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96頁)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難報經》,縷述了父母猶其是母親對兒女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父母對兒女的感情表達方式也是...在南傳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佛陀說法,講究應機,提倡隨機施教。 比如,對小孩,佛陀教他們要不妄語等,而不講高深的業、輪迴理論;對老者,...
佛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徹...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1)戒:...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不堪,蓬頭垢面,佛陀勸之道:...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生...
原文: 接手書,知發勇猛心,不勝欣慰。但只以終身吃素,一心念佛,為惟一無二,決...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說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是為了成就聖道,一般來說,你初地以後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麼...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隨緣與染緣。隨緣是菩薩,染緣是凡夫。大家千萬不要把染緣認為是...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遣。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
恭敬佛像之學處分三: 一、真實義;二、以公案說明不敬佛像之果報;三、應學恭敬 ...
我們要發懺悔心來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這部經中有一品,叫《懺悔品》,就是要...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維,無論晝夜都常常思維...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了達夫妻皆是緣,因此不可...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說,想出家當和尚,其實很早就有人有這個想法了。淼鎮上有戶人...
夢窗國師(1275-1351)是日本明代著名禪宗高僧。他開創了位於京都嵐山山麓...《大乘寶雲經》說:閻浮提內耆婆醫王最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如耆婆,若有人問心中結使煩惱邪見疑悔病...21世紀是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在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導致了精神財富的流失。信仰缺失、焦慮不安、冷...慈悲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貴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別人、包容別人,更懂得如何去愛惜...在五台山曾經認識一位日本來的大學生遊客,他告訴我他是佛教徒。在朝拜寺院的時候,我發現他面對佛像都不禮拜。在...簡單的區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 前生的因不可改變,今生的努力卻各有差異。有時候,即便前世是...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質之一。也是荷花最動人的地方。佛教之所以特別崇尚荷花,也在於荷花的高潔。 但是,荷...目前,整個社會最大問題就是人的心態失衡,並且到了危機四伏的地步。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各類惡性事件,正是向我們...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裡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生命的密碼,根據現在的科學家說,已經研究出來了,那就是基因!其實,生命的密碼基因的另一個名詞業力,佛陀早在...人到了迷惘的時候,就會想要算命卜卦,求神問路。籤條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定凶吉,卻不考慮因果。其實,人生的上...我以前跟諦閑老法師學教,在他那裡參學。聽諦閑老法師說:自己有好處,給人家講講說說也有好處,不會用功的也會用...各位新戒,你們受戒,就要以戒為師。一個人,今後在佛教裡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價值,就看你的受戒...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請他進宮。使者到來時,禪師正在山中燒...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這裡聚集一堂,飲水思源,追念師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師...問: 想聽師父分享現今念佛時的感受,及師父念佛的心路歷程。 大安法師答: 念佛各人可能感受都不一樣,或者跟...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子們在靈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著維那、悅眾師父們精進用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個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體就不大好,生病時...
一、起床 作為佛教的居士,我們應該怎麼起床呢?起床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心...
我曾經看過一位患者,她為我上了一課,不但是有關戒律的一課,也是啟示習慣影響我們...
下面講到綺語,綺語譯為雜穢語,雜就是閑雜,穢是污穢、污染,這樣的話語。《俱舍論...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遇到一個真正歡喜快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
原文 歲在丙午, 予掩關於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 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
一 總說: 論云: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謂今日已後,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間...
善導大師(西元613681年)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臨淄人(今山東淄博市)...
自稱湛山老人的倓虛法師是中國佛教界盛傳的三虛虛雲和尚、太虛大師、倓虛法師之一,...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對發心出家的人表示讚歎。東林寺歡迎四海的弟子來東林...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種善因,不要種惡因,為什麼呢?就好像我們的釋迦佛多生多世被...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要念佛。這一觀念是不對的,是極其危險的。 一、淨...
世人都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可是真正在境界現前時,往往因為...
消災治病有求必應 病有能醫者,有醫不能醫者。能醫者,外感內傷之病也。若怨業病,...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有何關係?佛法由教法和證法兩...
早晚功課,為亡人稱名迴向。森則按照普通叢林功課,每朔望早課完,禮祖時,將禮畢,...
講到學佛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為什麼要學佛?二、可以...
隨緣兩個字,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尤其是遇到困難,無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問: 觀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心是無...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
我們一般人很難被勸諫,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煩,你對一個人講話他聽不進去的,因為他...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揚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緣的道理,所謂諸法...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護法,叫做須達長者,他生前就證得初果,具備了四不...
世人哪裡知道,暴富之後,不僅沒有帶來預期渴望的那種幸福生活,相反,痛苦卻隨之摩...
編者按:本文選自倓虛大師《影塵回憶錄》第十八章之科學的問難,本題目為編者所加。...
本文節選自《印光法師文鈔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當前題目為編者所加。人生三...
今天承劉典獄長之邀,來和各位講講佛法。佛法的大要,就是最普遍、最簡單的因果兩字...
所謂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順利的環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測風雲,也可以是...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問: 曾經在路上遇到過一母女,向我討要飯錢,我當時想她們雖然可憐,但可以自食其力,又因為擔心她們是騙錢的,...
禪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
安世高大師簡介 安世高大師(約西元二世紀),安息國人,名清,字世高。系安息國(...
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
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一歲半被賣入尼庵,換了一擔谷子,養活了一家...
印光大師非常重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讚歎弘揚不遺餘力,不僅將此章與...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觀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種...
一九八五年,我從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來,將寺務交給心平處理。在傳法大典那天,記...
我們平時的生活,除了衣食住行會影響健康情形外,有時「四大」不調和,也會百病叢生...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離苦得樂超越生死: 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勿強求、 要感恩...
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有十種業障纏縛。具體講就是:無慚、無愧、嫉妒、慳貪、悔、睡眠...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
很多人都知道,把錢放在自己家裡並不保險,因為可能會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燒...
百丈禪師的從林二十法則中說:從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精進以持戒為第...
佛法的修行實際上就是修戒、定、慧,因為修戒可以讓我們得到福報。有了福報我們的學...
經常有人問一學佛如何如何,是什麼原因?最多的算是一聽到佛號或者見到佛像就會流淚...問: 生死都是一種痛苦,而我們又如何權衡於期間呢? 達照法師答: 如果認識到了生死的痛苦,那就發心超越生死...
五僧緣影之信仰的傳承 愛因斯坦說時空是我們的錯覺,我就在這種錯覺中長大。當我發...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跟入息...
佛所說一切法門,雖高深玄妙,圓頓直捷,皆須斷盡煩惑,方可了生脫死。若斷而未盡,...
佈施是一個好事。在菩薩六度裡面,佈施擺在第一。 大家體會為什麼會擺在第一?我們...問: 在您的開示中一再提到信願的重要性,然而能發出真信切願卻非易事。學佛者往往有一時會發出真實信願,但一回...
佛陀在世時也曾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有一件事讓佛陀永遠難忘,那就是:孫陀利譭謗佛陀...
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子中,是智慧第一的大尊者。以...
學佛,就是要學得可以清楚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但是談何容易啊!不過,佛陀...
一位慈濟志工贈予珍貴的奇楠香木塊與奇楠念珠,希望能為證嚴上人添福、祈佑健康。上...
古時有位修行人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稱。兩位比丘慕名前往求法,途中見一年老憔悴的比...
人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苦樂的感覺因人而異,它只是個...
佛陀廣開法門,希望弟子能通達佛知見、力行佛本懷之法。阿難尊者見這麼多佛弟子當中...
為善就好像掘井一樣,只要井掘開了將水汲出來同樣會再湧出泉水,最怕的是我們不懂得...
「無常」的道理大家雖然常聽,但卻很難體會這兩個字更深層的道理;就算能體會,也很...
我們平時面對外境時,常會加以分別,卻從沒有好好地觀察自己的內心。 安住聲色 不...
藥方: 防風:20g 附子:10g 牛夕:5g 萆薢:5g 茯苓:30g 石斛...
宋代青原禪師有參禪三重境界說: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之入,看山不是山,...
為什麼不結婚?這問題,我遇到了許多朋友,都曾這樣問過。他們以為,假使大家不結婚...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這平等指: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2.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 為什麼平等,因為,眾生皆有佛性,...
報恩不在於物質,而在於那份心
自己為自己負責
為人處事要講究方法

憨山大師開悟的經歷

歡喜與憂悲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居士楷模彭際清

印光大師對一位囚犯的開示

培養自己心靈的力量

阿彌陀佛幫我們遠離了分段生死

別把染緣認為是隨緣

修悟的六原則

佛像的真義與不敬的果報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漫談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世間有兩個字始終無人知道

心頭無事一床寬
療治眾生的心靈疾病
淨化世界,需要從心做起
慈悲充實了生命
禮拜自己心靈的莊嚴
天意與人為
荷花與污泥
調心之道,離不了心學
「熏習」的力量
基因即是業力
吉凶誰來定
參禪人的一念之差
戒住則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禪者的心境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歷程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夢中仙人指路 臨終正念往生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習慣在臨終時的影響

綺語之毒,招災引難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

念佛三昧摸象記

為何日日鬚髮今日必死之心

善導大師弘法的二則傳奇故事

湛山倓虛大師傳

大安法師談出家

為什麼提婆達多總想加害佛陀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常行堪忍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有多喜樂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病好的幾則故事

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如何為亡人稱名迴向

學佛前要先研究三個問題

隨緣不是隨便
心怎麼會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呢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被眼前的妄想誤導

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

有一天善根發動,不得不學佛

暴富並沒帶來幸福

劫運下的悲慘世界

印祖開示如何對治瞋恚

佛法的大要--因果

【推薦】印光大師論逆境

念佛的十種功德
動機決定施捨

未成佛前,皆當修習淨土法門

安世高大師的簡介生平

【推薦】錯解「人生是苦」的含義

淨慧長老的晚年感言

印光大師論念佛圓通章的聞思修

如何才能生起厭離心

星雲大師獨白:有苦不能說 我就這樣忍了一輩子

生活要合理化

磨煉心志二十四字

現代眾生的十種業障纏縛

一切修行人必讀——印光大師悲心慈語

錢要放在哪裡才保險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戒定慧學有門入

學佛不要落在感應玄妙上
生死都是一種痛苦,如何能權衡於期間呢

五僧緣影:達照法師的出家因緣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菩薩六度,佈施擺第一
怎樣才能堅固往生淨土的信願

佛陀與風塵女子的因果

舍利弗不成菩薩的緣由

俱絺羅尊者問生死

真正的吉祥物不須遠求

德高望重的祇夜多尊者

佛陀僧團論苦的根源

憑一隻死鼠致富的乞兒

供養佛陀的發霉玉米糰

看花開花謝--善用身體過秒關

找小鳥當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