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91頁)

印光大師嘉言錄--分禪淨界限

●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圖。【書二】十...

印光大師嘉言錄--勉居心誠敬

●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

印光大師嘉言錄--論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無常 ●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

印光大師嘉言錄--勸信願真切

甲、示真信切願 ●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子們都天天去聽。有一天晚...

學習《十善業道經》有五方面的意義

十善業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樹木花草嗎?同樣,沒有十善業...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

菩提,是覺、佛果的意思,即無上正等正覺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謂。心是能發之願心...

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裡殺,買現成的。你在家裡,總希望家裡吉祥,如果天天在家裡殺羊...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

問: 請開示:作為佛教徒、學佛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金融、經濟危機的時代,目前...

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來整個七寶地面都會動搖。你看《觀經》講觀大勢...

理解劫運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簡略。劫波,翻譯成中文叫時分,是一種時間的概念。這種時間的概念用...

求生淨土的靈芝元照律師

靠持戒很難解決生死問題的,這個時代靠戒律很難斷見思惑。宋代有一位,是一個律宗的...

業障障礙我們修淨土法門

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修淨土一法有這麼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卻不去修。這到底是什麼原...

臨產可念觀音聖號

印光大師這種菩薩的心腸。作為一個比丘,有些事情沒有必要他去談論,談論了可能還會...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上來就跟你們介紹木魚和佛號。可能你們對此並不感興...

念佛人的為人處世

一個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為上,最要緊的是敦倫盡分。敦,是行持,倫,是五倫關係...

跟眾生結淨土緣

佛在世的時候有這麼一樁事情,有一個國家的眾生很難教化,像富樓那、舍利弗這些弘法...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上來說,就是信我們所處的娑婆...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製定的?而且大小乘經典都讚歎...

如何在臨命終時落實信願心

念佛就能往生嗎? 清朝續法法師曾著文論述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若以念佛一門、攝生...

審視自己的個性

從小被認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這個詞聽上去並不像批評,我誤以為個性不錯。但個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從沒認真思...

要想彩票中獎應念哪尊佛號

問: 請教您,彩票中五百萬以上大獎,念哪尊佛或菩薩名號好?我不是想佔他人便宜,我只是想過去累劫修的福德,讓...

為父親擔心,該咋辦

問: 頂禮法師。我心裡很痛苦,小時父母離異,我被判給了父親。父親對我比較冷淡,我前面的二十幾年不快樂。現在...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藏經有什麼方法?依循什麼次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

念佛人的悟處

淨土法門的困惑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來,一直就有許多疑點困擾著學佛行人,念佛能...

淨化我們的語言,減少口舌是非

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不得體,常常會傷人又傷己,引起很多麻煩。佛教有所謂的妄語,不論是一般人喜歡聽的虛偽奉...

怎樣保護學佛人的信心

佛教講信解行證,如果沒有信,其他的全部談不上,解行都是談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們今天的時代,學佛人的信心...

從小我到無我

一、禪是什麼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禪不即是知識,知識並不離開禪;禪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從禪而獲得;禪...

但願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講究平等心,要求我們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們不應因此而奢求別人都要以平等心對待自己。因為,各人各有因...

對壞習慣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找,中年了,還未找著。一天,他找到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於是...

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佛教反對執著,但佛教讚賞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學佛也一樣,選定了法門,就要鍥而不捨地進行努力的修練,不可朝三...

不相信機遇,哪來的機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說什麼什麼事不能這樣,否則,有不良後果,他會說:不會那麼巧吧,而現實中,偏偏就有這麼巧的事...

要謙虛、勿驕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薩、有羅漢、有天人。 我們人,在這宇宙中,是非常脆弱、渺小、低智慧的動物,你看:說活,...

外在體現內在

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們接物待人時,首先,要觀察外在,如言語、行狀等,即所謂的...

被心中的鎖鎖住了

中國古語說:蒼蠅不釘沒有縫的蛋。也就是說,蛋是自己壞了,然後才發臭的。 佛教中也說:獅子是被自己身上的蟲咬...

看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對沒有親眼看見的事物,常常給予否認。你說:世上有佛,他就說:我怎麼沒看見。你說:極樂世界很莊嚴、地...

要懂得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中國古詩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佛教中,有個盲人摸象的故...

要看淡權位

權位,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塔,海浪一來,就垮了,連沙也找不到。 不說古代,就說現在,各國的總統、總理、部長,...

要為兒女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佛陀,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今天,這麼多人還在朝拜他倣傚他學習他。 許多時候,身教勝於...

不應以職業論貴賤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這平等指: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2.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 為什麼平等,因為,眾生皆有佛性,...

報恩不在於物質,而在於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難報經》,縷述了父母猶其是母親對兒女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父母對兒女的感情表達方式也是...

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南傳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

為人處事要講究方法

佛陀說法,講究應機,提倡隨機施教。 比如,對小孩,佛陀教他們要不妄語等,而不講高深的業、輪迴理論;對老者,...

憨山大師開悟的經歷

佛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徹...

歡喜與憂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1)戒:...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不堪,蓬頭垢面,佛陀勸之道:...

居士楷模彭際清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生...

印光大師對一位囚犯的開示

原文: 接手書,知發勇猛心,不勝欣慰。但只以終身吃素,一心念佛,為惟一無二,決...

培養自己心靈的力量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說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阿彌陀佛幫我們遠離了分段生死

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是為了成就聖道,一般來說,你初地以後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麼...

別把染緣認為是隨緣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隨緣與染緣。隨緣是菩薩,染緣是凡夫。大家千萬不要把染緣認為是...

修悟的六原則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遣。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

佛像的真義與不敬的果報

恭敬佛像之學處分三: 一、真實義;二、以公案說明不敬佛像之果報;三、應學恭敬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漫談

我們要發懺悔心來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這部經中有一品,叫《懺悔品》,就是要...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維,無論晝夜都常常思維...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了達夫妻皆是緣,因此不可...

世間有兩個字始終無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說,想出家當和尚,其實很早就有人有這個想法了。淼鎮上有戶人...

心頭無事一床寬

夢窗國師(1275-1351)是日本明代著名禪宗高僧。他開創了位於京都嵐山山麓...

療治眾生的心靈疾病

《大乘寶雲經》說:閻浮提內耆婆醫王最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如耆婆,若有人問心中結使煩惱邪見疑悔病...

淨化世界,需要從心做起

21世紀是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在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導致了精神財富的流失。信仰缺失、焦慮不安、冷...

慈悲充實了生命

慈悲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貴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別人、包容別人,更懂得如何去愛惜...

禮拜自己心靈的莊嚴

在五台山曾經認識一位日本來的大學生遊客,他告訴我他是佛教徒。在朝拜寺院的時候,我發現他面對佛像都不禮拜。在...

天意與人為

簡單的區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 前生的因不可改變,今生的努力卻各有差異。有時候,即便前世是...

荷花與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質之一。也是荷花最動人的地方。佛教之所以特別崇尚荷花,也在於荷花的高潔。 但是,荷...

調心之道,離不了心學

目前,整個社會最大問題就是人的心態失衡,並且到了危機四伏的地步。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各類惡性事件,正是向我們...

「熏習」的力量

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裡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

基因即是業力

生命的密碼,根據現在的科學家說,已經研究出來了,那就是基因!其實,生命的密碼基因的另一個名詞業力,佛陀早在...

吉凶誰來定

人到了迷惘的時候,就會想要算命卜卦,求神問路。籤條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定凶吉,卻不考慮因果。其實,人生的上...

參禪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諦閑老法師學教,在他那裡參學。聽諦閑老法師說:自己有好處,給人家講講說說也有好處,不會用功的也會用...

戒住則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們受戒,就要以戒為師。一個人,今後在佛教裡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價值,就看你的受戒...

禪者的心境

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請他進宮。使者到來時,禪師正在山中燒...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這裡聚集一堂,飲水思源,追念師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師...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歷程

問: 想聽師父分享現今念佛時的感受,及師父念佛的心路歷程。 大安法師答: 念佛各人可能感受都不一樣,或者跟...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子們在靈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著維那、悅眾師父們精進用功,...

夢中仙人指路 臨終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個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體就不大好,生病時...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為佛教的居士,我們應該怎麼起床呢?起床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呢?我們心...

習慣在臨終時的影響

我曾經看過一位患者,她為我上了一課,不但是有關戒律的一課,也是啟示習慣影響我們...

綺語之毒,招災引難

下面講到綺語,綺語譯為雜穢語,雜就是閑雜,穢是污穢、污染,這樣的話語。《俱舍論...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遇到一個真正歡喜快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

念佛三昧摸象記

原文 歲在丙午, 予掩關於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 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

為何日日鬚髮今日必死之心

一 總說: 論云:第二思惟死無定期者,謂今日已後,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間...

善導大師弘法的二則傳奇故事

善導大師(西元613681年)中國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臨淄人(今山東淄博市)...

湛山倓虛大師傳

自稱湛山老人的倓虛法師是中國佛教界盛傳的三虛虛雲和尚、太虛大師、倓虛法師之一,...

大安法師談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對發心出家的人表示讚歎。東林寺歡迎四海的弟子來東林...

為什麼提婆達多總想加害佛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種善因,不要種惡因,為什麼呢?就好像我們的釋迦佛多生多世被...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要念佛。這一觀念是不對的,是極其危險的。 一、淨...

常行堪忍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有多喜樂

世人都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可是真正在境界現前時,往往因為...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病好的幾則故事

消災治病有求必應 病有能醫者,有醫不能醫者。能醫者,外感內傷之病也。若怨業病,...

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有何關係?佛法由教法和證法兩...

如何為亡人稱名迴向

早晚功課,為亡人稱名迴向。森則按照普通叢林功課,每朔望早課完,禮祖時,將禮畢,...

學佛前要先研究三個問題

講到學佛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為什麼要學佛?二、可以...

隨緣不是隨便

隨緣兩個字,是很多人的口頭禪。尤其是遇到困難,無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

心怎麼會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呢

問: 觀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心是無...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

被眼前的妄想誤導

我們一般人很難被勸諫,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煩,你對一個人講話他聽不進去的,因為他...

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揚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立在因緣的道理,所謂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