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聖賢錄》之往生比丘

《淨土聖賢錄》初編者際清居士彭二林評論道:佛法傳入中國已經很久了。從漢朝到晉朝,高僧大德,多以解論經義為自度度人之急務。從廬山遠公開始,建白蓮社,修行念佛三昧,並以此自利利人。從此後代所有淨業弟子,都以此為歸。達摩祖師從西東來,傳下直指人心的大道,六祖大師在曹溪說法,以膚淺的教理觀點看來,似乎是排斥淨土,其實都是為了接引上上根機,而遮斷了其他一切方便。到天台、永明、天如、楚石諸位大師,既悟無生的宗旨,又開念佛之法門,真是圓融性相二宗,普攝三乘上中下根一切眾生啊!所以說「出家」,並不光是辭別親人、割捨恩愛而已,確切地說是要出三界之家。從這一點講,能往生極樂,是真出家。本書所記諸公,或者由禪入淨,或者徹悟佛心,脫身於污泥之中,蟬蛻於輪迴之苦,這才是真大丈夫所能做到的啊!

慧持

東晉慧持法師,是慧遠大師的親弟弟,與兄長慧遠同時拜道安法師為師,遍學諸大經典,德高望重。隆安年中,他辭別兄長入四川,住在郫(pi音皮)縣龍淵寺,大力弘揚佛法,以西方為指歸。義熙8年,入化,享年76歲,遺囑諸弟子,必須嚴持戒律,專業淨業。初祖慧遠大師往生時,他隨佛一起前來接引。

慧永

東晉慧永法師,是河內人,俗姓潘。他12歲出家,拜沙門竺曇現為師。剛出家時,住在北嶽恆山,修習禪觀,不久即與慧遠大師一道,共同依止道安法師。太元初年,他路過廬山,刺史陶范捨家為寺請他居住,這就是西林寺。法師日常布衣蔬食,精心修道,對自己十分苛刻,待別人常含笑容,言語行事,從不傷及物類。在廬山峰頂,法師另建了一間小茅屋,常常到此打坐禪思。凡是到過小茅屋的人,總能聞到異香,所以大家都稱它為香谷。有一隻老虎與法師同室而居,客人來時就驅趕出去,躲避起來。法師一生猛厲修行,勤苦異常,立志於西方淨土。義熙10年的一天,他示現有病。病中忽然整理衣襟,找尋鞋履,要下地。眾人問他「幹什麼?」他答道:「佛來了。」說完,就化去了。這年慧永法師83歲。房間內外的異香,整整延續了七天。

僧顯

僧顯法師,俗姓傅,東晉時代北方人。一生堅貞苦修,嚴持戒律,誦經坐禪。常常得處山林,時時數日入定。晉太興末年,他南下江東,遊歷名山,遍訪善知識,以求早日了脫塵死。後因痼疾纏身,故而歸心淨土。由於病苦磨心,更苦苦盼見彌陀。後來見到無量壽佛光照其身,苦痛頓時解除。這天傍晚,他起身澡浴清淨,對同住及侍者,講說自己所見所聞,極力陳述,勸誡因果。到清晨,平坐而化,室內殊妙的香氣,10多天才消失。

慧虔

慧虔(qian音千)法師,俗姓皇甫,東晉北方人。少小出家,奉持戒行,志願操守,堅固不變。曾在廬山居住十多年。義熙初年,他遷居山陰嘉祥寺,嚴於律已,刻苦精修,可以稱為眾生的嚮導,同修表率。五年後,以病臥床,自知將死不久,所以一心專想地極樂世界,精誠祈求觀音大士。當時山陰北寺,有一比丘尼法名淨嚴,很有德行,持戒精嚴。她夢見觀音菩薩從西郭門入城,清淨、光暉、殊妙的形像,足以使日月無光。隨身幢幡華蓋都是七寶莊嚴而成。淨嚴法師上前作禮問道:「不知大士要去何處?」菩薩回答說:「到嘉祥寺迎接虔公。」慧虔法師也於這日預先見到聖相,因此盡管病體纏綿、沉重,但神色還是跟平日一樣。侍者都聞到異香。不一會兒,慧虔法師就安然往生了。道俗之人,凡聽說此事的,無不讚嘆羨慕。

僧濟

僧濟法師,不知他是哪里人。入居廬山後,他拜慧遠大師為師學習淨土,深切領悟到法門的精要。30歲後,便出入於城市農村,為大眾講法,稱得上是法門元首、宗匠。慧遠大師讚歎說:「與我共同宏揚大法的,不就是他嗎?」後來,法師疾病沉重,便至誠懇切盼望淨土,觀想彌陀。慧遠大師送一枝燈燭給他,說:「你可運心於安養世界。」法師手執燈燭,倚靠桌几,停思專想,一心無亂,並請眾僧誦《無量壽經》。到五更天,法師淨燈燭授與弟子元弼(bi),讓他隨眾人行道,自己暫時臥床休息。夢中忽然看見自己手執一燭,乘空而行,同時見到阿彌陀佛,將他接置於手掌上,遍至十方世界。突然夢醒後,法師高興地說:「我以一夜觀想之力,便得到我佛接引,此身已是了無疾苦。」第二天傍晚,他忽然起立,目視虛空,好像看見了什麼。對元弼說:「佛來了,我要走。」說完,轉身面向西方而逝。當時正當三伏天,而尸體三日不變,異香鬱鬱。這年是僧濟法師的45歲。

慧恭(以及僧光、慧蘭)

慧恭法師,東晉豫章豐城人。進入廬山蓮社後,與僧光、慧蘭等為同學。僧光法師等人學理不如慧恭法師,但繫心淨土,較他更為虔誠懇切。慧蘭法師曾對他說,你雖然努力,博學多聞,難道不知道經上說的:「聾子演奏音樂,只為別人欣賞,自己不能受益嗎?」慧恭法師並不信服。此後七年之內,慧蘭法師等人先後去世,走時都有奇妙的瑞應。又過了五年,慧恭法師得病,而且日見沉重。他長嘆一聲說:「六道輪迴,什麼時候才能停止?死生如去來,我將歸向何處?」說完,淚如雨下,禮拜叩頭,誓願歸於安養,志心無時間斷。一日,忽見阿彌陀佛,手執金台,前來迎接,感覺自身坐於華台上,又見慧蘭法師等人,在台上光明之中,對他說:「長老受生,已居上品,我等不勝歡喜安慰。唯一遺憾的是,五濁惡世淹沒延時,使我們相聚太晚了。」慧恭法師於這天向大眾告假,喜不自勝,神情振奮,迅速入滅。這年正是義熙11年。

曇恆

曇恆法師,東晉河東人。童年就依止慧遠大師出家。內外經典,沒有不通達的。品德、操行、清靜孤高,常常有鹿群馴服地圍繞在他的座旁。自從進入廬山以後,他便專志念佛。義熙14年,曇恆法師端坐合掌,高聲念佛而化。

道敬

道敬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人。祖居琅琊,俗姓王。祖父王凝之,那時任江州刺史,這使法師有機會追隨慧遠大師出家。17歲時,即博通經論,每日記誦達萬言以上。常常感嘆戒律不容易完全遵守,於是發願六根早日清淨,先嚴持一戒,以為得度的門路。慧遠大師知道他志念堅定正確,當面讚許肯定。道敬法師立志念佛,日夜不斷。慧遠大師圓寂之後,他遷居於若耶山。宋永初元年的一天,他對大家說:「先師親身傳命,我該走了。」於是端坐唱佛而化。眾人見光明滿室,久久方才消失。這年是道敬法師的52歲。

曇順

曇順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黃龍人。他幼年出家,追隨鳩摩羅什大師,為大眾講釋經論,對色、空、無著等教理。尤其解得深,講得妙。羅什大師讚歎說:「這孩子是個奇器。」後來曇順法師進入廬山,精修淨業。當時寧蠻校尉劉遵孝,在江陵創建寺院,請法師入住,法師在此極力弘揚念佛三昧。宋元嘉二年,他告別大家,端坐而逝,逝時異香滿室。這年是曇順法師的79歲。

佛陀跋陀羅

佛陀跋陀羅,漢語的意思叫覺賢,古代天竺迦維羅衛國人、是甘露飯王的後裔。佛陀跋陀羅幼年出家作沙彌,16歲即博學群經,深達禪律。當時姚秦國沙門智嚴法師到西域,邀請他同往東方。二人於是走海路,從青州登陸,直上長安。姚秦太子請佛陀跋陀羅入東宮講法,與鳩摩羅什大師共論色和空的意義,達到了深奧玄妙的境界。隨後,佛陀跋陀羅上廬山,加入慧遠大師的蓮社,並翻譯了《觀佛三昧經》、《般泥洹經》、《修行方便論》等經論15部,南北朝時期宋國元嘉6年,他在念佛聲中化去。

道昞

道昞法師,俗姓陳,南北朝時代宋國穎川人。道昞法師幼年出家,為慧遠大師親傳弟子。他遍覽、精通經律,言行如一,怎樣說,就怎樣去做到,專心探求念佛三昧,日夜不停。東晉義熙14年,豫章太守王虔,上廬山拜謁致敬,請法師繼承慧遠大師的法席,開演淨土,聽眾沒有不崇奉敬仰的。宋元嘉22年,道昞法師集眾念佛,就在法座上坐化。這年是他71歲。

僧睿

僧睿(rui音銳)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魏郡長樂人,少小就想出家。到18歲,才遂了心願,歸投僧賢法師為弟子。20歲以後,就博通經論,從此遊歷名山勝地,隨處講經說法。後來遇到鳩摩羅什大師,請到《禪法要解經》二卷。法師得到了此經,便日夜修習,因此就得以精練五門,善入六靜。凡羅什大師所翻譯的經典,僧睿法師全都參與校正。再後來,法師入廬山,依慧遠大師而修淨業。最後,他到京師,止住烏衣寺,講說各部經論,聽者無不推崇佩服。僧睿法師宏經讚法,威儀具足,並常常以此福德智慧因緣,迴向西方淨土,行住坐臥不敢背向西方。宋元嘉6年,他身無疾病,卻忽然集合僧眾告別。別後即入房中洗浴,燒香禮拜,回到座上,面西合掌而化。那天,同寺僧人都看見五色香煙,從他房中飄出。這年是僧睿法師的67歲。

曇詵

曇詵(shen音申)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廣陵人。幼年就依從慧遠大師出家,勤修淨業,很善於講經說法。曾註釋《維摩詰經》,通行於世。又曾著《蓮社錄》,記錄往生大士的靈跡。宋元嘉17年,他集合大家說:「自從廬山建寺以來,至今已50年了。在往生西行的人中,我是在其最後。」說完,就結跏趺坐,稱佛名百十餘聲,閉氣而寂。這年曇詵法師80歲。

慧崇

慧崇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涼州人。北魏拓跋氏武帝的時候,他是尚書韓萬德門師,與釋世高法師,同時為世人所尊重的大德。當時因太子得罪,牽連了二位法師,二人同時被處死。有一僧人法達,一直非常欽佩釋世高法師的德行,號泣哀慕,連續幾日不食。釋世高法師忽然飛空而至。法達師頂禮之後,請問二位法師身後當生於何處。釋世高法師回答說:「我願生惡世,救護眾生,自然還在此閻浮提。崇公經常祈禱往生安養,今已遂心如願了。」說完,就隱形而去。

曇鑒(以及道海、惠龕、惠恭、曇泓、道廣、道光)

曇鑒法師,俗姓趙,南北朝時代宋國冀州人。少小出家,事竺道祖法師為師。出家後,布衣蔬食,律行精苦。後來,他遊方到宣化,又到達荊州,止住於江陵辛寺,此時已是60多歲了。曇鑒法師平生,即使是做了小德片善,也必定要迴向西方,誓願見佛。一天,他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以水灑他的面,並對他說:「洗掉你的塵垢,清除你的心念,使你的身口,都得到清淨。」說完,佛又從瓶中取出蓮華一枝授與他。出定之後,曇鑒法師即囑咐後事,與寺中僧人共敘無常。深夜,眾僧各自歸房,他仍然獨步於廊下,念佛直至五更,聲音更加厲切。天亮後,弟子們照常前來問訊,他卻趺坐不動。近前看視,已逝去了。這年曇鑒法師70歲。

當時又有江陵釋道海,北州釋惠龕,東州釋惠恭,淮南釋曇弘,東轅山釋道廣,宏農釋道光等,都願生安養。臨終,也都有瑞應。

慧通

慧通法師,南北朝時代宋國關中人。少小即止住長安太后寺,蔬食持咒,誦〈增一阿含經〉。曾從涼州慧紹禪師學習,受持禪業。法門界。一天,他身有輕微疾病,在禪定中見一人,形相甚為端嚴,對他說:「吉時已到了。」須臾之間,果見無量壽佛光明赫赫。從定中起後,慧通法師即告各位同學,說完便化去了。異香三日才散完。這年他59歲。

曇宏

曇宏法師,南北朝時代齊國黃龍人。少小出家,勤修戒行,專精律部。曾南遊交趾(今廣州一帶),誦〈無量壽經〉及〈觀音經〉,發誓往生安養。孝建二年,曇宏法師在山上聚起柴薪,自己悄悄地坐在裡邊,欲以火自焚。弟子們發現火超後,把他搶救抱持而歸,大半個身子已燒爛了。一個多月後,方才小愈。剛能行步,又悄悄入山谷中燒身,弟子們緊追急救,已然畢命。只得添柴進火、荼毗,直到第二天早晨,大火方盡。那日村中居民,都看見曇宏法師身黃金色,乘坐金鹿,向西急馳而去。至此,道俗之人方才醒悟其神異,收骨而葬。

慧進

慧進法師,俗姓姚,是南北朝時代齊國吳興人。他自小任性遊俠,到40歲時,忽然悟心自然啟發,隨即出家,止住京師高座寺。蔬食素衣,發誓誦〈法華經〉。雖用心勞苦,卻觀想不成,每當執持經卷,疾病隨至。於是發願造〈法華經〉100部以懺罪去障。功德圓滿後,病就痊癒了。慧進法師從此操行更加嚴厲,信念更加堅定,常常將自己的福業,迴向安養。一天,他忽聞空中有人說:「你願已經滿足,必定得生西方。」齊永明三年,法師無病而卒,享年85歲。

法琳

法琳法師,俗姓樂,是南北朝時代齊國臨邛(qinog音窮)人。他少小出家,止住於蜀郡裴寺。修行特別喜好戒品,專心研究十誦律,時逢隱公到蜀地(四川),法師即向隱公學律,時時克制自己,磨煉志氣,日夜如一。等到隱公回陝西,法師又相隨數年,從而對很多部律藏,心中完全明瞭。後來法師回歸蜀地,止居靈建寺,精修淨業。經常持誦〈無量壽〉、〈觀音〉二經。每次轉誦時,總看見一位身形偉大的沙門,直立在面前。齊建武二年,他以病臥床,注念西方,禮懺不息,隨即見西方諸賢聖會集於面前。法師便向弟子們敘述所見所聞,囑咐他們死後焚化事宜。說完,合掌而卒。

僧柔

僧柔法師,俗姓陶,是南北朝時代齊國丹陽人。他少小即有出離世間之志,出家後,為宏稱法師的入室弟子。修行中,既精勤戒品,又廣讀經論。後來遷居於剡(yan音善)白山靈鷲寺。入寺前一夜,有一沙門僧緒,夢見神人執彩旗、披素甲,滿山遍野而來,口裡說:「法師就要來了。」第二天早晨,僧柔法師果然到了。南北朝時代蕭齊王朝時,應各位王爺的邀請,法師出居京師定林寺,身為表率,可稱一代宗師,四方遠近的人,沒有不欽佩嘆服的。法師發誓往生安養,每當太陽掛在西方天邊時,總是面含愁容,至心合常。到臨終那天,身無疾病,對弟子說:「我該走了。」於是將蓆子鋪在地上,面向西方,在虔誠禮敬之中化去。室內室外,都聞到異香。這年僧柔法師64歲。

慧敬

慧敬法師,南北朝時代齊國南海人。少年時遊學到荊州楚地,廣學博通佛典經論。特別注重修福業。所到之處。總要造立塔像。後來回到家鄉,又極力營修雲岑、永安等寺院。一生志操嚴明,精於戒律。被國主敕封為僧主,領導眾人修道,功不可沒。平日所興辦的所有福業,都迴向西方淨土。到他逝世那天,室中奇妙的香氣,久久方才消散。

道珍

道珍法師,不知他是從哪裡來的。南北朝時代梁王初期,他住在廬山,觀想彌陀,只是心中還沒有深信。一天晚上,他夢見有人乘船於大海中,說是去阿彌陀佛國。他也想搭船同去,船上的人說:「你沒有營造浴室,沒誦《彌陀經》,淨業沒成,還不能去。」覺醒之後,他就為僧眾營造浴室,誦《阿彌陀經》,歷年不休。後來他在房中觀想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見有人攜一白銀蓮華台對他說:「法師此身福報享盡,就升坐於這一華台。」又說:「以法師的功行,本當升於金台。怎奈初心懷疑,所以只能坐銀台了。」道珍法師歡喜非常,悄悄地記錄此事,收藏於經函之內。到命盡那天傍晚,從半山以上,出現數千火炬行列。附近村民望見,以為是哪位王爺入山禮覲。天亮時,才聽說是道珍法師圓寂了。後來弟子們整理遺物,方才從經函中知道往生的瑞應。

曇鸞

曇鸞法師,南北朝時代北魏雁門人。少年時游五台山,看見處處神跡、種種靈異,便發心出家,後來讀《大集經》,感到詞深義密,平常人難以理解,便發心註解。剛注到一半,就得了氣疾,不得不四處求醫治療。他長嘆一口氣說:「生命無常,朝不保夕。我聽說有長壽仙人,時常出沒人間。能得長壽,再來宏揚佛道,不是更好嗎?」病好後,他就找到江南陶隱居,懇求仙術。隱居先生傳授他《仙經》10卷,他高興地踏上歸途。走到洛陽城下,遇到三藏法師菩提留支。曇鸞法師問道:「佛法中有沒有長生不死法,比這個《仙經》更好的。」法師回答道:「這個世界哪有長生不死法。縱然得到長壽,也不過多活幾年,最終還要輪轉,《仙經》不足珍貴。所謂長生不死,正是我佛的教道啊。」於是,以《十六觀經》授予他,說:「學會這個,就再不生三界,不入六道。大自然中的吉凶、禍福、成敗、盈虧,再不與你相干。若論壽命之長,則恆沙劫,不能比擬。這正是我佛大覺金仙的長壽啊。」

曇鸞法師聽說之後,大喜過望,隨即焚化《仙經》,專修淨觀。並以此自行化他,廣為流佈。曾仿龍樹菩薩偈語,續撰《禮淨土十二偈》。又譔寫《安樂集》兩卷,流傳於世。著名的《往生論註》,就出自法師的手筆。全文請見《淨土十要》一書中的附錄內。北魏國主對他十分敬重,賜號神鸞,敕請移住并州大寺。晚年,法師移居汾州玄中寺。魏興和4年的一天傍晚,法師在房中見一位梵僧對他說:「我是龍樹,久已居於西方淨土,因你我同志,故來相見。」法師即自知時至,集合大眾,教誡大家說:「生身勞碌,苦役無有停日,地獄三途之苦,我們不能不怕,西方九品淨業,我們不能不修。」說完,讓弟子們高聲念佛,法師面向西方,低頭作禮而終。寺中僧俗人等,都看見幢幡華蓋,自西向東而來,而且天樂盈空,久久方停。法師的事蹟上達於朝廷,國主下敕葬於汾河西岸的文谷,並建塔立碑。

慧光

慧光法師,是南北朝時代北齊國人。長時居住在洛陽,曾著《華嚴》、《涅槃》、《十地》等註疏,精妙地開顯我佛權實真諦。一天,他在病中見一隊天人前來迎接。法師說:「我的志願是歸於安養。」不一會,果然看見淨土化佛,充滿虛空。慧光法師說:「唯願我佛攝受,讓我遂心如願。」說完,彈指之間就往生了。

道憑

道憑法師,俗姓韓,是南北朝時代北齊國平恩人。他12歲出家,通經通論。奔走四方聽經求法,研教修持,漸漸深達玄奧。後來在山西河北之間宏揚大道,為眾生開講《涅槃》《華嚴》等經律論,無需翻讀經文,講解言詞中肯,切中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他福慧雙修,時時袒右肩、赤雙足,乞食自養,併發願迴向,求生西方。北齊天保10年3月17日,卒於鄴城西南寶山寺,享年72歲。臨終時,佛光滿室,異香滿院。

慧命(法音)

慧命法師,俗姓郭,南北朝時代北周國太原晉陽人。出家後,專修方等、普賢等懺。先投依恩光、先路二禪師,後遊仙城山。先前,仙城山有一道士叫孟壽,發心棄道歸佛,舍居為寺。在慧命法師將到仙城山之前,孟壽恍悟如在夢中,見各路神祗莊嚴地侍衛在道館周圍。夢醒之時正是慧命法師到來之際。孟壽於是舍居為善光寺,供養三寶。從此以後,寺中僧人日漸增多。不長時間,法師又返回舊寺。當時有一法音禪師,與他志同道合。二人同到長沙果願寺,在能禪師座下,修學禪定。後來二人又同歸仙城山。居住五年之後,二人都自知時至,攜手於松林樹下,相視而笑,說:「此處可以作為我們最後的安身之地。」侍者聽說之後,還不知是什麼意思。不到10天,二人同時得病。北週天和3年11月5日,慧命法師結跏趺正坐,面向西方念佛,眾人都見佛來時,他已合掌而卒。眾人中有夢見天人下臨,幢幡曜日。又有人聽到房中發出「善哉」的讚歎聲。更多的人聞到奇香異樂。法音禪師也於當月17日,坐於本處,念佛而卒。臨終瑞相與慧命法師一樣。這年他們都是38歲。眾人就在松林樹下,用磚石為他們構建墳墓。

靜藹

靜藹法師,俗姓鄭,南北朝時代北周國滎(xing音形)陽人。他少年時遊覽寺院,看到描繪地獄種種苦刑的壁畫,毛骨悚然,頓生出家之心,隨即到瓦棺寺,在和禪師座下歸依三寶。17歲,受具足戒,從此嚴持戒律,廣學經論。修慈三昧,絲棉皮革都不用,一生以脆布為衣。北周武帝將欲滅除佛法時,他親自到宮闕之外上表申訴,當面抗旨。因國主不聽,他便率領門人弟子,進入終南山深處,隱居修道。後又悄悄移居太一山錫谷中,身披喪服,暗中宏揚大乘。著有多種著作,藏於岩洞之中。悲悼大法淪陷廢棄,對弟子說:「我活著無益於眾生,還是捨身吧。」

一天,他來到一座山峰,讓侍者下山,囑咐他明天早來。於是法師跏趺坐於盤石上,用刀自割已肉,一段一段放在石頭上,把腸子掛在松枝上,心肝五藏都清晰可見。筋肉手足頭面,都割成一塊一塊的,最後割下心臟,捧在手中而卒。這天正是北周宣政元年7月16日,法師45歲。侍者第二天早晨上山,見法師合掌捧心,面向西方,跏趺而坐,與他昨日離開時一樣。尸體沒有血跡,只有白色的象乳汁一樣的液體四處流溢,凝結於石頭之上。又見法師手書遺偈在石壁上,原文如下:

諸有緣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於佛法中,莫生退轉。若退轉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緣,捨此身命。一見身多過,二不能護法,三欲速見佛。偈云:無益之身,惡煩人功。解形窮石,散體岩松。天人修羅,山神樹神。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眾生,見我骸骨,煩惱大船,皆為覆沒。願令眾生,聞我捨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願令眾生,憶念我時,具足念力,多聞總持。此報一罷,四大凋零,泉林徑絕,岩室無聲。普施禽獸,乃至昆蟲。食肉飲血,善根內充。願我未來,速成善逝。身心自在,要相拔濟。此身不淨,底下屎囊。九孔常流,如漏堤塘。此身可惡,不可瞻觀。薄皮裹血,垢污塗漫。此身臭穢,猶如死狗。

六六合成,不從他有。觀此臭身,無常所囚。進退無免,會遇蟻螻。此身難保,有命必輸。狐狼所啖,終成蟲蛆。天人男女,好丑貴賤,死火所燒,暫見如電。死法侵人,怨中之怨。吾以為仇,誓斷根原。此身無樂,毒蛇之篋(qie音切,小箱子)四大圍繞,百病交涉。有名苦聚,老病死藪(sou音叟,聚集的地方)。身心熱惱,多諸過咎。此身無我,以不自在。無實橫計,凡夫所宰。久遠迷惑,妄倒所使。喪失善根,畜生同死。棄捨百千,血乳成海,骨積太山,當來兼倍。未曾為利,虛受勤苦。眾生無益,於法無補。忍痛捨施,功用無邊。誓不退轉,出離四淵。捨此穢形,願生淨土。一念華開,彌陀佛所。速見十方,諸佛聖賢。長辭三途,正道決定。報得五通,飛行自在。寶樹餐法,證入無生。法身自在,不斷三有。殄(tian音田,消滅)除魔道,護法為首。十地滿足,神化無方。德備四勝,號稱法王。願捨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諸趣中,隨有利益處,護法救眾生。又復業應盡,有為法皆然。三界皆無常,時來不自在。他殺及自死,終歸如是處。智者所不樂,應當如是思。眾緣既運溱(cou會合),業盡於令日。參考譯文如下:

諸位有緣眾生,或在家眾,或出家眾,或男或女,願都能生活得很好,於佛法中不生退轉。若是退轉,就失去大利。我以三種因緣捨此報身:一、見此身有多種罪過,二、不能護法,三、願速見佛。今作偈說,無益之身,惡煩人功。解形窮石,散體岩松,天人修羅,山神樹神,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眾生,見我骸骨,煩惱大船,皆為覆沒。願令眾生,聞我捨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願令眾生,憶念我時。具足念力,多聞總持。此報一完,四大凋零,泉林路徑永絕,岩室之聲永斷。普施禽獸,乃至昆蟲,食肉飲血,善根內充。願我未來,速成善逝,身心自在,要相拔濟。此身不淨,不是屎囊,九孔常流,如泄漏的提塘。此身可惡,不可諦視,薄皮裹血,污垢塗滿。此身臭穢,像是死狗,六六合成,不從他有。

觀此臭身,被無常所囚,進退難免,遇會如螞蟻。此身難保,有命必死,必為狐狼所吃,終成蛆蟲之所。無論天人男女,好丑貴賤,都被死火所燒,快如閃電。死苦侵人,怨中增怨,我與這個為仇,誓要斬斷根源。此身無樂,是毒蛇的藏箱,四大圍繞,百病交相而來。本來就叫若聚,是老病死的湖泊,身心熱惱,多種過錯。此身無我,以不自在,無實橫計,凡夫是它的奴隸。久遠迷惑成性,被妄想顛倒指使,喪失善根,畜生同死。已棄捨過百千次,血流成海,尸骨積成泰山,以後更加倍。從未得過實利,妄受多苦勤勞,於眾生無益,於大法無補。今我忍痛施捨,功德無邊,誓不退轉,出離四大苦海深淵。捨此穢形,願生淨土。一念華開,彌陀佛所。速見十方,諸佛聖賢,長辭三途,正道決定。從此報得五通,飛行自在,寶樹說法,證入無生。法身自在,不斷三有,而滅除魔道,護法為首。十地修持滿足,神通度化十方,具備常樂我淨四德,號稱法中之王。願捨此身之後,早令法身自在。法身自在之後,隨時在六道中,到處利益,救護眾生。再說業本應盡,有為之法都如此。三界都是無常,時刻到來不由人,他殺或自死,最後都這樣。智者誰樂於此,為人應知此理。眾緣既已會齊,我就業盡於今日。

曇延

曇延法師,俗姓王,是隋朝蒲州桑泉人。自16歲出家後。他四處聽經講法,刻苦求學,所以深悟佛法主要的教義。曾著《涅槃大疏》一書,功成之時,卷軸徹夜放光,而且塔中舍利也同時放射異光。當時北魏國宰相宇文泰,特地為他在京城西邊建造雲居寺。北周國建德年間,朝廷曾下旨任命他為僧統。隋朝開皇初年,皇帝敕請他住持延興寺。開皇8年8月13日,法師逝世,享年73歲。法師恆常以西方淨土為正觀,說話時或不說話時,都注想不移,就像住於甚深禪定。法師曾有遺囑,以一身骨肉,佈施於禽獸。圓寂之前,寺院旁邊有一人叫任金寶,他說看見空中幡蓋在法師前排列成兩行,為法師引導開路。幡蓋隊伍很長,從延興寺直到山峰兩邊。

道喻

道喻法師,隋朝人,不知是何方人氏。常住於開覺寺,持念阿彌陀佛。用檀香造了一尊佛像,只有三寸高。後來法師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佛說:「汝造我像,何太小耶。」法師回答道:「心大即大,心小即小。」剛說完,就見佛身遍滿虛空。佛告他說:「汝當澡浴,明星出時,我來迎汝。」到時,法師見佛來迎,光明滿室,法師隨即圓寂。這年正是隋朝開皇8年。

智舜

智舜法師,隋朝人,不知是何方人。入居廬山,繼承慧遠大師的道風,修淨業。隋朝大業初年,法師講完《觀經》,就示現疾病,病中見鸚鵡孔雀念佛念法念僧,出微妙音。法師對弟子說:「我今日往生去了。」隨即化去。

登法師

隋朝登法師,不知是何方人。在并州興國寺講《涅槃經》,凡來聽經的,普勸念佛往生。隋開皇12年,法師去世。臨終時,異香滿室。殯葬時,四方村落遍滿香雲。

智顗

智顗(yi音依)大師,字德安,俗姓陳,隋朝潁川人。大師為天台宗祖師,後世佛門弟子,都尊稱他為天台智者大師,說是我佛釋迦牟尼後身。母親懷他的時候,夢見五彩煙雲縈繞懷抱。出生時,產房內光明洞徹。大師眼有重瞳,生來臥必合掌,座必面西。稍大一點,就見像必拜,逢僧必敬。18歲時,到湘州果願寺,依法緒法師出家。誦《法華經》,精通律藏,天性樂於禪悅,到光州大蘇山參拜慧思禪師。禪師一看見他就說:「昔日我們在靈山同聽《法華》,宿世因緣所追,今天又見面了。」禪師即為他開示普賢道場,講演《四安樂行》。

大師從此在大蘇山修法華三昧。剛過三天,誦《法華經》至《藥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身心豁然,自然入定,照了法華秘髓,了達諸法實相。觀見我佛靈鷲山法華一會,儼然未散。陳國光大元年,大師到南京瓦官寺,白手起家,力宏禪法。大建7年,大師到浙江天台山,結庵居住於北峰。時間不長,又奉皇帝詔請到金陵(南京)。陳國滅亡後,大師到廬山,又周遊於荊州、揚州之間。隋朝開皇14年,重歸天台。大師一生,共計造立佛寺36所,佛像80萬軀,親手剃度僧人14000人,贖買養魚池作放生所60餘處,並上表朝廷,嚴禁在此采捕。致使舉世之間,龍天致敬,道俗歸心,佛教從此大興於世。隋煬帝楊廣作晉王時,曾從大師受菩薩戒,尊奉大師為「智者」。大師曾手著《淨土十疑論》,統括淨宗一切疑問,使菩提大道的綱要更加明確,斷人疑,生人信,功德最巨。全文見《淨土十要》第四要。《淨土十疑論》最後一篇,為眾生開示欣厭二義。參考譯文如下:

凡願決定生西方之人,具備二種行,定能往生。一是厭離行,二是欣願行。什麼是厭離行呢?凡夫從無始以來,被五欲纏縛,輪迴六道,備受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無有出期。為此,要常觀此身,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涅槃經》說:「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常樂此身。」又經典中說:「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癰瘡等,根本無義利。至諸天身,皆亦如是。」修行人若行若坐,或睡或醒,應常觀此身,唯苦無樂,深生厭離之心。縱然夫妻同房不能立斷,也應漸漸生厭,作七種不淨觀:一是觀此淫慾身,從貪愛煩惱而生,這是種子不淨。二是父母精血和合而生,這是受生不淨。三是住在母腹子宮,這是住處不淨。四是在胎唯食母血,這是食啖不淨。五是十月滿足,從產門而出,這是初生不淨。六是薄皮包體,身內到處是膿血,這是全身不淨。七是死後尸首膨脹爛壞,這是歸根不淨。觀自己的身既是這樣,觀別人的也是如此。對所愛戀的境界,男女等等,深生厭離,常觀不淨。能作如此觀的人,淫慾煩惱,自然漸漸減少。又應發願:願我永離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男女等身,願得淨土法性生身。這就是厭離行。

什麼是欣願行呢?分為兩種:一要首先明瞭願求往生的原因,二是觀彼淨土種種莊嚴,欣心願求。什麼叫明瞭往生原因呢?我們所以求生淨土,為的是救拔一切眾生。要這樣思想:我現在無力自救、救人,如果一直處於惡世,煩惱境界強盛,自己尚且被業力所縛,沉溺於三途,動不動就經過多少劫。這樣的輪轉,從無始到現在沒有停止,何時才能救苦從生?為此要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法忍,方能在惡世中救苦眾生。所以《往生論》說:「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正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正是攝眾生往生淨土心。」又說:「願生淨土,必須具備二種行:一是必須遠離三種障菩提法,二是必須得到三種順菩提門法。」

什麼是遠離三種障菩提門法呢?一是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享樂。二是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對眾生不安穩的心。三是依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願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之心。如能遠離這三種菩提障,就是得到三種順菩提法:一是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就是身心有染,障礙菩提門。所以說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是安清淨心,為拔濟眾生之苦。菩提是安穩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發心拔一切眾生苦,讓他們永離生死之苦,若不發心拔一切眾生苦,讓他們永離生死之苦,就是違背菩提門。所以說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三是樂清淨心,願使一切眾生證大菩提,得大涅槃,這是終究常樂之處。若不發心讓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就遮止了菩提門。所以說樂清淨心,是順菩提門。這個菩提如何才能得到?必有往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法忍以後,入於生死國中,救苦眾生。使慈悲與智慧融於心中,定而常用,自在無礙,這就是菩提心。這是願求往生的原因。

什麼是欣心願求呢?我們要以希有之心想念阿彌陀佛,無論法身、報身,金色光明,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阿彌陀國,七寶莊嚴妙樂等,詳見《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等經文中。常行念佛三昧,常修施戒定慧等一切善行,並全部迴施眾生,同生淨土,而且一定得生。這就是欣願行。

在法化之緣將盡之時,大師到剡(yan音善)東石城寺,對弟子說:「我當在這兒謝世。」隨即讓人將床座挪在東牆,面向西方,專念阿彌陀佛,般若觀音。又讓人多燃香火,誦《無量壽經》,及《觀經》題目。誦完,大師讚歎道:「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地獄)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慧熏修,聖行道力,功夫不會白費的啊。」弟子請問:「不知大師證入哪一個等位?從此沒後,生於何處?」大師回答道:「我若不帶領大眾修行,必當清淨六根。今損已利人,只登五品(即十信位)。我的諸位師友,今都隨從觀音、勢至來迎接我。」說完端坐,如入三昧。這天正是隋開皇17年11月24日,大師67歲。當時有天鄉寺釋慧延法師,聽說智者大師坐化,悲泣不已。他想知道大師生處,就發願書寫《法華經》,以求得到諸佛菩薩的暗中開示。那夜他夢見大師隨觀音菩薩從西而來,對他說:「疑心去盡了嗎?」大師的靈異事蹟,多與此相類似。

慧成

慧成法師,俗姓段,隋朝澧(li音裡)陽人。初出家時,在十住寺修行。後來聽說南嶽思禪師法化宏大,就前往依附。從此開眼坐禪,通霄達旦。思禪師教他入方等三昧、觀音三昧、法華三昧、般舟三昧,以消除業障。如此修行三年,得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此後,法師便在荊州枝江,建寺而居。誦《彌陀經》,修西方觀,30年常坐不臥。每次入定,常見淨土蓮台寶樹。一天,他對門人弟子說:「快點把大殿台階砌好,我要講《涅槃經》。」等到建好開講,正好智者大師從玉泉來。二人共談玄理,許久之後,方才涅槃。這夜,有人夢見法師坐在蓮台上,隱隱約約向西而去。

慧命

慧命法師,隋朝天台仙城人。在參拜南嶽思禪師時,聽聞「假空中」三觀之說,深深領悟其真諦,即得無礙辯才,說法如瓶瀉水。臨終時,教誡門人精修淨業。眾人忽見阿彌陀佛與大士來迎,即隨佛向西而去。

慧海

慧海法師,俗姓張,是隋朝清和武城人。他少年出家入道,師從鄴都廣國寺冏(jiong音炯)法師。兩次聽講《涅槃》、〈楞伽〉,即能複述,智慧辯才,過於常人,同學們都非常佩服。北周國大像二年,他到濤浦朝拜參訪,修築道場,莊嚴佛事。一生以淨土為歸,精誠所至,每有感應。曾有一位僧人法號道詮,帶著阿彌陀佛畫像從齊州來。畫像微妙工巧,為世間上所沒有見到過的,說是天竺國雞頭摩寺有位五通菩薩,以神足通,乘空到安樂世界,繪畫而回。法師一見,不覺與自己清淨心中所現的相暗合,隨即虔誠禮敬,感應畫中佛光照煉,於是墾切刻苦地模寫學畫,發願往生,至死為期。隋朝大業5年5月初一,法師身患疾病,對弟子說:「我這個報身當滅了。」並伸出五個指頭表示死期。到初五日夜裡,法師從容起身,面西而拜之後,結跏趺坐至天亮而逝。這年法師69歲。法師自少年出家後,精苦修行,到老更加志念堅固。而且以仁慈之心待人接物,勸誘他人。他逝世後,大家都非常悲傷,上香散華、佈施金銀財寶不計其數。

智通

智通法師,俗姓程,是隋朝河東猗(yi音衣)氏人。法師天生愛修行,志求出家,父母感到很驚異,就答應了。十歲後剃髮,凡接待奉事師長,非常謙和,嚴持戒律。晝夜念誦法語不停,曾誦諸經中讚佛偈三千多首。後來他隨從俊律師、延法師修學,建孤老寺,以平等心賑濟瞻養孤苦老人,時常為人授戒說法,如此廣修眾善。隋大業7年10月,法師有病了,讓侍者稱念阿彌陀佛名,迴向願生西方淨土。不多時,他就睜開雙眼,凝視許久,很像見到了什麼,口裡說著「真是不可思議。」侍者頂禮請問緣故,他說:「看見了寶幢、華蓋、塔廟莊嚴。」到初夜分,他又說:「這時候了,為什麼還要大燃燈燭?」侍者就滅了燈燭,好讓房間變暗。不一會兒,法師又說:「怎麼越來越亮了?」侍者頂禮說:「是師父淨相現前,不值得奇怪。」法師聽說後,雙手合十直到天明,說:「我生淨土了。」就往生了。此時,山地振動,連窗戶都震裂了。住寺僧人道慧師,夢見西嶺上有樓閣殿堂,乘空而去。

真慧

真慧法師,俗姓陳,是隋朝陝州河北人。他從小就厭惡身世,20歲時,就在大通寺清禪師座下,出家受具足戒。隨即遊學四方,道業日見增進。後來,法師在蒲阪首山麻谷,建室而居18年。並設立四柱寶幢,供奉西方三聖。經常端心正坐,觀像念佛。隋朝仁壽4年,他奉詔住於棲岩寺,為人清儉退讓,喜好獨處靜坐。修習坐禪禮懺,晝夜勤苦。隋大業11年10月,法師以病臥床,神色就像平日。對人說:「我將往生淨土,已見蓮華相狀。」眾人聽見奇異的鐘聲遠遠傳來,同時有濃濃的異香充滿庭院,卻不知法師已經走了。

法智

法智法師,隋朝人,年歲、籍貫都不清楚,兒童時出家,凡有講法之會,都要前往。到晚年,聽說修行捷徑,無過念佛法門,便對人說:「我聞經言,犯一吉羅小罪,要在地獄中受苦一中劫。這話我相信。但聽到經裡說,稱一聲阿彌陀佛名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話我還不信。」有個明道人對他說:「你這是大邪見。都是佛言,怎能不信。」從此以後,法師就在國清寺兜率台,晝夜不停精勤念佛,感應觀音、勢至二位菩薩現身,另一天,又感應菩薩天冠上的寶瓶,光明照映其身。一天,法師辭別僧俗同修,說:「我往生之期已定,你們怎樣送我呀?」大家就定於三天後聚餐。會餐之後,有人就睡在法師房中等候。到半夜子時,法師端坐於繩床,念佛而化。這時有一道金光,從西而來,照耀數百里長。江面上的船工,都以為是天亮了。誰知過了半天才到清晨。後來人們才知道是法師往生了。

法喜

法喜法師,隋朝人,父母籍貫都不清楚。法師一生遍參知識,努力修學,不知疲倦。60歲時,在大蘇山得遇智者大師,一聞法音,頓時獲得深廣的證悟。隨後專修禪慧,修行方等三昧。一天,法師忽然看見一隻雉雞向他索命,耳中又聽見護法神的呵責聲:「法師當生淨生,怎能現在償你的命。」後來,法師在病中發願,願以一生修行功業,迴向淨土。從此,法師至心念佛,見到佛菩薩眾前來迎接,就端坐而化。

壽洪

壽洪法師,隋朝汾陽人。常常精勤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臨終前,見兜率天童子來迎接,他說:「我心期待西方淨土,不生天上。」說完,就讓大眾高聲唱佛,在念佛聲中法師忽然說:「佛從西方來了。」隨聲而化。

二沙彌

隋朝汶州二沙彌,不知是哪里人。二人同志念佛。經過5年時間,年歲大的先往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他對佛說:「有個小沙彌,與我同修,他能往生嗎?」佛回答道:「由於他的勸告,你才發心修淨土。你現在先回去,更修淨業,三年後,二人一起來。」三年之後,二位法師見佛與聖眾,自西向東而來。大地震動,天華飄舞。二位沙彌法師同時化去。

善胄

善胄(zhou音宙)法師,俗姓淮,是唐朝瀛(ying音營)州人。他少年出家,聰慧敏捷,一指點就通了。經常參與講經大會,對《涅槃經》尤有體會,常常令講法座主心服口服。隋朝初年,他北上廬山,依慧遠大師,後又止住京邑淨影寺。慧遠大師坐亡後,朝廷敕令法師於淨影寺為講涅槃經的座主。大業年間,朝廷廣選有德高僧,法師應時入選,從此經常開壇講法。只是人們都不知道,法師在潛修淨業。一天,法師感風疾,口唇歪邪。後來忽然好了,就像以前一樣。法師說:「我病既然好了,必是命終之日到了。」唐朝武德3年3月,法師病重,對弟子們說:「我一生正信,心心在佛,不擔心不能往生淨土。」說完,就讓弟子們清潔房間,燒香嚴待。忽然,法師起坐合掌,對侍者說:「安置高座,世尊來了,我當懺悔慚愧。」過了好長時間,法師才上床就臥,說:「剛才阿彌陀佛來,你們看見了嗎?我該走了。」說完便往生了。

道傑

道傑法師,俗姓楊,是唐朝河東安邑人。法師少年就有出世之志,隋朝開皇11年,在他20歲生日前,歸投瑩法師剃落並受具足戒,後來又到青州何記論師座下,聽講《成實論》。記師坐化之後,他周遊於山東半島,搜求經論學習,並屢次開壇講經。多年之後,法師忽然醒悟道:「只是從事於言說,心路依然迷茫,這是徒勞無功的。若要開真智慧,非得進入定中。」從此停止講經,前往麻谷。依真慧禪師學坐,不久即深入緣起性空境界,禪師讚歎他是「利根。」法師為人少欲寡言,輕財薄食,苦樂都不當一回事。晚年為棲岩寺住持。貞觀元年7月28日,在山中去世,時年55歲。

法師在世時,有個桑泉人樊綽,是幾年前北周廢教時的還俗僧人。雖然已是白衣,而常常入道場參學,法師深為器重。樊綽居士在法師之前去世,他的兩個女兒同時夢見父親乘空而至,並且說:「我已生於西方樂土。知道傑法師逝世,故來迎接。」說完,就向棲岩寺而去。那一天,法師患病停講。臨終時,見樊綽居士佇立空中。合寺人眾,都聞到異香、天樂。

灌頂

灌頂法師,俗姓吳,唐朝臨海章安人。法師出生3個月,就能稱三寶名號。七歲時,進入攝靜寺出家。陳國至德初年,他在修禪寺拜謁智者大師,大師為他傳授三觀法門,經過長時研究、探求,得到大師的印可,成為大師的侍者。從此只要聽聞佛法,就能領悟理解。隋朝開皇年間,大師圓寂。法師宣揚大師遺教,勤修定慧,每每宴坐誦經時,都有天華飄墜於身邊。一次,法師在攝靜寺開講《涅槃經》。一群盜匪忽然闖至寺院周圍。但見寺門旌旗蔽日遮天,神兵都有一丈多高。盜匪驚嚇而逃。唐朝貞觀6年8月7日,法師在國清寺去世。他剛得病時,臥室就有異香。臨終時,對弟子說:「多焚名香,我要走了。」說完,忽然起立合掌,像是對誰禮敬,口中三稱阿彌陀佛,面色歡愉,上床安臥而逝。逝後頂暖一晝夜。這年是法師72歲。

僧藏

僧藏法師,唐朝西河人。幼年出家,即能委屈待人,恭敬一切,不辭勞苦。見其他僧人衣服破舊污損,就暗中洗滌縫補。每到伏天,就脫去衣服坐在草叢中,以已身血肉施於蚊蚋(rui音銳)。每天持佛名號,不計其數。志念堅固,信心真城,往生西方之心,從未有片刻中斷。等到娑婆報身命盡之時,但見天仙重重,一批接一批前來迎接,法師都不去。不一會兒,他對人說:「剛才我到淨土,見諸上善人,又見散華空中。」說完,合常念佛而化。

道昂

道昂法師,唐朝魏郡人。法師風神清沏,對佛法的慧解有如天生。在靈裕法師座下出家,鑽研大乘佛學。曾在寒陵山寺中為眾人開講《華嚴經》十地論,從白天講到昏夜,人們無暇點燈,法師高舉手掌,發出異光,照明講堂,人們非常驚異。法師說:「此光手中常有,不足為怪。」法師平日誌在西方,願生安養世界。後來在報應寺,法師自知時至,預先告知各位有緣:「八月初我們要分別了。」到那天,法師身無病苦,問身旁人:「齋時到了沒有?」就高陞法座,香爐中發出異香,帶領四眾弟子受菩薩戒,訓詞懇切精要,使聽講的人頓感輪迴的恐懼。講完,法師抬頭仰望,見天仙眾多,天樂遼亮,就對大家說:「兜率陀天來迎接我。然而天道是生死根本,不是我的本願。我常祈心於西方淨土,為什麼這個願不能遂心?」剛說完,就見天仙天樂騰騰而上,須臾之間便消失了。接著又見西方香華伎樂,如滿天飛雲,從西向東而來,環繞在頭頂上空,寺中眾人都親眼目睹。法師對大家說:「大眾好自為之,現在西方靈相來迎接,我要去了。」說完,手中香爐墜地,法師在高座上往生。這年正是大唐貞觀7年,法師69歲。

智琰

智琰(yan音演)法師,字明燦,俗姓朱,是唐朝吳郡人,祖父朱獻為梁國散騎侍郎。法師天生異質,8歲出家,在通元寺璩法師座下為弟子,此後遍游名寺,廣讀經論。陳國滅亡後,法師歸於虎丘,在岩壑(he音賀,溝)下面壁30年,後因躲避刀兵而遷移他方。武德7年,蘇州總管李世嘉,迎請法師到還山寺。法師行三種淨業,修十六妙觀,同修道侶有500多人,都在還山寺念佛,每月一次集會,如此修行十年多。大唐貞觀8年10月,法師見梵僧手執寶瓶,上前對他說:「我是無邊光,後來淨土中人們稱之為功德寶王的就是我。」法師對寺中眾人說:「無邊光,就是勢至大士。功德寶王是他成佛以後的名號。是我可以西歸了嗎?」這天夜裡,法師往生,享年71歲。

等觀

等觀法師,俗姓孫,唐朝富陽人。曾從智者大師受止觀法門。平日住在天台,常誦《法華經》。大唐貞觀9年冬天,餘杭法忍寺請法師開講佛法。第二天即是正月初一,有位身穿王服的人前來對法師說:「弟子是皋亭廟神,昨天師父路過廟庭,正巧弟子出去巡察,未能奉迎。今天特地遠來,專門拜求戒法。」法師於是燃香,為他授菩薩大戒。廟神禮謝而退。第三天半夜,法師沐浴更衣,面向西方,結跏趺坐,稱西方三聖尊號及智者大師名號,各百餘聲,又為弟子們講說三觀法門,說完即往生。

道綽(以及道撫)

道綽禪師,俗姓衛,唐朝并州汶水人。14歲出家學習經論,又在瓚禪師座下習禪。後來,他到汶水石壁谷曇鸞法師創立的玄中寺修行,因為仰慕曇鸞法師淨土之業,便潛心於觀想念佛。坐常向西,晝夜六時禮敬不缺,每日持佛名號7萬聲,有位僧人在定中觀見西方靈相,看見禪師手持數珠,如七寶山,種種瑞應,難以盡述。禪師為眾人開講《無量壽經》、《觀經》,將近200。凡聽講的,都手捏數珠,口稱佛號,聲如潮汐。有時遇到散席,佛號之聲,響徹森林山谷。禪師平日勸人修淨業,辭如泉湧。勸人把心攝收在一處,把一切緣念靜下來,一心念佛。曾著淨土論兩卷,概括龍樹、天親、慧遠、曇鸞諸位菩薩的淨土論述,詞句懇切精要,為當世所重。貞觀二年,眾人都見曇鸞法師坐在七寶船上,對禪師說:「你淨土蓮華已成就,但娑婆業報還未盡。」又見化佛住在空中,天華飄散而下。眾人都仰慕讚歎其神異。禪師從此報力更強,容色愈加盛發,出家在家的佛門弟子聞風歸依的天天增多。80多歲時,禪師往生。當時有一僧人釋道撫,與禪師同志。二人每次相見,總要約定在淨土相會。禪師往生後3天,道撫法師知道了說:「我常常盼望先行一步,現在卻落在後面。我再加一把勁,定能追上。」於是法師在佛像前叩頭祝願,退身就座而化。

僧衒(以及啟芳、圓果)

僧衒法師,唐朝并州人,是個本性與修學融通、解悟與行願相符的高僧。69歲那年,他見到道綽禪師的《安樂集》,聽聞禪師講《觀經》,方才迴心念佛。心中恐懼壽命朝不保夕,便日夜禮佛一千拜,念佛八九萬聲。五年時間,一心念佛從不懈怠。後來身有疾病,對弟子說:「阿彌陀佛來了,授給我香衣。觀音勢至,行列在前,化佛遍滿虛空。我可以走了。」說完就往生了,異香7日不散。

僧衒法師往生之時,有啟芳、圓果二位法師,親眼目睹此事,便在蘭田縣悟真寺,結夏安居,3個月內,念阿彌陀佛。二人曾共折一枝楊柳,放置於觀音菩薩塑像手中,心中祝告:「若我二人能往生淨土,願楊枝7日不萎。到第8天,果然更加鮮翠。二人非常慶欣,晝夜觀佛、念佛不捨。經過5個月時間,二人在觀想念佛中,覺得身臨淨土寶地。見觀音、勢至二菩薩,坐在兩支大蓮華上,周圍有千萬蓮華,彌滿其間,又見阿彌陀佛從西而來,坐一最大蓮華,光明映照天地。二人上前為佛作禮,問道:「南閻浮提眾生,依照經文教導而念佛,能得生於此地嗎?」佛回答道:「勿疑,定生我國。」此時,二人耳中聽聞釋迦世尊與文殊菩薩一道,宣讚《法華經》,眼中睹見面前有三道七寶台階,下面一級上站立著白衣居士,中間一級上僧俗各半,上面一級全是出家僧人。他們說:「都是念佛人,來生於此。」二位法師出定之後,與他們的徒弟詳細敘述此事。

普明

唐朝普明法師,俗姓衛,是蒲州安邑人。他13歲出家,四處聽講求法。大業4年,他被召入大禪定寺。武德元年,他移住蒲州仁壽寺。每天都誦一遍戒本,誦26遍《金剛般若》,晝夜六時禮懺,所有善根,迴向淨土,終身都是這樣。共造檀香佛像幾十尊,寫《金剛般若》千餘部,講《涅槃經》80多遍,《攝論》、〈勝鬘》諸經論,不記其數。86歲時,就在寺中逝世。

德美

唐朝德美法師,俗姓王,是清河臨清人。他16歲出家,19歲剃染。隋朝開皇年間,他觀化於京師,受持戒律,日日以禮懺為事,常誦一萬五千佛名。大業年間,他住在京師慧靈寺,大興福業,感應種種祥瑞。唐武德初年,他住在會昌寺,在寺院西建懺悔堂,修行般舟三昧,整個夏季不坐不臥。為止口過,他3年不說話。修常不輕菩薩行,見佛門七眾弟子,全都禮敬。斷絕俗世之想,專念四方。持佛名號,終身不斷。大唐貞觀11年12月,他忽然合掌念佛而逝,享年63歲。

慧滿

唐朝慧滿法師,俗姓梁,是雍州長安人。他7歲出家,明瞭慎重威儀,在四方遊學講經。貞觀年間,朝廷敕請他住持宏濟寺,專宏律宗,獎勸僧眾。常常願生安養,以浴僧為淨業。貞觀16年4月20日,他得了小病,自知壽命將盡。把自己所有的財物,都交給三寶常住。自己正坐繩床,召請寺中僧眾訣別而終,享年75歲。

神素

唐朝神素法師,是安邑鳴條人。他少年時與道傑法師齊名,常常相隨參訪問道,遊學於講席之間。大業4年,傑公停止講經,法師就繼他之後,為眾生講〈阿毗曇〉、〈成實論〉,共計60多次。貞觀2年,法師住持棲岩寺。17年2月23日,就在山中去世,享年72歲。回顧法師一生行業,專想於西方。臨終那天,他召請大眾告別。跏趺正坐,讓人讀〈觀音經〉兩遍,自己一心靜聽。在自己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五六聲後,讓一人唱念,大眾和誦。入夜後,依然端坐。近前看視,已往生了。當天夜裡,仁壽寺智寬法師坐禪,見神素法師前來告別,囑咐他護持正法,報如來恩。天亮後,他才知道法師已往生。

明瞻

唐朝明瞻(zhan音沾)法師,俗姓杜,是恆州石邑(yi音義)人。他從小就有超世之志,17歲時,州縣官府向中央推舉他為進士,他不當,歸投飛龍山應覺寺出家。隋朝初期,居住在京師,常常為大眾登壇講法。唐朝貞觀初年,皇帝詔請他入內殿,賜座御床,飯食之後,他為皇帝李世民等,廣論明君治世之術,以慈悲佑物為宗。皇帝龍心大悅,下詔書在每年三月份,每月初六,天下禁止屠殺。又在皇帝常到的地方,廣建佛寺。法師又出私房錢佈施眾生,每年齋飯千僧,書寫大乘經論。後來,法師入太乙山智炬寺隱居。晚年,誓歸安養。有人說他發心太遲,法師說:「十念功成,猶能見佛,我有什麼可憂慮的。」貞觀2年冬,得病,自知時至,就在京城興善寺,設齋告別眾人。當時宰相房玄齡、杜如晦,都親自參加。當天,法師就返回智炬寺,觀想西方,竭誠之心不停。10月27日,忽然告訴侍者說:「佛來了。」過了一會又說:「二大菩薩也來了。我於《觀經》,成就了第十二觀,其他觀想不知道。今天看見善相,該走了。」說完,神情愉悅,合掌而化,享年70歲。

元會

唐朝元會法師,字懷默,俗姓席,是京兆樊川人。12歲時,他高興地捐棄世俗,到海覺寺出家,是總法師的弟子。落髮之後,就常常預赴講法席會,專志《涅槃》,既理解經義,又會講解,造《涅槃義章》四卷。當時慈悲寺剛建成,就請法師為住持,講演經教,接引後人。貞觀8年,朝廷敕請他住持宏福寺。從此常常停止講經,專修定業。因夢見無量壽佛以手接引,隨即造阿彌陀佛像,係心觀想,常坐不臥。貞觀14年5月,法師得病後,返回慈悲寺。見佛來接引,便逝去了,享年59歲。

慧璇

唐朝慧璇(xuan音玄)法師,俗姓董,少年就在襄州出家。北周武帝大滅佛法之後,他南入茅山。曾在棲霞、安州等處居住,聽講諸大經論,深有悟入。晚年他回到襄州,住於光福寺。寺院建在山頂,吃水很困難,不得已,他想遷居他寺。夜裡夢見神人穿紫袍,身高一丈,頂禮法師說:「奉請法師就住在這裡,常講大乘,莫以小乘為念。小乘佛法,就好比高山無水,不能利人。而大乘經,猶如大海。如有一個講說,能讓所住之地,珍寶光明,眷屬榮勝,飲食豐饒。若是繫念小乘,以上這些利益就都失去了。唯願法師宏揚受持,不負諸佛、眾生所望。法師須水,這很容易,下月8日,定當得之。我這就往劍南慈母大泉,去請一位龍王。」說完就不見了。第二個月7日夜裡,大風忽起,從西南而來,雷震之後,大雨隨註,整整一夜,到天明方才停止。只見寺北低窪處,清泉香美,合寺僧眾互相慶賀。法師慈育為懷,面常含笑。居住此山時間長久之後,遠近道俗企首盼敬。貞觀23年4月8日,他在夜裡見山神相告:「法師不久,當生西方。」到7月14日,法師講完《盂蘭盆經》之後,收斂雙手說:「生受信眾佈施,今天必須全部散去,一毫不留,都捨與十方眾僧,及窮苦乞人,並諸異道。」說完,就在法座上往生,享年79歲。

明浚

唐朝明浚(jun音俊)法師,俗姓孫,山東人。常以持誦《金剛般若》為業。唐高宗永微元年2月12日夜,他忽然死去,但心口尚暖,24小時後又醒轉來了。對人說:「剛開始見二位童子,把我引到一位王爺處所,問我一生修些什麼。我回答只誦《金剛般若經》。王爺說:‘功德不可說。法師再誦滿10萬遍,明年必生淨土,弟子不會再見法師了。’說完,讓二位童子送我還寺。」從此以後,法師倍加精勤,到永微2年3月去世,寺中僧眾都聞到異香。

懷感

唐朝懷感法師,不知是哪里人。他秉性剛毅,精苦力學。聽聞經文中說:「念佛少時,得生安養」,心中還有疑情,便去叩問善導大師。大師說:「念佛往生,是諸佛誠實言。你如能信入,至心念佛,自會有證驗。」他聽後便入道場念佛21天,沒有睹見靈瑞。深恨自己障重,想絕食念佛而死。大師不允許,勸他益加精進。3年後,感應我佛化現金色光,睹見眉間毫相,證入念佛三昧。手著《決疑論》七卷。臨終時,見化佛來迎,面西而卒。

法祥

唐朝法祥法師,是同州人。他少年出家,周遊天下,求訪大道。一生清貧寡慾,住處沒有一定。後來住在揚州大興國寺30多年。為人凝重肅穆,常常坐在一間大房,前後門窗都打開,自己當風而住,以讀經為課業,道俗之人有問訊的,若是讀經沒完,就不和人說話。平生以安養為歸,凡有饒益眾生之事,必定迴向淨土。後來法師病得很厲害,侍者左右站立,聽見法師連口說:「佛像」。侍者回頭一看,見佛現形,佇立西牆,光明如鏡,半個多時辰後漸漸隱去。一會兒,聞香樂滿空,又見白鶴從西而來,繞屋三匝,還向西去。此後不長時間,法師便往生了。

寶相

唐朝寶相法師,俗姓馬,是雍州長安人。他19歲出家,行頭陀行。晝夜六時禮懺,40多年如一日。每到夜分,課誦《阿彌陀經》7遍,持佛號6萬聲。先後讀《涅槃經》1080遍,終身兼誦《金剛經》、《般若經》。一生吃冷飲食,穿粗布衣,一心正念,早晚觀想西方。後來病急,奮力念誦如常,始終不捨課業。囑咐道俗弟子說:「念佛為先,不要虛度一世,我在西方等你們。」

又說:「燒化我的尸首,不要建塔立銘。」說完去逝,享年83。

功回

唐朝功回法師,浚儀人。修行普賢懺,30年身不倚床。一天,見普賢大士,乘六牙象而來,大地變為白金色。晚年,他專講《法華》,每次講到《藥草譬喻品》,天上總要下雨。又手著《佛地論疏》,並願將此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書成之日,有五色異光照室。法師說:「得於此時乘光見佛,我願已足。」於是繫念西方,絕食而化。

惟岸(小童子)

唐朝惟岸法師,是并州人。平生專修十六觀,也修方等懺,迴向淨土。得微疾後,觀想不間斷。一天,見觀音、勢至二菩薩現於空中,好久不滅,法師頂禮,淚如雨下,說:「有幸以肉眼得見聖容,只恨後人看不到。」於是召請畫工,可是他們都畫不了。忽然有兩個人上門,自稱「從西京來,要上五台,願畫菩薩像。」畫完之後,忽然不見人影。弟子們奇怪地問法師,法師說:「你們以為這真是畫師嗎?」又說:「我西行時候到了,弟子中有願隨我去的,預先申明。」有個小童子稽首說:「願隨師父西去。」法師說:「真能隨我去,可回家告別父母。」小童子的父母以為他說的是笑話,笑著把他罵走了。童子回到寺院,香湯沐浴,在阿彌陀佛像前,趺坐念佛而化。法師聽說後,撫摸著他的背說:「你說願隨我去,如何倒先走了。」隨即焚香提筆,在二菩薩畫前作偈如下:「觀音助遠接,勢至輔遙迎。寶瓶冠上顯,化佛頂前明。俱游十方剎,持華候九品。願以慈悲手,提獎共西行。」寫完讚語,告別諸位弟子,進入道場,讓門徒都助稱佛號,端坐抬頭西望而逝,享年80歲。這天是武則天垂拱元年正月7日。

此篇內容參照了《龍舒淨土文》。

法持

唐朝法持法師,俗姓張,是潤州江寧人。他幼年出家,13歲時,拜謁五祖黃梅忍禪師,親蒙開示法要,領解幽玄。後又拜事方禪師,成為他的入室弟子。最後,法師專修淨業。武則天長安2年9月5日,法師終於金陵(南京)延祚寺。臨終時遺命弟子們「陳尸於山間松林之下,佈施給鳥鷹螞蟻,使吃到我血肉的眾生,生起淨土緣因。」這完閉目而逝。寺中僧人見許多神幡,從西向東而來,幡上發出異光,照亮了法師房間。這年法師68歲。

懷玉

唐朝懷玉法師,俗姓高,是丹邱人。他執持律法特別精嚴,把戒律名節視為懸崖峭壁一樣不可犯越半步。每日一食長坐,跳蚤虱子滿屋都是。一生誦〈彌陀經〉30萬遍,每天課佛號5萬聲。常行懺悔,注想淨業近40年。唐玄宗天寶元年6月,9日,他見西方聖眾,數如恆沙,其中一人,手持銀台,前來迎接。法師說:「我一生念佛,發誓身登金台,今天怎麼是銀台前來?」聖眾與銀台隨即隱去,法師從此倍加精進。到21天後,上次持銀台之人在空中說:「頭上已有光暈了。法師以精苦的緣故,得生上品。」又說:「上品往生,必先見佛,請法師趺坐結印,等候佛來。」在這位聖賢轉身之際,異光照室。3天後,異光再發,法師說:「若是聞到異香,就是我報身將盡之日。」第2天,法師寫偈語如下:「清淨皎潔無塵垢,上品蓮台為父母。我修道來經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剛寫完,香氣就從四面八方而來,西方聖眾遍虛空。弟子中有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二菩薩,身紫金色,共乘金剛台,台傍千百化佛,自西而來接引。法師恭敬合掌,含笑而逝。當地太守段懷然,作偈讚如下:「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唯有門前古槐樹,枝低只為掛金台。」

此篇內容參譯了〈龍舒淨土文〉。

慧日

唐朝慧日法師,俗姓辛,是東萊人。他於唐中宗時出家得度,見義淨三藏法師,曾到西域天竺求法,心中十分仰慕。於縣坐船渡海,經歷3年,到達天竺,禮拜我佛如來聖跡,尋求佛經梵本。法師既然歷經艱辛,便深厭閻浮。常思「何國何方,有樂無苦,何法何行,能速見佛。」於是遍問天竺三藏法師,都勸他修淨土法門。法師聽聞之後,頂禮受持。在天竺遊行,法師漸漸走到北印度健馱羅國,國城東北有座大山,山上有觀音像。凡是至誠祈請的人,常能見到大士現身。法師上山叩頭7天,斷食念佛,願就此畢命往生。到第7天夜裡,見觀音菩薩在空中現紫金身,高一丈多,坐寶蓮華。垂下右手為法師摩頂說:「你如果想傳法,自利利他。只要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到彼國後,見佛及我,就能得大利益。你當知淨土法門,勝過一切法門。」說完就不見了。7天來,法師本已疲睏不堪,今聞菩薩說法,精神頓時健旺。後來登蔥嶺歸中國,共計遊行18年,經歷70餘國。唐玄宗開元7年,法師抵達長安,到皇宮,獻我佛真容畫像,及梵夾等。玄宗皇帝賜號慈愍三藏。此後,法師勤修淨業,唱導於一時。又手著〈往生淨土集〉,印行於世。天寶7年,法師往生。將終前,見蓮華在前,就像日輪一樣。

常慜(以及從游弟子)

唐朝常慜法師,是并州人。他從落髮之後,精勤修習不懈怠,念誦沒有休息。常常發大誓,願生極樂。並專修淨業,稱念佛名。後來法師遊方到京師洛陽一帶,專宏淨土,冥冥之中,常有感應,隨即發願寫《般若經》滿萬卷。又發心遠到西域,禮拜如來聖跡,以此殊勝福德,迴向淨土。後來到海邊,附船而行,從訶陵國,到末羅瑜國,最後向中天竺進發。由於商船載,出發不遠,遇到大風,大船沉沒。商人們爭相登上小舟,你推我拉,擠成一團。船主高聲呼喚法師登舟,法師說:「讓別人坐吧,我不去了。為什麼呢?輕生利物,是順菩提心,亡已濟人,是菩薩行。」於是合掌,稱阿彌陀佛。船沉身沒,法師壽終,享年50多歲。當時有法師的從游弟子一人,也念佛名,與法師同時而沒。那些乘小舟僥倖得救的人,為人們詳細講述這件事。

法善

唐朝法善法師,不知是哪里人。唐玄宗天寶年間,法師游京師,修習天台教,常誦《法華經》。他所居住的地方,瓶中水常常自然滿溢。臨終時,見金蓮華從空而下,天樂競相鳴唱,隱隱向西而去。

神皓

唐朝神皓(hao音號)法師,字恆度,俗姓徐,蘇州人。他天性耿直高潔,依錢塘龍泉一公出家。天寶6年,受戒得度。唐肅宗乾元初年,他住在蘇州開元寺,與道俗弟子共結西方社。凡有懈怠散慢的,就勸其退出,慈憫他們這些人是旃檀林中,自我枯萎的樹木。後來法師示疾,對弟子說:「淨土聖相已現,我今晚必定往生。」於是洗澡更衣,端坐而逝,香氣滿室。那一夜,天是琉璃色,落下來的星像雨那樣多,這時是法師75歲。

道光

唐朝道光法師,俗姓褚(chu音楚)。他從小出家,長大後受具足戒,精通戒律,持誦《法華經》。建造寺院塔廟,終身不怠。唐肅宗上元元年8月,法師示疾。這月3日天大亮時,他帶病凝神,觀阿彌陀佛。忽然見佛身現在面前,滿院的碧(淺蘭色)華,都是以前所沒有看到過的。4日天矇矇亮時,見一異人相請,法師隨即睜開雙眼,彈指說道:「但發菩提心。」5日,曼陀羅華從天如雨而下,五色雲氣,覆蓋著法師的房舍,他也隨即去世,享年79歲。

飛錫

唐朝飛錫法師,不知是哪里人。他開始學習律儀,後來相隨楚金法師,研習天台教觀。唐玄宗天寶初年,法現遊方京師,止住南紫閣草堂,手著《念佛三昧寶王論》。此文蓮池大師曾尋覓一生,可惜未能得見。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一書時,收入第五要。全文共分3卷。上卷說的是「通念三世一切佛門。」《淨土聖賢錄》略言,參考譯文如下:

帝釋寶網未張,千萬瓔珠不見。一旦舉起,萬目齊開。游浴大海之人,已用百川之水。念佛名者,必成三昧。可惜世人,只知念過去佛釋迦如來,想現在佛彌陀如來,唯獨未聞念未來諸佛——眾生。為什麼呢?因為諸佛為至尊,而眾生為至卑。高下一出,妄想興起。恭敬傲慢同立,一真法界隱失。《般若經》說:「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比如貧女身懷王子,供米也曾包在糠皮之內,這些道理,如照鏡子一樣清晰。可嘆人們只知道恭敬過去現在金身,卻看不起未來諸佛。應知起罪的緣由,在未來佛上,而不是現在諸佛。眾生縱然不對,當知法身常去。」如果懂得母因王子而高貴、米從糠皮得保全的道理,傚法《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則念佛三昧,迅速成就。所以說妓女盜賊,不可輕視,鬼獄畜生,也應普敬。乃至於無善可擇,無惡可棄,時時念念,無不是佛。中卷說的是「念現在佛專注一境門。」《淨土聖賢錄》「略言」參考譯文如下:

《悲華經說》,密蘇王子,發心已來,行時步步,心心數法,常念諸佛,今登正覺,生妙樂剎,即阿閦佛是。我認為經行於田野,徒步在林間,本來應當像密蘇王子一樣,步步念佛。即使是佩戴鳴珂,入儀仗隊,身穿朝服,禮拜天子,威儀嚴肅,車馬迅速,誰又能攔得住你步步用心,步步念佛。至於含齒戴髮,在死生交際之間,無人沒有呼出吸入。世人多用寶珠菩提子等作為數珠,我卻用呼吸作為數珠。隨著呼吸,稱佛名號,自有大恃估、大依靠。又何懼一口氣不來、即屬後世呢?我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然睡覺,也含佛而眠,醒來就續上。必定能於夢中,得見彌陀。比如鑽燧取火,發火之前必有飛煙,三昧成時多有好夢。因此而面見彌陀,親蒙授記,萬無一失,有人問:既如此,只要繼想不間斷,用不著高聲了嗎?答案是:破除散亂,要領在於發聲,發聲不厲,心中必亂想不定。這有五層意思:斬草除根,乘勝追擊,畢命之後,永辭煩惱,這是一。聲光所到之處,萬禍冰消瓦解,功德林中,千山青翠,萬樹茂盛,這是二。

我佛金容光艷明亮,發散五彩,寶華淅瀝(xili音西力)如雨,從天而降,如此種種莊嚴,如觀手掌,這都是發聲帶來的,這是三。眾人拉牽大木巨石,物重而寸步難移,必須齊聲發號,方能飄然輕舉,這是四。與魔軍戰鬥,兩軍相對,旗鼓相望,必定要擊鼓鳴金,為的是打敗強敵,這是五。我們在念佛中,聲默互補,止觀雙運,遵照佛的教導,不是最合適的嗎?《華嚴經》說:寧受無量苦,得聞佛音聲,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聲。然而佛聲遠傳如雷,開善門,萌春芽,猶如春雷動生百草,怎敢輕視誣謗。下卷說的是「理事雙修即生無生門:」《淨土聖賢錄》「略言」參孝譯文如下:

世人都以為念佛是有念,我覺得念佛是無念。再說念就是空,怎麼能叫有。不是念滅空,怎麼能叫無。念性本來是空的,又有什麼生滅。又無所念的心,就是「應無所住」。修念佛之人,也是這樣生心。這個無所念心,就以無住為本,修念佛之人,就是立一切法。這個無所念的心,念就是空。而修念佛之人,空就是念。以上說明中道雙寂雙照的道理。照而常寂,就是無所念心。寂而常照,就是修念佛。這是如來寂照三摩地,是念佛三昧的究竟之位,這個三昧,能生首楞嚴王師子吼定。《菩薩念佛三昧經》中破相偈說:

念佛真金色,安住無著心。

觀法何名佛,攝心恆相續。

金色非如來,四陰亦如是。

離色非如來,想色應當知。

此是佛世尊,最勝寂靜處。

善能滅一切,外道諸邪見。

如龍王降雨,澤及於一切。

這部大經,說明菩薩六度萬行,無有一法,不是念佛三昧。在《大品經》中,佛為鈍根人,說諸法空寂,因為他們動生執見。為利根人,說諸佛相好,因為佛知道他們如蓮華不染塵,《坐禪三昧經》中說:菩薩坐禪,不念一佛。如清泠海中金須彌山,乃至功德法身,亦如是念。從以上經文可知,不應以不念為無念。觀佛實相,觀身也是是如此。一切境界都是一真法界,一切心都是佛。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離開念佛認為是無念,離開往生認為是無生。若是離開念佛往生,另立念頭想法,這是不懂煩惱就是菩提、眾生就是諸佛的道理。既然離開不對,當然念佛就是真無念,往生就是真無生。這個道理就非常鮮明,如秋天晴朗,如明月出雲。《念佛寶王三昧論》全文,請見《淨土十要》第五要。唐代宗永泰初年,皇帝詔請法師入大明宮內,與良賁等人一起,翻譯《仁王護國經》、《般若經》、《密嚴經》等,由法師擔任證義人,後來不知所終。

齊翰

唐朝齊翰(han音漢)法師,字等至,俗姓沈,是湖州人。天寶8年,他在永定寺出家。法師天性深沉語默,做事不留名,做人不關事。常常一人住於室中,靜悄悄地如無人一般。專門相部義疏,精確敏捷無人能比。法師精通《法華經》,多年為蘇湖戒壇之主。唐代宗大歷10年。法師進入流水念佛道場,在一念之頃,就見淨土境相。於是作歌如下:「流水動兮波漣漪,芙蕖輝映兮寶光隨,乘光西邁兮偕者誰。」不幾天後,法師得病,對弟子說:「有白鶴從天空飛下,迴翔在我的面前,你們看見沒有?」弟子問道:「和尚捨生,為什麼抱病?」法師回答說:「必死的身軀,雖聖人也難免。」隨即回頭觀瞻聖像而亡,享年68歲。

自覺

唐朝自覺法師,是博陵望都人,他少年時,在開元寺出家。唐肅宗至德2年,法師到靈壽縣禪法寺,修習經律論,精勤勞苦整整9年,造詣精微。唐代宗大歷元年,法師到平山縣,住於重林山院。拾果采萊,每日一食。那年大旱,恆陽節度使張公,聽說法師修行精苦,便親自入山,請法師祈雨。法師虔誠地禱告神龍,大雨立下。張公十分尊禮法師。法師原想鑄觀音大士像,並建佛寺,到這時,佈施的人接踵而來,所鑄的大悲像高49尺,梵相端嚴。到年終豐收之時,寺院也隨之落成。法師便於壇前發誓:「願承菩薩聖力,早生淨土。」當夜三更,法師見金光二道,有阿彌陀佛,從光中下,二位大士左右隨侍。佛垂金臂摩法師頭頂,說:「守願勿易,利物為先。寶池生處,任從汝願。」唐德宗貞元11年15日夜裡,法師見神人在雲端中現半身,低頭說:「法師西歸之期已到。」法師舉手相謝。6月14日,便於觀音像前趺坐而化。法師所鑄的大悲像,屢屢顯靈。到五代時期後周顯德初年,皇帝下令,天下銅像,全部毀鑄。當毀到這尊觀音像時,毀像士人突然暴死。後來宋太祖又在寺中重鑄了觀音像。

辯才

唐朝辯才法師,俗姓李,是襄陽人。他出生那天,異香從產房透出戶外。7歲時,依峴(xian音現)山寂禪師出家。後來周遊四方,以師禮拜事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ban班)律師。為人剖析經文,義理精通。再後來,他到章信寺作住持。法師密修淨土20年,從未告訴過別人。唯獨與護成戎任公交好,對他說:「我必生淨土,時間在10年後。」到期,他讓弟子轉告任公:「從前所說的往生之期已到了。」任公來到以後,法師說:「我走了。」便安坐繩床,默然歸西。眾人聞天樂從西而來,異香滿室。這年法師56歲。

智欽

唐朝智欽法師,不知是哪里人,專心禪業。又禮念一萬五千佛名,滿萬遍。後來,他在阿育王塔前,然一臂,求生淨土。他的弟子僧護,半夜看見院裡光亮異常,便問道:「是什麼人手執燈火?」問到第三次,空中回答說:「是來迎接欽法師的。」僧護師急忙打開窗戶,見佛身放大光明,幡華寶蓋,騰空飛下。智欽法師立時化去。

知玄

唐朝知玄法師,字後覺,俗姓陳,是眉州洪雅人。7歲時,他在寧夷寺聽講《涅槃經》,感覺像是早就學過。那一夜,他夢見佛舵手摩自己的頭頂。11歲時,法師出家,讀誦經疏,理解深奧。13歲時,就陞堂講法,出家在家的佛子都來傾聽。唐宣宗時,皇帝召請他入朝,賜紫袈裟,法師奏請恢復天下毀廢的寺院後,便申請回山。唐僖宗時,賜號悟達國師,又賜沉香寶座。得到這樣殊勝的榮耀後,法師膝下忽然生出人面瘡。法師急忙前往四川彭州九龍山,尋訪以前在京師所遇到的一個患迦摩羅病的僧人,求他救療。那個僧人讓童子領他到一處山泉,以水洗瘡。人面瘡忽然開口說話:「你知道漢朝袁盎殺晁錯的事嗎?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錯。我輩輩都尋找機會報仇,而你十世為高僧,戒律精嚴,我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因為你受朝廷恩賜沉香寶座過於奢侈,所以我才能害你。今天蒙迦諾迦尊者用三昧水洗我,我去了,咱們再不為仇了。」洗完之後,瘡便好了。法師為人少欲,每日過午不食,晝夜六時行道,多次得到瑞應。一天,忽聞空中有聲說:「必生淨土。」法師問:「是誰在說話?」空中回答說「佛。」又見一位菩薩,降於院中,對法師叮嚀讚諭後,忽然不見。臨終時,法師囑咐棄尸飼魚鳥,說:「我早已與西方淨土有約定,今天時間到了。」說完,右脅面西而沒,享年73歲。

端甫

唐朝端甫法師,俗姓趙,是天水人。他母親夢見梵僧給了一顆舍利,讓她吞下,遂後生下了法師。10歲時,依道悟禪師,在崇福寺出家。17歲時剃染,住於安國寺。四處參聽講座,故而通經通律。曾經夢見梵僧,用琉璃寶器盛滿舍利,讓他吞下,說:「三藏大教,已經全部貯存於你的腹中。」從此以後,他辯才無礙。在太原講經,幾乎全城的人都來聽講,而且從始至終,無人退席。唐德宗時,專門召請入朝,賜紫方袍。一直到唐順宗、唐憲宗兩朝,對法師都特別尊禮。法師一生,講《涅槃》、《唯識》共160座,每天持誦諸大乘經,以淨土為歸。所得的供養幾十百萬,全部用於莊嚴修飾殿宇。而法師的方丈室中,只有一張單床,淡泊自得。唐文宗開成元年6月1日,他西向右脅而化,異香鬱鬱。荼毗時,得舍利300餘粒。

雄俊

唐朝雄俊法師,俗姓周,是成都人。他會講說,但無戒行,曾還俗從軍。後來再次出家,心中十分愧悔,常持佛名。唐代宗大歷年間,暴病而亡,進入冥間。閻王斥責他,命令打入地獄。他大聲呼喊:「《觀經》說,造五逆罪,臨終十念,即得往生。我雖然造罪,但不犯五逆。若用念佛功德相抵消,應生淨土。不然,三世諸佛,就成妄語。」說完,合掌一心念佛,蓮華寶台忽現,法師乘空西去。與法師同一天,有人從冥間還陽,到處傳說這件事。

惟恭

唐朝惟恭法師,是荊州人。常常喝酒賭博,沒事時就誦經,祈求往生安養。與他同寺的僧人靈巋(kui音虧),二人很相像。鄉人為他二人編了一段話:「靈巋作盡業,惟恭繼其跡。地獄千萬重,當是排頭人。」他聽後說:「我雖然罪不可逃,但仰賴佛力,十念往生,豈能復墮惡道。」一天,惟恭師得病,靈巋師出寺,見少年手執樂器。問:「從哪裡來?」少年說:「從西方來,迎接恭上人。」一位少年從懷中拿出蓮華,華合如拳,葉發異光,向寺裡快步而去。第二天,靈巋師回寺,而惟恭法師已往生。他因此感悟,痛改前非,成為一代大德。

大行

唐朝大行法師,是齊州人。他原來學天台教,處來移居泰山,編草為衣,拾果為食。修行法華三昧,感應普賢大士現身。一天,他嘆息著說:「人命無常,不久磨滅。不知來世,在何處受生。」隨即入藏經閣叩禱,信手而取,得到一部《阿彌陀經》。於是,法師專心思念阿彌陀佛。21天後的半夜,他忽然看見琉璃寶地,心眼洞明。又見佛與二大士湧立空中。唐僖宗聽到法師的德行與名字後,召請入朝,賜號常精進菩薩。後一年中,琉璃寶地復現,法師便對左右人說:「寶地復現,我往生安養之期到了。」就在那一天,他右脅而逝了。

志通

五代時期石晉志通法師,俗姓張,是鳳翔人。他出家後,遊方到洛陽一帶,遇到嚩日三藏,修行瑜伽教法,法師便向他學習。錢文穆王時,法師又東遊於吳越,入天台山,在智者大師的道場,閱讀《淨土靈瑞傳》,便發心願生彼國。從此不向西唾,不背西坐。一天,他登上山中招手岩,誦《四十八願》,願速生淨土。誦完,投崖而下,落在一棵大樹上,枝軟幹柔,毫無損傷。又重新登上招手岩,發誓說:「大願已發,餘生可厭,唯願聖眾同來接引,」便再次跳下。這次落在草上,久久之後,甦醒過來。眾位僧人找到後,將他扶回寺中。傷好後,他到越州法華山,默修淨業。後來見到白鶴孔雀成行成對,從空而下,又見蓮華在面前開合。法師說:「白鶴孔雀,是淨土境物。蓮華放光,是受生之處。我的淨相現前了。」於是起身禮佛而終。荼毗時,有五色祥雲,環蓋在火上,舍利象魚鱗一般砌於身上。

可止

五代時期後周國可止法師,俗姓馬,是范陽大房山人。他12歲出家,19歲赴五台山求戒,感應文殊靈光照身。23歲時,到並部,修習《法華經》、《百法明門論》。後來在長安開演佛法,度化的眾生一天比一天多。不長時間,法師回到故鄉,當時母親還健在,他便持缽乞食奉養母親。法師常誦《金剛經》,晚年居於長壽淨土院。後周廣順元年正月22日,得微疾,召喚弟子都來助念阿彌陀佛,就平安往生,享年75歲。

紹岩

北宋朝紹岩法師,俗姓劉,是雍州人。他7歲就依高安禪師出家,此後遍讀經書,就像是宿生所學。後來他居於錢塘湖心寺,恆常持誦《法華經》,晝夜不間斷。願誦滿萬部,得生淨土。不久,感應蓮華生於陸地,便發誓焚身供養西方三聖,被吳越王錢[什-十+叔]力勸而停。又自己投身曹娥江中,腳下卻不知有什麼東西托著,得以不死。吳越王在寶塔寺,專門建淨土院為他居住。北宋開寶4年7月,有病,不求醫藥,作偈語好幾篇,開示門徒說:「我誦經2萬部,決生安養。」便跏趺而化。荼毗時,得到舍利無數。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