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又要墮落,所以還是不受為好。
事實上戒律不是用來約束我們的,而是提醒我們要相信因果,不要造作惡業,因為不善的因必然會導致不善的果。佛制種種戒,五戒是根本。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可以種長壽的因,不偷盜會種富有的因,不邪淫種的是家庭和睦的因,不妄語種的是誠信的因,不飲酒能種智慧的因。
受持五戒並不是一種束縛,退一步講,即便不受五戒,只要做了殺盜淫妄的事情,也會遵循因果律來受報的,該墮落地獄、餓鬼、畜生的,一樣也不能免。以為不受戒做了殺盜淫妄的壞事就可以不受苦報,或者說少受苦報,只是自欺欺人罷了!佛不會對任何一個眾生施加懲罰,懲罰眾生的是因果律,是業力。佛發現了因果律,業力的真相後,就像媽媽愛護她的孩子一樣告訴我們:「孩子啊,如果不去做那些壞事,你就不會承受那樣的苦果!」
佛在世的時候有位蓮花色比丘尼,常勸婦女出家。有人害怕出家受戒後一旦破戒會墮落,她說:「墮就任他墮,還是比沒有出家的人解脫快!」蓮花色比丘尼說道:「我過去生中曾做戲女(演戲的女子),因為演戲時穿袈裟歡喜心生起種下了善根,到迦葉佛時得以出家修道。那時候雖然因為破戒而墮落地獄,報滿出地獄後,由於過去世的善根,今生又得以在釋迦牟尼佛座下出家修道,並且證得阿羅漢果,得到解脫。」
「常持於淨戒,福慧自莊嚴。」佛的三十二相,共同的因都是從持戒而來。慈老法師說,如果不持戒,想得一個生癩的野干狗身都得不到的。《華嚴經》中也講:「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若能具足持淨戒,一切如來所讚歎。」由此可知,戒是解脫成佛的根本,十方諸佛沒有不讚嘆持戒功德的。
在《雜寶藏經》當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涅槃七百年後,北印度罽賓國有一條名叫阿利那的惡龍大興災害,兩千位阿羅漢各顯神力也無法將它趕走。有一位叫祇夜多的尊者來到惡龍所,三彈指說:「汝今速去,不得住此!」惡龍聽到尊者的話立即離開了,片刻也不敢停留。
諸阿羅漢問祇夜多尊者:「我們都已經證得漏盡平等法身,為什麼只有你能降伏這條惡龍呢?」祇夜多尊者回答說:「我從凡夫以來,嚴格持守佛制的禁戒,護持微細戒如同殺盜淫妄四重戒一樣,我想是這個原因吧!」
了解了戒的功德,我們還要懂得持戒要以智慧為指導。持戒的人一定要培養菩提心去關照別人,不要單單為自己持,發「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來持戒,這就是有智慧。
我們對於戒法應該具足這樣的信心:解脫成佛的路上,一定要以持戒為舟航。如果大家能發起來受戒持戒的心,相信一定會很快得到修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