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衍慈法師文章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辱,面對批評、惡罵、挫折...
在寺院裡的五觀堂,吃飯之時要觀想五件事,名為食存五觀: (1) 計功多少,量彼...
佛陀教誡,「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晝」是日間,早上起床後,要勤修戒...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有這樣一...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
禮是禮貌,待人的禮節,禮儀等,第一堂課已講過。現引古德四句話說明與人相處之道:...
社會上有人說: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指出家的僧人披上袈裟任務很多...
有一群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而它們又是一種很難捕捉的動物。多年來,人們想盡辦...
據《大莊嚴論經》第十五卷記載,釋迦牟尼佛說過這樣一個充滿哲理的故事,有一個富家...
通常被人罵者,少有不起煩惱,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時,也有這樣的大惡人,他妒嫉佛陀...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錯事,肯承認錯誤,生慚愧心,深信因果,便要痛改...
世間上很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例如生是從哪裡來的,死後又去到哪裡,在世上幾十年有...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
今課要講的,是拜佛的心態。身體端正,心恭敬專注。身心統一的話,拜佛功德無量,經...
苦是由前生身語意三業作惡的因,今生所招來的果報。因果之道,絲亳不爽。《大寶積經...
在《佛說八大人覺經》中,佛陀教導我們,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生滅變異...問: 尊敬的法師,末學從六、七歲起,一直到現在,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片段,就是正在說話、做事、獨處、群居時,忽...問: 我看見不少佛友,他們信佛、念佛,但是還有很多煩惱,有人做生意失敗,有人與婆婆不和,有人孩子不聽話等等...問: 尊敬的法師請問,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與平時做人行德積善的關係,不行善積德只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問: 師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經義,「佛氏門中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此二句佛語何解? 衍慈法師答: ...問: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衍慈法師答: 你問的是佛能否知道我們的未來。其實佛陀悉知悉見,不但對我們的過...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衍慈法師答: 佛法無邊,菩提之道,無非是要令眾...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應用什麼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來修學佛法,請法師開示?...
對苦與樂看法的層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關鍵在於我們的認識,並以什麼心態來衡...
遺憾的事是恨錯難以補救,後悔不已也。如一句話令人難堪,既是說了出口就難以收回,...
什麼是放下?什麼是放棄?大多數人把放下與放棄,混為一談,在某種情況,不論是生意...問: 平時有人說,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標,學佛也一樣需要理想和目標。但佛經說,不要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二者必須兼顧調和,生命才會踏實。物質能讓...問: 煩惱如何解決? 衍慈法師答: 煩惱的根本是無明,無明即事理不明,愚昧的意思。由於無明導致思想不正確,...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應用什麼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來修學佛法,請法師開示?...
隨緣兩個字,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尤其是遇到困難,無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
在齋堂裡,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正坐,翻開碗。(圖五、圖六)...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說四聖諦法,即苦集滅道。這四個真實之道理,以世間法來說,我們煩惱...「一念」之道,就是佛經裡所說的:「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個事實,說明宇宙萬法都從心而生,並且隨時隨...光陰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時間好像永遠不夠用,匆匆又一個寒暑,匆匆又一個春秋,週而復始,能否叫時間停下來,...問:若知自己業障重,應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業障重,主要是以懺悔和發願來消除。懺悔是將自己以前身、口、...何謂戒律?戒是有所不為,用來防非止惡:律是有所當為,是我們行為之法則。今期要討論的是二千多年前,佛教從印度...
孝道在我們中國固有文化中,是極為重視的一種德行,所謂:百行孝為先。 但現今社會...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緣才能成就這一粒米呢?農...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互依存,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
每次佛學講座或法會完後,待信眾們差不多全部離開了,總有一位女居士很發心,留下來...「我錯了」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很難用嘴巴說出來。人非聖賢,誰能無過,總有犯錯誤的時候。一個人成功與否,不是...現實世界的人,對於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獨享的心態,譬如財富是我的,我不拿出來與人分享,幸福是我的,我也不拿...俗語說: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此是從小事上可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以及辦事的態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無...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往往是龍蛇混雜,聖凡交差,所...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鐘,早上先敲鐘後敲鼓,晚上先敲鼓才敲鐘,有稱為「晨鐘暮鼓」。「鐘」用於召集大眾,晨鐘聲響...你看過「當和尚遇到鑽石」一書嗎?此書帶給人們智慧的啟示。略說有如下幾點: 營商之道有三個原則,也是成功的企...一般人都會聽過佛像開光。每當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菩薩像雕塑後,會邀請諸山長老蒞臨主持佛像開光典禮;很多佛...

居家,主要是針對在家居士,怎樣建設佛化家庭。 居家者應該懂得治家之法,並要做好...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佛弟子吃飯時應觀想哪五件事

切勿為了睡眠,將一生空過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遠擁有的

人以愛慾交錯,故心不見道

如何以禮待人,顯見自心中佛

三濫不禁,佛法不興

苦的根源來自於各種慾望

上當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來對待謾罵

改惡行善,罪自消滅

聰明之人與智慧之人的區別

如何明辨善知識

十種禮佛方法

面對痛苦的正確態度

讓心無所住,自然無有七情六慾的苦惱
經常出現妄覺該怎麼辦?
信佛後事情不順,這是怎麼回事
往生西方極樂與行德積善有關係嗎
「不捨一法,不受一塵」該如何理解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

【推薦】勿做人生遺憾事

放下與放棄
學佛有了目標,是不是也是一種執著呢

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如何解決煩惱呢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學佛

隨緣不是隨便

寺院過堂儀軌及意義
對病者開示
一切諸相都從心所造,都是虛幻的
空留遺憾又何用
衍慈法師佛學問答
佛教的戒律在當今時代

報父母養育恩德,是一切眾生本有的天性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無我淺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