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淨信即得往生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說無量壽經》

這一段,稱為是第十八願的成就文。阿彌陀佛的願,叫大願之海。大願之海是說出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廣開,就是無量無邊的願目。那麼,在四十八大願當中,核心的一願是第十八願。

十方諸佛稱揚讚歎彌陀的不可思議威神功德,也把這一願表達出來了。這一願直接給我們展示的是非常圓頓、直接、無條件的,只要信,從信心下手,就能得解脫的一種信息。

「諸有眾生」,諸有眾生就是九法界眾生,聞信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字裡面就有一種號令的功能,激活我們眾生的善根、信種、佛性、良知。為什麼阿彌陀佛的名號有很強的穿透力?為什麼我們念佛感覺很親切,甚至悲喜交集?把我們自性的很多東西,通過念佛念出來了,就是由於這個名字裡面有號令的功能作用。

這個號令也包含著啟發我們信心的功德在裡面。我們常說,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玄奘大師直接翻譯的是「一切世間極難信法」。後面,釋迦牟尼佛也讚歎說,要相信這個法門,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確實很難,因為它不是凡夫的境界,它是佛果地上無條件的救度。對這樁不可思議的威神功德,既然不可思議,我們用「可思議」去思惟,都是錯的。

它難信,難信就有懷疑。有懷疑,你就得不到淨土法門的利益。

阿彌陀佛在因地,他考察十方眾生內心的障礙,這種疑根,如何拔除?難信,如何讓他生信,他一定要賦予名號當中,讓眾生產生信心的一種編碼在裡面,編程在裡面。所以,我們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產生這種信心。這種信心的表達之相是歡喜,大喜遍湧心,悲喜交集。大家知道,這就有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加持在裡面。

那麼,佛為什麼不斷說難信難信?是考察眾生,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的善根程度。我們人法界,要相信超越了四種法界的佛法界的義理、境界,很難。我們常常比喻,你讓一隻螞蟻相信我們人類現在的境界,它也沒有辦法相信。螞蟻還跟我們是相鄰的一個法界,畜生法界。我們還要超越天人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去相信佛法界的事情,當然很難了。你相信不了,你有懷疑,有懷疑,就有猶豫。懷疑、猶豫就是一個黑暗的心理,這就是愚癡,就遮擋了彌陀的淨土法門的利益。所以,讓我們產生信心,非常重要。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我們去體會這個意思。確實有阿彌陀佛的加持力,令我們產生信心、令我們歡喜的含義在裡面。你只要具足信心歡喜,乃至只有一念,乃至從多向少,你如果信心歡喜有一種穩定的持續很長時間,當然很好。如果信心歡喜這種心,好像太陽出來照亮一下,能夠長期普照當然更好,但有時候,煩惱的烏雲又遮蓋過來了,那怎麼辦?這裡告訴我們,哪怕曾經有過一念這樣的信心之光的展露,你把這個信心的功德,以至誠心迴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得往生。「即」就是不隔時、不隔日,當下、即時就能往生。你一往生,就在西方極樂世界得到大乘正定聚,住在不退轉的位置上。

我們看這幾句經文,是不是極為圓頓?你只要信心一念,感通彌陀的大悲願海,當下,阿彌陀佛的大悲光明願力就緊緊的把你攝受,在我們身上體現彌陀救度的威神功德,不需要我們作任何的努力,我們即得往生,無條件。

如果不是佛這樣講,我們自己這樣去說,誰也相信不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這麼容易啊?你一念信心就能往生,這是天方夜譚啊!誰能相信呢?但是,這部《無量壽經》,它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真的對這段經文有一個了知,能當下信受擔荷,我們真的馬上就得到安心安樂了,就證得往生了,業事成辦了。那就很歡樂:「哦!原來往生是極容易的一件事情!」

但是,我們講極容易,又是極難的一件事情,難就難在信心很難建立。你這個信心,乃至有一念的信心,你都能夠即得往生,一往生就是阿鞞跋致,就能快速成佛。所以,淨土法門特別強調信心,再三強調信心。所以,蕅益大師稱佛本懷,特別講:得生與否,就看有沒有信願。不談其他的。

那麼,我們還是覺得太形而上了。這個信心歡喜,什麼叫信心歡喜?信心歡喜是什麼表現形態?常常有人說:「我聽到阿彌陀佛名號、淨土法門,我就有信心了,我就即得往生了,我就是極樂世界的人了,就不是娑婆世界的眾生了。」 理上沒有錯,但你說,你信心歡喜,是不是真有?你可不要自欺欺人哦!

獲得乃至一念的信心歡喜,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不容易!

我們與生俱來的懷疑的根本煩惱,以及我們對超然存在的同體的平等的這種理念、境界、圓頓的道理不了解,這種信心歡喜,很難出來。

如果說你一看《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聞到佛號,就認為「我相信了」,那佛為什麼還要說這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這是「難中之難」的法?佛就不會這樣說了。如果你那麼容易相信,也不會有後面講的「易往而無人」了,容易往生,你只要「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就能往生,這麼容易往生,但是卻沒有什麼人往生,就是難以產生信心。所以,我們學淨土法門,還真的要從信願、信心上有一個深入的契入。

我們再講信心歡喜之相。你怎麼描述?也很難描述出來。我們就用韋提希夫人作一個例子,大家來觀照一下韋提希夫人,她是如何獲得「信心歡喜」的。

韋提希夫人在《觀經》裡面的緣起,她是從厭離娑婆開始的。由於她的兒子阿闍世王子的惡逆,甚至拿劍要殺她,搞宮廷政變,把他的父王都關起來要餓死啊!她唯一的一個兒子,竟然要殺父囚母,所以她覺得這個世間太惡了,太沒有意思了。她對閻浮提的厭離成就了,不想呆在這個世間了,不想見任何人了,就想要生到 「無憂惱處」。她求生淨土的心很迫切,是由於她兒子的惡逆,把她厭離娑婆、欣求淨土的心,給激發出來了。這個心一來,佛是恆順眾生的。這就是韋提希夫人淨土法門得救的機緣成熟了,所以佛顯現在王宮。

當韋提希看到佛帶著目犍連和阿難尊者來的時候,韋提希夫人感激呀!又悲痛啊!如大山崩啊!向佛頂禮。充滿著怨恨,又充滿著一種厭離之心,就是希望佛介紹一個淨土,她要往生。釋迦牟尼佛就放光,光收回來,化作一個光台,像須彌山形狀的光台,光台上就把十方的淨土一一顯示在韋提希夫人面前,讓她選擇。你不是要往生淨土嗎?那你看看,你想往生到哪個淨土。韋提希夫人一一觀察,種種淨土都很殊妙,但是唯有極樂世界,她覺得最有緣分,也最清淨。所以她就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選擇西方極樂世界,有韋提希夫人跟阿彌陀佛的緣分,實際上也是兩土世尊秘密加持,讓她選擇。

那麼,韋提希夫人就想:「到極樂世界那麼好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才能去的了。」所以就請問往生極樂淨土的方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這就是定善之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正受,一定要得到三昧,一定要通過觀想。通過很高的觀行力量、功德往生。佛就隨她的意,隨著韋提希夫人請求的意思,宣說了定善十三觀。

從日觀、水觀、地觀、寶樹觀、寶池觀、寶樓觀,一一觀想,讓她去觀,這就是依報的前面六種觀想。其實這些觀想,每一個觀想對韋提希夫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她觀想不清楚。觀想不清楚,這時候她內心就充滿著焦慮:「哦!原來往生極樂世界還不容易。」你要我觀想琉璃地內外映徹,下面種種七寶金幢擎著,擎著的金幢又有百千億個摩尼寶珠,種種珍寶合成,光明又非常熾盛,超過百千億個太陽的光明等等。對於穢質女人來說,哪能觀想的清楚啊!觀想不清楚,她就以為:「我觀想不能成就,我就往生不了!」於是,她對往生就充滿憂慮了。充滿憂慮的時候,佛就在第七觀華座觀開始前,告訴韋提希,包括阿難尊者,「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告訴阿難是讓他傳持這樣一個佛語,韋提希是當機眾,「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

這時候,你要認真聽,下面我要跟你分別詳細具體的來解說除苦惱法。除什麼苦惱法?除你往生不了的憂慮,這種身心的苦惱。那麼,這種除苦惱法是什麼呢?他的經文很有趣。釋迦牟尼佛話音一落,馬上阿彌陀佛現前,當然也有觀音勢至,現在虛空,放出熾盛的光明。這叫「阿彌陀佛應聲現前」。當韋提希夫人看到虛空中的西方三聖,虔誠頂禮膜拜的時候,當下,她就證得往生。這時候,她往生的信心產生出來了。

為什麼阿彌陀佛現前一放光,她就證得往生呢?是由於阿彌陀佛的光明傳達一種信息,就是在虛空站立的形象、放光的加持,就告訴韋提希夫人:你只要正念,願意生到我的剎土,就能往生,不必要觀想成就。這時候,就是把無條件救度,「你只要願生,你只要念我的名號,你就可以往生」,傳達給韋提希夫人。這樣就好辦了,她就不需要定善了,散善她也可以往生了,只要具足信願稱名,只要願意去呀!

韋提希夫人證得無生法忍,很多的注經家都認為韋提希夫人是成為法身大士了。唯有善導大師站在淨土本位,他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韋提希夫人證得的無生法忍,不是破無明的無生法忍,還是信位的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代表三個意思,一個是喜忍,一個是悟忍,一種是信忍。

「忍」是忍可的意思。韋提希夫人接觸到阿彌陀佛佇立空中放出的光明,慈悲攝受的信息,她生起了歡喜,「信心歡喜」。歡喜就是「哦!原來往生不是那麼難的,只要我信願持名,就能往生。」很容易能往生,因為往生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決定的,不是靠我們的功夫決定的。她得到了這麼一種感知,她生起了歡喜心,她忍可這種歡喜。這個是喜忍。

悟忍,就是覺悟到往生這樁事情,全憑佛力。

信忍,就是對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決定的信心,忍可這樣的:「你只要有信心,就能解決一切。」

善導大師對無生法忍這三種註解,是別開生面,是想都想不到的。一般我們學通途法門,學得很久,一談無生法忍,就是至少圓教初住,初得無生法忍,八地菩薩是究竟圓滿無生法忍。我們馬上就會做出這麼一種解釋。但是,善導大師不是這麼解釋的。為什麼《觀經四帖疏》是一字一句等同佛說?作完了之後,善導大師還請求瑞相證明。

所以你看韋提希夫人,這時候得西方三聖尤其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注照,證得往生。這時候顯現的是信心歡喜之相,她就沒有一點懷疑了。不僅是韋提希夫人,乃至她的五百個宮女,都得到了這樣的信心歡喜之相。釋迦牟尼佛授記她們都能往生,都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

第十八願殊勝的利益,唯有一類眾生不能獲得。這類眾生就是造作五逆重罪,同時又誹謗正法的眾生,不受這一願的攝受。那麼,五逆是最重的罪了,殺父、殺母、殺聖人、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五種都是對我們有恩德的人,報恩都來不及,你反而去殺害,去輕視破壞。這就叫逆罪,忤逆之罪,直接要下阿鼻地獄的。這是行為,福報的淺薄,罪業深重。誹謗正法,是從他的善根和智慧層面來說,不能相信佛法。誹謗正法內容很多,不相信善惡因果報應,不相信六道輪迴,不相信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相信有超越的存在,尤其是不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存在。他認為這些都是不存在的,都是子虛烏有的,都是迷信,等等誹謗。

那麼,這裡面要辨識,《觀經》談到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他五逆十惡都具造,但下品下生造五逆罪,他臨終懺悔,也能往生。所以,單造五逆罪,臨終如果聞善知識開顯淨土法門,產生信心,他能往生。但是,如果沒有造五逆,只是誹謗正法的人,能不能往生呢?你沒有造五逆,你只是誹謗正法,不能往生。因為你誹謗正法,肯定沒有信願,沒有信願就不能感通彌陀願力,絕對不能往生。

無論在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當中,這兩種罪惡最重。這兩種罪惡加在一起,那這個人就很難救。所以,從預防的層面來看,佛很慈悲,怕眾生造這兩種惡,同時造就沒辦法救,所以就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但如果萬一有一種情況,他五逆罪造了,誹謗正法罪也造了,到臨命終時他真的懺悔了,願意往生,那麼阿彌陀佛會不會讓他往生呢?也會攝受他往生。但是,這種人可能百千萬億里面難得一個兩個,萬一有,阿彌陀佛還是會慈悲攝受,不捨任一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