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等的業已經形成增長業了,我們在臨終之前應該怎麼處理,讓這個業沉澱下來呢?你必須做兩件事情:第一個,事修;第二個,理觀。

(一)如法懺悔——懺除三塗果報

事修,就是如法地懺悔。如法懺悔,如果它只是一個內心的活動,那就責心懺。煩惱一活動就呵責自己,思惟它的過失。就是你這個火還在燃燒,還沒有引起森林大火的時候,趕快用呵責的心來把它撲滅。

第二個,作法懺。這個作法懺就是比較中品了,就是找一個人,或者向佛菩薩如法地懺悔,發願永不再造作。第三個是比較重要的,取相懺。責心懺跟作法懺,它的缺點,只能夠懺今生,但是取相懺它有兩個好處:它能夠通懺過去;第二個,取相懺它能夠產生一種非常好的善根,慚愧的善根,就是拜大悲懺或者拜八十八佛

祖師安立一個懺法,他一定會規劃你,引導你。一開始修皈依、發願、懺悔,最後迴向,他會幫你規劃得好好的,你只要跟著儀軌走就好了。也就是說祖師他很清楚,知道怎麼去斷你的相續心,怎麼去把你懺悔的善根栽培起來,你只要照這個儀軌做就好。尤其是八十八佛,這個就是作法懺。

(二)生起對治——斷絕惡念相續

第二個,就是理觀。理觀,當然第一個就發願。一個人要從錯誤中跳脫出來,你一定有一個理想抱負,對來生一定有一個願望。如果你覺得來生什麼都可以,你就很難去改變你的錯誤,因為你無所謂。所以,懺悔是面對過去,發願是用未來來帶動現在,所以發願是很重要的。「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是一種往生的願、成佛的願。那麼,由願力開始持戒,當然願力就是包括戒體,尤其是四根本重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然後修習止觀。這個止觀,思惟業果,思惟空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透過取相懺,在取相懺當中,把我們第八識所有生死的業,透過懺悔,讓它相續的功能全部破壞掉,讓它不能得果報。《楞嚴經》的意思就是一種業力的沉澱。

我們今天有一杯水,你丟了一個泥沙下去,清淨的水跟泥沙在一起。你必須做一件事情,不要去攪動它,你必須讓它沉澱下來。我們面對阿賴耶識只有一種態度,你千萬不要去攪動它,你不要再去激發它,不要再刺激它了。阿賴耶識的業,全部跟生死、跟三界輪迴有關係的。我們過去生很難做出一個出世間的功德,很難!你在修習空觀的時間、解脫道的時間很少。你就算佈施,你都是有所得,都是生死業。所以,阿賴耶識的業,對臨終來說,幾乎沒有一個是有幫助的。但是沒關係,你不要去刺激它就好了。

那怎麼樣不去刺激它呢?就透過懺悔。懺悔有兩個意思:消除罪障;第二個,更重要的是長善根。你不斷地拜懺以後,你的心態改變了,你遇到惡法,你自然會抗拒它,這個是最重要的!你開始好樂善法,厭惡惡法。一個人拜懺到一段時間,你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心態。你這種心態產生,你的生死業力就很難在你的心中落腳,因為你善根成就了,就這個意思。當然你必須要有事修跟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