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64頁)

居士無病,您的妙藥還您

有一年寒冬將至,藥山惟儼禪師依照常住往例,請寺裡的僧人到山下化冬,以儲備寺裡的...

要看著你的目標,不要看著你的障礙

成佛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成佛要經歷這麼久呢?因為有退轉。就拿現在的眾生...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如水牯牛過窗櫺,頭角四蹄全...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閑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屬安徽)。憨山...

以愚夫愚婦自居,老實念佛得利益

很多人都說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婦 ,好像他修參禪的、或者止觀的、或者持咒的就很高明...

違背天道而行,就會遭致災殃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意必固我,那就絕對你幹不成任何事情,一幹事情一定碰壁,因為你...

雖為俗人不染世樂,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

是你造作的,將來都要付出代價

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呢?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那也就是說在我們沒有成佛之前,我們有...

你要做好人,哪裡會餓死

這個世界上是需要好人,還是需要壞人?這世界上好人多,還是壞人多? 你要做好人,...

非大悟大徹,無自由之分

貧者憂無財,慕富人之為樂,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憂也。賤者憂無官,慕貴人之為樂,而...

在世俗中,佛弟子該如何看待爭取呢

問:在世俗中,佛弟子該如何看待爭取呢?是應該什麼都不爭不要,遇到別人爭搶一味退...

佛教的懺悔方法有哪些

佛教裡面說懺悔的方法,有說兩種,事懺和理懺;也有說三種,作法懺、取相懺、實相懺...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實是三類病,佛陀說三類病。 一個是四大不調的病。 你飲食不調...

上品上生的條件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談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的條件,是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小牛救母口吞殺刀 孝心打動屠戶養牛到老

能海上師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是講到父母的恩德。同樣也是講到一個屠戶要殺一頭牛,這...

從過去的妄想中走出來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廣大,它不但有現世的安樂,它更重要是詮釋一個來世的解脫。這整個...

人生有些苦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有的人說我一輩子感到很快樂,我沒感到痛苦。其實,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有些苦甚至...

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

講《藥師經》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樣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態。怎樣才能擁有健...

【推薦】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懡[忄*羅]無功。即悟門深遠...

下劣凡夫罪業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養

問:求生西方固所願也,但我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容易得生安養? 答...

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

這個習字,早先它是什麼意思?就是小鳥依靠樹林的意思。這個小鳥常常要練習飛,它不...

大黑貓往生奇緣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發生在五台山。 在2016年1...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問: 講經講得不對,勸其他人不去聽,是謗法嗎? 仁清法師答: 對於什麼是誹謗正法?釋迦牟尼佛在很多經典上給...

菩薩十八根本戒之謗棄大乘

《集頌》:誹謗大乘菩薩藏,背捨佛說深廣法。說像似法亂正教,以自愛樂令他轉。 菩...

【推薦】如何將往生滲透到夢中最深層的心意識

問: 我要怎樣做,才能盡可能地把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夫、期待往生極樂淨土的願滲透到夢中,滲透到最深層的心意識裡...

息心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緣了,因為那都是夢幻泡影的、...

【推薦】靜坐的姿勢與數息觀

【禪修的方法】 靜坐的姿勢 初學靜坐者,即應養成正確的靜坐姿勢,如下列所述: ...

一切都是我們自作自受

我們看到那麼多的經書,裡面都是告訴我們覺悟的方法。佛教的經典是非常浩瀚的,分三...

碰到這些人,應當在財施中加上法施

當你佈施的時候,如果碰到這些人(盲聾瘖啞)了,你要生起大慈悲心,特別是學佛的弟...

持誦楞嚴咒能滅一切罪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其精進;無智慧者...

善用其心怎麼個「善用」法

在善惡關頭,你怎麼善用其心? 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事,每一件事...

如何克服節後綜合症

長假早已悄然結束,短暫的閑暇,似乎打亂了往常的生活規律,當我們再度面對緊張的工...

如何用佛法來提高生活質量

第一個方法:以慈悲心來開啟快樂的源泉。 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快樂都是自找的。常有...

心量越大的人,越能成就大事

我們要在生活當中體驗什麼是發菩提心。自己真正發了菩提心,向內就是要明白:我與佛...

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

祖師曾教導我們: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我們總會想到一下子要怎麼樣,但有沒...

可以同時修多個法門嗎

問: 師父,一個修行人可否同時修幾個法門?其實,很多修行人在正式拜師之前,都很迷茫。 慧廣法師答: 剛剛看...

念頭一轉,福報就可以變為福德

有些初發心的菩薩很執著,會產生很多疑問,佛陀既然讓我們不住相而行佈施,我們什麼...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如法的身語業都要遠離的。具足...

淨土法門與發菩提心

我們修淨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做阿伽陀藥的話,這就是無上的密。這一...

這種見解在佛法裡是最危險的

我們修行的人,見、行兩個是不能分割的。見,就是我們的知見,由聞、思、修,要從聽...

【推薦】如何讓自己所求之願能迅速成辦

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方便地、更快速地通過自身地努力達成自己的善願,在此提出成辦善願...

業障生起了該怎麼辦

你過去的業障現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給你做障礙,所以你心裡不安。那你怎麼辦?...

出世間的七種法財

在千百年來東方的傳統春節文化裡,親朋好友之間新年第一次見面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恭...

情,為什麼那麼難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世間的男男女女都會因為感情的事情苦惱,如何用佛法的思維...

今生脾氣大,前生是做什麼來的呢

我們人,就好像虛空中一粒微塵一樣。這粒微塵忽高忽低,在虛空裡邊飄飄蕩蕩,沒有一...

讚美別人是一種善舉

世界上沒有比歡喜更寶貴的東西,有時我們用再多的金錢、物資送給別人,別人未必很歡...

三聲佛號的感應

時常會想起一件事,感覺很不可思議,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那是在我初學佛的時候...

美滿的家庭,要做到尊重與包容

家庭如果要達到和諧,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對方的個性。如果總是希望按照自...

想傷害人家,最終也傷害了自己

有人說了,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但是你...

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

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 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 我們為什麼...

玉女獻佛佛不納,天魔證果須陀洹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

相信念佛法門,緣於一次住院的經歷

本人能夠相信念佛法門,實際上比較感謝一次住院的經歷。那次我跟癌症病人住過一段時...

沒有修持的人能燒出舍利子嗎

問: 一個完全沒有修持的人死後,能燒出舍利子嗎? 大安法師答: 一般來說,你用戒定慧的功德,能轉化身心結構...

情動入胎和臨終接引

情動入胎。沒有斷見、思惑都應該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情的有情識的,他這個情一動就...

治病的根本方法是要息滅貪瞋癡

你看報紙上面說,全世界大概有死亡人數里面佔到15%都是死於血癌。中醫和西醫幾乎...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問: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仁清法師答: 首先,只要是佛經,只要是沒被別人改過的經書都是利益一切...

欺負弱小猶如為自己挖坑

佛經裡經常用一句話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調象,亦如沉淵。 什麼叫大調象?大家見過馬...

性盡人己參天地,心同日月耀陽春

你若能會得,就是百草頭上祖師意。 末法時代,就是人心不古,道德淪亡,互相唯利是...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脫,而不是福報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較歡喜修福報的。因為修福報感覺利潤的回饋比較多一些...

做種種功德都要迴向往生西方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印光大師 念佛行人首先要...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豈可輕言自殺

以佛教的立場來看,殺人的定義,包括殺別人與殺自己。無庸置疑,殺人不是慈悲的行為...

痛苦是暫時的,希望永遠存在

很多人都知道,世間是無常的,一切相皆會變化,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對此產生自己的看法...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學佛法的完整體系是戒定慧三學。用淺顯的話來說:戒,是我們修行的保證,持戒清淨...

佛教四聖諦的內容

苦諦的內容 無常變壞的依正二報,使眾生造業受苦。世間法就是無常的,不斷在變化,...

現代人為何活得這麼累

如果把社會中的人,按工作性質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成白領階層、上班族和打工族。除...

居士到寺院需要注意什麼

問: 居士到寺院裡修行需要注意什麼? 雍瑞法師答: 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寺院的目的是什麼。真正的佛教居士到寺...

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

放下,就會自在 若悲心莊嚴,則為人中天,若人無悲心,是則常貧窮,若人柔軟心,調...

如何才是人生的快樂根源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樂最重要的條件,西諺云:健康生快樂,快樂生健康。試...

生死的意義

人自出生後,就有生命,就會面對生死。其實,人也不是父母生養我們才有生命,在沒有...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三、法座上呵叱人,及輕口斥...

人做事,不要讓事做人

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這也是佛所說的偈子。這是說到曾經有...

大安法師對蕭平實若干種淨土著作的辨析

問: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學書局出版的《念佛真實義》等幾本書,作者是台灣覺雲居士。上網一查,乃知是...

無論晝與夜,應常念佛陀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佛...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經典原文】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

慧遠大師畫傳

一、出生書香,聰穎博學 中國淨土宗初祖廬山東林寺開山祖師遠公大師,東晉時代人,...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

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這是經常聽到一般人慨嘆的話。事實上,做人確實很難!你有...

切莫譭謗出家人,龍天護法定不饒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

哪裡能找得到「我」呢

佛陀成道後,開示世間萬法四大本空。四大,指地、水、火、風,一切萬法均由此四大合...

世間的一切都是業力的顯現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過年了親戚朋友相互的走訪,大家很忙碌。看著外面...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證。大家學習與付出是為了...

你就是佛啊!

《六祖壇經行由品》中,講述了六祖大師得法的過程,靠打柴為生的盧行者,初次和五祖...

夢中家財萬貫,醒時兩手空空

我們為什麼一直生死不得自在,六道輪迴,受諸眾苦?因為我們一直在夢中,不得醒來。...

稱佛名號相應為要

稱彼如來名者,謂稱無礙光如來名也。如彼如來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

身在鏡中勤修行,心作蓮池自在人

徹悟大師有首偈子談道:要作蓮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紅塵?心神早送歸安養,此地空餘...

阿彌陀佛也是古佛應化

在《大佛頂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談自己的修證方法憶佛念佛,追溯到了...

跌倒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

有個漁王非常苦惱,就因為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很一般。他常向人訴苦:我從兒子們剛...

使生疏的佛號變熟悉

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起心動念都是五欲六塵、都是人...

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一個清淨的回歸

我們眾生都有俱生的我執身見,對身體非常貪戀,把不淨的身體當成很乾淨。因此,修道...

刺激消費不如鼓勵耕讀傳家

現代的經濟學家很多觀點都是有問題的,凱恩斯說以消費促進生產,於是整個的社會就變...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念不退,就是念念與一切種...

未成佛前,要先結人緣

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被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看有沒有緣。有緣就容易度,沒緣...

釋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願心

今天我們講第二講,翻到第一編淨土宗的成立。我們主要講第一章,蓮宗之教起所因,就...

能低頭,必定會有揚眉吐氣的一日

有人間:從地到天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為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有四...

說話不著邊際的吹牛者

經云:昔時有人,於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兼行布...

逃離複雜,奔向簡單的人生

生命馳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無法負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無端浪費! 禪門話頭...

如何才是開悟

一、無心可安即可開悟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 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請法云:...

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

我們講慈悲,有三種慈:眾生緣慈、法緣慈和無緣慈。 眾生緣慈,即慈心不殺,保護生...

怎樣品出年味裡的菜根香

農曆新年臨近,開始進入了中國味道的倒計時。記憶中過年總少不了和親朋好友們大大小...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百丈懷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長樂龍泉寺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創製了中國化的佛教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