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53頁)

唯有這句佛號,是應當盡心竭力的

世間的眾生,正當處在急難痛苦的時候,號叫父母,呼天喚地,卻不知父母人王天王等,...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說「道」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無處不在觀世音菩薩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師父一起去陝西乾縣落髮,當時我穿著一件帶帽子的猴猴衣(棉猴兒...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東的一個農村裡,有一個人一...

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

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又要墮落,所以還是不受為好。...

念佛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我們念佛的最大障礙,是把它想得太難了,好像生極樂世界是遙不可及的樣子,其實很簡...

放生分為三品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燒燒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勵放生。中國最早的是我們...

能讓在家人獲得現世後世安樂之八法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門,專程前來拜訪佛陀。他給佛...

世間的人情冷暖瞬息萬變,如何去因應它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古德 這是...

為何把佛、法、僧稱為寶

佛寶、法寶、僧寶稱之為寶,略有六義:一希有義,二離垢義,三勢力義,四莊嚴義,五...

怎樣理解《普賢行願品》中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下面談談《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的品名: 入就是證入。 不...

會性法師:讚佛偈略說

讚佛偈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

宏海法師:佛陀的十大弟子們

一、舍利佛 好,阿彌陀佛! 各位與大覺世間有緣的同修們,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再...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韋馱菩薩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來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裡邊,無一例外都會有一個天...

宰相之子的故事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說一個主題,就是關於...

修平等心,去除貧富貴賤之分別

好,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有緣人,諸位吉祥。今天我們想跟大家講一個話題,就...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一個話題,就是萬...

宏海法師:彌陀要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

為何要學習印光法師文鈔

一、是淨土論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來我們一直在專學專修淨土,對《阿彌陀經》、《無...

往生到極樂世界後,還有人間的記憶嗎

問: 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呢,他還有人間的記憶嗎?如果不能保留人間的記憶,那享受極樂的又是誰?那人去極...

外道精進的故事

關於精進修行這一點,連外道都很強調。 有一個修仙道的,拜了一個老師。老師說你想...

僧濟法師的往生故事

東晉慧遠大師在東林寺率緇白二眾一百二十三人結白蓮社,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其中有一...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誦戒儀軌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三、懺悔(三稱...

【推薦】修行中的八念法門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

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有一位年輕的學生,和同伴到遠方旅行,長途路遙不堪疲睏而停止向前。同伴催促他:我...

培養修行習慣的重要性

《釋門自鏡錄》裡記載,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羨慕於道來修行的。但...

好好參一參腿疼的是誰

常懷敬畏心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總不出行住坐臥。禪堂的外面寫的是止語,希望大家...

除了有形的房屋外,身心要住在那裡

我們經常會被問到:你住在那裡?為了住的問題,有的人一生勞碌,希望買得一間房子安...

為利益而捨道德,人生必將埋下隱患

對大眾來說,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道德可以讓人安心。 只要...

對人生充滿信心,枯燥的工作都能變豐富多彩

對任何事業,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充滿熱情。同樣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沒有熱情,...

普陀山的和尚講普陀山的事兒--慈眼視眾生

今天我們來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區。這邊住的都是尼眾的出家師父。今天我們來到的這個...

能夠遠離財色,就超脫了世間種種苦果

經文:若有斷者,名菩薩行,名真持戒,名為賢士,名佛弟子 能斷貪愛的,才是真的學...

他在炮火中安然念佛

日軍戰機轟炸恩施縣城,恩施法院院長黃曉浦居士(法名德宏)剛從法院回家,空襲警報...

念佛人可以求早點往生嗎

念佛之人,不復作生死業,然宿業未盡,何能即得往生。 若厭世心切,竭誠盡敬,專志...

印光大師談應對災難法語

即災殃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 (因鄰火延燒,物屋一空,其妻驚駭病故,遂心神迷...

印光大師在報國寺閉關的故事

面對佛教衰微、人倫敗壞,天災人禍頻繁,人民水深火熱,大師悲心不忍,放棄潛修生涯...

學佛會越學越清高嗎

問: 學佛會越學越清高嗎? 濟群法師答: 為什麼有些人學佛了之後,會產生優越感呢?或者說會變得越來越清高。...

只要執持名號,就具足了一切

阿彌陀佛叫萬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實相德能,凝聚在這個假名裡面音聲符號裡面。既...

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三種功能

一、十八界與阿賴耶識 昨天給大家簡單地提到過一下,唯識所講的這個阿賴耶識的真心...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定了...

親見虛老真功夫,方知機辯不是禪

光緒二十七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終南之舉。先命月霞法師去營辦道場,餘與復成上座隨侍...

護法神對犯邪淫者狠記一筆

中國人有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舉頭...

大乘佛法「大」在哪兒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樣樣俱全,在佛法沒有成就之前,魔...

蔑視佛國往生,可謂欺天誑人

原文: 若一味說無相話以為高,則資性稍利者,看得兩本經論,記得幾則公案,即便能...

誠實是做人處事的根本

做人要誠實,誠實代表一個人的人格、信用,所謂人無信不立,人不誠實,不能成功。中...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仁者,以財發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義禮智信的人,悟了大道的人,他善於運用...

邪淫念頭難以降伏,該怎麼樣解決呢

問: 師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難以降伏。該怎麼樣解決呢?請師父開示。 存海法師答: 方...

學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財富

雖然學佛與道德、修行並不是對立的,但無始以來的貪心,使我們很容易對財富產生執著...

創業遭遇誤解應如何調整心態

問: 創業遭遇誤解和不支持應如何調整心態? 濟群法師答: 我們做任何事情別人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看...

佛經中說:夢見這四種相最為吉祥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中說:若人夢中見四種相者,皆是最上吉祥勝相。何等為四?...

念佛有什麼規矩儀式和禁忌嗎

天下事有定理,無定事,當以理定事,以事論理,俾合乎天理人情,則得之矣。孟子所謂...

初學者應讀的幾部經

《地藏經》專門講因果,然後再講到百善孝為先,提倡這孝字。都是這些很孝順的兒女,...

快活烈漢性空禪師

性空妙普禪師,漢州(今四川廣漢)人。出家後,自號妙普庵主,結廬於青龍山野,日常...

一念淨信即得往生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少了這兩塊基石,一切道德理論都流於空談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感就愈...

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勢力所成

菩薩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勢力之所成,非由他致。今爾等念佛,晝夜不能如一,亂想...

快樂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願

人生如何快樂?快樂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願。 讀書、工作、交友、上班、做事,能...

真理最能減輕痛苦

人的身體是肉做的,受到刺激當然會有各種不同的感覺。舒服的感覺,不自覺的就過去了...

行善後為何家裡常有不好的事情

問: 為何行善,家裡卻常有不好的事情,請問殺生真的會遭到果報麼? 隆相法師答: 當然會有果報,但因果是一個...

淨土法門發願的重要性

發願有什麼重要性呢? 淨土宗講信願時再再強調發願的重要性。淨土宗第十二祖徹悟祖...

倓虛法師出家後的第一次講經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當一個法師,說起來也很不容易。第一必須與眾生有緣,講出...

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觀宗寺,除平常在講課的時候,修一小時的止觀外,每到冬至節後,就把經都包起來,大...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念佛時不溜號呢

問: 拜佛和念佛的時候思緒很亂,不能集中精神,總是想到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有什麼方法可以讓精神不溜號呢? 大...

念「阿彌」也比念「彌陀」要好

阿彌陀佛的核心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阿是一個否定性指稱,就是無的意思、空的意思...

身口意不離佛法,這才是真信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選擇信佛?很多人是一種盲從。 有的人看著別人信佛挺好,...

遠離五種邪命

緣有兩個,第一是遠離惡緣,遠離惡緣就是要遠離五種邪命和五種不正見,尤其作為在家...

最根本的世間善法

太虛法師講過一句話:人成即佛成。說的是:我們在人世間修行,無論是世間的善法還是...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原文: 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迴向西方。不...

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佛

世間是因緣和合的,不能說學了佛法就壞了世間的相,只是隨做而不著。 就像在家庭中...

銷售行業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問: 我是銷售醫療器械的,利潤大,有時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寬見法師答: 在做一個(不是邪命的)行業...

佛非萬能,人得自救

倘若以為念部大乘經典就圓滿了,想出億萬個理由,能否有什麼辦法能讓我不要付出就能...

【推薦】煩惱深重的凡夫往生後為何能得不退轉

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怎麼能往生到出離三界的西...

臥時即有,坐時即無

問: 有和尚問石霜慶諸禪師:聽說佛性像虛空,這對不對?石霜禪師答:臥時即有,坐時即無。你睡覺的時候有佛性,...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他很累,叫他去問智藏禪師,智藏說他頭痛,叫他去請教他的師...

世間榮華富貴,哪比得上菩提大道

原文: 昔人有言。雖有駟馬以先拱璧。不如坐進此道。予因是推之。豈惟駟馬拱璧。雖...

通過慾望得來的幸福,是非常短暫的

幸福是什麼?通常,人們追求的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而已,是慾望達成後的滿足感。 我們...

有哪些可行的改過方法

然人之過, 有從事上改者, 有從理上改者, 有從心上改者, 工夫不同, 效驗亦...

不能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

常念時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當中應如蕅益大師所說:應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時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但中者,接入別教。 二者...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止觀。整個通教最核心的思想...

斷除業力的相續,尤其淨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們看經典上,尤其是《阿含經》,其實它這個外道不是我們現在的外道了。現在...

高賢已隨佛西去,佳話留以勵後學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的手摩我頭,衣覆我體這句話,很多修學淨土的人都知道來自...

如何將念佛法門滲透到睡眠裡

臥時念佛莫開聲,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風秋萬里,半床明月夜三更。 無如塵累心...

六大根本煩惱牽引著我們輪迴

我們講業障通常包括了三大類,哪三大類?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我們經常在做佛事...

佛法點滴之生活篇

我們每天要吃飯,就不能像世間人那樣,我們在這個上面也要隨順佛法的淨化因緣。我們...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亦不變。譬...

瞋恨心重,會火燒功德林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的丈夫特別喜歡麻將,可弟子卻對此非常厭惡,所以經常吵架。弟子的瞋恨心這樣重,會火燒功德...

如何應對念佛時的妄想雜念

問: 如何應對念佛時的妄想雜念? 大安法師答: 當你要克服它的時候,你首先要認知:妄想雜念到底是什麼?妄想...

慾望的越位導致了很多問題

過去有一句話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有四個人在一起談...

了凡四訓:改造命運的竅訣

前 言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寫給孩子的四篇家訓。在過去幾百年中,流通世...

對治懶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懶惰放逸是人與生俱來的煩惱。誰都想偷懶,冬天早上賴床就是這樣,就不想起來,睡累...

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來做功夫

都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這個六根都用佛號來攝住。六根當中最...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很忙,有時間時也趕緊念佛,可是還是不得力,心裡慚愧,請問...

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問: 請問師父,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傳喜法師答: 因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裡面有一首偈:見境...

以物藥治身病,以法藥治心病

疾病,是誰也不能倖免的,在佛法中說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依...

不貪的人才是寶

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子罕堅辭不受。那個人以為子罕...

想到這末世還有阿羅漢,我才不會孤獨

前些天,我領著一個小朋友參訪一座古寺,古寺歷史厚重、遺存重疊,處處在在,都發生...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禪師有一天在過河時,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個人,水面一個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