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5頁)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給大家介紹了這麼多的淨土祖師,幾乎都是遙不可及,為什麼呢?都...
(第一講) 阿彌陀佛!各位實修群裡面的諸位法師慈悲,諸位居士同修,大家晚上吉祥...
問: 師父您好!阿彌陀佛!從昨天到今天,師父一直說拜佛很重要,身口意一定要憶佛...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個誤區,什麼樣的誤區? 慧思大師在講解《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 ...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
勿廢金剛經。 就是《金剛經》的誦持不可廢止,意思是,不能在別人誦持的時候你去阻...
稱念觀世音菩薩,患難病苦應念觀音加護,眼疾尚未癒,而熱無避處,又加時疫。此眾生...
禪人生長休邑,少賈於江湖,因厭塵俗,至匡山禮續芳和尚薙發。老人自南嶽來休夏金竹...
【原文】 語云: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忽緣變而情遷,轉愛為憎,憎...
靜,是一種至味。至味才雋永、綿長。 就跟我們吃素一樣,別人看你們吃素有什麼好吃...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種,行足還加願力堅。 路乏資糧終...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園寺,平常修習極樂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跟福報大的人一起出行會異常順利。 比如某個堵車...
宗賾法師是宋朝人,宗賾法師的法脈是從禪宗一脈下來,但是他對於淨土也是情有獨鐘。...
問: 我和對像分手才二十天,這幾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天天想聯繫他,總想著再...
我們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時心要在道上,要防心離過,所以金山活佛說,修行就...
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園安心立命尋覓最切的世紀。...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從...
阿彌陀佛之身,是與諸佛同一法身;阿彌陀佛無心,是以苦難眾生的心為心。我們每個念...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折射。佛教中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自身,依...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界法師答: 我告訴大家一...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時候,一毛錢一包的辣絲兒,一分錢一根的粘牙糖,我們吃的幸福感...
柏林禪寺在唐朝出過一個偉大的禪師趙州從諗禪師,他的舍利塔現在還在這裡。趙州禪師...
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親。一切善知識。應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
一、父親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
原文: 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念,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
(第一講) 好,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各位蓮友們,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念佛道理講起來很多,現在說一總綱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切願,持佛名號。我...
關於第十八願末學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遺忘年代的那個時候,早在我們...
佛教認為,三界沒有究竟永恆的快樂,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經中告訴我們,人生...
多貪的眾生不淨觀 ,多貪,就有貪慾。有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這一些個問題,就要...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復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
人世間常有一句俗話:叫有多少錢,過什麼樣的日子。其實在修行佛法上同樣如此。所以...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
地藏菩薩是普遍加持的,但是在這個地球上的六十多億人口,恐怕有太多人沒有聽過地藏...
真正要把這個暇滿的人生,閑曠的心胸,去修行一個生命真實的目標,那麼休閑就會變成...
隨緣度化: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
第三段就正式講到他破妄顯真,看到藥的總相。看第三段,即味開悟。 承事如來,了知...
就著我們正報的身心來觀察,在正報的身心當中,先觀察我們的色身,我們的色身是地水...
1946年夏天,我在上海楞嚴佛學院讀書,一夜由於晚睡而患上了重感冒。當時雖有醫...
持名念佛,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這四種念佛當中,前三種都有它的困難:觀像念...
竹窗三筆序 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筆焉。時有所見。筆焉。從初...
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蓋...
僧無為 吳江流慶庵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游蘇湖間。與同堂坐...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解圓中鈔》 離婆多,在佛弟子...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
這《地藏經》,古來因讀誦、受持、供養、禮拜而獲得實際受用的人,真不知有多少?在...
問: 我沒有吃淨口素,但念咒的時候,念淨口業真言可以嗎? 成剛法師答: 人的身...
如來苦口婆心勸導眾生,勸諫我們老實念佛,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別再想這個想那個...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
問: 祖佛大意,貴在心行;采義徇文,只益戲論。所以文殊訶阿難云:將聞持佛佛,何...
智者大師這樣的一個天台宗的祖師,號稱後釋迦,臨終的時候問他修行的品位,他說自己...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一僧曰,汝學佛法,獨不聞未成...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職場中,主管認為是公平的,但...
或問: 念佛本極易之事,而成佛為甚難之事。佛道長遠,經中所云,必經三大阿僧祇劫...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那...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經淨行品》 這首偈的大意...
這種妄動跟業力的流轉大致上分成兩種:一種是眾生的別業妄見,第二種是眾生的同分妄...
法可以讓你成就一種資糧力,但是這個資糧力到底是往哪一個方向去,就看你怎麼發心。...
幾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講到說他的弘化事業,能夠教化廣大,確實如此,更有甚者的祖...
前面是講總相,這以下講到他個人在有為當中所選擇的一個別相。 我時辭佛,宴晦清齋...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變對今生的愛取。這種人福報大...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一切的經典,只是一部經;千差萬別的講法,但是...
現前一念心性,本與佛同體。佛已久悟,而我猶迷。佛雖已悟,亦無所增;我雖猶迷,亦...
問: 師父慈悲,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就是對那些老人家,已經病了很久很久,在醫院或...
在大乘佛法當中講到了這個阿賴耶識緣起。這樣的一個緣起法是非常微細、非常深入的探...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怎麼說很重要呢?就是,...
凡是不怕後世苦的人,他就去乘那個惡趣車,就落到惡趣道中。畏後世苦的眾生,他就不...
同一法身 《華嚴經》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教主,這兩土教主的法...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在道場白華庵,今天再跟大家結一次法緣。...
無錫念佛的人逐漸增多。有個人燒得一手好素齋,凡是有打佛七的道場,都請他去做菜,...
問: 請問師父:如何才能打開心量,改掉不孝順、頂撞父母的惡習?我的心真的很苦!...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們到臨命終時手忙腳亂。如果...
自古以來,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後繼、捨生忘死,最終取得無數真經,嘉惠後世。在這...
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貪傲為罪:傲,就是傲慢,自己總很驕傲...
問: 《佛說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往生有怎樣的對應關...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至,飲食房屋、臥具也是應念即...
文殊師利,此雲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證故。亦云妙吉祥菩薩。入法正位,名法王子...
說起感應來,我還親眼看到幾件觀音菩薩顯靈的事,這裡不妨給大家說一說。 一九二九...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
有所求即遭受苦,沒有想要求時就快樂。 菩提達摩在論中說: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 優波尼沙陀過去的修...
欣樂作意 又諸菩薩,深心欣樂一切有情六種意樂所攝六種到彼岸修,亦願自身與此六種...
所有的煩惱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自我意識。我們在剛開始是調伏煩惱,但是慢慢地,在深...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
原文: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從來硬弩弦先斷: 縱觀憨山大師的一生,經歷坎坷,人生曲折,這是他的心路歷程因緣...
有的知道求皈依,卻誤信邪師外道。有些人知道皈依,但是為什麼會誤入邪師外道呢?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十章: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乃蓮宗八祖是也,受鄰人影響,...
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 歡迎大家來道場白華庵聽法,結這個殊勝的法緣。今天給大...
我們中國佛教弘揚中,最能夠落實到行處的,就是禪宗和淨土。但是禪宗和淨土的誤會也...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佛的層面是他無相,當然沒有名...

民國高僧諦閑法師

宏海法師:蕅益大師法語

拜佛很重要,但身體有病不能拜,該怎麼辦

見壞法者能呵責,當知是人真佛子

念佛攝心的方法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修淨土法門勿廢金剛經

患難病苦應稱念觀音菩薩祈求加護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圖自在

愛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夢事空花

沒有一番靜氣,人生就過得很忐忑

借問往生何計策,須憑信行願俱全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福報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較順

北宋高僧宗賾法師

分手後仍放不下他,該怎麼辦

找到業障的根,才能夠真正懺悔

淨土宗簡易而圓頓,如暗夜璀璨瑩徹的明珠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夜夜伴佛眠,朝朝還共起

對別人產生反感厭惡,是我們過去的惡業所感召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找回曾經的幸福感

眾生最大的也是最難斷的貪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蓮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畫傳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念」字,萬萬不可加口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要真為生死,而發菩提心念佛

我們往生的電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人生到底是苦是樂

對治貪瞋癡的修法

依此法門,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北宋高僧元照律師

你能夠這樣做,你就是菩薩

不至心念聖號,是不是就沒有功德

閑曠俗心,寂定煉金

不要擾亂眾生得度的因緣

藥王藥上菩薩因嘗藥而開悟

以無我的智慧觀察正報身心

地藏菩薩給我的恩澤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勝的德用

【推薦】蓮池大師:竹窗三筆

【推薦】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推薦】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為何華不著菩薩,只粘著聲聞眾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拜地藏像懺悔,獲菩薩現身加持

沒有吃素可以念咒嗎

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

求地藏菩薩滿願的方法

因最初多聞之力而成就菩提

【推薦】彌陀經中「一心不亂」與「繫念不亂」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半日學解,半日學行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生命從哪裡而來

往哪一個方向去,就看你怎麼發心

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香嚴童子聞香氣而成就聖道的過程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有什麼障礙可以障住佛光

我今念佛,必得見佛

插管維生的病人可以安樂死嗎

你的每個起心動念,對生命都有重要的引導

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

其實,你謗法的次數不少

彌陀即是毗盧師,極樂即是華藏界

貧婦供豆的故事

天天聽佛號,也有大功德

如何改掉不孝頂撞父母的惡習

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

遠渡重洋西行求法,捨身為人師徒雙亡

略說鬼神的種類

三輩往生與九品往生有對應關係嗎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文殊菩薩之微妙三德

倓虛法師講述觀音菩薩顯靈的故事

心能與佛合,則娑婆轉為極樂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

色身從何而生,又從何而去

要有跟別人分享功德的胸量

在生命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的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何獨攝念佛人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禁不住誘惑,就會誤入邪師外道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欲求好相貌或轉女身,供養地藏菩薩即可滿願

能聽聞到地藏菩薩的這個因緣有多難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七天報恩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