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公
元朝旨公法師,字別宗,杭州人。法師戒德非常嚴格,於龍山南坡創建觀室,修念佛三昧。雖在戰爭離亂時期,從不間斷。臨終無疾,沐浴端坐而化。
性澄
元朝性澄法師,字湛堂,俗姓孫,會稽人。母親夢見日輪從空中落地面生下了他。4歲時,總是拿筆畫佛像,教給他佛經,就能讀誦。元朝至元13年,依投石門殊律師,剃髮受具足戒。後又依隨佛鑒銛(xian音先)公,修習天台教觀。元朝大德9年,法師住在杭州東竺。11年,吳越一帶大旱,法師祈禱之後,大雨立下。這年發生饑荒,百姓死後無人收斂,法師為死者掩埋遺骨,作水陸大會超度亡魂。到治元年間,朝廷召請入京,住在清塔寺,校正《大藏經》,賜號佛海大師,住上天竺寺。後來法師遷歸佛果寺,定志淨土。7日7夜修一心三觀,幾次感應祥瑞。月初,大眾前來問訊,法師突然作揖說:「老僧若不是前幾年急於退步,幾乎要半途而廢。今天雖有,明天恐怕就沒有,光陰又豈能當遊戲玩兒。」說著,幾次點示衣缽,以表述無常。眾人為他助念佛名,法師止住說:「佛要自念。明天早晨,請來告別。」第二天黎明,法師集眾端坐而化,享年78歲。
蒙潤
元朝蒙潤法師,字玉岡,俗姓顧,海鹽人。14歲時,他依隨古原法師,在白蓮寺出家。在他禮拜伽藍神時,神像都倒了。古原法師教授他《天台止觀》、《金剛[針-十+卑]》、《十不二門》幾部經書,他都能曉了大意。古原法師入滅後,他又師事竹堂傳法師。因為修學勤苦疾病纏身,他便修請觀音懺七七49日,疾病隨愈,從此心地也更明利。接著,法師住持海鹽德藏寺,每日為大眾開講《法華經》,後又遷居南竺演福,不久就退居龍井白蓮庵,專修念佛三昧。因為依隨法師的人日益增多,便復出住持下竺,率眾修法華三昧,感應普賢菩薩放光,呈現種種瑞相。3年後的一天,法師呼喚弟子實法、明策等,開示止觀安心要旨。接著說:「我生緣已盡,現在就要走了。」急速地稱念佛號幾百聲,便靜靜地去世了。法師一生努力修持,晝夜無間。常行般舟三昧,以90日為期共7次。修法華、金光明、大悲、淨土諸懺,以七七49日為斯的次數,不知有多少遍。
明本
元朝明本禪師,俗姓孫,錢塘人。15歲時,他便決志出家,禮佛燃臂,誓持五戒。每日課誦《法華》、《圓覺》、《金剛》諸經典,夜裡常行不臥。不久參拜天目高峰妙公,隨即依從妙公剃髮出家。經過再三諮請決問,大徹大悟。高峰禪師入滅後,他,遊行於江湖間,每到一處,求學的人從四方雲集。後來回到天目山,結廬在高峰禪師塔下。元朝大德10年,他出山住持師子院,修學者尊稱他為中峰和尚。謝任後,許多達官貴人,都想請禪師住持浙江中部的幾處名山,他都推辭了。元仁宗皇帝想召請入朝,未能如願,於是賜號佛慈圓照廣慧禪師,賜金襤袈裟,改師子院為師子正宗禪寺。禪師既單提向上直指的禪宗,又時時弘揚淨土。曾說:「禪是淨土之禪,淨土是禪之淨土。」
有法師的《懷淨土詩》108首,大行於世。又曾作《報恩院記》如下:「秉(bing音丙)一心為禪,照萬法為觀。其為心也,圓湛虛寂,涉入無礙。不可以相求,不可以言詣。舒之則萬法即之而彰,卷之則萬法依之而泯。凡夫迷昧,引起輪迴,苦樂升沉,莫之能釋。是故非禪那不足以契諸佛心,非妙觀不足以破眾生惑。圓覺以三觀互推為二十五輪,無量壽以一佛分觀,於十六處。始則端坐靜室,注想一方。存注不休,與想俱泯。所以一輪見諦,妙觀澄明。一處功成,諸佛圓具。如當台鏡,如帝網珠。萬象顯而無所照之功,千光聚而絕能收之跡。如是觀:者,即見清淨願王,白毫亙(geng音更,延續不斷)天,紺目澄海,巍巍光明,殊特相好。遍界光明,化為香台寶樹,樓殿池沼,諸莊嚴具。是時三昧行人,即聞即見,即覺即知,一語一默,一動一靜,皆與無作清淨妙觀,吻然混合者矣。然後即斯妙觀,於一切時,散作無邊莊嚴佛事。以之報國恩,則聖祚保無疆之永。以之報親恩,則劬(qu音渠)勞超有漏之纏。乃至過現未來,一切怨親,同時解脫。其為報也,豈有量哉。」
禪師常常率領諸位同修,在每個佛誕節及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稱為上元日、中元日、下元日),於觀世音菩薩像前,發四十八願。其中一願如下:「從我今生,盡未來際,臨命終時,無諸疾苦。正念現前,心不顛倒。生極樂國,見佛聞法,即悟無生。更往兜率內院,瞻拜慈氏。然後退位,出生娑婆,廣度群迷,同登彼岸。」至治3年,禪師止住於天目山東岡。8月13日,親筆寫信,與各位居士護法告別。第二天早起,又書偈語如下:「我有一句,分付大眾。更問如何,無本可據。」放下筆,安坐而逝,享年61歲。這一天有白虹貫於山頂。禪師去世後,尸體露天坐龕3日,面貌如生。
優曇
元朝優曇法師,俗姓蔣,丹陽人,家族世代信佛。20歲時,在廬山東林寺出家,後來住在丹陽妙果寺。元至大初年,朝廷下詔罷斥蓮宗。法師十分恐懼地說:「我繼承淨土之教,已近30年了,難道蓮宗要在我這輩子消亡嗎?」隨即對佛發誓,必定要恢復蓮宗。於是著《蓮宗寶鑒》共10卷。現抄錄幾段尤其警策的語句如下:
一、「凡修淨土之人,灼(zhuo音啄,明亮)然是要敵他生死,不是說了便休。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若也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了濟得甚麽邊事,如何出離輪迴。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大勇猛,發大精進。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其心,一其意,或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默念、專念、繫念、禮念,念茲在茲,常憶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日日時時,不要放捨。綿綿密密,如雞抱孵,常教暖氣相接,即是淨念相繼。更加智照,則知淨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修進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前,只是念阿彌陀佛。無一念變異心,無一念退惰心,無一念雜想心,直至盡生,永無別念,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果能如是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殞,塵勞習漏,自然淨盡無餘。親見彌陀,不離本念。功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生上品。」
二、「若念佛之人,塵垢未淨,惡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瞋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恶心相續,直下打並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迴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及一切善心,常當守護。更要離非梵行,斷惡律儀,雞狗豬羊,慎勿畜養,畋豬漁捕,皆不應為。當知極樂國內,諸上善人,良由捨棄惡緣,修行善業,獲生淨土,不退菩提。念佛之人,當隨佛學,應以去惡取善為務焉。」
三、「凡修念佛之人,欲生淨土,每念世間,一切無常,成必有壞,生必有死。若不親聞佛法,則捨身受身,輪轉三界四生六道,無解脫期。我今有緣,得聞正法,得修淨業,唯佛為念,捨此報身,當生淨土,入彼蓮胎,受諸快樂,永脫生死,不退菩提,此乃大丈夫平生之能事也。才有疾病,正要向前,坦蕩身心,莫生疑慮。直須西向正坐,專想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及無數化佛,現在其前,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不絕。於諸世間一切事務,不得思念,不得貪戀。若或心念起來,但要急稱佛號,於念念中,除滅罪障。只此一念,決定往生淨土。命若未盡,自得安寧。慎勿妄起留戀世間之心。當存自存,當死須死,但辦往生,何須疑慮。若解此理,如脫敝服,以著上衣,一捨凡身,便登佛地,豈不偉哉。」
四、「真信修行之事,端的是要生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念,莫教失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樂也如時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知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參考譯文如下:
一、「凡修淨土的人,明擺著是要了脫生死,不是說說而已。必須要痛念無常迅速,時間不等人,一生只做這一件事才行。若是半進半退,似信似疑,到底能頂什麼事,又怎能出離輪迴?若真信得過,就要從今天開始,發大勇猛,發大精進。別問會不會,不管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如背靠一座須彌山,任憑搖撼,始終不動。專心,一意,或是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是默念、專念、繫念、禮念,念在這裡、心在這裡,常憶常念。晨朝也念,日暮也念,行路也念,坐臥也念。心不空過,佛不離心,每日每時,都不放任捨棄。這樣綿綿密密,如雞抱孵,常使暖氣相續,就是淨念相繼。再加以智慧觀照,知道淨土就是自心,這是上智人的修進工夫。能這樣把得住、做得了主、靠得穩,縱然遇到苦樂逆順境界,只是念阿彌陀佛。沒有一絲變異心,沒有一毫退惰心,沒有一念雜想心,直至命盡,永無別念,決定要生西方極樂世界。真能這樣用功,則無始以來的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會消殞,塵勞習漏,自然淨盡無餘。因此不離本念,親見彌陀。待到功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能上品往生。」
二、「念佛之人,若塵垢未淨,當惡念起時,要自我檢點。或有慳貪心、瞋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誑心、吾我心、貢高心、諂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以及各種逆順境界,隨其污染所生起的一切不善心,若生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收斂念心歸於正道,不使惡念相續,當下打並淨盡,永不復生。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迴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禪定心、精進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常要守護。更要遠離非梵行,斷除惡律義,雞狗豬羊,都不畜養,畋豬漁捕,都不應為。要知極樂國內,諸上善人,都是因為捨棄惡緣,修行善業,才能獲生淨土,不退菩提。念佛之人,要跟佛學,以除惡揚善為一生之急務。」
三、「凡事修念佛的人,想要生淨土,就必須時時想到世間一切無常,有成必有壞,有生必有死。若不是親聞佛法,則捨身受身,生生世世,輪轉在三界、六道、四生之中,永無解脫之時。我今有大福德因緣,得聞我佛正法,得修淨土勝業,須唯佛為念,捨此業報之身,得生淨土,入蓮華胎,受諸快樂,從此永脫生死,不退菩提,這是大丈夫一生就能辦成的大事。剛生疾病,正要精進向前,坦蕩身心,莫生疑慮。須西向正坐,專想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及無數化佛,現在其前,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不斷。對於世間一切事務,不思念,不貪戀。若是心念起時,但要急稱佛號,於念念中,除滅罪障。只此一念,決定往生淨土。假如命不該絕,也能自得安寧。千萬不可妄起留戀世間之心,當存自存,不在於留戀與否,當死須死,何須戀此苦世。但辦往生一事,不存其他疑慮。若是真懂這個道理,就如脫去壞衣,換上美服,捨此凡身苦體,便登七寶佛地,何等偉大。」
四、「真信、真修行,真的要往生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這一念,是我本師,只這一念,就是化佛,只這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這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這一念,是撥開黑暗之明燈,只這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這一念,是治生死之良方,只這一念,是出三界之直路,只這一念,就是本性彌陀,只這一念,就是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在心頭,別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常在心。無事也這樣念,有事也這樣念,安樂也這樣念,病苦也這樣念,生也這樣念,死也這樣念。只要這一念分明不迷昧,又何必向別人覓問西歸的路呢。」書成之後,法師求證於四方大德,沒有人能改一個字。於是上書仁宗皇帝,請恢復淨土之教,皇帝當下當允,任命法師為教主,賜號虎溪尊者。至順初年,法年化去。
宏濟
元朝宏濟法師,字同舟,俗姓姚,餘姚人。他幼年在家鄉寶積寺出家,16歲剃髮後,持四分律特別努力。後來,他依隨半山全法師習天台教觀,久久之後,通達要旨,常修《法華》、《光明》、《淨土》等懺。一天,他在定中得見四明尊者,尊者授他犀角如意,從此以後,法師辯才日益增進。泰定元年,法師住持萬壽圓覺寺。第二年,鹽官海岸被沖毀,居民驚恐不安,丞相脫歡心中憂慮,請法師在海岸建水陸大齋。法師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誦《大悲咒》,沿岸拋撤。足跡所到之處,海岸復固,人稱神僧。法師後來遷居集慶、顯慈、圓通諸寺院,晚年回歸寶積寺,專修念佛三昧。不久發病,召集弟子,開示唯心淨土之說。有人不能通達明瞭,法師高聲而嚴肅地說:「生死最難處置,」隨即去逝,享年86歲。這天是至正16年3月10日。
必才
元朝必才法師,字大用,俗姓屈,台州臨海人。他母親趙氏,奉佛恭謹,夢見梵僧進門,醒來後便生下兒子。12歲時,他在報恩寺依隨瞿法師出家,不久就受具足戒。後來,他在玉岡潤法師座前受業修學,博覽群經,深明教觀。玉岡法師讚歎說:「這人莫非是靈山會上的再來人嗎?」泰定元年,法師繼承師職,住持海鹽德藏寺,後又歷主杭州興福寺、演福寺。法師為人凝重深默,精修觀行。每次講演經義,縱橫無礙,聽講者無不欽佩嘆服。元順帝賜號佛鑒圓照。一天,法師頭目突出如小山丘,對眾人說:「我緣盡了。」於是焚香面西,高聲稱阿彌陀佛,整整一晝夜。又對人眾說:「你們不要以為修持沒有應驗。我淨土緣熟,三昧現前了。」隨即沐浴更衣,寫信告別故舊,合掌而逝,享年68歲。荼毗,有五色光,從龕中發出。火滅後,兩處不壞:舌根如紅蓮,牙齒如珂貝。舍利無其數。
悅可
元朝悅可法師,字中庭,不知是哪里人。住在嘉定西隱寺,築十六觀堂,用以修行淨業。延佑年間,皇帝賜號廣慧大師。至正年中,無疾坐化。荼毗,齒舌都不壞。
維則
元朝維則大師,字天如,他就是人們尊稱的天如老人、天如大師。俗姓譚,永新人;他出家後,學法並繼承於中峰本禪師。至正初午,大師住在蘇州師子林,皇帝幾次下詔請問,他都以疾病為由推辭了。大師既密契禪宗直指人心的單傳,又推崇天台永明延壽大師的宗旨,弘揚淨土之教,著述《淨業或問》一書,破諸疑惑,策進修行。蓮宗第九祖蕅行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一書時,將《淨土或問》收為第六要。由此可知,此書為古今淨宗之至寶,修淨土人不可不讀。原書請行人自行請閱《淨土十要》,這裡不再抄錄。
善繼
元朝善繼法師,字絕宗,俗姓婁,是越地諸暨人。他母親夢見神僧授以蓮華,因而懷孕。法師生而能言,每次見母親舉佛號,便合掌同念。大德年間,剃髮出家,第二年,進受滿分戒,接著,便從天竺大山恢法師,修習天台教。其後到南竺,拜謁湛堂澄公,深得澄公器重。至正年中,住持天台薦福,又遷居能仁。晚年,專修淨業,繫念彌陀,晝夜不斷。一天,忽然告別大眾說:「我要西歸了,」便端坐而逝,享年72歲。荼毗,舌根不壞。
子文
元朝子文法師,字宗周,寧波象山人。他在北溪聞法師座前受業修道,後來住持寶雲寺。法師不僅對天台教觀學問廣博,而且律規特別精嚴。與人說話,不輕易開口,但陞座說法時,卻是滔滔不絕。一天,講《十六觀經》結束,就座告別大眾:「將要入滅。」有人啟問:「和尚後事還沒有囑咐,怎麼突然要走?」法師說:「僧人說走就走,不做俗人樣子。」眾人請求益加懇切,於是下座,回方丈室,一一安排好,便合掌稱西方佛號,迴向發願結束,就去逝了。荼毗,得舍利無數。異香襲人,足足一日方止。
盤谷
元朝盤谷法師,字麗水,海鹽人。他志氣超邁,博通經史。在杭州慧因寺講《華嚴大意》,辯才無礙,佛門七眾弟子無不傾服。後來到松江,築精舍,勤修淨業,日課彌陀佛號。70多歲時,無疾,自己預定日期,端坐而化。
梵琦
明朝梵琦大師,字楚石,就是人們尊稱的楚石大師。美妙絕倫的《西齋淨土詩》就出自大師手筆。蓮宗第九祖蕅益大師,在《淨土十要》第七要《西齋淨土詩讚》中說:「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大師俗姓朱,是寧波象山人,母親因夢日落懷中而生下大師。9歲時,在永祚寺出家。16歲受戒得度,依隨晉翁詢師,閱讀《楞嚴經》而有所省悟。後來到徑山參訪元叟端公,未能契入徹悟,便應朝廷詔請書寫佛經。剛到燕京,聞西樓鼓聲,豁然大徹大悟。隨即回歸徑山,再拜元叟,得到法師的印可。元朝泰定年中,法師住持海鹽福臻寺,又還主持永祚寺,後又主持嘉興本覺寺。皇帝賜號佛日普照慧辯禪師。再遷主報恩,光孝二寺之後,大師退居永祚,築小室,命名西齋,從此一意淨業。在定中,大師見大蓮華充滿世界,阿彌陀佛在中,周圍聖眾圍繞,由此便傳下了不朽名篇《西齋淨土詩》。
行人欲讀原詩,請參閱《淨土十要》一書中的第七要《西齋淨土詩》和附本《蓮華世界詩》,這裡只抄錄幾句以饗(xiang音響)讀者:「食時並是天餚膳,行處無非聖道場。」「四色藕華香氣遠,諸天童子性情真。」「天人皆是大乘器,草木亦稱三寶名。」「野人自選歸來日,何待諸賢折簡招。」「凡夫到此皆成聖,不歷僧祗道果圓。」《淨土聖賢錄》初編中所列《百韻詩》,因篇幅較長,恕不轉錄。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詔請大師入京,在蔣山說法。後來又有兩次應召入京。洪武3年秋,皇帝詔請問鬼神情況相狀。大師住在天界寺,會集經論成書。正要入宮奏報,忽然示現微疾。4天後,沐浴更衣,書偈如下:「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寫完,便對同時應召的僧人夢堂噩法師說:「我要走了。」問去何方?答是西方。法師說:「西方有佛,東方無佛嗎?」大師歷聲一喝而化,享年75歲。荼毗時,牙齒、舌根、數珠不壞。
妙葉
明朝妙葉法師,寧波鄞縣人。他在元明交替之間出家為僧,精研天台教觀,專修念佛三昧,手著《寶王三昧念佛直指》。蓮宗第九祖蕅益大師,在選定《淨土十要》一書時,收入第八要。全文分上下卷,共22章。著名的「十不求」就出自本書《十大礙行第十七》。《淨土聖賢錄》初編抄錄《斥妄顯真第二》,讚歎其「直指心要,斥妄顯真,最為精造。」因原文較長,就不轉錄了,請讀者自己參閱《淨土十要》一書。《淨土五經》、《淨土十要》,是蓮宗無上寶典,若能讀誦、受持、書寫、解說,又何止是祖上積德,三生有幸,真可說是淨土有緣,往生有份,成佛有期,眾生有福。
可授
元朝可授法師,字無旨,俗姓李,台州臨海人。他12歲出家,19歲得度受具足戒,從此潛心參究。後來在靈隱寺遇到普覺明公,問答之間,疑情頓釋。元朝至元年間,法師住持大雄山安聖寺。5年後,遷居隆恩寺。又2年,遷居真如寺。再1年,去宣政院,自選主持龍華寺。此後在寺院西塢築休庵,每日修念佛三昧。明朝洪武6年,法師復起住持杭州淨慈寺,2年後,忽然集眾,開示精進之戒,親手擊鼓而退。示現微疾,端坐西向說:「我要去了。」左右之人請法師書偈,他揮手拒絕說:「我宗本無言說。」於是合掌,稱佛號,聲音漸漸低微而逝。
慧日
明朝慧日法師,字東溟,俗姓賈,台州赤城人。他幼年在本縣廣嚴寺出家,於柏子庭修習天台教觀。後遊行至上竺寺,依隨竹屋湛堂和尚,不久即住持吳山聖水寺。元朝至正4年,下天竺寺遭災,法師應邀為之修葺一新。寺院修成,法師即遷上天竺寺。元順帝特賜號慈光妙應普濟。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召請法師入京,住持天界開山,恢復瓦官寺故跡,又請說戒律於鐘山。不久,法師即辭歸上天竺寺,從此謝絕院事,修彌陀懺。洪武12年7月初,他對弟子說:「我夢見青蓮華生於方池中,清芬襲人,淨土祥瑞出現了。」4天後,法師趺坐合掌而終,享年89歲。
普智
明朝普智法師,字無礙,俗姓褚,杭州人,在龍井寺出家。他依隨東溟日公,受習天台性具之學,講說無礙。四次坐持道場,淨土法門之風大振。晚年,在松江延慶寺講經說法,便終老於此,專修淨業,寒暑不間斷。明永樂6年正月2日,示微疾,會大眾,端坐面西,念佛而逝。法師曾註釋《阿彌陀經》一卷。
景隆(以及古音琴公)
明朝景隆法師,字祖庭,號空谷,俗姓陳,蘇州人。他從小不吃葷,好趺坐,就像是禪定一般。長大後,隨從弁山懶雲和尚,參叩大法。28歲時,在虎丘出家。洪熙年間,得到度牒為僧。先是在杭州靈隱寺,依隨石庵和尚,後到天目山,刻苦研究忽然有所省悟,於是速到懶雲和尚座前,得到印可。法師既單提受持直指向上的禪宗,更以淨業勸人,著《淨土詩》108首。
有人向法師請問永明延壽大師〈禪淨四料簡》的旨歸,法師回答道:」參禪人執守話頭,自謂守靜工夫,更無別事。念佛往生,寅夕禮誦,皆所不行,此所謂有禪無淨土也。此等參禪,亦非正氣,是為死守話頭,不異土木瓦石。坐此病者,十有八力,莫之能救。真得禪旨,如水上葫蘆,捺著便轉,活潑潑地。如此參禪,不輕念佛往生之道,寅夕禮誦,亦所遵行。左之右之,無不是道。此所謂有禪有淨土也。」又說:「念佛一門,修行捷徑。識破此身不實,世間虛妄,唯淨土可歸,念佛可恃。緊念慢念,高聲低聲,總無拘礙。但令身心閑淡,默念不忘,靜鬧閑忙,一而無二。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始知寂光淨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然若將心求悟,反成障礙。但以信心為本,一切雜念,都不隨之。如是行去,縱然不悟,沒後亦生淨土,階級進修,無有退轉。優曇和尚,令人提雲,念佛者是誰。或云,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謂是攝心念佛,參究念佛。今不必用此法,只用平常念去。」參考譯文如下:
「參禪執定一個話頭,自認為是守靜工夫,再沒別的事了。因而念佛往生,朝晚禮誦,也者不修。這就是有禪無淨土。這樣參禪,不是正氣,而是死守話頭,無異於土木瓦石。有這種毛病的禪人,十有八九,無可救藥。真得禪旨的修行人,猶如水上的葫蘆,捺著便轉,非常活潑。這樣的參禪人,從不輕視念佛往生之道。朝晚禮誦,照常遵行,左右逢原,無不是道。這就是有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修行捷徑。識破此身不實,世間虛妄,唯有淨土可歸,唯有念佛可靠。快念慢念,高聲低聲都一樣沒有差別。但能讓身心閑淡,默念不忘,靜鬧閑忙都一樣。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身一句,才知道常寂光淨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然而若是心求開悟,反成障礙。但能以信心為本,消去一切雜念,這樣念佛,縱然不悟,末後也必生淨土,從此逐級進修,無有退轉。優曇和尚讓念佛人參‘念佛的是誰’,或參‘哪個是我本性彌陀’,說這叫攝心念佛,參究念佛。現在不必用此法,只用平常念去。」
在50多歲時,法師自作塔銘(相當於碑文)。他去世時的情景,沒有留傳下來。與法師同時,有位琴公,字古音,俗姓蔡,福建人,曾作〈念佛警策偈〉如下:
「一句阿彌陀佛,宗門第一則公案。
譬如騎馬拄杖,把穩生涯一段。
不拘四眾人等,持之悉有應驗。
行住坐臥之中,一句阿彌莫斷。
須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
若能念念不空,保管能念成一片。
當念之佛認得念佛之人,彌陀與我同現。便入念佛三昧,親證極樂內院。蓮胎標的姓名,功夫修到極處的人能自見。親見彌陀授記,便同菩薩作伴。自此出離娑婆,一路了無憂患。直至無上菩提,永劫隨心散誕。依得此道歸來,決定成佛不會錯。」
寶珠
明朝寶珠法師,不知是哪里人。經常遊方在浙江中部杭州、嘉興之間,冬夏只是那一件衲衣,乞食自活,宿無常處,居無定所,念佛不絕口。別人和他說話,只是應酬一兩句,就連聲念佛。後來在海門寺,忽然像是顛狂的樣子將近半月。一位僧人呵責說:「你平日真實修行,本該與世人作榜樣,怎能這樣。」法師說:「既然如此,我就走了。」沐浴之後,安然立化。
本明
明朝本明法師,不知是哪里人。居住於通州靜嘉寺,梵行清白,常常講經說法。後來停講,專心淨土。晝夜六時禮念,幾年不間斷。忽得小疾,自知時至,告別眾人,安然而化。異香7日不散。
義秀
明朝義秀法師,溫里人。嘉靖初年,他住蒲州讚歎庵。日課阿彌陀佛10萬聲,朝夕無間,總共經歷了50多年。在他經行的地方,磚地上留下了一行溝窪。有人把它修補好,久久又成溝窪。有個貧家子弟無法生活,前來依隨法師,法師收納了。常時相處,法師覺得他許多地方不善良,呵責說:「你真是賊啊。」沒多久,他果然邀約同黨,乘夜襲擊法師。剛擊打時,法師念佛之聲仍很洪亮,再打,念佛不斷,然而聲音越來越低,至氣盡,佛聲方停。(計人之過,召之禍殃)
雪梅
明朝雪梅法師,蘇州人。他行跡奇異,不拘戒律,喜好吟詩。嘉靖年間,他遊方到南京,止住於報恩寺。每當見有法師講經,總是笑著說:「亂說亂說。」他自己專修淨土,動靜不間斷。不久還蘇州,住竹堂寺。80多歲時,忽然告別大眾「某日當西行。」眾僧為他集資治龕。到那天,送行的人如雲而集,法師笑著說:「你們才佈施幾文錢,便要逼取老僧的性命,還早呢,還早呢。」眾人廢然散去。幾天後,法師端坐在龕中,靜靜地往生了。
性專
明朝性專法師,字守庵,俗姓張,蘇州昆山人。他少年剃髮,遍訪善知識。拜謁妙峰和尚,受戒,聽講〈法華〉。後來辭去,住在峰頂,行頭陀行。12時中,唯誦〈法華〉,行深禪定。曾在定中,見西方寶池成琉璃色,深廣無邊,便去請問妙峰和尚。和尚說:「這是觀行初成之相,不生取著,是善境界。」法師從此深秘不與人言。石城有尊百尺彌勒像,嘉靖年間,兵亂之後,佛像金裝剝落,法師為之修葺一新。又在佛像外,加蓋石殿,感應彌勒佛放光,夜間明如清晨。嘉靖23年秋,他特請傳燈法師講〈小本彌陀經〉。有人提議改講《彌勒上生經》,他說:「不對。我聞彌陀與彌勒,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我將使海眾同悟本性彌陀,就是本性彌勒。先游彌陀蓮華淨土,再入彌勒龍華勝會。」嘉靖25年11月仲冬,法師沐浴更衣,讓大眾撞鐘誦經,自己趺坐而化。往生前幾天,在法師衣褶中,生出一支靈芝,大於拳,顏色紅白。
祖香
明朝祖香法師,臨江新喻人。在山東龍潭寺,精修淨業。有位王傑居士,築庵請法師居住。法師對居士說:「某日當歸家。」眾人苦苦相留,不放法師起身。法師說:「我是歸安養老家。」到那天,法師趺坐,西向坐逝。眾人將龕抬入山中,火從龕中出自焚尸骨。
圓果
明朝圓果法師,字祗園,一字幻空,不知是哪里人。他少壯時是鳳陽衛寧陵指揮使,後來棄官不做,到五台山出家。他廣博貫通經論,頓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大道。東遊到蘇杭,登壇說法,感應天華白晝繽紛如雨而下。嘉靖34年,浙江中部常有倭寇作亂,剽掠至北新關。法師當時在杭州佛慧寺,巡撫胡宗憲聽聞法師道德高妙,請法師出山,商議退賊之策。法師推辭說:「不必商議,3日後,賊當自退。」3天後,軍士們見雲中有神兵好幾千,打擊倭寇,倭寇逃竄而退,大家都認為這是法師的神力。臨終那天,法師囑咐弟子10年後再荼毗。到期,眾人將棺抬到曠野,忽然,棺中自己起火,燒得一乾二淨。當時道俗之人觀看的上千人,都見雲中現出西方境界,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金沙地,樓閣宮殿,都是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瑪瑙所嚴飾。池中開出青黃赤白四色蓮華,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種種奇妙,與佛經所說,毫無差別。接著天樂在空中振響,過了一會兒才散滅。
真清
明朝真清法師,字象先,俗姓羅,長沙湘潭人。他從小記憶力超人,15歲補諸生,19歲,遭家難,便投歸南嶽伏虎岩,依隨寶珠和尚,剃髮受具足戒。參究無字話頭,因舟船觸岸而有所省悟。寶珠和尚化去後,他住在覺皇寺,患背疾,夢見關雲長授以藥,因此病癒。南遊到天台,結茅而居。遷居華頂天柱峰,修大小彌陀懺6年。閑暇時,就為大眾開演十乘,闡明三觀,前來歸附的修行人日漸增多。在居士王太初的邀請下,法師到永明禪室,講《觀經妙宗鈔》100天。平日,法師日勤五悔,密持《觀經》及《梵網心地品》。一夜,法師夢見琳宮綺麗,寶樹參差,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二菩薩。正禮拜時,旁邊一位沙彌,授給法師一牌,上書「戒香熏修」四字。夢醒後,法師明白這是中品往生之象。萬曆31年正月,抱病後,法師拿出了所有積蓄,交付五台、雲棲、西興諸寺院飯僧。有人拿來藥,法師拒絕說:「我淨土緣熟,聖境冥現,不久辭世,用此藥何用?」正月7日,開始拒絕進食,只飲檀香水,定於29日西去。與眾人說無生法,教誨導諭非常懇切。29日夜,法師起身告別眾人說:「我去了。」眾人請問說:「和尚往生淨土,九品中居哪一品?」法師回答道:「中品中生。」眾人說:「為什麼不上品生?」法師答:「我戒香所熏,品位只在中品。」說完,靜靜地往生了,享年57歲。5天後,面色依然紅潤如生。荼毗日,香氣充郁,骨節鏘鏘(qiang音槍)有聲。
明證(以及真定)
明朝明證法師,字無塵,俗姓魏,會稽人。他天性淳厚,不愛說話,從小就不喜歡腥膻,常想出家。20歲時,路過鄰寺,遇見五台龐眉老和尚,感覺是舊相識,願相依為弟子。老和尚說:「你3年後方可剃髮,應當先修苦行,學諸經典。」他聽後便入叢林,作重活。學《楞嚴咒》,每日只誦一個字。夜間禮拜觀音,徹夜不眠。3年,方才誦完咒。忽然臥病7日,遍體疼痛,就像是換骨一樣。病好後,夙慧頓開。此時,五台老和尚又來了,為他剃髮,受具足戒,囑咐終身誦《法華經》。法師隨即展經朗誦,毫無阻滯。不久,《華嚴》、《涅槃》諸經,都能成誦。於是對老和尚說:「我想盡此一身,乞食供養,以報師德。」這天夜裡,老和尚便不知哪裡去了。從此以後,法師日誦《法華》一部,每日只吃早午兩餐。三衣一缽之外,一無所蓄。有人佈施供養,法師隨得隨捨。有人與他說話,只是微笑而已。如此30年如一日。
一天,正誦經中,法師面露不悅之色。弟子問何故?他回答說:「我持誦一生,求生淨土,豈能再入紅塵。」於是更加勤誦3年。一天,拍案大笑說:「我現在可以保證不入紅塵了。」到雲棲寺拜謁蓮池大師,還歸山澗,對侍者說:「你去告訴眾徒弟,我明日西去。」第二天,徒弟們都來了,法師問「什麼時辰了?」答說:「中午,」於是具湯沐浴,端坐念佛,誦「觀世音、大勢至、清淨大*******」就閉口,眾人聞空中朗聲相續:「海眾菩薩,」又聞異香馥郁。法師合掌而化,如入禪定。7日後,開龕,當時正值炎暑,而法師面貌如生,享年50歲。這天是萬曆21年。法師有個弟子真定,字靜明。出家後,秉持師訓,精勤念佛,求生淨土。又禮拜《華嚴》、《法華》諸經,造像齋僧,行諸苦行。72歲時,預定日期,面西念佛而化。
明玉
明朝明玉法師,字無瑕,俗姓劉,西蜀人。出家後,他遍歷名山,參叩善知識,苦行超過一般人。禮拜《華嚴》、《法華》二經,一字一拜。萬曆23年正月,忽然對弟子說:「我被業障繫縛在娑婆72年,現在將要西歸了。」從此不吃飯,10多天念佛不絕,聲如洪鐘。臨終時,沐浴端坐,持珠念佛,更加哀切。接著大聲地說:「佛佛佛,倒駕鐵牛歸佛國」,聲音斷後人,人就往生了。
法祥
明朝法祥法師,字瑞光,俗姓周,紹興嵊縣人。他少年時就有出世之志,參謁嘯嚴老人,老人開示他念佛法門,隨即出家,住在南嶽側刀峰,影不出山,專志念佛,以豆記數,日夜精勤,脅不沾席,人稱豆兒佛。不多久,側刀峰翻成叢林大寺院。萬曆38年2月6日,法師沐浴禮佛,告別眾人說:「瓜熟了,蒂落時。」眾人都不知他說什麼。法師隨即入室,讓眾人唱念佛名,自已合掌而逝。峰前聞音樂聲聲。
袾宏
明朝祩宏大師,字佛慧,號蓮池,就是蓮宗八祖蓮池大師。他的事蹟請參閱《淨土宗十三代祖師的故事》一書。大師成道後,主張淨土,痛斥狂禪,曾與曹魯川居士有兩次書信往來,《淨土聖賢錄》初編特地將此四信錄出。因原文較長,這裡就不轉錄了,請讀者自己參閱《淨土十要》第七要附。此信不可不讀。
如榮
明朝如榮法師,字大賢,杭州海寧人。他壯年時是屠家,一次殺豬時被豬咬了,從此感悟,到本縣北寺,剃髮為僧。後來歸依雲棲,當時他已60多歲了。白天隨大眾操作,夜晚持佛名號,精勤不怠。萬曆9年,在他生日那天,設齋飯僧。自己長跪佛前,懇切高聲地說了三次:「願生西方。」眾人環繞念佛,法師合掌而逝。
如清
明朝如清法師,字法原,俗姓阮,紹興上虞人。他在西湖龍井寺出家,後入雲棲寺,銳志念佛,誦《法華經》,晝夜六時禮拜。萬曆11年,得病,纏綿病床好幾個月。病危時,聞堂中念佛聲,忽然驚視起坐,到半夜,合掌,注視佛像金容,抬頭仰望而逝。
廣制
明朝廣製法師,字安廬,不知是哪里人。法師在少年時,夢入金盤庵,拱立於琉璃燈下,面對西方三聖像。夢中寂靜無人影,自覺內心澄淨清澈,醒來後覺得非常喜悅。稍大點後,他又夢入安隱庵,見觀音大士作思憶眾生相。從此,便發出世之志。20歲時出家,拜謁蓮池大師,聞西方淨土沒有輪迴之苦。便跳起來說:「從今往後,我知道歸處了。」於是精研淨土法門,作《懷淨土詩》及許多詞賦,多是清婉可讀。現在抄錄他的《懷淨土賦序》如下:
「清泰國者,蓋西方之珍域也。涉水則有瑤池玉沚,登陸則有寶階金道,皆法身大士之所游化,諸上善人之所盤桓也。夫其都邑之華,宮室之美,越仙都之玄虛,跨天宮之壯麗矣。所以交讚於十方,名栽於群典者,豈不以其土殊勝,其道捷徑哉。或名超於列剎,或體異於諸方。始離輪迴之鄉,卒踐無生之地。非夫厭世惡欲,怖無常者,焉能嚮慕而願樂之。非夫窮幽探賾,信法篤者,何能遐想而好求之。予所以神馳思運,念結情存,興寐之間,若已往生者也。洗脫塵根,托心茲境。不任專想之至,聊寫景以寄懷。賦曰,
真原寥廓,不變隨緣。有流穢濁而成泥沙,有結清淨而為金寶。猗極樂之所莊嚴,實行願之所扶持。蔭世王以發軫,托法藏以正基。或讚揚於秘典,或詠歌於淨詩。證以聖心之如語莫以凡情而致疑。邈彼奇域,幽玄窈窕。拘墟者守見而不信,信淺者滯情而莫曉。斥166頁第二行翔於蓬蒿,罔測摶風之矯矯。理微事而不彰,果微因而莫兆。慮亡羊而泣歧,守持名之一道。睹靈驗而西徂,忽吾生之將行。仍先聖之故轍,泊不死之壽庭。苟上善之可攀,亦何憚於疑城。釋生死之桎梏,暢無生之高情。被銖衣之拂拂,振金錫之鈴鈴。披寶葉之蒙籠,蹈珍萼之崢嶸。陟璇空而欲上,顧碧落而迅征。躡穹窿之飛觀,臨下界之玄冥。摶空青以為蓋,指林翠而為屏。
攬披風之綠條,捫含露之紫莖。雖未及於登堂,乃先得乎長生。既契心於幽旨,入重玄而夷平。獲緩步於九逵,路靡滯而不通。恣心目之曠朗,任來往之從容。蹴勾衣之忍草,蹂滅跗之落紅。睹鸚鵡之裔裔,聽迦陵之166頁第六行。過靈沼而試浴,水隨意以淪胸。滌八垢之污濁,洗五蓋之冥蒙。追遠公之芳軌,步善導之玄蹤。唯茲聖境,空王所都。行樹夾以引路,蓮華結而成居。紺宇嵯峨於中林,朱閣玲瓏於方隅。流霞光於翼櫺,承曦影於綺疏。鳥晝啼而夜息,華夕合而晨敷。天樂同繁於風葉,契經合響於流渠。庭富藍田之玉,淵沉赤水之珠。舉衣祴以盛華,聽說法而陵虛。怳(huang音恍)兮沒此而見彼,杳兮出有而入無。騁斯須之神變,同萬億之浮屠。
體靜氣閑,心境都捐。肯綮未嘗,神遇無全。飲智海之洪濤,吸長鯨之百川。御風而行,衣角高褰。法鼓琅琅而振響,異香馥馥以[167頁十一行]煙。行道出林間之眾,散華來空外之仙。聆水鳥之法音,同石竇之迸泉。始兼空有之說,暢以聖諦之篇。深入即離之境,妙出有無之間。一空有以齊旨,亡真假而得玄。既中道之不存,泯圓觀於三翻。談不二於毗耶,貴淨名之無言。合萬物以成已,歸同體之自然。」法師後來的歸宿,情況不很清楚。
真緣
明朝真緣法師,字慧廣,俗姓姚,常州無錫人。他30歲出家,四處參訪老宿大德,經歷16年時間,得念佛三昧。萬曆22年,法師住在寧波阿育五寺,親眼目睹舍利放光,光中現出釋迦文佛,於是發誓焚身供佛,普請眾僧,佈施薪柴。每人佈施一小捆,累積成為高座。法師取香油塗身,趺坐在柴座上,合掌誦佛號。火燒到身體後,不久就成灰燼。眾人見五色光,從法師頂門而出,光中現出菩薩金身,高二尺多。光明晃照四方,久久方滅。(未得道修行人,不可傚法,以免著魔,墮入惡道)
傳記
朝朝傳記法師,寧波鄞縣人。他天性好獨居,每日以誦《法華經》為修行課業,已誦至9700餘部,人們都稱法師為法華和尚。萬曆14年,司勳虞淳熙,舉辦法華三昧懺。法師禁錮行步修長期共3次,前後9年時間,多次獲得瑞應。後來法師住在杭州西溪道上,肩挑水、背負薪,行諸佛事。有人問:「和尚為何還作這樣的有為功德?」法師嚴厲地說:「無為難道在有為之外嗎?」萬曆41年7月,法師告別諸位弟子,稱佛名三千,唱《妙法蓮華經》題首4次,面西合掌而逝。第二天,頂門猶暖,異香滿室。
德清
明朝德清大師,字澄印,晚年號憨山老人,所以後世都尊稱他為憨山大師。大師俗姓蔡,金陵人。他母親夢見觀音菩薩抱送童子而懷孕。誕生時,白衣重胞。19歲出家,專心念佛。一夜,他夢見阿彌陀佛現身立於空中,正當日落之處,面目光相,了了分明。自此以後,聖相如燈,時時在目。接著,大師到五台習定,發明本有佛性。又刺血書《華嚴經》,每下一筆,念佛一聲。久久之後,念佛已是動靜一如。萬曆10年,大師住在牢山,李太后下令出資造寺,賜名海印。當時太后已多次派宮中使者修諸塔寺,朝中執政有些與宮中使者有意見,便暗令朝廷特務大內東廠人役,扮成道士,擊登聞鼓(皇鼓),以侵佔的理由告御狀。事情牽累到大師,被判私造寺院罪,發配雷州。大師隨足跡所至之處,穿俗服、戴冠巾說法,又發弘經大願,註疏《楞伽》、《楞嚴》諸經。萬曆42年,奉皇帝詔,恢復僧服,還過廬山,結庵在五乳峰下。尊效慧遠大師六時刻漏的做法,修淨業益加精勤。當時有個修禪人海陽師,向大師求授戒法,並請問修淨土的要旨,
大師回答道:「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此之法門,乃佛無問自說,三根普被,四眾劉收,非是權為下根設也。經云,若淨佛土,當淨自心。今修行淨業,必以淨心為本。要淨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淨。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惡業,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清淨,則心自淨。於此清淨心中,厭娑婆苦,發願往生安養,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動靜閑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若念至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淨土境界現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驗也。然一心持名,固是正行。又必資以觀想,更見穩密。佛為韋提希說十六妙觀,便得一生取辦。今當於十六觀中,隨取一觀。或單觀佛及菩薩妙相,或觀淨土境界,如彌陀經說蓮華寶池等,隨意觀想。若觀想分明,則二六時中,現前如在淨土,臨命終時,一念頓生。如此用心,精持戒行,永斷惡念煩惱。以此淨心,觀念相繼,淨土真因,無外此者。」參考譯文如下:
「我佛所說修行出生死之法,方便有多門,但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此法是佛無問自說,上中下三根普被,僧俗男女四眾齊收,並不是單為下根而暫時變通所設的方便。經文說:若淨佛土,當淨自心。所以修行淨業,必須以淨心為本。要淨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淨。因為身三(殺盜淫)口四(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貪瞋癡),這十惡業,乃是三途苦因。所以持戒之要,先須三業清淨,如此則心自淨。於此清淨心中,厭娑婆之苦,發願往生安養,規定念佛正行。然而念佛必須要為了脫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晝夜六時,行住坐臥,拿匙舉筷,轉身迴旋,低頭抬頭,或動或靜,或閑或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無有他心。如此用心修念,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也不忘失,醒睡一樣,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這時就是念佛得力之時。若能念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淨土境界現前,自然也就不被生死所拘留,感應阿彌陀佛,放光接引,這是必定往生的效果和驗證。
但是,一心持名,固然是正行,也必須以觀想相助,則更加穩當綿密。如來為韋提希夫人所說的十六妙觀,便是一生成辦的大法。我們也可以在十六觀中,隨取一觀。或單觀佛及菩薩妙相,或觀淨土境界,如《彌陀經》中的蓮華寶池等,隨意觀想。若是觀想分明,則晝夜六時,現前如在淨土,臨命終時,一念就可以往生。這樣用心,精持戒行,永遠斷除惡念煩惱。以此淨心,觀念相繼,淨土真因,此外再無別的了。」又有一位淨心居士,因為念佛不能成片,請大師並示,大師說: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能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嘗反省。今欲以虛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杯水救車薪之火,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怕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不求成片而自成片矣。此事全要自已著力。若但將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直須勇猛,理莫遲疑。」參考譯文如下:
「修行第一是要為了脫生死心切。了脫生死心不切,怎麼能念佛成片。況且眾生自無量劫來,念念都是妄想,情根牢固地蔭蔽著自性,就算今生想出世,又何曾有一念痛感生死之吾。日用之中念念循情,未曾反省。想用這種虛浮信心,斷除多劫生死,正所謂以杯水救車薪之火,有這個理嗎?若果真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燃,只怕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把這一聲佛號死死咬定,定要敵過妄想。於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這樣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不求成片而自然成片。這事全要自己使力。若是只把念佛做個臉面,驢年馬月也沒有受用之時。直須勇猛精進,更莫遲疑。」
在廬山住了幾年後,大師遷居曹溪。天啟3年10月,示現微疾,對人說:「老僧世緣就要結束了。」於是沐浴焚香,端坐而逝,有光明照亮天空,享年78歲。
傳燈
明朝傳燈法師,俗姓葉,衢州人。他少年時從進賢映庵禪師剃髮,隨後拜謁百松法師,聽講《法華》,似乎有所領會,接著便請,問「楞嚴大定,」百松法師瞪目周視,他即契入,百松便將金雲紫袈裟傳給他。傳燈法師一生,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懺,沒有一天虛度。法師住在幽溪高明寺。
先前,有個當地人葉祺,把親人葬在寺後,夢見神靈對他說:「這兒是聖道場地,將有肉身菩薩在這兒大作佛事,快遷葬。」葉棋不信,不久就全家病困,心中十分害怕,遷葬了。第二天,法師來到,就在原先的葬地建立天台祖庭,求學同修從四方雲集而至。法師曾在新昌大佛前登壇講法,眾人聞石室中天樂鏘鏘,直至講經結束。
法師曾著《生無生論》一書,融會天台三觀,闡揚淨土法門。又有《淨土法語》一文,最為切要。書、文都被蓮宗九祖蕅益大師收入《淨土十要》一書,為第九要。《淨土聖賢錄》初編抄錄了《淨土法語》,因文章較長,就不轉錄了,請讀者自己參閱《淨土十要》一書。《淨土十要》,要要都是寶山,篇篇都是珍窟,字字都是寶珠,通文言文者不讀此書,將遺恨此生。傳燈法師每年都要修四種三昧(一、一行三昧,即常坐三昧,以三月為期,專稱一佛名;二、般舟三昧,即常行三昧,以三月為期,繞行念阿彌陀佛;三、法華三昧,即半行半坐三昧,以三七日為期;四、隨自意三昧,即非行非坐三昧),以身作則,率領眾生,精進勇猛。註釋〈楞嚴〉、《維摩》等經,每提筆,必被戒衣。應邀講法,前後共70餘期。75歲時,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5個字,又高唱經題兩次,就安靜地化去。
古松
明朝古松法師,山西平陽人。他幼年在五台山羅睺寺出家,得念佛三昧。五台山多有老虎,法師為它們說戒,起法名,老虎從此再不傷人,而且呼名總到。萬曆13年,法師到京口,建淨業禪林,並常常潛入深山谷中,坐在樹下入定,這樣過了39年。一天,法師合掌舉手,別眾而逝。入龕後,一直沒有建塔。崇禎4年4月8日,龕中忽然發出五色光。眾人啟龕看視,見法師趺坐端莊凝重,面貌如生。清順治15年10月2日,寶光再次出現,異香滿室,3日方停。
仲光
明朝仲光法師,字法雨,號佛石山儂,俗姓戴,錢塘人。他母親夢見僧人以伽黎覆體而生下了他。從小就討厭聞見腥膻,14歲時,投歸靜明師剃髮,18歲,在雲棲寺受戒。此後四處聽經學法,習天台教觀,深入一乘之法。萬曆22年,在金陵拜謁紫柏禪師,親承授記。回還武林,走到十八澗,愛其林壑幽異,便割茅壘石,構築一間小舍。一天,挖地得到一塊殘碑,知道這裡是古時安理寺,因此重新興建,恢復古寺。此後僧人都紛紛來集居,隨即成為叢林。法師隨機接引眾僧,在禪堂外,別開念佛堂。正巧憨山老人清公來到,二人相與商立規矩制度,分12時,人均六班,每班各六時,經行念佛,禮拜迴向。其餘時間各自靜坐,隨聞默念,或習觀門,動靜都很得宜。
崇禎9年7月15日,法師忽示微疾,對弟子說:「今日天氣睛朗,我想遠去。」弟子說:「師父正在病中,要去哪裡?」法師說:「你以為我是病嗎?」便拄杖出臥室,趺坐,會集大眾,囑咐後事。剛巧有個蔡居士來到,法師拍手笑著說:「居士作證明,我沒有時間再等了。」於是書偈如下:
「一句彌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討青天。
而今好個真消息,夜半鐘聲到客船。」
寫完,環顧左右,投筆而逝。
金童廟僧
明朝金童廟僧,不知何名。廟在常熟北門。這位僧人,每日手拿竹板,在大街小巷,邊走邊擊邊唱:「無常迅速,一心念佛。」眾人都非常驚異。崇禎13年3月,他告別各家鄰舍說:「好好念佛,老僧去了。」人們都不知他是什麼意思。第二天,法師拈香佛前,合掌稱佛名號,端坐而逝。
海寶
明朝海寶法師,不知是哪里人。住在常州天寧寺,相貌特別朴實。別人與他說話,回答還不到一句,只是嘻笑而已。一件破衲,滿是蟣虱,空閑時對佛席地而坐,把上邊的虱子搬到下邊,下邊的又搬到上邊,而不離其身。常常外出募錢買蔬菜豆腐,供養寺僧。又積讚別人佈施的金錢,懇請眾人誦經禮懺,自己念佛迴向。年年都是這樣。崇禎年間,翰林學士鄭胙長,約請法師朝南海,法師沒答應。啟航後,常常見法師在前邊陸地上行走,怎麼追也趕不上。等到登山入殿,法師又已先在。翰林派人邀請法師同師。回答「不行」。翰林一到常州,就入寺等候法師。弟子們說:「師父睡臥一個多月,昨天才起來。」翰林向人敘述法師的神異,常州人因此對法師特別欽信。一天,法師趺坐念佛而化。
大雲
明朝大雲法師,字萬安,俗姓郭,仁和人。他在永慶寺出家,在雲棲寺受具足戒,住在北郊,固志淨業,依隨法師的人很多。他因此募建吉祥寺,小屋大殿,燦然一新,遂成叢席。大家共住,規約完全按照雲棲蓮池大師的制度。後來,法師示現微疾,謝絕飲食,專稱佛號。一個多月後,有人前來探視,法師說:「彌陀不念,念我幹什麼。」臨終,對弟子智經說:「為我灑掃乾淨,佛來迎我了。」趺坐念佛而逝,享年59歲。
以上譯自《淨土聖賢錄》初編,下篇譯自補遺。
寂光
明朝寂光律師,字三昧,俗姓錢,廣陵人,母親得異夢而生下了他。21歲出家,隨從雪浪修習賢首教義。接著四處參訪大德,紫柏、雲棲都對他非常器重。在慧雲馨祖座前具足戒,從此專精戒律。慧雲律師中興律宗,他極力助成。後來律師到廬山,江州信眾請住持東林寺,而此時寺內,池中白蓮,不種自生,正好符合了慧遠大師再來的預言。律師又在塔龕中,得到一尊晉朝陶侃所供奉的文殊菩薩金像,憨山老人親眼目睹,為之作記刻石。律師在東林住了6年,闡揚淨土,弘宣《梵網》,四方學者雲集。後來遷居江淮,有江神請律師傳戒。到維揚重興石塔寺,挖地時,得到一尊舍利小金塔,還有一塊斷碑,上面有東坡居士「石塔得三昧」的句子,名號符合。
律師曾在金陵大報恩寺講戒,感浮屠放光20多夜。金陵人請律師住寶華寺,此寺是梁武帝時寶誌和尚道場,妙峰在山頂立銅殿。律師入住後,開千華大社,學者從四方雲集,院宇因此而重興。崇禎癸未年,律師奉詔主修報恩寺。宏光改元,金陵設壇懺薦,朝廷特賜紫衣白金,敕令文武百官將律師迎謁入寺,稱為國師。
乙酉年6月4日,律師圓寂於山寺。臨終前3日,讓侍者拿來年曆,定去逝的日子。說:「我是大師律師,說法利生,近40年,我願已足,當與眾人告別。」到那一天,律師讓人備湯沐浴,更衣跏趺,令眾念佛,端坐而逝。世壽66歲,坐41夏,塔葬於寶華,塔上題額:光明金剛,追諡淨智律師。律師所著的《梵網直解》一書,已收入清《大藏經》,《十六觀經懺法》一書,也印行於世。
上篇譯自《淨土聖賢錄》補遺,以下仍譯自初編。
無名僧
清朝無名僧,住在湖廣黃州,專持阿彌陀佛,晝夜不停。隨自已所見,都稱阿彌陀佛。崇禎16年,總兵黃鼎守州城。法師大聲唱佛,衝撞了總兵的前導衛隊,被收執看管。當時正逢張獻忠攻黃州,法師坐在城上,夜間高聲唱念佛號。軍士們沒法睡,便把法師捆起來扔下城外。不一會兒,法師又在城上唱佛,軍士再扔下城,這樣四次,每次都是東城下,西城上,南城下,北城上。總兵知道後,方才大加禮敬。這年黃州大饑,饑民吃人。法師出城外,饑民持刀乞求法師捨身。法師脫下衣服,對眾人說:「等我念佛千聲。再吃我。」念到三百聲,饑民急於持刀分割,忽見神兵從空而來,饑民四下驚散,而法師已在城中了。
山中獵人捕得一隻大虎,法師想贖買放生。獵人索要30金,而法師身上只有4金。獵人說:「你能牽虎耳走三圈,就給你了。」法師為老虎授戒,牽耳走了三圈,便放了。老虎依止法師不去,法師便與老虎同往黃麻山金剛洞中。巡撫盧象升,率兵過黃州,上山拜訪法師,並求見老虎。法師告訴虎從窗子探出頭來。巡撫又想見全身,老虎便叫躍而出。巡撫留下佈施,口稱弟子而去。
法師一天走在街人,看見一隻雞。法師高聲念佛,雞也隨聲唱念。清順治7年,法師要去武林(杭州),經過白門(南京),住在秦淮河房。時值端午,見遊船中有我秀才,也是法師弟子。法師便呼喊:「錢阿彌陀佛。」秀才上岸見法師,法師問同遊之人,知道是某某人,於是放聲大哭:「眾生以苦為樂,竟然如此執迷不悟。」秀才懇切法師開示修行之要。法師說:「一心念阿彌陀佛,」又說:「我走後,你有疑問,可請教覺浪法師,他是個明眼人。」法師後來不知所終。覺浪法師,名道盛,先後住持金陵天界寺、杭州崇光寺諸處道場,淨土宗風因他而大振。
如會
清朝如會法師,號妙圓,俗姓潭,順天人。他從小斷肉,29歲出家,誓願行頭陀,脅不沾席。先後共燃6指供佛,以懺悔宿業。煉頂、燒臂無其數。剛到南方時,只修苦行。後來被同修道侶感發,一心念佛,於是得以豁然忘卻此身此世。見一切僧人俗客,都不說問候話。教誨別人,特別猛厲懇切。從來都是單人獨行,而且不蓄半點多餘物品。夏天就捨棄冬衣,冬大又捨棄夏衣。曾住在水草庵,對劉道澄說:「一心念佛,專求上品上生,便是向上第一義。你們到日後方信此言。」
順治5年秋天,法師路過淮安清江浦,眾人共同請求留住。不幾天,他便以一衲衣贈送萬德庵主人,囑咐說:「我不久將要遠行,特將一事相托。」主人說:「和尚剛來,怎麼就說要走的話。」法師說:「我要去西方,請將我遺體放入江流中,普與魚蟲,結淨土緣。」主人推辭「不敢」,法師說:「那就荼毗後以骨灰和面,為我結緣,怎麼樣?」主人答應了。法師於是請人購大燭好香,眾人都不知是什麼意思。10月19日夜裡四更天,法師高聲呼喊主人:「快開大門,燒香燃燭。」主人點燃蠟燭後再看,法師已寂然坐逝,享年71歲。遠近都聞到異香。眾人遵照法師遺命,荼毗,粉骨,送入江中。
大 勍
清朝大勍(qing音晴,強)法師,字沖符,俗姓邊,紹興諸暨人。他童年就在本城大雄寺出家,長大後,聽聞雲棲寺的名聲教門,便渡江禮拜蓮池大師,機緣契合,從此傾心淨土。晚年,住在大善禪堂,雅好《華嚴》,日誦一函,又著淨土詩108首。現抄錄4首如下:
一、佛種從緣起大機,吾今活計掩吾扉。身輕煉得同仙鶴,極樂橫橫一直飛。
二、自笑山僧不奈何,乾坤浪蕩熱心多。逢人要說西方話,指示明明一剎那。
三、苦盡甘來屆晚年,佛聲念徹齒流泉。金台少見庭槐兆,再著精勤勿怨天。
四、兀然起念念伽婆,平地無風自作波。念念消歸無念處,豈知無念亦為多。
順治6年11月,法師示疾,親筆書寫封龕記對,囑咐後事。到期,起坐,穿淨衣,面西,稱阿彌陀佛而逝。
大真
清朝大真法師,號新伊,俗姓周,常德武陵人。在襁褓中,他就能合掌稱阿彌陀佛。等到入私塾讀書,不與群兒為伴,自己聚沙畫地為佛塔,或者趺坐觀鼻。9歲時,到蓮居紹覺師座前,受歸戒,從此依止座下。15歲剃髮,20歲入雲棲寺,受具足戒。他的父母都先後禮紹覺師出家,法師就養無方,幾十年如一日。紹覺師沒後,法師繼任蓮居寺住持。著《唯識合響》,兼授金剛寶戒,建大悲壇,兼修事理二懺。71歲那年秋天,法師示微疾,集合居士弟子,囑咐他們護持正法。7天後,沐浴更衣,趺坐持珠,與眾人同稱佛號,不一會兒,便聲音、呼吸都沒有了,鼻中垂下玉箸,有一尺多長,幾個時辰後頂門猶熱。先前,優婆塞周氏,夢見天樂迎接法師西逝,便急忙與親屬好幾人前來受歸戒。庵主道聲,也預先在初一日夢見法師坐在蓮台上。
道樞
清朝道樞法師,仁和人。法師通天台教,固志淨業,不親近世緣。順治12年,他夢與神僧登上玉屏峰頂。第二年6月,得微疾。26日早起,對眾人說:「我昨夜夢見神僧來接我,莫非就是往日同登玉屏峰的那個人嗎?」這天夜深人靜時,忽見幡蓋遍空,蓮華滿地。法師就趺坐合掌,朗誦《法華經》題7遍,唱念阿彌陀佛100多聲,安詳而逝。逝後顏色不變,龕幾之間,異香鬱鬱。
崇文
清朝崇文法師,不知是哪里人。他在蓮池大師的弟子座前受業修行,後來住在常熟南洙村靜室。因雙目失明,便專心念佛。夜裡常常登座施瑜伽食,3年不間斷。順治15年3月14日,派遣弟子行先,入城報告僧俗同修,說「明天當西歸,特來告別。」第二天凌晨,眾人會集,有30多人。法師坐在床上,命徒弟誦《彌陀經》一卷,誦完,就入滅了。室中香氣,3日不不散。
具宗
清朝具宗法師,常州無錫人。講天台止觀,修念佛三昧,誨人不倦。順治16年,示疾,備水沐浴,穿一隻鞋。誦《彌陀經》後,唱佛號10聲,寫下8個大字:「廓落靈虛,無往來處。」寫完,扔筆而逝。尸體趺坐3日,顏色不變。
讀體
清朝讀體法師,字見月,俗姓許。他祖先是江南句容人,從軍到雲貴,以軍功世襲指揮使官職,便在楚雄安家。法師不想繼襲官職,來到劍州赤宕(dang音當,拖延)岩,修真3年。一天,遇到一位老和尚授以《華嚴經》,讀後大悟,隨即出家,在三昧光律師座前受具足戒。三昧律師住持在寶華山,入滅前,他將衣缽傳給法師,為寶華第二代祖師。法師靜修般舟三昧,不坐不臥不靠,晝夜如牆壁而立,整整90天。四方僧俗同修,欣然歸附。各地邀請法師前往開戒的,無孔不入月不有。一日,示微疾,說:「不用湯藥,7天後,我就走。」到那天,法師寂然而逝,享年79歲。荼毗,見蓮華佛相騰現在火中,得到五色舍利有一升多。
林谷
清朝林谷法師,紹興人。住在羅山西南,穿破衲麻鞋,只勸人念佛。一天,見白雲中有佛來迎,隨即化去。當地人把他住過的小屋命名為白雲庵。
萬緣
清朝萬緣法師,俗姓喬,湖州長興人。他為人愚鈍,人罵他,他也不惱,稱讚他,他也不喜,專持佛號幾十年。康熙2年7月,忽然自己編了個草龕。有個叫殷任之的,與法師交好。對法師說:「師父既編好龕,等我去蘇州賣茶歸來,為師父置辦褥墊。」法師說:「多承你的好心,恐怕等不及了。」到9月1日,微疾,每天只飲白水。到6日中午,法師自己坐入草龕,趺坐而逝。
勝慈
清朝勝慈法師,字與樂,俗姓揚,滁州北譙人。他出家於雞鳴寺,14歲,參謁西竺大師,學唯識論,未能契入。當時碧空大師在師子窟講《法華經》,他就前往依隨。常常以生死大事啟發父母,父母感悟,都出家為僧。29歲時,西竺大師以衣缽傳付。第二年,住持雞鳴寺。後遷居上乘庵,唯以淨土為歸依。沒多久,示疾。臨終時,對母親說:「彌陀舟航,能渡苦海」,說完往生。這天是康熙2年12月7日,法師57歲。
成時
清朝成時大師,號堅密,俗姓吳,微州歙(she音)縣人。他少年為諸生,28歲出家,對於禪宗教下大德,幾乎參訪遍了。等見到蓮宗九祖蕅益大師後,便終身依止,從而盡傳祖師大道。歙縣人請大師住在仰山,山中猛獸從此馴伏。大師自撰《齋天法儀》,感應天神現身,許多人都看見了。後來遷往江寧,住在天界半峰,弘揚靈峰老人(即蕅益大師)的遺教。自己勤修淨業,日有定課,雖在數九三伏,不少懈怠。大師刻《淨土十要》,逐行都有評點,稱得上是畫龍點睛,字字珠玉。又親自作序,以暢揚其旨。序文見《淨土十要》一書,因原文較長,這裡就不轉錄了。康熙17年10月15日,大師在江寧半峰歸西。逝前3日,就已是異香滿室。
海潤(以及長涇僧)
清朝海潤法師,字西一,淮安山陽人。康熙29年3月,法師到江寧華山,年僅20多歲。眾人問他「作何行業?」他說「念佛」。又問「來此何事?」他說「為生死大事而來,到4月初一午刻便走。」眾人又問「去哪裡?」回答「到時候自然就看到了。」到那一天,眾人忽見山頂火光照天,急忙前來看視,見法師跏趺坐在貴人峰,火焰從眼耳口鼻中迸射而出,焚化軀體。過了許久,全身依然端直,火盡而身不倒。
當時無錫長涇有一庵,僧人椎魯法師沒有什麼長處,只是念佛而已。一天,他告別眾人說:「我明日當去。」第二天,問他的徒弟:「到中午沒有?」徒弟說「還沒到。」他便說:「那就再等會兒。」不一會兒,又問,徒弟說「已到中午。」法師於是跏趺入座,口中自己出火,焚化軀體。
指南
清朝指南法師,蘇州常熟人。住在東塔吳王庵,終日默坐念佛。善人佈施錢財,便轉手施與別人。性情坦率,於一切處沒有半點繫戀。當地芝塘裡有幾位善人,一直依止法師。康熙30年6月,善人們入城拜謁法師,法師說:「下月5日,就與諸位檀越永別了。」眾人如期來到後,法師也沒什麼話,只勸專心念佛,隨即趺坐而化。
超城
清朝超城法師,字霞標,微州人,俗姓汪。他起初在常州南嶽寺,由一寶法師剃髮出家。後來在杭州南潤,在天竺珍公座下受具足戒,參話頭「父母未生前。」一天,聞擊板聲,有省悟,作偈語請珍公印證,珍公為之點頭。從此以後,法師機鋒迅利,信口說法,都成文章。
再後,法師入華頂,在深雲庵故址,潛修淨業。總兵藍公受異夢點化,送金助建。深雲庵復建完成後,法師將它交給廣潤鏡師,自己到南潤,不久客遷於金壇東禪寺。接受當地人李肖岩的邀請,開建淨土寺。康熙34年秋天,寺院落成後,就請虞山身葉萃來做住持。這年10月6日日,萃公到後,法師設茶話會,告別諸位居士護法,激勵勸導十分深切。隨後積柴為座,將焚身供佛。到大雄寶殿拈香,說偈如下:「漱口佛不喜聞。總是乞兒伎倆。直須念茲在茲,方為現大人相。」
接著,法師又陞座開示說:「昔世尊於涅槃會上,以手摩胸,告眾雲,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無令後悔。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時百萬億眾,悉皆契悟。諸仁者,看這一隊隨邪逐惡漢,萬劫無有解脫之期。殊不知黃面老人,四十九年,說得天花亂墜,終是一場虛設。直到臨未梢頭,抵死命根不斷。城上座忍俊下禁,今且別資一格,使現前大眾,個個如龍得水去也。」隨後,法師展開兩手說:「汝等善觀吾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離這殼漏子,畢竟憑何處與諸人相見。若謂我滅度,是我同流。若謂我不滅度,亦是我同流。何以故,大海若不納,百川應倒流。」參考譯文如下:
「昔日世尊在涅槃會上,以手摩胸,教導大眾說:‘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無令後悔。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時百萬億眾,悉皆契悟。’諸位仁者,你們看這一隊隨邪逐惡漢,萬劫無有解脫之期。殊不知金面釋迦老人,49年說得天華亂墜,終究是一場虛設。直到臨末梢頭,抵死命根不斷。我超城不禁發笑,今日且來個別具一格的,也使現前大眾,個個都能如龍得水而去。」「你們要善觀我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離開這個漏殼子,到底在什麼地方與諸從相見。若說我滅度,是我的同流。若說我不滅度,也是我同流。為什麼呢?大海若不收納,百川都須倒流。」
說完,法師起身,引眾繞佛,到柴座前,陞座,又問眾心:「高峰妙禪師說:盡大地是個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大家請回答。」東禪格法師說:「正是老弟受用之處。」法師聽後舉手笑道:「多謝和尚證明。」隨即拍手說長偈一首,用雙手舉兩根燭檯說:「這個是金台呢?銀台呢?直下構得,便知自性彌陀,共證藥王三昧。」
於是合掌,三唱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舉燭點燃柴薪,須臾之間大火熾然。眾人環繞誦《阿彌陀經》,誦到「今現在說法」這句時,法師高聲說:「停。」不一會兒,展開雙手,劈開柴火,出示全身,端坐而化,享年35歲。東禪格法師,是超城法師的同門,他將這段故事記錄流傳,使四方讚誦。
明宏
清朝明宏法師,字梅芳,杭州人。20歲時,父親為他娶妻,他逃走了,母親因哭子而失明。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他才在紹興柯橋阿彌庵剃髮出家。此後四處參訪,習天台教觀,坐禪有所省悟。後來在天台萬年寺閱《大藏經》,讀書書久,雙目勞損。法師自己說:「這是我違背雙親慈念的報應。」自此一心念佛,寒暑不間斷,常說:「我因失明得大利益。」法師平日,一缽一杖,居無定所。凡得到錢財供養,轉手就佈施於貧乏之人。思齊賢公與法師交厚,常說法師「決生淨土。」讚歎法師有三真:真解脫,真乾淨,真精進。雍正5年9月,賢公在梵天寺起念佛七,約請法師入社。法時法師正患痢疾,但持名毫不少懈。佛七結束,法師轉住無錫齋僧館,病情加劇。一天,他遍告各位檀越,說明日西行。眾人如期會集,法師就起坐念佛,合掌而化。
明德
清朝明德法師,字聖眼,俗姓馬,杭州海寧人。他4歲在梵天寺出家,16歲剃髮。性情孤僻,不好世間俗務。36歲時,準備求律師授戒,忽然得了喘病,而且重一日。他有個徒孫一葦法師;請幾僧人大寺裡開淨業堂,思齊賢公也參加了。淨業堂左邊,就是法師臥室,每日聞眾人唱佛,一直默隨念頭誦。不久,法師自知時至,讓一葦請眾僧到床前,齊聲唱佛。不一會兒,止住唱聲,對賢公說:「願師開示。」賢公說:「你當盡捨萬緣,一心念佛。了脫生死,在此一時,應緊急努力。」法師於是隨大眾持佛名,又發四宏誓願,語氣極為懇切。到半夜,佛聲不停。剛舉誦觀音聖號,法師就轉身垂目而逝。這天是雍正7年12月26日。
明悟
清朝明悟法師,字丙元,黃州人。早年間,法師在仁壽庵出家,在歸元寺受戒。此後,他遍參四方大德,了悟心法,是皋亭佛日寺璿鑒和尚的衣缽傳人。先後住持吳江長慶寺、蘇州誅明寺、石門崇慶寺、皋亭佛日寺,最後,歸老於蘇州龍興寺。晚年精修淨業,晝夜不間斷。乾隆17年正月9日,寺中齋天,法師對眾人說:「諸公好好住持,我將在上元節(正月十五)前西去。」到14日,法師作偈說:「山僧年望七,諸緣事已畢。自入涅槃門,不露真消息。」隨即取水沐浴更衣,讓眾人稱念佛名號,到中午入滅,享年69歲。
德峻
清朝德峻法師,字廣聞,一字蒼岩,蘇州人。他在城中妙隱庵出家,此後四處參訪,繼承曹洞宗禪風,歸住在杭州回龍真寂寺,最後,在盤溪小靈隱閉關好幾年,精修淨業,曾在定中兩次見佛。出關後,即造丈六彌陀佛像,刻印《淨土或問》一文,勸導眾人念佛。常常應約演瑜伽焰口,屢次有所驗證感應。凡得到錢財供養,從不啟封看多少。經常出資,廣做佛事。乾隆28年9月,示現微喘小病,召請諸位同修弟子,環繞稱佛名號整整7天。臨終那天午後,讓眾人到大殿焚香,自己沐浴更衣,端坐稱佛名號而逝,享年85歲。
聞言
清朝聞言法師,字超然,俗姓費,嘉興桐鄉人。他從小不好吃葷,喜跏趺坐。7歲時,到靈隱山祗園庵出家,為人淳樸。在雲林寺碩揆志師自己說:「我是個鈍根人,不善長參究,只知道念佛。」禪師開示說:「念佛也可了生死。」法師從此依教奉行,精嚴戒律。晝夜六時,唯持佛名,不問他事。乾隆2年6月2日,法師忽然召請徒眾說:「我要走了,你們念佛送我。」隨即說偈如下:「吾年七十七,世緣俱已華。坐斷兩頭關,得個真消息。且道如何是真消息?」說完,合掌,端坐而逝。
道徹
清朝道徹法師,錢塘人,在半山嶺安隱寺出家。起初,他參訪崇福高旼諸老師,發明本有。此後,就專修淨業。住在杭州北門外四十里打飯橋文殊庵中,結期閉關。房中除了一桌一單之外,什麼也沒有。剛閉關幾天,得病,疲睏不堪,自己激勵說:「念佛正為生死,怎麼以病停止。」因此持佛名更加懇切。不長時間,金光照室,佛在光中為他摩頂,疾病霍然而愈。從此得念佛三昧,行住坐臥,再無異念。這樣過了3年,於3月15日出關。陞座說法之後,法師對眾人說:「我將在7月15日後西歸,請你們來相送。」到那天,眾人都到齊後,法師正設盂蘭盆會,眾人上前請問3月間說過的話。法師說:「有這回事,請你們住下來,少等幾日。」
第二天,法師請來相交善的崇福寺僧,囑咐他繼任庵中住持。第三天,法師設齋告別眾人。剛到中午,自己入龕,瞑目端坐而逝。不一會兒,又甦醒過來對眾人說:「與諸君遠別,可無一言?娑婆之苦,不可說,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不可說。日後大家倘若還記得我,但念阿彌陀佛,我們不久就可相見。錯過這一生,輪轉長夜,痛哉痛哉!」說完往生,享年48歲。這事在乾隆19年。
成注
清朝成注法師,字杲(gao音搞,明亮)徹,俗姓郭,徐州銅山人。他少年出家,20歲在寶華山受具足戒。此後遍參四方大德,繼承了天童石吼徹公的衣缽,隨即專修淨業。乾隆12年,法師住在蘇州獅林寺。皇帝南巡,駕游此寺,敕名改畫禪寺。法師每日率領大眾唱佛四會,常常是燭停香燼,眾人一一退散,而法師依然佛聲不絕。時常應邀演瑜伽焰口,所得錢財供養,全部交付監院,作為寺院修造費。不幾年,堂廡煥然一新,恢復舊日規模。法師每夜修大悲懺法,脅不沾席。一天,正持佛名號,木魚落地,法師忽然省悟。從此信口說偈,就像是往日學過的一樣。曾開示眾人說:
「腳踏無生路,四面何迴互。
推出眾人前,分明絕舉揚。
本來真面目,萬事皆具足。
觸著與磕著,處處超佛祖。
更有念佛親,西方勝境真。
蓮胎保養處,不隔一毫塵。
若人達此意,不勞向外尋。
業識消磨盡,往生即此心。
華開親見佛,萬象盡回春。」
見到問法的居士,就說:「娑婆苦,何不隨我往西方去。」乾隆34年4月,法師下痢,臥病不幾日,召侍者說:「扶我坐起來。」要桔餅湯喝後,正念而逝,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