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93頁)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常人往往視逆境為外來因緣,總不知究竟的緣由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與人我之間琢磨...

戒,不要拘泥於戒相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個妃子,人稱末利夫人。她皈依佛教,並且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

木頭與蛀蟲

有一根木頭上,忽然來了一隻小小蛀蟲,整日在木頭身上爬東爬西。木頭不耐煩地對蛀蟲...

童叟無欺的服務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餘,我與隨行的徒眾也會抽空上街購物,一方面想借此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

心裡的墳土早幹了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老子和莊子是放曠逍遙哲學家的代表。尤其莊子曉夢迷蝶的典...

人無信不立

人講的話即成信,人無信不立。戀人彼此立下的山盟海誓,就是一種承諾;商業往來,訂...

修行人著魔的主要現象

一、共修時的魔事 修行人發生魔事時會有那些現象出現呢?這可分自修與共修兩種情況...

過河要拜橋

有一句成語說過河拆橋,意謂受人幫忙,事成之後,忘恩負義,這是不懂得感恩圖報。如...

藕益大師《十大礙行》語譯

我是修學淨土宗的初學者。淨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為目標,看似容易,實行困難。為什麼?難就難在一心不亂這四...

堅持良知,不說假話

人常常為自身的利益,不惜說假話,欺騙別人,有時候甚至用盡心機,佔盡別人的便宜。...

浪子回頭並不難

一位年輕的寡婦發心供養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用飲食充足,幫他整理住處,灑掃炊煮,縫補衣物,生活無後顧...

不幸的命運

目犍連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樂的天堂,也能看到地獄受苦的景...

手上的戒指,未必能保證白頭偕老

張先生享齊人之福,娶了兩個老婆,大老婆年紀比較大,小老婆年輕貌美。他為大小老婆...

信願持名,心不顛倒

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告訴我們,所謂的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整部《法華經》,它就...

用短暫的痛苦,來解決長遠的痛苦

什麼叫精進呢,《廣論》當中提出了兩個定義。就是當我們在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這個三大...

永信法師:不怕少林寺成網上寺廟

永信法師,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屆全國人民代...

禮佛有七種

這個禮拜在慈老法師引證勒那三藏裡頭說,禮拜有七種。內無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禮拜...

生起厭離心,淨業才容易成功

信、願、行是修行淨土三資糧,其中願即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種心理狀態。它來自智...

如何看待淨土宗行人是「自了漢」

問: 有人說我們淨土宗行人是自了漢,您怎麼看待? 道安法師答: 有的人說我們淨土宗是自了漢,自顧自,求生西...

修學佛法最應警惕什麼

問: 當下修學佛法的人最應警惕的是什麼? 道安法師答: 我們修行淨土法門的人還要警惕一點,世事無常,時不我...

學淨土宗為什麼還需要學天台宗

問: 我們修學淨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為什麼還需要學習天台宗呢? 道安法師答: 現在一般來說,學...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顛倒事

一個人生到世間上來,他是有他的標準的。給他吃的東西應該是五穀、蔬菜,不應該吃動...

寧可割肉補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門中有副著名的對聯:楊歧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這副對聯來源於佛門中兩...

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為什麼我們讀經典?就是借教觀心!一個修行人,什麼叫做靜坐、修觀?就是你跟你自己...

最珍貴最稀有的微笑

我在行醫的路上,曾經遇到一位患者菩薩,他雖然是一位屠夫,但是平常待人誠實寬厚。...

從此我步入了佛門

我到清修院的時候,正是一個早晨。到了門口一叩門,裡邊出來一個小和尚。他的名字叫...

心忙則忙,心閑則閑

你請某人幫一下手,也許,他會回答你:你沒看見,我正在忙著嘛? 你請某人做件事,...

中陰身的定義與壽命

中陰身的定義 自亡者斷氣,第八意識脫離軀殼,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稱之為「中陰身」...

思地獄苦,念佛自然懇切

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 念佛...

以愛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約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有一戶大宅,那是一座古色古香...

一念誠心的出發

大陸有座龍山寺,是從唐代就有的古剎,聽說清朝時代有一時期,寺內的香火鼎盛。為何...

幸與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來到佛陀講經說法的祇樹給孤獨園拜訪佛陀。佛陀為波斯匿王解說...

白毯與駱駝皮

我們在分分秒秒間,要把心照顧好;一切的行動要謹慎、守規矩,如此,生活才能平安。...

修行時要先「調五事」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環境作保證,如安定的社會和清淨的道場,也要有好的小環境作保證,...

方寸心間的抉擇

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對佛教素無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家人康僧會到吳地(今江蘇省吳...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國師,前世是一個十不全的書記師。因為受到富家千金的羞辱,難過得想自盡...

處世要有因果觀念

有位年輕人熱衷於事業,一心想發大財,每天早上他都會先繞道到城隍廟拜拜,祈求城隍...

遵循生活的規則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準備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海邊戲水。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孩子們說: ...

一顆有主的心

元朝的時候,連年的戰火,局勢動盪不安,老百姓有家歸不得,為了保全性命,流竄各地...

如何分辨魔障與業障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異常狀況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說不出究...

怎樣才叫做清淨

一、清淨的內容 清淨這一句話,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單純,其實,分開來也有好幾...

淨業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攝住

六根中最難攝的是耳根與意根。眼睛能見屋裡的東西,但見不到外面的景致。所謂一葉障...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問: 作為佛弟子,該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師答: 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因為物慾橫流,當事人甚至會...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會舉行一些超度法會,大的舉...

天趣之因與果報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為他沒有因緣聽到正法、...

仙趣之因與果報

天、仙、神、鬼不一樣。什麼是天?天就是光明義:天是行十善,人死後用化生往生天堂...

鬼道的十類

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報;鬼道受報以後,再轉為畜生...

人趣之因與果報

一、人趣之因 (1)負債者互相追債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來討債的,兒子向父母親討...

玄奘大師最後魂歸何處?

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處,而且也成...

把握現在的因緣去創造來生

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間的道理,它只建立一個生命,你今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感受是跟你的業力有關係

諸位要知道一個事情,當你看到某一個人,你起快樂的感受,你跟他之間有善業的因緣,...

只此浮生是夢中

許多時候,一些從事演藝工作的人,不覺都會發出對生命深沉的慨嘆:「人生如戲,戲如...

均提沙彌的前世今生

有關因果報應的道理,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始終是一般善信經常疑惑及...

幸福要向何處求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有幾乎相同的願望,那就是幸福。然而什麼...

莊嚴自己,也要莊嚴世界

「莊嚴」這兩個字,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許多佛弟子在說,如「法相莊嚴」、「妙相莊嚴」...

勿作「二寶」弟子

在家信眾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在佛滅度之後,佛寶、法寶還完全依靠僧寶來傳遞...

不怕揚名晚

相傳戰國時代的魏文侯,曾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兄弟三人都是名醫,哪一位的醫術最好呢...

有佛法就有辦法

在我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養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勞苦,但十二歲出家以後,佛教卻給予...

把吃苦當成吃補

人,大多數都喜歡嘗甜頭,不歡喜吃苦。 其實,人生本味,酸甜苦辣,百味雜陳。有人...

工作最偉大,服務最神聖

英國格拉斯哥市的一家書店門口總放著一箱舊書,有一個靠獎學金生活的窮學生在箱內看...

人不應該被壓力打倒

時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順、情感糾葛、社會壓力等種種原因而苦悶煩惱,甚至出現輕生的沖...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個身體,可以做好事,做壞事。拳頭,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惡;你...

萬般煩惱的根源

唐朝馬祖道一禪師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從這句話而契入悟機,徹悟後隱...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懼,怕就是苦。因為心生畏懼,就表示沒有辦法應付壓力、災難、痛...

從禪修立場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難消融的,這是最可愛、最堅固、也是最討厭的東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

金光明沙、咒輪、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據密部,持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即在利...

佛化道德的特質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圓滿的德行,他的特質何在?佛化道德的特質在般若。 梵語般若,華語...

淨土法門不僅利益身後且益生前

【淨土起信一:淨土之說,多見於日用之間。而其餘功,乃見於身後。不知者,止以為身...

如何避免刀兵劫——戰爭與和平的因素

我們人生,生存在這個世間,一種苦未了,一種苦又跟著再來;可以說是八苦交煎,苦不...

香積法味供養

昔時世尊聽聞維摩詰長者臥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師利菩薩前去探望、慰問。諸菩薩、佛陀...

臨終能否捐贈器官

所謂菩薩一切悉捨,吾人臨終是否可將色身各器官,捐贈病厄之人,或留作醫界實驗?據...

貪瞋癡是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類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

末法時代魔強法弱

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的時候,魔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擴大,佛的勢力一天比一天縮小。佛...

解讀「生命的第一課」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開學第一課竟是生命、...

想賺錢要靠努力與福報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地位的陪襯。古人說:有錢能使...

我為什麼會到廟裡來

芒鞋破缽隨緣化 在傳喜法師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經常討論的問題是:我們長大後應該...

念佛對治惡業障道

惡業障道發相,亦有三種:一沉昏闇蔽障、二惡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

財佈施不及法佈施功德大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這個問題《金剛經》中講得非常清楚。《金剛...

不經中陰身,頃刻做菩薩

如果我們都沒有接引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都是很昏迷的,很顛倒的,如果臨終助念念...

仰天而唾,唾還從己墮

佛法告訴我們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之因果真理。在言說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惡真誠虛偽,若起心是善,是清淨心,所謂...

出世間法的成功

世間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發財等。今年是馬年,確實也有這個品質馬到成功。成...

慚愧心與七聖財

一、慚愧的意義 慚愧,是慚與愧的併稱,即對已犯的錯誤生起羞恥或內疚之心。《俱舍...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就是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拜《藥師懺》可以替代別人懺悔

在《《藥師懺》法特點四》的日記中講了《藥師懺》第四個特點是六度齊修。我們拜《藥...

去除無明的習氣

人從無始以來,常因無明和習氣而使得自己意亂情迷、顛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

分分秒秒觀照當下一念心

過去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深山裡的道場打坐用功。他的師父常常教誡弟子們說:「你...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染沒有慢慢調伏啊,你就一開始...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讓大家能在學習大乘正見方面得...

以「五心」面對緣起的危機

我們用佛教的緣起法來分析危機的必然,絕不是在幸災樂禍,而是要告訴大家,既然危機...

印光法師小傳

一、簡狀 印光法師,法諱聖量,自署常慚愧僧。1861年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俗姓...

末法眾生專修淨土法門

佛說了生脫死的修持法門很多,大體分為律、教、禪、密、淨五宗,總歸為二種:一是通...

隨緣隨份盡力放生,成就淨土資糧

古往今來,有眾多高僧大德致力於放生事業,昔智者大師買臨海四百多里海灘,作放生池...

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嗔心,就是瞋恚無忍的心,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喪失,忘卻本性...

宣化上人答問錄節選

問:如何辨別善知識,惡知識?誰是真正的明師? 宣化上人:末法時候邪正不分,你就看他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爭心,...

命可以算嗎

站在佛教的立場,並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風水的原則,這些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安貧樂道,惟慧是業

現在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讓你學知識技能,把人生最好的光景用在非常枝葉的問題上。很多父母為他的子女花很多...

如何燒香才是正確

問: 法師: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應該如何燒香才是正確的方法,聽說有很多講究,我想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挽回天災人禍第一妙法

念佛免災減災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

濟群法師:敢於審視傳統佛教中的陳規陋習

核心提示: 濟群法師出生於閩東,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幼時,在雙親的帶領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