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身體這麼差

1、問題的由來

在門診上經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出現了面色萎黃,聲音低微,元氣不足,渾身乏力,畏寒肢冷……的情況,男士元氣不足,面黃肌瘦,女性不孕不育、色斑早生,於是這些朋友在吃素問題上,就遭到了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等的「圍攻」,經常聽到的聲音如下:

「你看看你的臉色,黃黃的,都是吃素吃的!」

「都這麼大了,還沒懷上孕,別吃素了,吃點有營養的吧,我看還是吃肉好。」

「哎呦,幹了這麼點活,你看把你累的,我說吃素沒有勁吧,還是吃肉好!」

每當遇到這些問題,我們吃素的朋友往往開始時用營養科學、環保、保護動物、甚至宗教教義來和周圍的人辯解:

「吃素是有道理的,你看著名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著名的運動員如卡爾 劉易斯和小威廉姆斯;著名的演員如趙薇、傅沖。。。

人家都是吃素的,說明吃素有益於健康的,有利於環境和地球的,有益於其他動物的,有益於節能減排,有益於霧霾天氣的消除……」

還在振振有詞之中時,別人往往一句話就把我們問倒了:

「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這麼差?!」

答:「……」

2、什麼是虛寒體質?

虛寒體質顧名思義,就是「虛」和「寒」。

(1)渾身乏力,沒勁,總想歇著

(2)不愛吃飯,沒有食慾。

(3)容易氣短胸悶,說話說一會就沒勁了,老百姓話「拔不上氣」,上樓上兩層就氣喘吁吁。

(4)腰酸背痛,腿軟沒勁,女性月經不調,量少,宮寒,男性腰困無力。

(5)面色蒼白或萎黃,兩眼無神,皮膚色澤暗而鬆弛。

(6)渾身怕冷,手腳冰涼,全身沒有熱量。

(7)心態消極

(8)稍微一吃涼東西就會腹瀉或腹痛

3、怎麼辦?

吃素大多吃的是五穀雜糧和蔬菜、水果,一般來講,蔬菜、水果偏寒偏濕(個別除外),因此,不會吃素,就會造成寒濕在體內積累太多而造成虛寒性體質。怎麼辦呢?

(1)多曬太陽,尤其在陽光充足的午後,背對太陽,多曬曬後背,讓督脈、膀胱經好好得到陽氣的滋養,自然就會陽氣充足。

(2)多運動。每天堅持兩小時的運動時間。走路、爬山、五體投地功、練習太極拳都行,動則生陽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呼吸紊亂,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一旦這樣,就反而會傷陽氣,因為大汗亡陽。

(3)早睡覺,十點以前睡覺最好。

(4)心態開朗,開心,多笑,樂能聚神,匯聚陽氣。

(5)多吃板栗、大棗、桂圓、面食、山藥、枸杞子等食物,偏於陽氣多的食物,有的人虛不受補,一吃就上火怎麼辦呢?找當地中醫調理一下脾胃就好了。

(6)吃飯吃六成飽,不要給腸胃增加負擔,否則傷氣,就會產生寒濕。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因此,我在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

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裡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穀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也是不吃主食僅吃蔬菜,但是據我觀察,大部分遵從這個飲食原則的人久而久之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講的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尤其是脾胃沒有水谷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的病機。

4.氣滿不思食

以上論述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則,就說明有一部分人是這個原則的親身受益者。那麼,什麼樣的人合適這種飲食原則呢?我總結為"心地清淨,元氣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養生原則。

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內心清淨無染,妄想分別執著淡泊,元氣消耗極少,依靠修行禪定所獲得的能量補充(禪悅為食),全身元氣充沛。正如古人所說"氣滿不思食",真正元氣充盈的人,不思飲食。因此一天僅僅吃一頓飯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灣著名的廣欽老和尚,數十年來不吃主食,僅吃水果維持體力,活到九十五歲高齡,身無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以"禪悅食"為五種出世間食之一。並在《雜阿含經》指出,有眾生進入初禪,"離生喜樂,處處潤澤,處處敷悅,舉身充滿,無不滿處。"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會有全身氣力充足之感。毛凌雲居士所譔《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 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恆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關,禮念並行,不禮則念,不念則禮,無一時間斷,亦不參以他法,竟以此終其身。嘗於午間敲魚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時(下午3~5時),人見其終無休歇,大聲喚之,始止,自謂才如半日耳。問其饑否?則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無量,更不思食也。"脅不帖席者數十年,故少夢,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夢中常見佛菩薩活動如生,間予獎勵,或導引念佛。忽自知時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頂示暖相。

圓融大師精進念佛一天一夜,竟不會感到飢餓,反而覺得口水甘甜,受用無量,這恰恰說明法喜充滿,禪悅為食便會得到能量的補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飲食。

又如歷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據歷史記載他三十歲悟道,"後住永明,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講經、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還要到其他峰頂念佛。

明代學者洪覺范說:一個人每天要做這麼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結果看到他的畫像,卻是身體壯碩、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壽禪師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補充的能量卻很少,足見禪定功夫之深。禪定並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臥都不離禪定,禪悅為食自然身體健壯。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沒有專業修行,或者因為功夫不到,還需要應付日常工作,有的護法居士為佛法、為眾生而奔忙操勞,修證上還沒有真正契入境界,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假如不加以補充,就會導致上文所說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亞健康狀態,長久以往,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任何規律都有其適用範圍,每個人在接受不同的養生觀點時,要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斟酌採納,方能如理如法。

5.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有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