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快樂的時間多,還是痛苦的時間多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

前面的感受是一個直覺的反應,這個想是一個想像,依止語言文字的一種想像。

比方說,一個人,他沒有真正地吃到酸酢,他嘴巴也沒有吃到梅子,但是他聽到有人講出酢,講到梅子這個名詞,他嘴巴就流出口水出來,其實他嘴巴並沒有吃酢,也沒有吃梅子,完全是想像出來的。那麼當他思維自己站在一個很高的懸崖的時候,他足心就產生一種酸澀的現象,特別有懼高症的人。但事實上他也沒有真正地站在懸崖,他就是想像。所以想像的道理亦復如是,是一種憑空的捏造,憑空的捏造。

我們一個人心靈的力量有兩種力量是最大的,第一個是想像力,第二個是你的意志力,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行動力。

比方說,我怎麼知道你一個人,你快樂的時間會比較多,還是痛苦的時間會比較多呢?

其實,我們在受用今生的果報的時候,你的業力的部分其實只佔到百分之五十,你的快樂跟痛苦跟你的想像力是有關係的,這個部分差不多佔了百分之五十,就是依他起性,唯識學上說,依他起性佔百分之五十。你的遍計執,加上你個人的想像,會把這個問題擴大,或者把問題減少。

比方說,當你看到半杯的咖啡,我不知道你會產生什麼想像?如果你說,哎喲,還不錯,還有半杯咖啡,你會珍惜你目前尚擁有的東西,你這個人快樂的時間會比較多,痛苦的時間會比較少。

如果你習慣性看到你所失掉的東西,啊,糟糕啊!只剩下半杯而已,那你人生痛苦的時間會比一般人多。

所以佛陀說,我們在一期的生命當中,我們不應該中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第一支箭沒辦法改變,業力所顯現的因緣法,你肯定要接受的,那是受,那是直覺。但是你帶動想像的時候,那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把它擴大,你也可以把它降低。如果你經常思維你所得的部分,你說還不錯,我還有這些東西,那你的生命當中會創造快樂出來,知足,快樂。你經常思維你失去的東西,那你就是受到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以我們的感受這一部分也很重要,這個想陰,因為它會把我們的因緣加以擴大,或者加以減少。

當然這個地方的想陰,它也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也是因緣所生法,它也是在心性當中是本來沒有想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