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3頁)

宇宙人生都離不開因緣果報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緣起。人間萬事萬物都...

【推薦】嗔心會傷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們的菩薩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對菩提心最大傷害的煩惱,就是嗔心! 《菩薩...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一個是它表層的規範,第二個是...

臨終的兩種正念

臨終的正念它是有兩種正念: 第一個是聖人的正念、祖師的正念。他臨終的時候真的沒...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師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個鍋漏匠,由諦閑法師安排他在一個破廟裡修行,因為他小時貧苦,沒有...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們強調修行的法門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麼咒,你持《大悲咒》、持《往生咒》...

佛力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才是主動的

佛的力量是很大,但是他永遠是被動的,你心靈的力量是主動的。這樣子我們就講到三力...

【推薦】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謙,處同輩宜退讓。 (蕅益大師《靈峰宗...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淨土宗的祖師裡面,在開悟之後的一個特點置彼而取此。這句話很重要。那為什麼要置彼...

網上皈依是否如法

問: 有的寺院開通網上皈依,說是為了方便世間人。世間人登錄寺院的網站,填寫個人信息,然後進行網絡提交,寺院...

你有沒有做到至心求往生

現在我們末法的眾生這個心都是狡詐的,都是虛偽的,都是做表面文章的。所以表現在政...

弘一大師與太虛大師的法緣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藝術家、教師,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門後,甘守枯寂,精...

「離苦得樂」的新髮型

在當醫生的時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後就去美容院剪頭髮,我一去只跟理髮小姐說:前面的...

【推薦】感恩「病」,讓我更懂慈悲

我從十三歲開始病,到現在五十多歲,病足四十多年,可說是一位專業的病人,出家後曾...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就是用法來作供養。我們知道,我們用種種的...

超越虛妄的「我」

當深深靜下來觀的時候,確實發現我是虛妄的。就像我們看到電影屏幕上的人在動,但只...

【推薦】這麼有錢,為什麼還來學佛

有的人看有錢的老闆也學佛,覺得有點好奇:這麼有錢,為什麼還學佛?有位老闆說:我...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去而來。 佛教說因緣觀─諸...

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引淨土宗的二祖善導大師說: 「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

你的目標是淨土還是娑婆

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當中,前後四次勸我們應當要發願:眾生聞者應...

「永保初心」的意義

問: 在聽您開示的時候有句話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動和啟發,希望師父能再給我開示一下這句話嗎,頂禮師父。 慧...

通過什麼表現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問: 師父,通過什麼表現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還請師父慈悲開示。 慧廣法師答: 如果我們修行後,心變...

心的罪源來自無明愛慾

人間最需要的就是愛,但是愛一有偏差,這個愛就會變成污染的愛,變成煩惱、無明、迷...

【推薦】佛珠掉了,佛心仍在

作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傳者,身邊總有一些弟子及辦事人員,他們日常要面對...

祭祀祖先應該用素食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昔須達①為佛營室,...

殺戒包括我們平常吃的肉食嗎

問: 師父慈悲,學人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嚴持四重戒的殺盜淫妄。這個殺戒包不包括我們平常吃的這個肉食。謝謝師...

念佛號時是否還需要觀想

問: 念佛號,是否需要觀想?還是只需自念自聽? 大安法師答: 執持名號的時候,就不要帶觀想了。念茲在茲,自...

【推薦】供養地藏菩薩能獲得十種利益

未來和現在的眾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潔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就是清潔的...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

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佛出世的因緣為的什麼?因為佛是覺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煩惱...

夫妻間該如何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絕對不是女子的牛馬。家庭的組...

何謂「禪門破三關」

江蘇揚州高旻堂上來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長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乘大...

如何處理家庭裡面的煩惱

問: 請問師父為什麼我們在外面的煩惱倒是好處理,但家庭的煩惱我是越掙扎卻越深呢? 慧廣法師答: 家庭當中,...

如何花錢花的有意義

在現今社會上,有一些人的生活過得非常奢華,出入坐的都是名車,甚至是加長的豪華轎...

謙卑低頭的人生態度

夜誦《妙法蓮華經》。讀到《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薩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讓我著實有...

為何佛菩薩少而眾生多

問: 法華經舉手低頭,皆能作佛,佛又於無量劫前,曾說法華,由是觀之,無量劫前,曾有所謂佛者,於世度眾生矣,...

【推薦】修淨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嗎

有謬云:年少力強,宜習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這個是在當時明朝有一個錯誤的觀...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自在,因為你沒辦法操之在我...

一個人會著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個大家庭三界當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歡喜,就來干擾你了,這時候應該...

【推薦】我從前生的妄想而來

清朝有一個居士叫王鼎實居士,這個居士從小就很聰明,悟性很高,他看什麼書一看就懂...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

如是利益,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居士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

沒有價值的東西要放在心裡做什麼

要怎麼修忍辱?(為什麼會覺得那是種侮辱、壓力?) 有人問我說:要怎麼修忍辱?因...

障道的四個因緣

障道的因緣,就是我們做事情常常遇到障礙。讀書遇到障礙了,交朋友遇到障礙了,留學...

囉嗦嘮叨對孩子成長有沒有影響呢

問: 師父,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為了關心孩子,平時免不了囉嗦嘮叨,不知道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影響呢?請師...

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

問: 師父,逃避和出離有什麼不同呢? 慧廣法師答: 通常,初學佛的人,必須要有厭離心,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修行...

從佛法的角度看業力與命運

常有人問:佛教徒(或佛教)認不認為有命運的存在?答案是:佛教承認有命運這一回事...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二十八號往生,對此我不盡感...

因果同時,念佛當下成佛

我們一般講因果,都是講異熟的因果,但下一段就講到因果同時。 也就是說,大乘的因...

佛號念不准,可以往生嗎

問: 如果念佛號念不准,可以往生嗎? 淨界法師答: 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可以以各種身相出現,入一切眾生心想...

如何開發智慧增強記憶力

怎麼開發智慧呢?鈍根、無讀誦性的人,聞地藏菩薩的名號,見地藏菩薩的像,就以他的...

為什麼有時會突然閃現非常惡的念頭

問: 有時非常惡的念頭會突然閃現,這是為什麼? 大安法師答: 俗話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為什麼是自己呢?...

【推薦】往生淨土不能存僥倖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觀經》中的下三品往生說,反正造了惡業,臨終十聲乃至一聲都...

經常夢見鬼神或已故的親人是怎麼回事

佛在《地藏經》中說,如果未來世諸眾生等,或者在夢中,或者在醒過來時,他會見到諸多的鬼神,以及鬼神千奇百怪的...

如何化解當下的情緒

所謂老僧入定,是指在定中不會有情緒,但是在平常生活裡可能還是會有情緒,不過這個...

淺說佛教生財及理財之道

中國人近年在海外對奢侈品的購買力驚人,根據匯豐銀行本年初公佈最新報告《走遍全球...

【推薦】先生在外面有第三者該怎麼辦

問: 師父好,現在外面社會上,有第三者的現象很多,遇到應該怎麼處理? 傳喜法師答: 原諒別人的人是最美麗的...

【推薦】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種種法生。我們凡夫眾生,心跟外境...

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

深達勝義,萬勿生疑 眾生對淨土法門,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

善用其心——可以扭轉人生

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去創造一個業,這時候你的想法...

【推薦】改變價值觀——執著變灑脫

快樂無憂是名為佛 禪宗有一位祖師說:快樂無憂,是名為佛,但是我們時常都不快樂,...

散心念佛與至心念佛,兩者功德大相懸殊

聽說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經註意深信, 切願, 求生西方?佛法法門無量,...

吉凶禍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禍福的根源心念 為什麼會有吉凶禍福的現象呢?原來只要我們一動念,我們的...

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益處

首先直接的益處,由於相信阿彌陀佛,由於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念了阿彌陀佛以後...

托缽生活的要義

釋迦牟尼佛出世說法之後,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們放棄了世俗的生活方式,在僧團...

信願不真的四類淨業行人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

吃素者不用還命債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是要擺脫這個惡業。對我們的世界有一點了解了之後,再唱三寶歌...

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何還要破妄顯真呢

問: 有人說末法時期只要念佛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破妄顯真呢?破妄顯真是聖道門的修行方法吧,淨土門只要我們一向...

【推薦】「心有千千結」是啟動不了佛號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這個就是生滅心! 第一個,你今生會活得很痛苦,因為你的心作...

【推薦】沒有信願,再多佛號都沒有用

我們淨土宗的人,強調臨命終的感應道交,因為我們真正最後的結果的驗收,是在臨命終...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開悟之後,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他宣說的法門,第一件事情講到...

【推薦】今生沒有往生,下輩子就更難往生了

智者大師,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門多障眾生念佛觀,念佛它不一定用於往生,你看很多經...

培養第二念的覺悟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是迷惑顛倒的時候,那麼我們就...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德十八不共法。 概言之,佛陀...

釋尊捨壽留壽的甚深含義

釋尊八十歲時在拘尸那迦入滅,這是歷史的事實。然而關於釋尊的壽量,諸宗的認識卻不...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應、要迴向願生西方淨土,...

如何對待念佛時耳中傳來的其他聲音

問: 如何對待念佛時耳中傳來的其他聲音? 大安法師答: 首先,念佛是什麼?念佛是修心法,是要都攝六根淨念相...

淨土法門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決定能往生。那不要以為,哎呀,這個話我不...

吃素戒殺是阻斷怨怨相報的惡性循環

殺業是人類行為當中非常深重的一種惡劣的衝動。眾生都是以強凌弱,如果沒有文化、宗...

【推薦】傾盡身心弘揚因果輪迴觀念

我們在這個時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氣地、有根據地把這個輪迴和因果的真理展示出來,以...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只和少數眾生有所關係。無論居...

末法時期如何選擇善知識

問: 末法時期善知識很重要,該怎樣選擇呢? 大安法師答: 末法時期善知識的重要性,就在於給你建立正信、正知...

求生淨土和求升天堂有沒有差異

求生淨土和求升天堂有沒有差異?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師公印海上人曾經說過,他的老師...

【推薦】我們並沒有比別人高多少

修慈悲忍辱的善行。瞋恚心有兩種人,一種是放逸的人,動不動就發脾氣。要談的是第二...

不可怨以怨,行忍得息怒

講到佛法,那是很深廣的,現在只能提出一點來說。我所要和諸位說的,只是一個怨字,...

依止不生滅心,不要跟著感覺而走

佛陀在前面的經文當中,說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同時存在二種的情況:第一種是五蘊所成...

說說吃仿葷素食的尷尬事

大家都知道中國漢傳佛教自梁武帝極力倡導素食並數次下詔禁斷酒肉文,強迫僧侶實行素...

本來什麼都沒有,只是循業發現而已

《楞嚴經》把我們一念心性的體用做一個說明,如來藏簡單說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含藏...

想了生死必須掌握正確的軌則

初學者必須由文字來做引導的,這以下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 比方說外道跟佛弟子的差...

【推薦】先求認命,再求改造命運

《唯識學》上說:我們凡夫的執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局部的執取。什麼叫局部的執取...

內心創造了外境,外境又牽動我們的內心

整個修學佛法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生命提升,從雜染的六凡法界,提升到清淨的四聖法...

【推薦】五種要下無間地獄的罪行

五種要下無間地獄的罪行: 第一種,就是不孝父母。 如果有眾生不孝順父母,就是日...

臨終助念時,對亡者的開導很重要嗎

問: 臨終助念時,對亡者的開導很重要嗎? 大安法師答: 一切不學佛的人,在臨命終時,我們盡量要創造機會讓他...

如何面對人生的「兩難之間」

人生常會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擇而處於兩難之間的時候,比如:父母吵架時,兒女到底應該...

信佛後事情不順,這是怎麼回事

問: 我看見不少佛友,他們信佛、念佛,但是還有很多煩惱,有人做生意失敗,有人與婆婆不和,有人孩子不聽話等等...

記慧明長老:從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靈隱寺方丈慧明老法師(1860~1930),大江南北,無人不知,尤其為...

學佛者應如何防止過失

問: 學佛者應該如何防止過失呢? 慧廣法師答: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佛者亦是。但應時刻具足三心,時刻反思...

「八風」是如何引發煩惱的

八風中的譏、毀、衰、苦本身就是煩惱,我們想大家比我還要清楚。所以,這裡就不再重...

「上香」意義的省思

農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兩地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