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3頁)

【推薦】調整心態比你佛號數目更重要

淨土宗一般人的盲點在哪裡?在第一個。我相信淨土宗的人多少對今生的痛苦都有所體會...

【推薦】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換求加持。 好,這個地方...

這樣的念佛方法正確嗎

問: 在念佛的時候一直用法師所教授的方法,創造念佛的音聲再聽回去,但是我每一句佛號都必須要觀想阿彌陀佛的容...

【推薦】調整心態有三個方向

從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出離心。 我們開始修學大...

是愛,還是交易?

若時不隨順,則都無所愛,爾時起貪愛,唯同於貿易。---中觀四百論 偈頌直解: ...

色身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通常,每個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身體。當我們為他人付出一些勞動,總會計較報酬、計...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來

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當中面對無始的妄想,處理生生...

【推薦】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

【推薦】勿以聰明驕人 真實用功方好

勿以聰明驕人 真實用功方好 觀來書,詞義均好,無可改,故不批。汝年二十一,能詩...

朝靈岩,思法語,沐祖恩

已是第二次來靈岩山寺,對這裡的一切還記憶猶新。上次來時是春日,此刻已是暮秋,花...

朝山拜佛要達到兩種作用

首先表揚一下小眾,今天行堂的時候沒有聽到像昨天那樣的桶呀、勺呀等等的交響聲了,...

【推薦】難道您還沒有玩夠嗎

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佛說無量壽經》 定位生命的價...

如來藏與阿賴耶

藏即含藏,如來藏中含藏如來無盡的功德。一般區分在纏如來藏和出纏如來藏。纏指纏縛...

【推薦】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

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能作得條條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師有云...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問: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切身利益真的受到很大的損害,該如何對待才如法如理? 大...

【推薦】放下名利枷鎖 老老實實念佛

現代人生活忙碌,從出生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社會。不外乎都是為了享受好的生活而...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總共經歷了兩千年的時間,我們回顧中國佛教的歷史,我們可以發覺...

【推薦】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裡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願的攝受...

樣樣與他人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某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比賽,由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是蘇聯、美國...

精進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載體

我們已經知道了拜佛菩薩與拜神的區別。佛菩薩沒有分別心,但是神是有分別心的。所以...

【推薦】念佛人很多,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淨土宗其實在逐漸衰微當中,這是很遺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為什...

【推薦】他善根強跳得過去,你不一定跳得過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個案。我們的確看到很多特殊個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說六祖大師是賣...

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大師

鳩摩羅什(西元 344-413年),龜茲國人(新疆疏勒),自幼聰敏,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

不小心謗法還能往生嗎

問: 謗法的罪很重,我們都很害怕。我們是以好心來弘揚佛法,如果由於無知,不小心謗了法,而自己不一定能意識到...

居士說出家師父的過失有什麼果報

問: 在家居士說出家師父的過失有什麼果報?請師父詳細指點,以免初學弟子犯錯。 大安法師答: 在家居士首先要...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說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修...

《宗鏡錄》之法師十過

若不觀心內證,法師略有十種過: 一、但外求文解。而不內觀修心。釋論雲。有論而無...

懺悔業障每天都要去做嗎

問: 請問師父,懺悔業障是否在向佛表達所做的業障之後更要放下,還是要每天的懺悔直到什麼時候? 淨界法師答:...

三法印之諸法無我

我們凡夫的心有兩種攀緣,第一個,攀緣外境。第二個,向內攀緣內心的自我。我們看看...

【推薦】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唯識所現, 就是我們過去...

為什麼有些人持戒持得很辛苦

持戒要老實相信,不能要信又好像不信 (一)老實人持戒,會覺得更輕鬆、更省事、又...

【推薦】印祖談家庭教育中母親的重要作用

五倫,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家庭關係在五倫中佔了三項,其...

明得因果心量大

我們的心量不夠大,不能打開,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不了解,從而在所產生...

別讓難得的人生掉進「空」的陷阱

學佛的人往往被世人誤解為處於被打擊了、絕望了、避世了等等消極的處境,出家人更是...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溝通

我們一般人追求名聞利養,你怎麼把生命的方向調正呢?這不是勉強說:我現在開始要走...

世界眾多,分四大種類

土,即世界,為眾生所依居處。眾生為正報,世界(土)為依報。眾生不能離開所居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很容易嗎

問: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眾生卻對娑婆世界貪戀不捨,何解? 大安法師答: 往生西方淨土,你...

【推薦】懷的是畸形胎兒,要不要生下來呢

問: 如已經懷了一個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殘障的,沒手或沒腳,是否還應該將他生下來?將他生下來是否會使他...

【推薦】念佛人如何給自己定一個合理的目標

問: 印光大師常常用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來鼓勵學人精進念佛。很多人為了保險起見,便以此為根據,給自己念佛設...

善巧方便救人於水火

《功過格》裡有個公案。有一位固安縣的縣令叫梅公,你看他的作法很有意思。有一天,...

【推薦】了生脫死的人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氣魄

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佛說無量壽經》) 這種生命...

皈依三寶是離開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們能夠知道理體三寶裡面的清淨本性,那麼我們生命,已經產生很大的反轉。就好像經...

【推薦】念佛還要持戒

一、念佛,體會佛的心願,就會照戒律去做 (一)以為受持淨土法門只要信願持名就好...

菩提心是本來就有,還是因緣而發出來的

問: 師父,我想請問一下,我們經常說要發菩提心,那這個菩提心是本來就有,還是因為因緣而發出來的一個心? 淨...

【推薦】修無分別智要從哪裡著手

問: 師父慈悲,聽您上課時曾經說過,有一母親他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看書的時候睡覺,另一個是睡覺的時候還看書。...

如何才是真正幫助亡者往生

問: 師父慈悲!可不可以請師父解釋一下,如何臨終助念才是如法,才是真正幫助亡者往生? 淨界法師答: 這個助...

如果人人出家人類會滅絕嗎

如果人人都無慾無求,依佛教去修行,人類豈不要滅絕了?其實。即便真的出現了人人出...

人生的真正價值

這裡在座大多是青年學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然後時間的車輪就...

妄想本來就沒有的

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誤,你的心就向外攀緣,修行先...

【推薦】把快樂的果報迴向淨土

我們講到實相的義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

改變你的思想,使令業果不成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到清朝一個吳毛居士: 這個吳...

放開手腳要怎麼放

放開手腳要怎麼放?就是只有你看到,你的內心是一個圓滿的球,你的整個生命是一個圓...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法是指什麼

問: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是指什麼?如果是指世出世間一切法,那佛教和其它宗教都應包括在內,對嗎?如...

五種不淨觀戒掉肉食

現在有些人覺得吃素很難。其實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五種不淨觀,要對肉生起厭惡之...

【推薦】人在憤怒時要有忍勁

和州的一個村莊,有一個居民養了一百隻鵝。有一天,這群鵝把鄰居家的稻禾吃了。這鄰...

妙高禪師與韋陀菩薩

在雪竇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據說當初妙高禪師,就在那裡修行,精進用功,晝夜不息。因...

掃除塵垢感得相貌莊嚴

記得在佛的公案裡邊,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燈師,每天打掃,打掃之後有個要飯的來了,...

【推薦】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成了手機的奴隸

僧團裡不讓用手機,除了少數執事法師因寺務需要以外,出家眾都不用。 我們一進僧團...

【推薦】第三世怨的結果

淨土宗祖師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對淨土法門產生正信,不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沒有三皈依能往生嗎

問: 沒有三皈依能往生嗎? 大安法師答: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要學佛念佛求往生的話,應該來受三皈依。如果你三...

既然心即是佛,為何還要學佛

問: 何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學佛? 濟群法師答: 雖然心即是佛,但我們目前的生命現狀是不是佛?佛...

福報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來了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

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不斷地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生...

【推薦】想趨吉避凶,就要調伏慾望

儒家思想認為什麼是好人?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啟發道念。他今生通過學習,努力...

在佛法中積集善業,但來生有五種可能

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等種種法門,都是佛陀製定的大功德法,我們每一個人都...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們曾經有很多次的生命經驗,歷...

如何提高我們的管理能力

問: 有沒有好方法,能提升我們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能更好的教導下屬,創造更好的價值,懇請師父開示。 慧廣法...

什麼才是成功的標準

我對當今所謂的成功,從來比較淡泊。日前,一位朋友擬去參加一場屬於那類的成功學講...

佛陀成佛的過程

經云: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

電視和電腦的危害

科學的進步和物質的便利,對人來說,其實並不是好處。它的好處是有漏的,不究竟的,...

【推薦】佛教戒律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娛樂,以世間法來說,人之對於娛樂,是不能缺少的,人類自初民開始,便...

減劫中人的福報越來越薄

隨著減劫的次第,人的壽命越來越減。以這個作為標誌,也就意味著所有的東西都在衰減...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問: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大安法師答: 業因就是你舉心動念,行為造作,他有個串習,那串習如果你沒有止住,...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種表達

成為老年人是每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頭髮白了,牙齒動搖了,耳朵也聽不大清楚...

除念佛外還需要受持哪部經典嗎

問: 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是否要選一部經典來讀呢?該選哪一部?目前我在日誦《阿彌陀經》,是否足夠? 大...

如何放鬆身心念佛

問: 弟子經常將佛號提在心中,唯恐丟失;同時時常謹記發菩提心與念死。但是有佛友指出弟子念佛的心太緊了,應該...

佛門乃第一福田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當然也包括色界天,這些天人他在天上的壽命雖然很長,但是總有...

【推薦】晝執火炬的人

佛經中有一則典故。佛世時有一位修行者,他覺得修行是為了離開亂世,除了自修也要教...

人若不慎思,往往會被小人利用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深山裡,有兩隻猛虎,一隻叫善牙,一隻叫善博,感情很好,每天都...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煩惱

修行本來就要有隨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熱酷暑的環境,要修得心地清涼,也是一種考驗。...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

貪著福果報

《大智度論》云:世間人心動,愛著福果報,而不好福田,求有不求滅。 所謂一切唯心...

學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學佛人不能脫離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著禪意的存在,修行不離世間覺,修行是改變自...

進寺院沒拜佛是否要負因果

問: 皈依後進寺院必須要禮拜每一位佛嗎?若沒拜是否也要負因果? 理淨法師答: 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也是...

【推薦】就算貪戀一枝草,也還要再來輪迴

一、那蜈蚣呢?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沒有摔傷啊?! 有一天,我的恩師和大眾去出坡,...

【推薦】把寬廣的人生釘在求財享樂的一角上

當今社會,人們認為只有豐裕的物質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只有物質享受才是人...

【推薦】慾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較愚癡

作為一個菩薩,他不應該這樣(貪慾),所以他要常念知足。為什麼要知足?因為多欲不...

深積善緣,普勸往生

對一切眾生跟我們有恩德的,哪怕是給過我們吃一頓飯的人、喝一杯茶的人,我們都要滴...

一日無常到,唯有業隨身

我們眾生現在夢中,在這裡造業,在這裡壽命短暫,在這裡冤家對頭碰面,在這裡(求)...

淨土法門的真實大利

到底這部《阿彌陀經》講的利,利在什麼地方啊?我們有時候真的是無動於衷哪!如果是...

何謂五眼

在佛教的名詞裡,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這幾個名稱,...

念佛消業障出家獲新生

我家族從祖輩開始,男眾有一種共業,壽命都短。我沒有見過爺爺,據奶奶說,爺爺生前...

輪迴的因素與轉變

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一個輪迴的因素是什麼?第二個...

如何改變第八意識

問: 師父慈悲,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第八識,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把倉庫拆掉,那這個拆的時候,下手處是在它起現行...

超越輪迴導歸淨土的路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冥心體察,則何塵而不出...

【推薦】把苦惱的根源找出來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如鏡照...

蕅益大師開示的三種念佛

念佛理觀與事修之應用: 一、惟念他佛──專注佛境──淨土法門 二、惟念自佛──...

以身作橋結善緣

《大智度論》談到,釋迦牟尼佛因地用種種身份來跟眾生結緣。其中有一個身份,就是示...

煩惱來時提不起佛號該怎麼辦

問: 當煩惱習氣來臨的時候,我們的念佛心不強烈,甚至提不起佛號時,應如何對治? 大安法師答: 煩惱習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