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56頁)

看星星開悟的禪師

那天和幾位法師聊天,有人說道,除了世尊就沒有誰看星星證道了吧?後來想了想,在禪...

宏海法師:淨土或問

第一講 好,各位正法學堂的同修,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嗎

問: 是否我們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宏海法師答: 這個問題我這樣來說,就是如果真的念到念佛...

罪障深重的人還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們到了臨命終時迷惑,往往有什麼呢?一個覺得自己罪業深重,我這樣一個罪業深重...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谷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從哪裡來,死向何處去。因為對這個前生後世生命的輪轉過程,...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

可否理解極樂只是一個化城,並未真正到家

問: 《金剛經》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而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怎...

播放念佛機播經機,度無形眾生可以嗎

問: 我們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四小時播放念佛機、VCD,開播比如《地藏經》的錄像,這樣的動機是為度家人、度無形...

可以幫對方把業懺悔掉嗎

問: 替小孩子拜懺,可是在夢中的時候,那個好現象出現的時候,卻是自己的母親口吐穢物出來,請問這個是消哪一位...

守戒太難,是否守住十戒就夠了

問: 祖師曾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尤其是末法時代要守清淨的戒實在不容易,要守清淨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

每個人看見的地藏菩薩都不一樣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

如何辨別菩提心的邪正真偽

菩薩是印度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凡是覺悟到生...

因為有貪心,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來到極樂寺,都是有緣人,佛說緣起甚深甚深!為什麼說甚深?因為緣起無自性,沒有實...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中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有人對...

大悲咒修法簡規

一、祈請 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上香後三拜) 二、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

直須日夜常精進,莫教勞勞空過時

世諦紛紛沒了期,佛門得入是便宜;直須日夜常精進,莫教勞勞空過時。─《緇門警訓》...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現在,人們對肉食的慾望日益增長,一日三餐天天頓頓不離肉食,還毫無顧忌什麼動物的...

一旦選定往生西方,就應看成是極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選定這條道路,就應當一股勁往這上面使。專修的...

突破障礙將學佛融入生活當中

末法眾生障深慧淺,這個障有外障、有內障,我們先看外障。現在學習佛法,比如我們出...

當知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金剛經》稱:當知是經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義。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下面分...

夢參老和尚講《金剛經》

真如禪寺結夏安居講經法會 2009-6-16 【第一天】 和尚慈悲! 大眾師慈...

宏海法師佛教祖庭朝聖參訪之行

華嚴宗祖庭華嚴寺 阿彌陀佛! 那我們現在在華嚴宗的祖庭華嚴寺,可能學習佛法,有...

淨業行人萬萬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修淨業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

藐視淨土臨終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

淨土宗祖師對戒律是非常重視的

淨土宗祖師們傳承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法雖然仰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知恩感恩與報恩

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語道盡日用一切衣食住行──大至居止處所,小至一針...

善導大師因機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婦孺皆知,但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在唐朝的長...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白蓮社十八高賢之一。原名劉...

蓮宗五祖少康大師畫傳

一、母夢玉女,授青蓮華 少康大師(?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縉雲縣人。母親羅...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

問: 《佛說阿彌陀經》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和至心信樂,乃至十念有衝突嗎?感恩法師! 宏海法師答:...

念咒可以結手印嗎

問: 念咒可以結手印嗎?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師答: 大家知道每一個咒語如果說確實是在特別在藏傳佛法裡面很講...

迴向是隨時隨地迴向還是統一迴向

問: 迴向是隨時隨地,早中晚都迴向,還是統一到晚上一起迴向? 宏海法師答: 這是第一個問題,那我回應一下,...

念佛是否以攝心為上

問: 若有安靜的時間總想看經書聽開示,請問師父,是不是這一句佛號,還是以攝心為上? 宏海法師答: 當然以攝...

【推薦】《楞嚴經》是末法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關於《楞嚴經》,來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諦的法師,冒著生命危險從印度把它帶到中...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語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二) 何期自性,...

【推薦】身為佛子,日常生活中如何與父母相處

佛陀在《賢愚經》中講道: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

廣欽老和尚的考試,您能及格嗎

練就忍辱不動心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尚,修行將近二十年的比丘尼...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陀講三貼藥。 第一個觀察...

人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為人道的眾生,相對於三惡道的眾生,他...

是什麼樣的因緣而墮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麼意思呢?他內心愚癡,而不能夠自己獨立的生活,要仰賴眾...

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

訟習 訟,爭訟,意思是說,我們自己有了過失,但是我們不想把過失發露出來。那怎麼...

鬼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二、示惡鬼趣 今天講到七趣當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畏,因為鬼道眾生長時間缺乏...

馬郎觀音的傳說

我們知道有一個觀世音菩薩像,畫的叫馬郎婦,這個畫像有很多人也都見過。她是一個很...

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

捨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剃髮染衣髮弘誓。 去貪嗔,除...

略記一代高僧明學長老的慈悲與智慧

明學長老德高望重,慈悲為懷,平易近人,心胸寬大,大家都習慣地稱呼他明大和尚,他...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如郁頭藍弗,習非非想定於水邊林下,每定...

過年殺生聽高僧怎麼說

春節將至,民間有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隻雞等民謠諺語,更有民眾為慶祝春節,祭祀...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器,學佛法中淺淺的小乘都覺得...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只教我們好好念佛。同去...

善導大師: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何者是也?譬...

率真俠腸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真可,字達觀,晚號紫柏,俗...

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僧與三位大德的經驗作出的。 ...

【推薦】開發內心快樂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樂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時候,皇宮裡面的生活很多人...

若當時不隨喜,何有今日之事

萬法一體,人我同源,經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隨喜行十善者,讚歎十善法,共成...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

有一天,有學僧問慧日法安禪師: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法安禪師說:狗走抖擻口。 學...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敘悟由,而曰: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此語彼所自證,真實不虛,...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誘惑。我們常常說境不...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薩道圓成佛果。成佛的種子...

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菩薩之一,代表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這位菩...

勸人往生西方也等於成就自己

勸進行者,念佛消災。一個淨業行人,當自己走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道路後,就會了解...

念佛可以懺除我們的三障

宿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三障,障礙著我們讓我們非常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念佛,...

誦《金剛經》要把握三個「觀」

用虛幻觀來看待問題 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是一場夢,如夢幻泡影,每個人都是夢中...

人生的四點箴言

朋友的可貴,在於能夠相互勸善規過,所謂以苦口為良藥,救自救他;以良言為針砭,利...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錐拶,何由頓革? 須猛...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道學人,往參老人於曹溪,特為發明金剛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

是否不能妄生度眾生之心

問: 弟子冒昧請法師開示,在聽法師講的《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在十一集裡面講要捨今生,不要妄生度眾生的心。...

如何讓心養成專注的習慣

問: 在企業工作結果是導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時候工作任務是並行處理的能力,綜合性部門更是如此,那麼這...

如何正確看待「燒高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此同時。由於文化與信仰的...

如何擺脫不幸的人生

問: 工作處處受挫,感情上也不順利,全世界都不理解我,生活總是在欺騙我,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 弘恩法師答:...

臉皮薄的人要如何擺脫這種煩惱

問: 我是個臉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當眾講話,害怕出丑,內心非常苦悶,要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煩惱? 弘恩...

高僧大德為何偶爾也會示現重病纏身

問: 三寶弟子請法師開示,法師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功德無量,應該只有功德沒有業障啊!通常是法體安康,為什麼...

把每一句經文消歸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讀《楞嚴經》的時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讀得很辛苦。 海公說,你再讀《楞嚴...

順逆在於一念間

絕大部分人感覺自己很不順,尤其是工作比較緊張的人。在向自己詢問問題的各種各樣的...

化繁為簡把握有限人生

聰明的人做事,將事情單純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做事,卻把事情複雜化,只有事...

窮畫師的佈施

《大智度論》裡講到一位貧窮的畫家,很有意思。他是在另外一個國家做畫師,做了十二...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開悟

一個念佛行人,信願持名,要以求往生作為目的,不能以求開悟作為目的。如果能成就往...

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此事而已。非於生死外別有佛法...

初習禪應如何調身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悉須詳審...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並不高明,心裡罵他豬頭,對他的意見卻還點頭稱是,那不是很...

一句彌陀三業皆攝,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來攝護好我們的身業,就是練習在...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嗎

問: 社會目前的中堅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五年級,近來也已步入中年。有人不免有中年危機感,往回看,覺得這一...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極...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師父總有師兄背後偷偷說我。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恩。 這樣的事情我們在生...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辱,面對批評、惡罵、挫折...

打坐是最高級的奢侈品

非常的慶幸我們各位都非常的有福報,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現在的社會非常的忙碌,簡...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大安法師答: 你可千萬不要抱這個僥倖的心理。...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問: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答: 本人鼓勵受菩薩戒,我們看到上輩三品往生者,就是受菩薩戒的資格,發...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個世間所有執著的東西學會放下...

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欺心膽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種法,名為直心,亦名信心;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者欺心,膽小者偷心。...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

如何防治禪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難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擾著。特別是病,不分男女...

既然佛法能治病,為何法師還要求醫問藥

最近腳部做了個小手術,做完隨手發了個朋友圈,一是告知大家我沒事,讓關心我的父母...

我們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佛,雖然僅四個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釋迦牟尼佛所說每一部經典,都是有人請...

學佛之人對於成功應有的觀念

成功應有的觀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業能成功,事業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麼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個好...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寫文章下筆千言,像這樣...

觀音菩薩能不能讓彩票中獎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 出家人是不容易的...

修學淨土難相應的原因何在

我們想求生極樂世界,前行也是數數聞思淨土經論。比如,對西方淨土的因、果、事、理...

邪淫給家庭社會帶來的慘痛教訓

根據百科全書對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彼此相愛,並願意在法律的約束和保障下,長相...

【推薦】把握機會此生務必往生淨土

比如販東西的人,花一錢成本,賺得兩錢,就定會自生歡喜,認為賺了很多。在外行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