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語
妄語者,不誠實的言語,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業。
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言。妄語是十惡之一,是指以欺人為目的而作之虛誑語。
存心欺騙他人,以假話隱沒實情,藉以博取利益,害人害己。犯偷盜及妄語等雙重罪。
欺騙他人,令人蒙受損失,嚴重的可能令人經不起傷害而自戕生命,這是害人;被騙的人以後不再相信自己,少了一個朋友,更可能到處宣傳惡行,障礙前途和名譽,被騙的人怨氣沖天,自己那有不墮地獄償還的道理,這是害己,何況騙來的好處,像曇花一現,很快便會消失。
日常犯妄語的機會很多,做了惡事而因為護己而相解,是罪加一等,但如果說這不實語是方便妄語,但不作言聲辯護,便無妄語罪,這已經是妄語了。
曾子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又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古德說,我每天常以三件事來反省我自己。我替人策劃事情,有沒有盡心?和朋友相交,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師長傳授的學業和道理,有沒有不純熟、沒做到之處?
處世待人,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君子以誠為貴,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但別人如何了解我的誠信呢?這就要靠聖賢講的「聽其言,觀其行」了,即是說我們要很小心處理言行。對別人的諮詢,不可以搪塞,對事情的知、見、聞要如實報導。雖然我沒有騙他人金錢,但如果說話不負責任,所謂信口開河,說了又不算數甚而拋諸腦後,表裡不一,言不由衷,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及尊重,這是最不懂得保護自己,亦是我們最易犯的過失。
社會上,自大、自滿的人頗多,目空一切,猶如井底之蛙,感覺別人處處不如自己、不肯虛心求教、不接受批評,大家遇到這類人,只有三緘其口,對於他的過錯,一律不會指正。這就是聖人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又另外有一種人,說話喜歡誇大其詞,言過其實,話講得太滿,最後不能還原,這都是先自誑身,然後誑人,自欺欺人的妄語。亦有些人,喜歡故弄玄虛,以虛為實,以實為虛,令人無從捉摸,還自以為很聰明。所謂言為心聲,出自不真實心的顛倒虛實妄語,對自己的人格極為損害。如覆放瓶子,水不得入,是故如不改掉虛妄心,福報只會減損,福不具足,對佛法便生不起敬仰心,更不能接受法水的流入了,這樣便障礙往天道及涅槃的道。
守信用的人,語必誠實,人無信則不能立,我們不是隱居山林或是棲身孤島,我們生活的社會是由群體組成的,一定要融入大眾,才能立足。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又說「得道多助」,這些利益,都是從自身求得的,不是別人所賜,假若語不真實,則眾人相見均皆迴避。尤其從商者,妄語為害更大,顧客被騙一次,再沒有下次光顧,且口口相傳,損失不可計數。現社會講求經濟效益,信用良好的商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經濟支持,令資金更靈活地運用,相反,說話不負責,言而無信,受人鄙視。不管在家或出家,不誑語者,定會獲益良多。尤其出家人,行為世范,學為人師,是眾生的模範,更不能妄語,身教尤勝言教。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誠信兩字,只適合用於合情合理處,如非法不應做的事,就不能答應。不輕許,我毋負人,如輕諾寡信,事情未經思考便順口答應,那是自找麻煩,行則於義牴觸,不行則失信於人,左右為難,有損信義。故聖人言:「三思而後行」必須謹記。
兩舌
兩舌者,兩頭挑唆是非,向彼道此,向此道彼的挑撥離間行為。兩舌都是由三毒引起,小則誤人,大則誤國,更誤於己,重罪的墮拔舌地獄,倘得為人,世世冤怨,互相報還。
當人在煩惱或受了委屈或酒醉或與別人意見不合時牢騷自然多,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可與人語無二三,因煩惱、酒醉而說破壞話,雖結口業,但此業不重。
佛制五戒時,戒飲酒是其中之一。以前造酒是用谷、果、藥草等造,果酒者,是蒲桃阿梨樹果;藥草酒是用種種藥草,合和米曲甘蕉汁中而變成酒。簡單說酒能令人心動放逸,能破冷益身,令心歡喜,但益身甚少,所損甚多,特別洋酒,酒精濃度強勁,容易令人醉倒,喪失理智而做錯事,又或將隱藏心底之秘密向人泄露,破壞事情。佛說飲酒有三十五失,主要是:酒能亂性、縱色放逸、斗諍之本、裸露無恥、伏匿之事盡向人說、敗壞事情、朋黨惡人、疏遠賢善、人所憎惡,不喜見之、醉中多失,醒已慚愧憂愁。飲酒令造業機會增加,是故不應飲酒。(《大智度論》)
娑婆世界若無妄語兩舌惡口綺言,就不名娑婆,名為淨土了,所以我們不能禁止別人口業的發生,但要制止及提醒自己不能犯。佛陀制戒都是這個用心。倘若不慎說了破壞語,能心中生悔,我愚癡故,作如是說,專心懺悔,亦遮止他人作破壞語,示其善道,這樣業亦不重。
阿闍世王子受了提婆達多可惡的兩舌唆擺,生怨恨心,因而譭謗佛陀、虐弒父王頻婆娑羅王、囚禁母親韋提希夫人,徹底破壞倫常道德,造五逆罪。阿闍世王於佛陀入滅前八年自立為王,併吞鄰近諸小國,大張中印度霸權。後因弒父之罪而遍體生瘡,幸得父親夢中示現,專心向佛陀懺悔,皈依佛教。王與迦尸國波斯匿王數度交戰,得佛陀之開示而言和,更以善治國。佛陀滅度後,阿闍世王為佛教教團之大護法,摩訶迦葉於七葉窟結集時,阿闍世王為大檀越,供給一切資具。
阿闍世王犯五逆罪,垂死懺悔,改過自新,改變自己不好的命運,得到現世福報,更因護持佛教造來生福緣。
俗語說:「入山不怕傷人虎,最怕人情兩面刀。」最難防範的人,就是兩舌小人,因為小人善於刀口上塗蜜,牴觸蜜語時毫不察覺其虛偽,發覺時則後悔已遲,更高明者可能終身不會被揭穿,但逃得過世人耳目,卻逃不過因果報應,是故聰明反被聰明誤。東嶽廟有一副對聯:「陽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此,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
《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載,不兩舌獲十種功德。一者身不可壞平等;二者眷屬不可壞平等;三者善友不壞平等;四者信不壞平等;五者法不壞平等;六者威儀不壞平等;七者奢摩他不壞平等;八者三昧不壞平等;九者忍不壞平等;十者身壞命終得生善道。
佛在《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中告訴我們,過去生中修不兩舌者,可得口有四十齒,齒白整密。若在家者,作轉輪王管理四天下,無有盜賊,眷屬清淨堅固無壞;若出家作佛,得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堅固受持如來法藏,不為四魔之所能破。
《十善業道經》云:若離兩舌,得五種不可壞法。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惡口
惡口者,言辭粗鄙,說話凶暴,如刀如劍,令人難受,故視為惡,其惡從口而生,口出粗惡語毀訾他人,故稱之為惡口。
出惡語的人,多是貪瞋癡發作,愚癡的凡夫常逞口舌之快而破壞無量的善行,令善人不近,人所不信,造惡道的因緣。修梵行的人,應捨離不行。
諺語說:「抽刀斷水水無痕,惡語傷人恨不休。」
因為一句傷人的惡語,令對方生起憎恨心,把彼此良好關係破壞,甚至不及黃泉無相見,誠非常可惜之事。眾生貪瞋癡意念發起,惡語便由口中吐出來,佛說這是愚癡凡夫最普遍的行為,尤其易於衝動,不克自制的人,每因惡口惹下彌天大禍,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造無量惡因,得目前及以後無量惡果。
在報章上常見很多慘劇,夫婦、兄弟甚或父子等為小事吵架,復惡語相加,命中要害,於是不顧親情大打出手,最後對簿公堂,令人浩嘆;又或因鄰居聲浪滋擾,彼此積怨成仇,遽爾惡口相罵,剎那衝動,造成血案,遺恨終身;更有缺乏修養忍耐之人,在公眾場所,常因小事,與陌生人各不相讓,互相惡語訾罵,上演街頭鬧劇,真是可嗤可笑。
急躁的人,最容易惡口傷人,凡事能減慢步伐,所謂事緩則圓,要罵人時,停下來,想一想,告訴自己,暫時不罵你,以後才跟你算賬,這樣給自己降溫,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近年香港經濟大倒退,營商環境惡劣,負資產及宣佈破產不斷增加,民怨沸騰,出現了一種以罵來宣泄不滿的文化。
荀子謂:「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是故應戒惡怒之口。
英國在6月份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面對脾氣暴躁,喜歡罵人的老闆會令員工受屈而血壓上升,並且增加他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
這份研究報告是絕對可靠的,因為在工作緊張時會令血壓的收縮壓上升,鬆弛時血壓會作少許下降。現在社會經濟不景,職位常有朝不保夕之虞,故員工被上司無理呰罵,都不敢哼半句,惟有逆來順受,強忍蠻橫,工作效率自然不理想。所以,懂得尊重下屬、肯接受意見及處事公正的上司除得到員工愛戴外,更會令大家身體更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遇有問題,上司願意坐下來聆聽員工的申訴及意見,在雙方沒有隔閡下,問題不但得到圓滿解決,兼且互相增加信任及了解,堅固團隊合作精神,遇到通情達理的上司,員工自然更賣力工作,和氣生財,生意自然一帆風順,證明每事問比每事罵好,兼聽比偏聽好,伯樂可以培養好馬。
刻薄亦是惡口的誘因,刻薄的人,何妨強逼自己多稱讚別人,以讚歎代替諷刺惡語,不思議的結果立竿即見影。
綺語
何謂綺語?「綺」是美麗而動人的意思,「綺語」是艷麗的詞句,佛家則稱「綺語」為污濁歪曲的言辭。
論語中的「巧言佞色,鮮矣仁」,是儒家的「綺語」,孔子說刻意講甜蜜中聽的話,又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那樣的人是少有仁心的虛偽人。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對綺語有這樣的說法:「綺語者,說風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淫蕩。無知少年聽久,必至邪淫,以喪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縱不邪淫,亦當墮大地獄。從地獄出,或作母豬母狗。若生人中,當作娼妓。初則貌美年青,尚無大苦,久則梅毒一發,則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為自他招禍殃,不為自他作幸福耶!」
古時舊社會科技不先進,人與人之間交往不容易,造業的機會亦相應減少。今因電訊發達,除傳播媒體外,運用互聯網絡,可以在網上幹行騙、邪淫不法之事,上綱上線的綺語不實言,正是凡夫愛聽的話。
誠如印光大師說,說風流邪僻之話,能誘發邪淫,眾生不知不覺便墮進羅網,相牽入地獄了。綺語邪淫的種子一旦種下,障礙聖道,佛說邪淫及飲酒二法無厭足,不能得無為之果,如蓋屋不密,天下雨時則漏,人不捨除邪淫飲酒二法,必得淫怒癡有漏報,他日雖證聖果,仍殘業難消。
尊者難陀,是佛陀的族弟,跟隨佛出家後,因掛念著釋迦族姑娘送行時囑他早日回來,更掂記著妻子孫陀利綺語的挑引,不樂修梵行,欲脫法服,修白衣行。佛知道此事後,用以火滅火法,銷滅難陀淫慾之火。世尊把難陀帶到香山,山上有一獼猴,相貌丑惡,世尊問難陀世間上最美麗的女子是誰?難陀答是他的妻子孫陀利。佛陀笑說,若以天上仙女與之相比,孫陀利只是山間獼猴。難陀不服,佛運用神通,屈伸臂頃把難陀帶到三十三天,那裡有五百美艷仙女相戲娛樂,純是女子,並無男兒,難陀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的玉女,若以孫陀利與她們相比,孫陀利簡直是山間獼猴了。
難陀恭敬地請問世尊她們是甚麼人,佛陀反叫他自己去問,仙女答曰:「我等五百人,悉皆清淨,無有夫主,我等聞有世尊弟子,名曰難陀,是佛姨母兒,彼於如來所,清淨修梵行,命終之後,當生此間,與我等作夫主,共相娛樂。」難陀半信半疑地把話報告佛陀,佛陀對他說:「難陀,我為你作證,你若善修梵行,此五百天女將會嫁你為妻。」難陀聽後非常高興,回去專心修行,不再想念孫陀利及釋族女子了。
過了一段時間,難陀證果因緣成熟,佛陀再使用以火滅火法,息滅難陀的愚癡。佛把難陀帶到諸地獄中,觀看眾生受種種苦。到阿毗地獄時,中有一大鑊,空無一人,難陀心生恐懼,衣毛皆豎,問世尊為何此獄獨空,世尊復叫他往問獄卒。獄卒報說:「比丘當知,釋迦文佛弟子名曰難陀,彼於如來所,淨修梵行,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享福千年,快樂自娛,天福盡後,生此阿毗地獄中,此空鑊者,即是其室。」阿難聞獄卒說後,驚慄惶恐不已,跪在釋尊面前,痛哭流涕,懺悔己罪,復說偈言:「人生不足貴,天壽盡亦喪,地獄痛酸苦,唯有涅槃樂。」
世尊說:「難陀,我接受你的悔過,你現在知道涅槃是最快樂的,以後切莫愚癡再犯。」時世尊手執難陀,地獄不現。回到孤獨園後,佛陀再開示難陀當修三種二法,止與觀二法、生死不可樂知及涅槃為樂二法、智與辯二法。難陀受教已,從座起,禮世尊足,便退下去,難陀尊者在樹下結跏趺坐,正身正意,思惟著佛陀的三種二法,是時便成阿羅漢。(《增一阿含經》卷九)
佛法以貪度貪,以火滅火,都是用投其所好的方法,所以說度眾生八萬四千法門,法法不同,不能以偏蓋全。
現代人為調劑枯燥生活,追求精神寄託及生活品味,宗教、藝術、娛樂節目成為人類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夥伴,若依上述《瑜伽師地論》說宗教、藝術、娛樂節目都屬於綺語,那麼,出世的佛教更不容易為人接受。是故末法的弘道方法亦應隨著時代變遷,轉為弘揚人間佛教,以健康活潑方式幫助眾生解決煩惱,引人入勝,例如多鼓勵大眾念佛共修,藉群體生活改變孤僻自負、思覺失調及失意的人;著重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推廣父慈子孝、尊翁敬姑、兄友弟恭、妯娌和睦、鄰居互助的精神,宣揚十善五戒,締造社會仁愛風氣,改變不好命運,學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以眾生之苦為我之苦的大乘菩薩精神,以佛學的思想系統、源流,應用在實踐修行中,把佛學與學佛融為一體,不研究佛學,不審知學佛的始末;研究而不實踐,則如鏡花水月般虛幻不實,學者如入寶山空手回,無法獲得法益。
三藏十二部說的都是教、理、行、果,修學人依之實踐,即是信、解、行、證的階漸。所以,鼓勵現代人學佛,不必強迫修苦行,只要明白佛陀教法,信奉因果,不作損人利己事,調攝心性,積極面對人生,謀求解脫生死大事,老實念佛,清楚知道死後去處,做個堂堂正正的佛教徒護持正法,不因不如法言行玷污佛陀名字,便是釋尊的真正弟子。
總括口業中,一切嫉妒語、瞋恚語、我慢語、欺凌語、怨恨語、疑謗語、求財語、兩舌語、說他人長短斗亂語、諂曲語、毀訾愚癡語、惡咒語等皆不得說,斗諍語多著魔障,亦容易令人發病,若不再說,才能與佛教相應,犯者更應依法佛前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