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製定的?而且大小乘經典都讚歎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你要顯發這個涅槃的佛性,一定要從持戒下手。在佛的果地上有五分法身之功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以戒作為它的第一個條件的。

所以佛陀制戒稱為「為道制戒」。我們講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屬於世間的善法,它不是為了道的。那麼佛陀制的聲聞戒,它是為解脫之道來施設的,「為道制戒,本非世福」,不是為了得人天福報來持戒的。這個戒它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就是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凡夫眾生為什麼顯發不了佛性?為什麼還在這裡迷惑顛倒?為什麼一點智慧都透顯不出來?這是來自於我們的障礙,就是內心很散亂,很暗冥。然後這個暗冥的內心就會使我們的身口七支造作惡業,它就是有貪瞋癡的煩惱在驅動,所以使我們的佛性越來越顯發不出來,越來越被我們身口意的三種惡業所遮蔽。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去對治?那就是,對治散動的心要修禪定,對治暗冥的心要開智慧,對治身口的惡業要用戒法來作。所以這個戒律是針對我們貪瞋癡三毒煩惱直接施設的。三毒煩惱就像賊,叫煩惱賊。你持戒,戒法就是捉賊。你的禪定就是把這個煩惱賊綁住,然後開發智慧就是煩惱賊把它殺掉、斷頭。所以一切佛法一定要從戒、定、慧這三無漏學下手。所以一個人要獲得禪定、要開發智慧,他的先決條件仍然是持戒。所以《華嚴經》也說,戒律是一切無上菩提的根本。

一個佛弟子修行,如果離開了戒法,他一切禪定、一切智慧、一切解脫這些功德是不可得的。那麼這個戒律也就是佛門當中的倫理道德,它關係到佛教在這個世間的壽命。四眾弟子持戒,佛教在這個世間就會住持得長一些;四眾弟子不持戒,佛教就提前在這個世間消失。所以這叫毗尼是佛教的壽命、毗尼是佛教的幢相、毗尼關係到佛教的形象,所以四眾弟子必須持戒,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一個比丘、比丘尼受了戒不去持戒,這就是賊住啊,它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雖然你接受四眾弟子的佈施,佈施是你持戒,你有這份福田的功德,人家眾生給我們佈施那是種在福田當中。如果你不持戒,你就不可能給眾生作為福田,那你接受眾生的佈施反而是墮落的因緣。所以這個戒律是包含著嚴峻的因果的法則的。你受戒了,但是你去破戒,其惡果是不堪設想的。但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夠去受戒、還能夠去持戒,持戒的意思常常要發誓的:寧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

你每天要發出這樣莊嚴的誓言,當那個五欲的塵境現前的時候,你這種戒的力量才能上來。如果你這個戒的力量上不來,面對尤其是這個五濁惡世的時代,五欲的誘惑非常大,我們內心的煩惱又很重,真的是像乾柴碰到烈火一樣的,馬上熊熊燃燒。所以這時候一定要披上一個戒律的宏誓的盔甲,在這個五欲的環境當中不受干擾。

一個人能夠持戒,他的那種品格就站立起來了。在社會上,一個低賤的人能夠持戒,他也是高貴的;一個社會地位高的人,他不持戒,他的品格也是低下的。所以在這個戒律方面,它是體現了人的福報、人的尊嚴的一個重要的這種參照。所以佛陀能夠在這個世間給我們製定戒法,我們真的要感恩。唯有佛才能把這個戒律製定得這麼完備,而且它的開、遮、持、犯,曲盡人情。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系統的、非常細膩的一套人性和追求佛性的、完成佛性的一套修行的一個學問系統。所以我們一定要發心,要具足眾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