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的成分提升,請你把業力的部分降低,因為你兩種力量都有。我們不敢說完全沒有業力,但是你要帶業往生,起碼你要保證你的願力,向上的願力是超過於向下的業力,否則你沒辦法往生了,因為你的心理素質太差了。
那麼這個業力是怎麼來的呢?事出必有因。為什麼我的心有這麼強的業力呢?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我念了半天沒往生呢?因為你攀緣心重,因為你把外因緣看得太重要。一個人很重視生命的結果,你的業力就很重。你把今生的結果看得太重要,你的人生觀是來享受的,你把這個感受看得太重要了,感受就容易刺激到攀緣心,攀緣心就會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內心有這麼重的生死業力,因為你放不下今生的水果。可能你福報太大,但是你不要因為今生的福報,障礙到你的來生,你划不來的。因為今生只是一個水泡,一個暫時的因緣,不要因為今生而障礙到你的未來,今生只是個過程。所以當你覺得你的心攀緣很重,你就要收一收了。
怎麼收呢?你一定要有願望。一個人沒有願力,你很難抗拒業力。人要有目標,要有理想。這個目標不能是今生,只能把目標設到來生。所有在今生能夠實踐的東西,在佛法裡面都不承認這個叫做願力,都不算。你說我幾歲要幹什麼、幹什麼,這個都不叫願力。真實的願力要出世間的,跟世間不能沾上關係的。比方說求生淨土,比方說成就佛道,這個才叫願力。所以你必須要把內心願力的比例提升,把業力降低。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因地發心要正。我們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如果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你就不可能往生了。你充滿了生死業力,你怎麼往生?你因地是這樣子,結果就已經出來了,你那個答案都出來了,佛教不能違背因果觀。
所有往生的人,可能他念佛的數目不一樣。有些人念了三年往生,有些人念了一年往生,有些人只念了三天,有些人臨終的時候往生,佛號的時間都不一樣。但是往生的人一定有個共同點:他放棄了今生的因緣,他把生命放到來生去。所以臨終的開示最重要的就是讓他放下今生,把心放到來生去,這個是唯一可能往生的。臨終最怕回頭看,說實在話,人生不堪迴首,臨終你只要回頭一看,你就走不了。所以這癌症病患,你要開示很簡單,就是叫他把目標放到來生就對了。你不要說:「唉呀,不行啦,我今生還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因為你講這句話,表示你的生命充滿了業力。所以到底你是一個生死業障凡夫,還是一個依止願力的菩薩,就在一念之間而已。這個作為因地發心很重要。
我們先不談修行,至少建立一個正確的概念,到底你覺得內心的願力比較重要,還是外在的世界比較重要?因為你這個選擇一錯,就完了!你的因地是虛妄的。《楞嚴經》說了,你用沙煮不出飯。你用攀緣心為根本來念佛,所有的佛號都是夾雜並充滿了生死的業力。不是阿彌陀佛沒辦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來,是你沒有準備好,阿彌陀佛早就準備好了。所以這個順從本願就是說,雖然我們做不到,起碼我們的頻率、我們的磁場跟諸佛是在同一條道上,以佛心為己心,以佛志為己志。淨土宗沒有說要你趕上佛陀,它要你順從,起碼你活在願力,而不是活在業力,這是基本功。
其實人生你花很多時間去攀緣,到最後臨終時你會很後悔,因為你得到的東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場。你現在不收心,你臨終一定後悔,因為你的心放得這麼廣,臨終的時候那個龍卷風、生死業風在破壞的時候你會很痛苦。你花那麼多時間去經營的東西在臨終消失的時候,你會受不了。所以你早一點收心,你臨終也不容易痛苦。因為你遲早得收,不要等臨命終再來收,你也收不回來。
在我們剛開始的地方,第一個因地發心,《楞嚴經》講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現在只有兩種選擇: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緣——生命的結果,還是把精神放在內因緣,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門、願力,你只有兩種選擇。這個選擇會影響你最後的結果:一個是生死業障凡夫,叫做業障深重;一個是依止願力的菩薩,叫做功德莊嚴。這第一個根本,我們叫真正發心。所以第一個你選錯了,後面就完了。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的成分提升,請你把業力的部分降低,因為你兩種力量都有。我們不敢說完全沒有業力,但是你要帶業往生,起碼你要保證你的願力,向上的願力是超過於向下的業力,否則你沒辦法往生了,因為你的心理素質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