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寬運法師文章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不信因果 為什麼會不信因果...
我們都知道,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樂,就是這念心能時時放得下、提得...
我們為什麼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利?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說明我們沒有準備好,機...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勵放生。中國最早的是我們...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快樂無比。但是我們往往都是身...
佛教裡頭講的是慈悲,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這悲能拔苦,以前妙湛老和尚...
我們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條件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也就是要先破除我執──要看清...
好逸惡勞或懈怠,可以說是人的通病。由於貪圖安逸,往往導致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
我們今天繼續來講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五章:慾火燒身,經裡說了,佛言:愛慾於人,猶...
四十二章經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這個心寂滅了,自然而然就除滅了。其實佛教說的是...
上一次跟大家講《四十二章經》,財色招苦。因為我們每個人,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
我們以前有個例子說得非常好,千里來書為棟牆,讓他三分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
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人生裡,在財、色、名、食、睡方面...
我們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別和執著。我們都有分別心,這個《金剛經》裡說了...
有人說了,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但是你...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願心、還要有三種心。這三種心就是深心、至誠心、迴向發願心,...
由於末世眾生愚癡太堅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無法從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與受用,所...
一天,法慧大師和兩位弟子在經堂裡誦經之後,稍事休息時,突然聽到嗡、嗡的叫聲,小...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淨土的念佛法門裡頭,怎麼說呢?一句佛號...
由於受到吹襲台灣超強熱帶氣旋的影響,這兩天香港氣溫上升至入夏以來最高點,14區...
佛教非常重視結緣,不但結緣還要結善緣要廣結善緣。但是怎麼做到,才能算廣結善緣呢...
不貪慾 經云: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與無明共為起三界輪迴之根本煩惱。 貪慾者,大...
妄語 妄語者,不誠實的言語,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業。 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
《地藏經》云:「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 世間上為甚麼有人富貴,有人貧窮呢...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業中,佛陀把殺業放在第一位,五戒中,殺戒亦放於第一位,顯...
在佛教裡經常說未弘佛法,先結人緣。只有把這人緣結好了,那弘法才會順利。這個結緣...
在《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有一個「醫子喻」,又稱「良醫救子喻」的公案:從...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一般來說,我國民間以天上月圓定為佳節,實在是有團圓的民...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果我們親近了善知識,得到善知...
現在很多都市人,因為由於生活緊張的關係,非常的煩躁,總想找個清靜的地方。有人喜...
太虛大師說我們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人生改善,後世增勝,了生脫死,法界圓明。一切...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指2013年全...
一般人都畏苦求樂,希望改變不好的際遇。釋迦牟尼佛則強調欲改變現世命運,極速求得...
最近在佑順寺舉行「八關齋戒共修法會」期間,進行了三天密集的佛事活動,包括懺摩、...
佈施是梵語「檀那」的音譯,意譯為財施、施頌。即以慈悲心施福利與他人之義。佈施原...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寶懺》的緣起,這個懺本是南朝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的。事沿...
我們都知道,「母親節」是用來紀念天下母親的日子。我們之所以要紀念母親,就是因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現在要跟大家講的是:如何得到富貴?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富貴,...
我們都知道,社會倫理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人際關係和諧,社會自然和諧;人...
作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傳者,身邊總有一些弟子及辦事人員,他們日常要面對...
中國人近年在海外對奢侈品的購買力驚人,根據匯豐銀行本年初公佈最新報告《走遍全球...
農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兩地各處...
我們都知道,世間一切經濟的發展,實離不開能源,然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大量能源的消...
據統計顯示,近年隨著社會節奏加快、生活及各種壓力的增大,中國精神類疾病患病率有...
人類的智慧從何而來?「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
十五年前的除夕夜,一家面館老闆正準備關門之時,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來,低...
2014年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世界各地災情頻傳,馬航兩次空難、伊波拉病毒肆...
面對今日社會種種紛諍、不安、惶惑等亂象,我們要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呢?...
現代人生活忙碌,從出生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社會。不外乎都是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
古往今來,人類不論富貴貧賤,上至達官貴人,富甲天下;下至販夫走卒,貧無立碓之地...
我們可以看見這世間上,每天報章新聞不知多少人被殺或遇害,無論是暗殺、明殺、仇殺...
20世紀80年代以來,毒品在全世界日趨氾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毒品的氾濫直接危...
近日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如短期內多宗空難事件,然後相繼是台灣高雄大爆炸...
時至今日,社會各種問題不斷的發生,由於很多人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迷失,故而動輒產...
經云:高必墜,聚必散,合必離,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這是宇宙人生...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小事件,層出不窮:高官落馬、...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困難與挫折,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然而,在困難與挫折當中,有人灰心了、沮...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學 據經典記載:兩千多年前,佛陀身旁的常隨眾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達十餘億,而其教義更有日漸普及化之趨勢。可是,...
自從佛陀創教後,僧團逐漸形成獨特的組織和制度,傳入中國之後,東晉.道安大師製定...
據香港東網本月27日報導,體重曾經高達1230磅(約合557.9公斤)、200...
世間上,一般人最注重的什麼?就是「人情」。而什麼是「人情」?人情可分為親情、恩...
許多時候,一些從事演藝工作的人,不覺都會發出對生命深沉的慨嘆:「人生如戲,戲如...
有關因果報應的道理,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始終是一般善信經常疑惑及...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有幾乎相同的願望,那就是幸福。然而什麼...
「莊嚴」這兩個字,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許多佛弟子在說,如「法相莊嚴」、「妙相莊嚴」...
一、慚愧的意義 慚愧,是慚與愧的併稱,即對已犯的錯誤生起羞恥或內疚之心。《俱舍...
古代在離王舍城西北部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冷漠國,這個國家有一位不懂民情、不愛國民...
春回大地,百花競秀,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喜逢新春佳節,人人相見,互相祝頌,美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沒有要求,得過且過,甚至是敷衍了事,...
男婚女嫁 宿世因緣 俗語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男女的相親、相愛,進而結為夫...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種善因,不要種惡因,為什麼呢?就好像我們的釋迦佛多生多世被...
佛教愛不重,不生娑婆一語,直接道出愛慾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具有極大的誘惑性與傷...
百丈懷海禪師是禪宗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著名的《百丈清規》便是由他製定的...
昨天《佛教孝親思想的省思》一文,有關孝親的話題,引起了一些網友的關注,例如:出...
什麼是嫉妒?如何對治? 我們要對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嫉妒,還有嫉妒的根源...有許多聰明好學的人,有作為、有成就者,古今中外可謂不勝枚舉。但是,也有許多聰明好學的人,無所作為,未見成就...我們常常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對一般人而言,確是事實。不過,能發心受戒,已經很不錯了,最怕是犯錯而不知悔...我們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我們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藥師佛、十方諸佛: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都結了緣...我們都知道,「娑婆世界」的意思就是「堪忍」,如果我們不能忍的話,煩惱就會更多,就會障礙我們的修行。由於世間...以前曾簡單地講過貪、嗔、癡的嗔;嗔的害處是何其的多啊!嗔更是障礙我們修行的根本;我們經常說:一念嗔心起,百...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是指眾生安於十惡,忍受種種痛苦與煩惱,不肯出...近日有網友給我留言說,因遭受感情波折而情緒低落,希望尋求解決的方法,為此,我特別寫了《佛教的愛情觀》一文以...(一)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與意義何在? 佛教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故放生乃出於「慈悲」的精神──...如何佈施 佈施時若有受施的人相,便會有揀擇,有分別心,則心量小,心小福亦小。若佈施有所住,有所執著,不管是...

為了健康長壽,療病養生,近年來,人們不斷從醫藥與飲食上研究,證實肉食對人體健康...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尋回原本清淨的自心自性

我們為什麼總會遇到各種不順

放生分為三品

積極人生莫後悔

借錢別忘了說謝謝

四大本空無有我,一身自重不幹人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

愛慾於人猶如執炬,必有燒手之患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心靜欲自消

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

三界無安是火宅

財色招苦,擁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想傷害人家,最終也傷害了自己

念佛要具足三種心

為什麼要福慧雙修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句佛號一塊金,多念結成淨土因

在三界火宅中化熱惱得清涼

佈施供養,廣結善緣

十善業道之除貪瞋癡三毒

十善業道之口業

十善業道之不偷盜

十善業道之不殺生

一個「緣」字,意義甚深

良醫救子喻

佛教徒為何要在中秋之夜禮拜月光遍照菩薩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心清淨了,任何地方都能清淨

【推薦】別讓想像破壞美好的一切

佛門裡的養生妙方

淺談淨業三福

「快樂」其實無處不在的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佈施

禮拜《梁皇寶懺》的意義與功德

得到究竟解脫,才是真正的盡孝

【推薦】如何才能得到富貴

【推薦】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法教您改善人際關係

【推薦】佛珠掉了,佛心仍在

淺說佛教生財及理財之道

「上香」意義的省思

【推薦】「心霾」比「霧霾」更可怕

【推薦】佛法智慧與身心健康

【推薦】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推薦】一碗面給予的啟發

勤修十善是預防遠離災難的最根本方法

轉紛諍為正義.化戾氣為祥和

【推薦】放下名利枷鎖 老老實實念佛

【推薦】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無瞋才是最好的供養

【推薦】佛教對飲酒吸毒的態度

【推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災難與人生意義的省思

認清生命的意義與自殺的真相

災難的啟示與佛教的無常觀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如何戰勝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把「六和敬」精神落實到企業管理

學佛的好處與利益

分粥的啟示

以佛治心,以法養生──佛教的養生之道

人應該在哪些方面講情、留情

只此浮生是夢中

均提沙彌的前世今生

幸福要向何處求

莊嚴自己,也要莊嚴世界

慚愧心與七聖財

有善心就有春天

良言一句三冬暖

如何看待所謂的「完美」

佛教的婚姻觀

為什麼提婆達多總想加害佛陀

如何面對情和愛,而不為所迷惑

不落因果與不昧因果

出家與行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