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62頁)

最近常做惡夢,是否提醒厄運要來了

問: 我最近總夢到爸爸死了,難道是上天在提醒我厄運要來了? 戒毓法師說: 這個問題說明我們的內心裡沒有安全...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

先往生淨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們注意到,這十三代祖師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議、從本垂跡的菩薩再來之人。善導大師相...

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問: 請問法師,如果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大安法師答: 這個人為什麼會障礙你學佛呀?那這個人是...

平時做好事的功德需要迴向嗎

問: 每星期所做的大大小小好事,比如說環保、捐款、做義工,不作迴向會成為來生的功德財嗎? 大安法師答: 平...

如何從內心尋找幸福

一、如何面對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體不健康,家庭不和諧等等,我們便會...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總說,可以代表諸佛清淨的身口意。嗡代表身,啊代...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

學佛人要如何發起道心

每天講可能也有人不喜歡聽,從下個七開始就隔一天講一次。天天講,聽的人不喜歡聽,...

時間無常,無論多麼奢華美麗將成過去

法眼文益禪師(五代): 擁毳對芳叢,由來迥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多方法以求離苦而得樂。 但...

心不知心,如何萬慮休

在不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前,我們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五欲六塵,這就是念念塵勞。 ...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問。見有一生念佛。臨終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悠悠之...

善用時間十訣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應做的事,應有事先的計劃,否則隨便地做,會犯下嚴重的錯...

無所事事絕對不是自在

常常聽到人們說被工作和日常的瑣事困住,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沒...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何含義

問: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是不是說,你有什麼念頭,就有什麼現象與之相應;如果什麼念頭也沒有,現象也就...

吃五辛的五種過失

還有「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這部經是給誰誰誰講的,那部經是給誰誰誰講的。...

高僧斬斷最後貪念逃過一劫

學佛,就是學得我們的心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必定要有定力,並非今天立願,明天...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們以持戒入手。當我們遠離了緣...

世間苦事無量,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

要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們不得安然謂之苦。世間苦事無...

吉凶禍福不是定論,隨時可以轉變的

遠離一切妄執吉凶,常見斷見,我我所見,如是有情來生其國 生到這個佛國土的,那不...

怎麼樣才算老實念佛

問: 末法濁世的眾生,能聞到淨土法門,已經是稀有難得。那作為現代人,應當怎麼樣才算老實念佛,如何保持長時修...

很恐懼死亡,該怎麼辦

問: 妹妹身體不好,總恐懼死亡怎麼辦?為什麼她放不下這個身體,執著在病苦中,即使念佛也不能自拔,請開示。 ...

何謂臨終正念分明

正念是意根。無貪無惑故分明。省庵大師《西方發願文注》 正念分明,有很多人把正念...

善護口言,切莫落在綺語之中

常常說到口業四種過:惡口罵人、妄語欺騙、兩舌離間、綺言有損。前三種口業過失,相...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

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

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對吃肉呵責這麼嚴重的很少,像《楞嚴經》的這樣的,很少!佛陀都...

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

汝書說得很熱鬧好聽,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汝把發願之話,當做平日實...

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無狀,自光緒七年離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業障未消,道業未成,無面目以回...

怎樣才能留住你的護法神

依《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但其數量不一,如果是善人,...

佛有無量德,四字名號足以該之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眾德。常樂...

前來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嗎

問: 弟子所在的小城鎮念佛人極少,很難組建助念團,在為親人送往生時,只能依靠一兩個親屬為其助念。請問法師,...

改過遷善禍變福,感佛慈悲唯至誠

無錫袁氏小學校長袁寶鋆,字麗庭,他母親信佛,創辦錫山第九蓮社近二十年,但是他自己卻是個頓頓少不了肉的傢伙。...

定時定量定課堅持不斷

從現象上來講,從緣起上來講,就是因為我們以前沒有修身口意,所以現在要修理修理你的嘴巴,隨便說話不可以,你要...

享受五欲的快樂,求生信願就不真切

佛一代時教所說的大乘經典,特別是般若系經典都是要讓我們厭離五欲,因為眾生常常一生就是為財、色、名、食、睡這...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本領。 問者愣了,說人人都可...

三千年前的佛會知道現在的電腦嗎

有個信眾來問我,他說:佛難道一切都知道嗎?三千年前的佛會知道現在的電腦嗎? 我說:如果佛連現在的電腦都不知...

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

邪師騙子都是利用我們貪婪的慾望

問: 法師吉祥,我最近遇到一位活佛,他能知道每個人的心念,未來會發生的事也能看準。他教了我很多佛法,但是有...

職場的特效藥

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為道了無寒暑變,利生豈畏路途艱。 有個將軍想要出家學道,便去找法師,虔誠恭...

奉行惜福節儉的生活

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別是自己家裡富的人,要體恤、幫助那些窮親戚。 我們看范仲...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飛雪颯颯而至,忽來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第一場雨。晌午剛過,霧起...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姿態放低;讓,就是不往前去爭...

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什麼

問: 通俗說下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啥? 界詮法師答: 貪,貪什麼東西呢?貪世間的種種種種都叫做貪,你貪好吃...

發了不好的心就會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現都和你的思想、語言、行為有很大的關係。你今天覺得你遭遇的一切很不好...

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怎樣才能夠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呢?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命運並非不可改變,關鍵是用對方法

我們天天在此禪修、靜坐,目的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修行能夠改變命運,努力能夠創造...

今生的際遇,是前世修來的

佈施的道理,古往今來很多賢人哲士,都會用種種不同的方式來詮釋,來傳播。中國的話...

往生淨土是不是要念到清淨心才能往生

問: 請問法師,往生淨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淨心才能往生?我學佛已有二十幾年了,真的沒有清淨心,因為我有時還...

【推薦】阿彌陀佛十二光如來名號的意義

十二光如來,首先看無量光。這個佛證到了心性的無盡的心體呀,他是淨極光通達呀,寂...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麼理解?在《阿彌陀經》裡面會談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另外一個...

怎樣才能看淡得失,輕鬆瀟灑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擁有的東西失去之時,總是讓人心...

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別讓壞情緒毀了你

我們常說認識感情動物,人有七情六慾,歡喜、憤怒、痛苦、恐懼等各種情緒,深深的左...

學佛人常犯的三個毛病

第一個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間不知道運用佛陀的智慧,不知道轉煩惱,不知道轉念頭,...

當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當代居士修學的困擾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人們萌生了更多的...

淨極光通達,就能開大智慧

參禪即是靜慮,淨到極點,什麼思慮也沒有了,所謂淨極光通達,必要淨到極點,智慧光...

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諸經典中都說念佛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會有無量的功德呢?是由於佛果地上有無量的功...

病人將終之時,是為其開示還是念佛

問: 如何正確理解《臨終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

「理悟」是眼目,「事修」則是兩條腿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只有眼睛沒有腿。這樣的人,雖然有遠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

父母不在身邊,應如何盡孝

問: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綁架婚戀,導致逼婚現象非常嚴重。另外,父母在,不遠遊。如今的時代下為了...

分心散亂的對策

其實除去五蓋,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問題----分心散亂。這個問...

追查來世的因果,不如謹慎當下的行為

有兄弟三人喜好打坐參禪,為了求更高的悟境,相約出外行腳雲遊。一天在日落時借宿於...

寺院不是星級酒店,而你更不是金鑽VIP

上午與某居士喝茶時閑聊,他告訴我,師父,前兩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位以前常來咱們寺院...

您可知江上船隻多少

脫名韁利鎖,乘法船遨遊。 破我執自在,為蒼生奔走。 清朝乾隆出遊江南時,曾與鎮...

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罣礙

正見輪迴是苦,我們才能生起解脫的意願,才能對世間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則,即使暫時...

我們現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

熏習這顆念佛的種子

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實際上就是個大染缸。如果我們沒有發出懇切地修道之心,在這...

得了不治之症該存什麼樣的心態

問: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還不能伏住煩惱習氣,該如何是好?是應當求佛加持令自己病情好起來,還是什麼都...

菩薩戒的核心精神

《梵網經菩薩戒》談到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薩戒的核心精神。 菩薩戒含攝著聲聞戒...

惡緣太多,發願捨壽求往生行嗎

問: 頂禮大安恩師,弟子依止您修學淨土己七八年了。弟子生在一個彼此奪命的惡緣之家,母親己被家人氣死十餘年。...

如何理解地藏王菩薩的「碎地獄」

問: 《地藏經》云: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

預知時至的人能帶我一起往生嗎

問: 法師講經當中,提到有個老和尚念了幾十年佛,將要往生時,問其他比丘,他還可以帶一個人往生,結果只有一個...

一生的罪業和臨終時幾句佛號,誰輕誰重

問: 《安士全書》中有一個故事,說唐代的張善和一生以屠牛為業,臨終時遇到善知識開導,僅念了幾聲佛號,便說見...

動物實驗所造的惡業與果報有哪一些

問: 法師您好!我是醫學專業的學生,讀研會涉及動物實驗的問題。請問,動物實驗所造的惡業與果報有哪一些?佛教...

頓超三界樂悠悠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漚。 因眾生不...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不由心起,心可以帶來社會的和...

弘一大師法語擇要

目中有人助緣多,心中有德福報多, 耳中清靜和諧多,心中有佛歡喜多。 在學識上要...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起修、實踐的參照坐標,反之就...

為什麼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們平常當然理觀不礙事修,理事圓融,你該拜懺還拜懺,該調伏粗重煩惱還調伏,但是...

心念改變命運就會改變

佛是從哪裡產生的?佛是由我們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地獄、餓鬼、畜生是哪...

幸福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惡業 佛陀說:惡業未成熟,惡者以為樂。惡業成熟時,惡者方見惡。 這首偈頌是說:那行惡者因過去世積累的善業而...

學佛轉不了業力是什麼原因

勉強找時間來學一學,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業緣是不可能的,剛強眾生難調難伏...

讀了很多經,還不知道怎麼修行

大家都讀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懺悔,或者是禮拜,或者是供養。我們讀大乘經的時候要供...

你能瞞得了人,但瞞不了佛菩薩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人在往昔所...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間諸事,尚有因像,況無上佛法,豈無因緣耶?今明佛法因緣,...

淨業行人如何勘驗自己是否深信切願

在臨命終時由兩種力量決定,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心力,業力大就是隨業流轉;但心力更...

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發願持名,臨終...

阿彌陀佛護持行人不遭魔障

對這一點我們會非常地感慨,因為身處五濁惡世,我們眾生煩惱很重,很難生起向佛修道...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達到了至誠心

問: 至誠心是何標準?我怎麼知道自己是否達到了至誠心? 大安法師答: 至誠心這個標準,確實還是很高的。我們...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義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麼基督教也是佛法嗎?某某功也是...

不生病長壽的要訣是什麼

想要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有刀兵、水、火、瘟疫流行,這個戰爭的痛苦,殺人流血,互相這...

不隨逐慾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錯誤地認為,只要我們的所作所為跟佛法有關,那就是修行。其實不是,我...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

學佛不要刻意去求感應。只要能夠運用佛法轉變凡夫的生滅心、妄想心,將之轉化為佛陀...

輪迴中有哪六種苦

說到解脫,首先要有解脫的意向,也就是出離心。怎樣才能生起出離心?這就必須真切意...

面對逆境如何做到處之泰然

面對同樣的境界時,不同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區別就在於是否接納。如果我們有...

佛法是心法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果相續。他...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問: 要想成為自己人生的大贏家,該怎麼做?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外在環境又紛繁複雜,該如何做到家庭...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機和電腦

《維摩詰經》當中說:心淨則國土淨。往生淨土需要以清淨的業來感召,所謂清淨的業就...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以潔...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對死亡時,大多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