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嚴童子聞香氣而成就聖道的過程

前面是講總相,這以下講到他個人在有為當中所選擇的一個別相。

「我時辭佛,宴晦清齋。」我聽到佛陀說,原來這個聖道的真理並沒有離開有為相,我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就知道怎麼用功了。這個時候我就辭退於佛陀,幹什麼呢?「宴晦清齋。」「宴」就是安穩的意思。我就找一個地方靜坐,叫作「宴」,讓這個色身安穩地放下一些塵勞的世務,就靜坐下來。這個「晦」指的是處在一個沒有吵雜的寂靜處所,叫「晦」。「清齋」指的是內心顯現出一種清淨而無雜念,禪定現前。就在一個寂靜的地方安坐,內心屏除一切的雜念。

那麼就在這一念寂靜的心中,他觀到什麼事情呢?「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這個香嚴童子在寂靜的心中突然間有一個所緣境現前,旁邊的比丘燒沉水香來供佛。沉水香是一種世間的寶物,燒一小塊就能夠熏習整個南閻浮提這麼大的範圍,所以香氣能夠傳播得很遠。

香嚴童子在比丘不遠的地方安坐的時候,香氣就悄悄地……因為它是無形無相,所以說是寂靜地、悄悄地飄來香嚴童子的鼻根,來當作他的所觀境。這個是他過去的修學的一個過程。

我們看他遇到這樣的香氣他應該怎麼去面對。看第二段,「即香悟道」

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

香嚴童子是離開了大眾,來到一個寂靜的茅蓬,在那個地方打坐,禪定的心現前,沒有任何雜念。那麼突然之間,這個香氣悄悄地來到他的鼻根。他這個明瞭的心跟香氣一接觸的時候,他突然間生起一個觀照,說這個香氣你從什麼地方而來?他就生起一個迴光返照的智慧,來探討這個香氣的根源。

說是「非木」,香氣不應該說是從沉水木而來,因為你要是不去燒它,它是沒有香氣的,所以你不能夠說它從木頭而來。這個香氣也「非空」,它也不是從虛空而來,因為虛空常存,而香氣不常有,所以它不是從虛空而來。它也不是從煙而來,因為煙所飛的地方很有限,你看香嚴童子離比丘燒沉水香的地方有一段距離,這個煙根本沒有飄過來,但是香氣卻過來了,所以它也不是從煙而來。它也不是從火而來,因為你用火去燒其他的木頭就不會有香氣。

所以他能夠知道,這個香氣只就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它只是一個因緣的假相。所以我們一定是先看到假相,先看到無我。那麼假相當中,我們就看到一個沒有實體的東西,一個如夢如幻的香氣存在。

那麼進一步再觀察它的體性,「去無所著,來無所從」

我們先看「來無所從」。那麼這個因緣和合的假相是從什麼地方而來?它沒有一個來處,所以「來無所從」,這個地方表示它是不生。「去無所著」表示它不滅。那麼從不生不滅當中他就能夠知道,原來這個香氣的假相只就是一念心性的一個循業發現而已。

所以這個時候「由是意銷」。既然所緣的香氣不可得,那麼我能攀緣的心自然也覓之了不可得。因為我們這個能所是互相依靠的,所緣境破了,能緣的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這個時候,由於前面的香氣覓之了不可得,由此迴光返照,我能分別的心也不可得。這個時候能所雙亡,「發明無漏」。這個地方的「無漏」,是證得我空的真如而證得阿羅漢果。

這個地方是講他的跡門,看第三段「蒙印命名」就清楚了。

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

我從這一次的修證經驗以後,佛陀就印證我「香嚴」的名號,因為因香而成就聖道,叫香嚴。「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剛開始是觀察這個香氣的本性是當體即空,是本自無生;從無生當中進一步探討它的根源,最後知道它只就是我們一念心性本自具足而循業發現。

所以這個時候,從妙香當中而悟入了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清淨本然、週遍法界的體性。「我從香嚴,得阿羅漢。」「妙香密嚴」是指本門;「我從香嚴,得阿羅漢」,是講他的跡門。

最後看總結,「結答圓通」。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現在佛陀問我所修證圓通的法門,正如我所修所證,我是以香塵來當所觀境,是最為殊勝無上的。

這個地方講到香嚴童子成就聖道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