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好處與利益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達十餘億,而其教義更有日漸普及化之趨勢。可是,一般人對佛教卻不太認識,即使有些認識也可能不完全正確,因此,身為佛教徒或佛教的傳弘者,實有必要將佛教的正確教義及精神,向世人闡述;令世人明白佛法的真正好處及利益,從而獲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更健康、更快樂的人生。

是故,筆者應《東方日報》之邀,每週日於「東網」中開設專欄──現定名為「喜悅人生」,嘗試用簡短淺白的文字並配合佛典故事的引用,向大眾介紹佛法不共於世間法的殊勝、優越之處。希望令更多有緣人,能透過手機網絡上的文字閱讀初步接觸佛法,從而產生興趣,建立對佛法的正確認識,進而成為佛弟子,學佛修行,在佛法的學習中得到真正的喜悅。

據「東網」近日一篇報導指,某協會對全港30多個行業進行逾8萬次探訪和評分,然後將數據交國際組織做分析,與37個國家或城巿錄得的指數作排名比較,結果發現香港最新的「全球微笑指數」得分為61分,較上次跌2分;排名位列34,是全球倒數第4,相較上次香港在5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38大為倒退。有關發言人表示,今年本港表現下跌,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香港的大氣候是怨氣較重,政治爭拗較多,投訴文化亦濃,令港人生活、工作不快樂,欠缺笑容。

所以,因應港人生活不快樂的問題,今天想跟大家談一談: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學佛究竟有什麼利益?

據《華嚴經》所載,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證悟了宇宙人生的實相,當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佛陀把自己所開悟的真理,和盤托出:所有眾生原本都是平等無異,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只因為有太多的妄想執著,真心被根本煩惱貪(貪慾)、瞋(瞋恨)、癡(愚癡)三毒遮蔽了,所以身、口、意三業,即行為、語言、思想都是不正確的、都是顛倒的,因而起惑造業,沉淪苦海,在六道(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中受報輪迴。

是故佛陀成道後說法四十九年,無非為實現其普度眾生的大願,所謂非真佛教不能濟世,非真正信不能安住,現世佛魔充斥,聞正法,修正法,傳正法難;故佛教還需以成德之學為根本,以慈悲觀顯示大乘菩薩之精神,以緣起觀闡明宇宙人生之真相,以三世輪迴觀解說有情生命之流轉,以因果觀道出善惡果報之循環;以期讓佛法達致真正濟世利民之目的。

所以,學佛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從三毒煩惱中解脫,回復自性本來的清淨面目;而當我們從煩惱中獲得真正的解脫與清淨後,自然就能體會到生命最高的喜悅。一般而言,學佛的好處與利益,大致可以概括為:一、認識人生;二、淨化人生;三、莊嚴人生三方面。

一、認識真理.領悟人生:

人從出生到老死,忙忙碌碌匆匆數十年,到底為了什麼?如果說是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那麼只需有了金錢就能解決;但是難道除了物質以外,我們就一無所有了嗎?事實上不然,除了物質生活以外,我們更需要有超越物質的精神生活,也就是說,我們不但注重身體,更要注重心靈;唯有心靈的覺悟與提升,才可能令生命變得更有價值與意義。

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何在?

從前,印度憍薩羅國有一位國王,名叫波斯匿王。一天,波斯匿王出巡,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公公,白髮蒼蒼,看來年紀已經很老了;國王問他道:「老公公,你今年幾多歲了?」老公公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四歲。」波斯匿王聽了覺得很驚奇,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再伸出自己的右手,豎起四隻手指向老公公問道:「你真的才四歲嗎?」老公公點點頭,非常肯定地說道:「不錯,我今年的確才四歲。」老公公知道國王一定感到疑惑,於是再向他解釋道:「以前我不懂佛法,活了幾十年,思想、行為都被內心的煩惱控制著,做了很多自己以為對而實在是不對的事;四年前有個機會,我聽聞到佛法,才開始認識了人生,皈依了佛教,實行佛陀所指示的道理,依佛法去生活,去淨化人生,最近這四年來,才算是真正的做人,所以我今年才四歲。」國王聽了老公公這一番話,非常感動,點頭稱讚道:「老公公你說得真的沒錯啊!一個人要能夠學習佛法,依循佛法去做人,才算是真正的做人。」

佛法就是教我們認識宇宙世間事物的真相:這個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人生的真相是什麼?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

一切事物真正的本質到底為何?我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

我們都知道,世間所有事物的生成,都離不開因緣、條件的組合,所謂「緣聚即生,緣散即滅」,其中那有永恆不變的實體?所以,以佛法來說這就是「空」,也就是「緣起性空」;正如《中論四諦品》中所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既然現象界的一切都是空的、無常的,那麼,我們就不應該沉迷它、追逐它,而應該將向外追求的眼光、心思逆轉,返回到內在自心、自性的尋求上。這個時候,我們就算是開始學佛、做人了。

所以說,學佛的最大利益,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遠離迷惑、貪愛與執著,立定人生的理想與目標,透過不懈的努力與實踐,最終獲得身心的解脫與自在。

二、淨化人生.開拓自我 

現代科技文明,工商業發達,工廠到處設立,加上各種燃煤發電和車輛交通污染等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極大影響人類身體的健康,這是社會人士有目共睹、且必須高度關注的事實;但是,人類內心的煩惱污染,雖然時時刻刻無形地、嚴重地影響人類心靈的清淨,可是卻很少人特別關心或警覺。所以佛法就是教我們要懂得觀心、攝心與修心;我們的心像猿猴,又像盜賊,我們不可以任由它在外面胡作妄為;正如明朝理學家王陽明先生所說:「擒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山寨裡的土匪容易落網,而心中的強盜卻很難抓捕。煩惱被形容為賊,這正說明煩惱之禍害;其實,我們的心靈所以不能安寧,就是煩惱在擾亂、在作祟;我們的行為所以違背真理,也是煩惱在驅使、在鞭策。古德說:「所謂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所以我們要懂得觀察自己的心,要有方法來收攝它,不要讓它任性地往外奔馳。

其次我們要懂得修心,譬如用具壞了,把它修理一下就可以再用;衣服破了,把它縫補一下就可以再穿;房子漏水,修理一下就不會再漏水。我們的心迷惑了、污染了,心中充滿貪慾、瞋恨、愚癡、驕傲、我們也應該把它修正一下。

正如佛在《大般涅槃經》中告訴我們,「有煩惱時無智慧,有智慧時無煩惱」。既然我們明白到,現實人生充滿著種種煩惱、痛苦與及不理想、不圓滿,那麼,我們就應該努力去改造它、淨化它。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化解煩惱,就要運用佛法來淨化心靈;煩惱消除了,智慧自然就會出現。如果說煩惱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燈,當明燈照破黑暗時,黑暗自然就會消失,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其實,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為沒有明燈,所以才會黑暗。同樣地,煩惱本來是不存在的,只因為沒有智慧,才會產生種種的執著、衝突、矛盾和掙扎。我們學佛,就是用佛陀的法水,來洗滌內心的垢穢,開拓智慧;當我們內心的煩惱垢穢清除了,智慧開啟了,那麼,我們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就可以轉變成為清淨的、圓滿的、理想的、快樂的人生了。

三、莊嚴人生.昇華人格

「莊嚴」這兩個字,在佛經中常常可以看到,如「法相莊嚴」、「妙相莊嚴」、「莊嚴殊勝」、「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等等。「莊嚴」在佛教裡面有著令人讚嘆、仰敬的意義,以佛法來說,人不但要莊嚴自己,還要莊嚴世界;而莊嚴自己和世界的途徑,不外修福、修慧,也就是福慧雙修,不但自己清淨,也要令整個社會變得清淨,進而成就和諧世界、人間淨土。

而學佛首先就是從自身、自心的莊嚴做起,也就是說從莊嚴人生亦即美化人生開始。一般來說,美可分為形相美和內在美,形相美屬於外表,內在美則指人的德性。單有外表的形相美,而沒有內在的德性,這樣仍然是有缺陷,不完美的。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相美之外,必須充實內在的德性美;內外俱美,才可以稱為莊嚴的人生;而莊嚴的人生,才是快樂、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教是一種道德的、實踐的宗教,因此佛弟子或學佛的人,必須實踐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等的道德行為,來培養與充實內心的德性,以莊嚴人生。

從前印度有個大慈善家,娶了一個非常美麗的玉耶女做媳婦;媳婦自恃姿容秀麗,瞧不起公婆和家裡其他的人。

由於玉耶女太驕縱放恣了,一天,慈善家便請佛陀到家裡來希望教導一下她。玉耶女知道了,於是故意避開,後來,抵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從門縫裡偷看佛陀。她看到佛的莊嚴德相,實在比自己更美!於是自動出來,向佛陀恭敬行禮。

佛陀說:「玉耶,你有著佼美的容貌,如果配上端正的心行,那就更好了。要知道,佼美的容貌,只是外表美,而端正的心行,才是內在美。真正的美人,必須內外俱美!」

玉耶聽了佛的開示,心中的憍慢馬上就清除了,並且皈依了佛陀;佛陀教她實行五戒、十善等的美善行為,以充實她內心的德性美;她依教奉行,立志做一個內外俱美的真正美人。

由此可見,佛法是指導人生、激勵人生、鼓舞人生的;學佛除了可以認識人生、淨化人生和莊嚴人生以外,還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為美滿的人生;從迷夢的人生,轉化為覺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進化為解脫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昇華為聖智的人生。總而言之,學佛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在所有的宗教裡面,最重視的就是人格的完成,也就是成聖、成賢乃至成為佛、成菩薩;所以如果我們明白了佛法的好處與利益之後,首先就要從培養自我人格著手,繼而將自心提升擴大,從小我到大我再到無我──恆懷「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悲情;助己助人享受法樂,常行精進,這就是道德圓滿的喜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