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道交的重點在哪裡呢

比方說你念阿彌陀佛聖號,你創造一個音聲: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然後再把自己的聲音聽回去,音從耳入,這就叫做感應道交。它是創造音聲:自念、自聽。你把它創造一個音聲再聽回來,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感應道交的重點在哪裡呢?你要相信你所創造的音聲,就是阿彌陀佛全部的功德!

只要修他力法門的人,你的信仰必須要夠,誰適合去修淨土?只有一種人適合:信心具足的人才有辦法修!你有一點疑惑就沒了,一念方動烏雲遮,一旦起疑根,阿彌陀佛的功德就全部消失掉了。

所以在大乘法裡面,一旦講到不思議境,包括真如的法界觀─正念真如,相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你相信妄想的心,全體即是真如,這個東西是一種仰信。大乘法門有很多基礎,像方等、般若等等,但是大乘只要入最頂端的圓頓止觀:本尊相應止觀,你的信仰的心要夠,這個勉強不來,你沒有這種信心就沒辦法。

你說,唉,你說我勉強,沒辦法勉強,這個是宿世的栽培,有些人本身善根很強,他對真如佛性一聽就深信不疑,一下子就契入,但是你契不進去,那契不進去你就找其他法門修了,只好這樣。

本尊相應法也是這樣,淨土宗,但當憶想,令心眼見。就是說當你心中出現光明時,你要深信你心中的光明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憑什麼說我心中的光明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呢?憑什麼呢?憑的是阿彌陀佛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阿彌陀佛有無量的自在力,你不管現他什麼相狀,他就是有辦法進去。但是你的心態、你對阿彌陀佛皈依的心很重要,你一旦起疑心,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消失了,這個地方很重要!但當憶想,令心眼見。

當我們具足了廣大的信心,然後契入到彌陀的光明以後,有什麼好處呢?見此事者,見到佛的光明也好、相好也好,你見一尊佛就等同見十方諸佛,因為佛佛道同、佛陀的功德互含互攝,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這個就不是華開見佛悟無生了,我們一般說是來生,這個地方是講今生,如果你真的有修行功力的話,那今生就見佛了。

見佛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往下看: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我們剛開始是以佛的相狀,觀他的相好,或者簡單的觀他的光明相來契入。但是你從相狀進入以後,最後的結果是你跟佛陀的大慈悲心相應,因為佛陀的身心世界是互含互攝。佛陀不像我們凡夫,你看凡夫,你外表長得莊嚴,內心不一定莊嚴,不一定!

凡夫的身、心是兩回事,在《唯識學》上說:名言種子管思想這一塊,業種子管身相這一塊。所以我們的種子,有的人重視思想,他思想好但是他的善業不足,所以他身相比較丑陋;有些人是一天到晚修福報,但是他也不修內心的思想,業種子好,名言種子不好,也是有。

所以凡夫的身心世界是獨立的,佛陀不是,佛陀身心世界是一體的。所以當我們從佛身契入以後,最後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