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於境取相,施設名言」。我們的心跟蓮花的境接觸的時候,本來這蓮花是屬於外面的蓮花,這個時候我們「於境取相」,心中也出現一個蓮花的影像。然後我們說,哦,這個蓮花很漂亮啊,它很光明啊,就施設很多的名言。第一個產生相狀,第二個施設名言,就帶動很多的貪愛、瞋恚的煩惱出來。

我們看經文: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佛陀說,比方說你阿難心中,你這一念心有三種的功能:「憶」,就是回憶過去,你過去曾經做過什麼事情;「識」,是對現前境界的分別,是指的現在;「誦習」是指對未來事情的種種想像跟期待。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由「想」來引生的。

「性發知見」,這個六識的了別性要產生明瞭功能,必須要依托六根才能夠產生心識的想像。那麼這個想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容現六塵」,就是這個六識依止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這個六塵本來是外在的境界,我們內心本來沒有六塵,但是經過這個六識的種種想像,它就能夠容納、能夠顯現六塵的影像在心中,經過想像就能夠轉外在的塵相而成你內心的塵相。「離塵無相」,就是六識離開了所了別的六塵,六識的了別作用就不能生起了。

「離覺無性」,相同的道理,六塵離開了能了別的六識,那麼六塵的塵相也不能顯發。所以,它們兩個必須「相織妄成」,就是六識的了別跟六塵的境界它們兩個要互相地作用,所謂心識攀緣六塵引生想像,這樣子才能構成第三重的污濁之相,名為煩惱濁。

我們一個人的煩惱,說你這個人為什麼煩惱很重呢?為什麼他煩惱很輕?你一天到晚起煩惱而他不起煩惱呢?一個人煩惱很重,就是你想像力很豐富,你想太多了。我們不能夠說外境給我煩惱,不能這樣講。如果外境給我們煩惱,那我們大家生活在同一個環境,應該起同樣的煩惱才對。我們接觸的是同樣環境,我們住在同樣的地方,吃同樣的飯菜,去同樣的地方做早晚課,但是每一個人起的煩惱不一樣。同樣一個環境,這為什麼呢?因為你的想像力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