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0頁)

【推薦】帶業往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

那麼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問:臨終的時候以猛利的心念佛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淨土不攝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這個非人行沒有人的道德行為! 說我們身為人,是要有人格的...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曇鸞大師

【原文】 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欣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也。後遇僧菩提...

捨報往生法是否可取?

問: 是否存在捨報往生法,即捨去當生快速求生淨土,在家人可以操作嗎? 大安法師答: 在淨土宗的歷史上,捨報...

三類疾病的對治方法

疾病有三類:一是業障病,宿世的惡業;二是內傷,五臟六腑受到傷害,叫內傷;三是外...

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

最近在武漢的月湖畔看到了這個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對面地體會到了古人所享受到的生...

為社會加溫加暖

親人要出遠門,家人總會叮嚀:你要多加一件衣服;吃飯時,也總是說:趁飯菜還熱,你...

股市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這一段時間,不管是在微博還是微信,真可謂被這個股市的話題刷了屏,簡直刷到人眼暈...

迴向和不迴向有什麼差別

問: 迴向和不迴向有什麼差別? 大安法師答: 迴向和不迴向,差別很大呀。一個人能夠迴向,就是修一點很少的福...

【推薦】別讓想像破壞美好的一切

太虛大師說我們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人生改善,後世增勝,了生脫死,法界圓明。一切...

「圓通」的解脫境界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什麼叫做圓通?圓通它是一種解脫境界,...

殺業積久,則爆發災害

眾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貪瞋癡,發而為事,則無非殺盜淫耳。然盜淫二業,上智以義...

改變現實人生的三步驟

生命很寶貴,在寶貴的生命裡卻有很多痛苦,而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需要...

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是眾生呢

王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從佛學裡來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說:奇哉!奇...

借來的東西是要還的

在《楞嚴經》上說,你的發心不能有一個相狀。我們這樣講是高標準哪!高標準!即便這...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的方法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當然是多善根、多福德非常重要的因;那怎麼執持名號,一心...

李炳南老居士《常禮舉要》

(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

生死大事辦好後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有專執前之二句...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文鈔續編復崔德振居士書五) 念經念佛,皆可超度亡人...

凡夫應當先求往生後才來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發大心,要在此世間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轉...

不必另擇一所,家庭便是道場

勸人念佛修行,固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當勸之。倘不能於家...

【推薦】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少年時期

美國富豪洛克菲勒每次出差,到了酒店只開普通房。侍者不解:您兒子每次來都要最好的...

如何掌握給亡者助念和開示的時間

問: 法師說,給亡者開示時,不要死板地每隔兩個小時開示一次,那助念人員怎麼掌握開示時間呢?難道就在剛斷氣時...

如何快速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

問: 如何快速地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固的信心,內心深處潛意識對阿彌陀佛不再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在凡夫位,能夠完全...

曾為浪子偏憐客

在我們教內每一位信眾可能對《安士全書》都不陌生了,這部著作是清代的周安士居士所...

殺生是這個時代的劫難

關於殺業,在戒律裡面規定得非常具體,它的成立首先要具備殺心、殺緣。殺心就是你動...

【推薦】青年人應有的愛情觀

做一個出家人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於成佛更加不容易。例如我們說,釋迦牟尼佛是「三界...

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二、我慢,於諸僧寶,...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禮讓第一;不急不急,威儀第一。 要慢要慢,注意禮...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

如何判斷發心的大與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眾生界盡...

日常生活的發心與行道

我們一般人學佛,目的是什麼?圖現前的利益,怎麼樣能滿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慾望.現...

人間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經》說:從前有夫妻二人,禱天求子,婦即懷娠,生四種物,一是旃檀米鬥,二是...

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呢

如果說佛法的學修、傳承依賴於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揚、普及同樣依賴於相應的弘法布...

【推薦】念佛人被人認為孤僻被嘲笑,該怎麼辦

問: 我是台灣台北三十三歲的念佛行人。請問,出離心是不是會顯得孤僻?我要與這殺盜淫妄的世間一起過日子,覺得...

礦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師

李圓淨居士編寫《印光大師嘉言錄》。他就在一篇文稿裡面講,他有一個朋友,是在煤礦裡面工作的。這個居士也常常下...

皈依後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嗎

海青,《佛光大辭典》解釋得非常全面,對於我們增廣見聞很有好處,今引用如下: 乃...

處世不求無難,謀事不求易成

處世不求無難。 你處在這個世間不要求沒有苦難,沒有厄難。如果在世間你沒有一切厄...

老是碰到跟你過不去的人

一般人對家親眷屬都是很親愛的嘍,沒有問題。對冤家對頭呢,對冤家對頭他就有瞋恨心...

少欲守道,精進不已

佛法是要讓我們增強這個智慧,這種智慧來自什麼?就是要我們至誠懇切的心,從清淨心...

坑矇拐騙是自掘墳墓

本來朋友之間有規勸共財之義,朋友是由家庭中轉向社會的重要一倫。朋友之間靠信譽作...

臨終十聲能往生,不能抱僥倖的心態

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個十念是通兩時,通平時,也通臨終。這...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

人生在世,留一點幫助別人

佛經裡有一則譬喻故事,在印度有兩個婦人,同時得到一種名叫「庵摩羅果」的水果。甲...

康僧會大師:誠感舍利,傳法東吳

康僧會(?-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師,隨其父經商移居交趾。10 餘歲出家...

堪忍世界需放下

常有人問命運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問題。在日記《堪忍世界憂苦多》裡面,把...

人體基因與業力信息

現代生物科學說,人的基因(DNA)決定其體型、相貌、膚色乃至許多疾病。而佛教說...

信自己與不執著

信心 信能渡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岸。 救心 佛陀所說的教理...

你不貪了,苦就沒有了

一切眾生在怖畏當中、衰惱當中、憂患無明的暗蔽當中,永遠離不開苦難。不覺不知;也...

所言黑影, 非佛菩薩之影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影,亦非怨親對頭所現之影。以...

何得怕魔現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當在往生西方上認定。方可不負此番三寶加被之深恩耳...

不迴向亦能獲大益,此語欠妥

接手書,並閩佛化社書,及大綱大事記。備悉此社尚正當,但尚欠專注淨土一門,以期即...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薩示現的嗎

問:佛未顯本前,各聲聞等皆由修成,開權後,一切八部亦皆是大菩薩乘願輔化,然則佛弟子既無一是凡夫修成,佛出世...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輿家言,何可為準。若如所說,則富貴之人,永遠富貴,何以高門每出餓殍乎。世之最...

佛書若示有版權,則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薩為利眾生,即頭目髓腦尚肯捨,況光之蕪穢語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學,信...

誡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心虔念,雜念即滅。切不可瞎打...

屠夫、妓女皈依佛後就能不墮地獄嗎

問: 昔有某居士問,皈依佛不墮地獄,捨身後不墮耶,抑永劫不墮耶。並問近來上海等地皈依者,半屬操業不規青樓之...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實多半是魔境

問: 小女現年廿二歲,矢志不嫁,吃素念佛,業已數年。今春其母亡過,伊哀思篤切,數日不進飲食。後經弟子囑其為...

與子女因緣總不出此四種

接汝與明道師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爾夭逝,不勝慨嘆。況汝教養多年,費若干精神...

不可代人誦經念佛而圖名利

內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廣行種種方便。如周急濟困, 拯災救難等, 謂之助道...

欲急得一心不亂,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紛飛, 尚欲急得一心不亂,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謂淨土法門, 重在信願...

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體孱弱, 當息心正念, 俾神不外馳,...

超越肝癌的勇者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這件事的主角姓陳,因為我沒有事先得到她的同意,所以不準備將...

聖人的血淚

印光大師教我們,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覺到佛的真理是世間上沒有能比...

別被不重要的目標阻擋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頭去尾,老天爺剛好把中間的五十年留給我們了。這五十年,從富到貴...

諸佛為何選擇在人間而非天界成佛

《增一阿含經》中,記載過一則公案帝釋天供養釋尊時,曾向釋尊提問:該用人間的食物...

【推薦】省庵法師《不淨觀頌》

佛為貪慾眾生說不淨觀,觀之既久,貪慾即除,可以越愛河而超苦海。餘閑居閱《大智度...

讓你的生死業緣乾乾淨淨

一個清淨的比丘跟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在鄉間的小路走的時候,尚且不踏生草,作為一個...

眼前活計放不下耳

我們不能真為解脫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計放不下耳,這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 修行人的通...

要增加修養,先要從改做起

一個人要增加修養,先要從改做起,從受做起,從自我要求做起。怎樣改,怎樣受呢? ...

為什麼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為什麼佛陀在講六波羅蜜之前要講這三種意樂?就是你作好準備沒有,我們要相信一個道...

實際修行過程中間要防止四種病

《圓覺經》上面說過: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

曾國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個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國藩。他就寫了一本傳記小說,名字叫做《曾國藩...

如何掌握病人斷氣時刻的念佛速度

問: 在斷氣之時,給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頂念佛嗎?還是按照平時念佛的速度慢慢地念?怎麼靈活掌握病人斷氣...

北宋宰相張商英的學佛奇緣

張商英是一位宰相,他信佛的經歷有點奇特。他原來對佛教很反感的,看到佛教的寺院建...

「兩面人」更甚於壞人

兩面人是一句罵人的話,形容一個人不誠實,在這邊是一個面孔,在那邊又是一個面孔。...

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

有僧人問夾山善會禪師: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為什麼說沒有這些東西?夾山說:...

子真牧牛

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在廚房工作,馬祖問:你在做什麼?石鞏答...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願禪師辭世前,門下問:和尚去世之後將往何處?南泉答:山下做一頭水牯牛去。...

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門神秀禪師的示眾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大家都...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處?

唐肅宗時,西天大耳三藏來到東土,自稱有他心通,肅宗要慧忠國師加以試驗。慧忠國師...

兩個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住此山?」龍山說:「我見兩個...

禪修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裡面兩腿一盤,監香師父扛著香板走來走去。各自閉目...

放棄工作在寺院長期做義工可以嗎

問: 弟子的獨子三十多歲,他不想成家,嚮往出家,停薪留職在寺院做義工已半年了。弟子受了菩薩戒,如果兒子有出...

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惡人

世間上有很多我們認為的惡人,但是所有的惡人裡面他都有他的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

改善生態環境要從心做起

由於人類日趨膨脹的物慾與自我中心主義,地球的生態環境正不斷遭到破壞而日益惡化,...

如何順利完成一晝夜經行念佛

大家到東林寺參加晝夜經行,首先要遵守經行的秩序。經行中要聽好法器,保持好前後約...

判斷是否為明師的四依法

韓愈曾經說過:術業有專攻。因此,學習任何法門都應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明師,不...

智諭法師佛七講話(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亂 今天是我們佛七第一天,先告訴大家...

有這樣的姿態才叫學佛

到佛門裡來,第一個破的就是這個我,就是為破這個我來的。所以在古代,我們以前的寺...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慮宜遠,思宜近。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遠大的計劃、遠大的目標,但是我們在...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前面是講人,這裡講事情。 我們在辦事當中有兩...

【推薦】同樣是佈施,但所得果報卻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因緣生就是說,你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你不同的...

佛門裡的養生妙方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指2013年全...

飲酒的三十五種過失

飲酒會有很多的過失:飲酒有可能破壞家庭,飲酒有可能影響身體健康,飲酒有可能危害工作。所以說佛陀制酒戒,無論...

住持之道與待人之道

心定法師剛接任佛光山寺的住持不久,他告訴我一件事: 有一天藥石後,他在大雄寶殿...

佛門裡為何把酒列為重戒

酒類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煩惱和壞的毛病,甚至更壞事情都很多,打架鬥毆。喝了酒就壯了...

淨土法門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無常不貸人。 花正開時逢驟雨,索當危處值奔輪。 瓊林玉樹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