佛人臨終前先感恩釋迦佛

娑婆言釋迦,西方言彌陀。先釋迦者,教所由興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聖,豈...

造了什麼業才會墮落成附體的大仙

問: 仙是做什麼樣的業才得到這種果報呢? 成剛法師答: 這個附在人體的,《楞嚴經》說,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誰是高僧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們現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門口,前面的就是普濟寺,山上的就是慧...

娑婆世界是苦難的世界

這個娑婆閻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麼呢?忍苦,就是苦難的世界。這個世界眾生能忍...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我們再看什麼是天眼。天眼是修學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報,天眼是天人所具足的眼界。這...

同樣的佈施,為何受福不同

為什麼信佛好多年了,還沒有什麼成就,什麼原因呢?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造太多了,你...

我為消業,抓了三副禪藥

謙卑比山高比海深,無所不容。傲慢比麥芒尖比針孔細,無所不入。 出生五十多載以來...

中國首位比丘尼淨檢法師

晉穆帝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曇摩竭多在洛陽依《僧祇尼羯磨》及戒本,為竹林寺淨...

【推薦】《無量壽經》會集本的重要錯誤

某人曾經說過:「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

念佛如同醒夢

【原文】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 今人於...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財色與酒,名為三惑,臣耽喪家,君重亡國。《法苑珠林》 這段偈子出自《法苑珠林》...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的不同反應

【原文】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於此,五物在傍,一如乾草,才觸...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時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麼情況呢?魔勝法弱,邪說橫行。明明是正...

為什麼有人越學佛越苦惱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

我們為什麼總會遇到各種不順

我們為什麼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利?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說明我們沒有準備好,機...

把佛友當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如果學佛了,大家都互稱師兄,也稱為道友。道友就是以道為友,大家在一起的目標,是...

華嚴的大悲心

我們這個發心的,學華嚴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沒有利益眾生的大悲心,在華嚴教義講,你...

淨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師畫傳

一、生於亂世,七歲出家 省常大師,生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字造微...

每日的課誦對居士修學尤為重要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通...

淨念相繼如母憶子

講幾句用功的話。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這麼說、現在...

【推薦】依止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在楞嚴經當中就是說,你整個修行的起跑點,第一個出發點是很重要。起跑點錯了,你整...

「我見」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見就是我們凡夫種種的知見,當然以我見為根本。這個我見是怎麼產生的呢?這個地...

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於境取相,施設名言。我...

境無好丑,你怎麼想就變成什麼相貌

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有一個老母親,老母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賣雨傘的,小女兒是...

百歲奇僧預知時至,選定奇人繼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齡上有何要求?一般說來,我國當前對於出家為僧在年齡上有所限制,小於...

僧團的六和敬是哪六和

僧,梵語叫僧伽,簡稱為僧。僧是一個複合的概念,單個比丘不能稱為僧,一定是四比丘...

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鳩摩羅什大師

說起鳩摩羅什大師,那就很有故事了,故事很多,也很精彩。首先看鳩摩羅什,翻譯成中...

眾生的苦惱就是錯認一切都不會變化

我們講肉眼看問題,肉眼是我們凡夫所具足的眼睛。從空間的角度來講,他只能看到視野...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在會客,我們坐在一旁等待。第...

六祖禪法之三句口訣

簡略地介紹六祖禪法,有三句口訣,這三句口訣,就是在《六祖壇經》裡講到的:我此法...

不念佛沒生病,念佛後反而念出病來

無論修禪、念佛、誦經,或者持咒,修哪一門都要認真去修行,絲毫不馬虎,假使一秒鐘...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二龜聽法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的故事呢,我們又挪步到這塊石頭這兒來了。大家看到了惟...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醒世歌》...

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若遇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如...

怎樣才算是真信佛

【原文】 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

《心經》那麼好,要如何去運用

《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從觀自在菩薩到是無等等咒叫顯說般若,...

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煩惱了,就要想想是誰給的我煩惱,實際是自己心裡接受了不順的境,所以就...

為何把婚前性行為定義為邪淫

問: 佛教中對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現在社會價值觀是在談戀愛時就同居,與婚姻相同,都是單一性伴侶。談戀愛...

念佛竅訣僅一個字

宋朝的草庵禪師是一位禪宗的大德,同時也是弘揚淨土的。在草庵禪師《念佛訣》一文中...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台山上去遊玩,偶然間發現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