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發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若病尚未至將終,當分班念,應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頭班出聲念,二三班默持,念一點鐘,二班接念,頭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當於默持時辦,值班時斷斷不可走去。二班念畢,三班接念,終而復始。念一點鐘,歇兩點鐘,縱經晝夜,亦不甚辛苦。須知肯助人淨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報。且莫說是為父母盡孝應如是,即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長自己善根,實為自利之道,不徒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淨土,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
《臨終三大要》
第二大要: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
前面談到要善巧開導病人,要令他對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名號功德、極樂世界要生起大的信心,生起神往之心,發懇切的願。雖然生起了信願,但落實在念佛上,病人可能心力比較弱,體衰心弱,妄念紛飛。平時沒有念佛修行之人在臨命終時不容易把這個佛號把得住,令這個佛號長時能夠持念,就是平時專修念佛法門的修行人,到這個時候也要完全仰靠他人的相助才能得力。
由於臨命終時是緊要關頭,在這個世界靠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那些口頭上說修行的,在這個時候沒有辦法來把住自己。即便是平時非常腳踏實地地修行的人,如果臨命終時煩惱習氣還存在,見思惑沒有斷,仍然會受業力的牽引。這就是永明大師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有禪」就是大徹大悟了——一個人能開悟,說明他修行非常精進努力——但是不具足信願稱名,十個開悟的人裡面就有九個會耽擱自己。怎麼耽擱呢?就是他見思惑沒有斷,只是見解與佛同齊,開悟而已——談了生死,要談「證」的,要談「斷惑」的——所以,見思惑沒有斷,就必定會有中陰身。中陰身一現前,「瞥爾」,就非常快地隨著他的業力去輪轉。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在具備信願的情況下,仰靠他人助念,才能感通佛力,帶業往生。
民國年間,中國還是比較傳統的家族制度,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不像現在這個小家庭了,家中眷屬還是比較多,就有可能去排班。家中眷屬就共同應發起孝順慈悲之心。這個「孝順」就是有佛教超越解脫的內涵,「慈悲」就要針對在苦難的輪迴當中令他出離的大悲心。幫這個病人助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
如果他的病還沒有到達臨命終的那個關鍵時刻,家中眷屬可以分班來念佛。那印祖在這裡都謀劃得很細。分三班,每一班限定幾個人,那就看家中成員多少。那這個三班,第一班出聲念,第二、第三班就默念。念一個鐘點,那就第二班接著念,頭班和第三班就默念。如果有事情,或者內急等等,就是在自己默念的時候去辦理。在值班的時候,就是當你這個班要開口念的時候,斷斷不可離開。第二班念完了一個鐘點,第三班接著念,這就是終而復始,念一個鐘點,歇兩個鐘點,這樣縱然是晝夜不斷,也不會覺得辛苦。
那現在的助念團就不像在家族那麼方便了,可能比較遠地過來,這裡方法上會有所變通,就不止念一個小時了,一個班可能會念兩個小時,甚至四個小時了。應該是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條件,在這個分班和時間上可以靈活掌握。總之,一個共同點就是佛號不斷。
那事相上這麼做,還要在理上透過去,就是要建立一個願意幫助人助念往生的這種心態,這種願力。那這個心態、願力也是建立在自他不二的基礎上。如果肯發心助他人淨念往生,等到你臨命終時,也會得他人助念往生之報。這個因果規律是圓的,是會循環的。權且不說為父母盡孝應該是要懇切助念,就是為了一個陌生人,也要有同體的慈悲心來為他助念,這樣你的心量就擴大了。這種無分別的平等心現前了,就能培植自己的福田,增長自己的善根。而且從自他不二的立場來看,你幫他人助念,這是利益他人,本質上還是具有著自利的實質內涵在裡面,不僅僅是為他人而已。這是佛教的一個比較深邃的道理。
有一個公案。唐代有一位居士,叫房翥,突然暴死,到陰府去見閻羅王。閻羅王一見他就滿面笑容,對他很恭敬的樣子,對他說:「據這個檔案所記載,「君曾經勸一位老人念佛,這個老人已經往生到淨土了。君承這樣的福德,也可以往生淨土,所以特地召你來見一面。」房翥說:「我先前發過一個願,要誦一萬卷的《金剛經》,還要到五台山去朝拜一下。這兩個願還沒有完成,我現在不想往生。」
閻羅王勸他:「誦《金剛經》、巡禮五台固然是好事,但還不如早點往生淨土為好。」閻羅王也是婆心切切。但眾生常常是剛強難化,這個房翥還是堅持他原來的觀點,所以閻羅王知道他原來的志願不可奪,就把他放回陽間。這個公案,就告訴我們,勸他人修行念佛法門,往生淨土,自己也可以往生,而且還能感動幽冥的閻羅王來對他恭敬,要特地跟他相見一下。
這樁事情實為自利之道,不僅僅是為他人的利益而已。那為他人的利益也是非常巨大,成就一個人往生極樂淨土,即是成就一個眾生作佛,這個眾生作佛,又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個作佛的往生者的功德,是你成就他往生的,所以成就他人往生淨土的功德那是不可思議了。由此,就更堅定了助念的這種態度。助念過程確實很艱難,一定要有點菩提心,就能不疲不厭,捍勞忍苦,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這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