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95頁)

我們都會變老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看完之後討論,無關乎電影,只...

受持五戒對淨土學人的意義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如果你是修聖道門的,從聖道門的角度,我們受持五戒...

諸經釋忍辱

《六度攝論釋》云:能滅盡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隱。故名為忍。 《優婆塞戒經》說...

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

《菜根譚》有這樣一段話: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

拜懺的方法

我們看拜懺的方法: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定誓願。四、讀誦禮拜。五...

檢討「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檢討自己的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我們平常不知不覺中,都在培養一些習慣,沒注意到它與...

內心深處要厭離到徹骨徹髓

為什麼淨土法門講信願?這個願就是厭離娑婆。這厭離娑婆不是在口頭上說的,而是在內...

印光大師臨終助念的解讀

臨終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況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

積陰德以轉天心

原文: 人生世間,壽夭窮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惡者,則亦有轉禍為福,轉福...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所見境界

接手書,知日誦精勤,欣慰無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薩之影,亦非怨家對頭所現之影。以...

因果複雜,肉眼凡夫不能明瞭

來示雲,時當末法,彼邪見魔黨,往往身泰體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惱。豈非定業...

怕鬼及有怨業病該怎麼辦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係普結孤魂緣者。小則蒙山,中則焰口,大則水陸,同是一...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民國時期佛門的兩顆巨星,他們...

有六種情況,必須把這個罪懺掉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

印光大師對蘇州佛教的貢獻及影響

印光大師(1861~1940)是中國漢傳佛教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弱冠出家,禮...

極樂世界究竟有多遠

問: 極樂世界究竟有多遠? 濟群法師答: 《六祖壇經》說: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這是從自性彌陀、唯心...

具足信願的人會散亂念佛嗎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請教,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具足信願,散亂心念佛能往生。一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

了解放逸的源頭

現在人總想休息、放鬆,為什麼呢?因為太累了,這其實是生命力不夠的表現。 從報德...

居士怎樣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親閑聊。當談到居士時,這位父親氣哼哼的說:自從他信了佛以後...

佛教的心理調適

一、三寶為依怙 輪迴三界中的我等眾生,悉是煩惱具足的病人,病因甚眾,略述有二:...

羅睺羅的眼淚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了行為,一發脾氣就六親不認,...

別把佛法當成一門學問

若我們自稱佛子,聽了佛法,卻不守戒,你學佛,但卻把它變作了一門學問,這是如王陽...

藕益大師含淚念佛

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24歲出家,25歲開悟。他這個人善根很強、觀照力很...

印光大師開示養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對豆子、豆油也特別提倡。並提出,保養的辦法並不是像世人尤其現代人...

印光大師教「攝耳諦聽」念佛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便在世...

誦經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問: 誦經、念佛不能清淨,時時妄想雜念,這樣是否都白念了呢? 大安法師答: 不會的。我們念佛不能清淨是正常...

不要購買有佛像標籤的香燭

賣香這件事,最容易培福,也最容易造罪業。製造粗劣、不潔淨的香,裝潢標新立異,把...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淨土法門

問: 現在密宗很興盛,許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門,我們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大安法師答: 我們對密宗的修...

在家居士應注意的威儀

什麼是居士? 答:是指虔誠信仰佛教,並且受了三歸五戒的,優婆塞(男)優婆夷(女...

哪些供品不能吃

問: 齋跟素? 夢參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葷,不吃蔥、韭、薤、蒜,不吃肉;吃齋不是,齋是過午不食。持八關...

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麼

問: 阿彌陀佛!請問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看來你還是有懷疑啊!《觀經》...

廣欽老和尚指導如何內心用功磨好剃頭刀

有一天,在建築工程正忙,工程車、建築工人都來準備做工的時候,老和尚知道我的恩師...

一念決定往生的信願,才能感佛接引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

誦地藏經與念佛

你讓我看看你的修學日記,我瀏覽了一下。從字裡行間流露出你對佛法的虔誠及修學的精...

蓮池大師不食肉的論點解析

(一)人不宜食眾生肉 (人者,仁也。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 【原文】 ...

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淨土法門,是以信願行三資糧作為往生的條件。這三者是鉤鎖相連的關係,如鼎之三足,...

受菩薩戒沒有過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問: 弟子受了菩薩戒,但上班後,沒持過午不食,持齋日也沒有,是不是犯戒? 大安法師答: 關於菩薩戒,對十重...

出家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和出家的條件

問: 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的區別在何處?若要出家,應具備什麼條件? 大安法師答: 區別在什麼地方?首先從自力...

勸念觀音菩薩聖號

●問:如遇危急時,勢不能一時兼誦各咒,應以何者應用之?答:遇極危急之災難,但念...

有願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問: 淨土法門實在穩當,但有願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沒有修淨業三福,又沒有念淨土三經,能否往生?宿業未懺淨,念...

念佛人也吃肉,應如何解決

問: 請問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樣吃雞鴨魚肉,應怎樣解決? 大安法師答: 首先,你不要把門檻設得太高。他剛...

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體...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持...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

為何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十萬億佛

問: 極樂世界的人何以只須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道安法師答: 這乃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力的加持...

為什麼十方世界難與極樂世界相媲美

問: 為什麼說十方世界的莊嚴都無法與極樂世界的莊嚴相媲美? 道安法師答: 諸佛在因地發的願有總有別,總願即...

念佛人見思煩惱沒斷,能否往生

問: 我們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忘掉,但是見思煩惱沒有斷,能不能了生死出輪迴呢? 道安法師答...

念佛打妄想是什麼原因

問: 我阿彌陀佛念到今天,還是打妄想,這是什麼原因呢? 道安法師答: 這裡面有一個竅門,大家要知道,你念佛...

念佛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問: 念佛的目標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道安法師答: 還是慢念好。念佛的原則是什麼?就是要做到一向專念...

淺談天台宗與淨土的關係

靈岩山辦學宗旨的來由 教學天台,修歸淨土,這是我們靈岩山寺辦學的宗旨。從前,就...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在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觀念要正確,能夠如此,道路就不會有...

不安分的牛兒

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多煩!其實,這都是因為「想不通」人生的道理,才會帶給自己煩...

好機會往往錯失於一念間

人命在呼吸間,若沒有好好把握時光,寶貴的時間就很容易稍縱即逝。 苦修悟真理 莊...

我們將如何保持平靜的心態

問: 很高興來到東林寺,感受不一樣的叢林生活。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明白,可是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做不到那麼...

遮止無意義的話語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嗎?難道我不能盡情地...

印光大師嘉言錄--標應讀典籍

●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專闡觀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觀經》。如上二經,法門廣大,諦理精...

印光大師嘉言錄--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盡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揮儒教聖賢心...

印光大師嘉言錄--釋普通疑惑

● 以下論理事: 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

印光大師嘉言錄--分禪淨界限

●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圖。【書二】十...

印光大師嘉言錄--勉居心誠敬

●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

印光大師嘉言錄--論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無常 ●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

印光大師嘉言錄--勸信願真切

甲、示真信切願 ●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子們都天天去聽。有一天晚...

學習《十善業道經》有五方面的意義

十善業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樹木花草嗎?同樣,沒有十善業...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

菩提,是覺、佛果的意思,即無上正等正覺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謂。心是能發之願心...

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裡殺,買現成的。你在家裡,總希望家裡吉祥,如果天天在家裡殺羊...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

問: 請開示:作為佛教徒、學佛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金融、經濟危機的時代,目前...

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來整個七寶地面都會動搖。你看《觀經》講觀大勢...

理解劫運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簡略。劫波,翻譯成中文叫時分,是一種時間的概念。這種時間的概念用...

求生淨土的靈芝元照律師

靠持戒很難解決生死問題的,這個時代靠戒律很難斷見思惑。宋代有一位,是一個律宗的...

業障障礙我們修淨土法門

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修淨土一法有這麼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卻不去修。這到底是什麼原...

臨產可念觀音聖號

印光大師這種菩薩的心腸。作為一個比丘,有些事情沒有必要他去談論,談論了可能還會...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上來就跟你們介紹木魚和佛號。可能你們對此並不感興...

念佛人的為人處世

一個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為上,最要緊的是敦倫盡分。敦,是行持,倫,是五倫關係...

跟眾生結淨土緣

佛在世的時候有這麼一樁事情,有一個國家的眾生很難教化,像富樓那、舍利弗這些弘法...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上來說,就是信我們所處的娑婆...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製定的?而且大小乘經典都讚歎...

如何在臨命終時落實信願心

念佛就能往生嗎? 清朝續法法師曾著文論述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若以念佛一門、攝生...

審視自己的個性

從小被認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這個詞聽上去並不像批評,我誤以為個性不錯。但個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從沒認真思...

要想彩票中獎應念哪尊佛號

問: 請教您,彩票中五百萬以上大獎,念哪尊佛或菩薩名號好?我不是想佔他人便宜,我只是想過去累劫修的福德,讓...

為父親擔心,該咋辦

問: 頂禮法師。我心裡很痛苦,小時父母離異,我被判給了父親。父親對我比較冷淡,我前面的二十幾年不快樂。現在...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藏經有什麼方法?依循什麼次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

念佛人的悟處

淨土法門的困惑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來,一直就有許多疑點困擾著學佛行人,念佛能...

淨化我們的語言,減少口舌是非

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不得體,常常會傷人又傷己,引起很多麻煩。佛教有所謂的妄語,不論是一般人喜歡聽的虛偽奉...

怎樣保護學佛人的信心

佛教講信解行證,如果沒有信,其他的全部談不上,解行都是談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們今天的時代,學佛人的信心...

從小我到無我

一、禪是什麼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禪不即是知識,知識並不離開禪;禪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從禪而獲得;禪...

但願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講究平等心,要求我們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們不應因此而奢求別人都要以平等心對待自己。因為,各人各有因...

對壞習慣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找,中年了,還未找著。一天,他找到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於是...

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佛教反對執著,但佛教讚賞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學佛也一樣,選定了法門,就要鍥而不捨地進行努力的修練,不可朝三...

不相信機遇,哪來的機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說什麼什麼事不能這樣,否則,有不良後果,他會說:不會那麼巧吧,而現實中,偏偏就有這麼巧的事...

要謙虛、勿驕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薩、有羅漢、有天人。 我們人,在這宇宙中,是非常脆弱、渺小、低智慧的動物,你看:說活,...

外在體現內在

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們接物待人時,首先,要觀察外在,如言語、行狀等,即所謂的...

被心中的鎖鎖住了

中國古語說:蒼蠅不釘沒有縫的蛋。也就是說,蛋是自己壞了,然後才發臭的。 佛教中也說:獅子是被自己身上的蟲咬...

看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對沒有親眼看見的事物,常常給予否認。你說:世上有佛,他就說:我怎麼沒看見。你說:極樂世界很莊嚴、地...

要懂得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中國古詩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佛教中,有個盲人摸象的故...

要看淡權位

權位,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塔,海浪一來,就垮了,連沙也找不到。 不說古代,就說現在,各國的總統、總理、部長,...

要為兒女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佛陀,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今天,這麼多人還在朝拜他倣傚他學習他。 許多時候,身教勝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