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降伏其心

那麼當我們的心從一個攀緣的心,慢慢的回歸到不生不滅的心,接下來做什麼事呢?云何降伏其心?你就開始有資格談修行了。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第一個、假設你是智慧比較高的人,從理觀─不迷下手。這個地方不迷的觀照力,本經講到空假中三觀 ─

(一) 以空觀來破除你心中的妄想。

(二) 以假觀來建立你未來的理想目標。

大乘佛法,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空觀是空掉你的心中的想像、情緒,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第一個產生感受,第二個產生很多很多個人的想像,這個都要空掉。但是名利不可爭,義務不可辭,你要有你的目標啊!人要去創造未來。那麼靠誰創造呢?靠假觀啊!你要去憶念佛陀的功德,產生強烈的皈依,這個都是靠假觀啊。所以空觀把心中的這種亂七八糟的相消滅以後,假觀你又重新建立一個清淨的相,借假修真嘛!

然後從這個相當中,去開創你的未來安樂的果報,以空假中三觀來不斷的調整你自己。所以大乘佛法是有所放下,有所提起;空觀是放下你的妄想,假觀是你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做你該做的事。那麼從空假中三觀,你就開始知道你自己什麼該放下?什麼該追求?就以這樣的智慧來引導你整個身口意的修學,那當然是利根人啦!

第二個、你說:我的觀照力提不起來怎麼辦呢?從不動下手,先讓自己不動。不動,在本經講到二個方法:

第一個你持戒,嚴持四根本重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要亂動。

第二個就是持咒,你看我心有千千結,我沒辦法對治!可以,轉念念佛,或者轉念持咒,安住咒語、安住佛號,也可以遠離妄想;誦咒、持戒,從這個事修下手也是可以。

所以整個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不迷、不取、不動,包括理觀,包括事修,二個雙管齊下,來對治我們無始的習氣。

本經的整個理論篇,主要的是講到安住及調伏這二個重點;這二個重點你能夠掌握了,等到修行篇,你就知道怎麼修行了。在這個地方我們先講到安住─破妄顯真以明安住,就是先告訴我們,我們為什麼不安住呢?我們的心本來是安住的─常樂我淨,怎麼就不安住呢?這個問題在妄想,所以要先破除妄想。而佛陀在破妄想之前,祂要阿難尊者自己去迴光返照,這是你自己要覺悟的,所以佛陀就引導阿難尊者反觀:妄想從什麼地方來?那麼阿難尊者就執著在身內、在身外,都被佛陀破斥了。

我們講過:妄想的本質一定要有相,你心中一定有一個相狀。所以你看仁者心不安,那古人就說: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一個相狀,你堅固的把它抓住,你才會不安嘛!這個不安是你自己找的,我們的心本來清淨、本來安定嘛。所以佛陀為了要抓那個病根,就問你的心到底是住在哪裡?先把這個問題找到,然後再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