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89頁)

想要斷煩惱解脫生死,就要放下慳貪

供養具有滅除慳貪的作用。慳貪,就是吝嗇、小氣。佛菩薩是我們最為景仰的楷模,供養...

如何忘記過去曾受過的傷害挫折

問: 如何忘記過去曾受過的重大挫折?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 濟群法師答: 忘卻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養正面...

為什麼我們經常感覺孤獨

生命本身是圓滿的,是自立並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賴。 但無明帶來的貪心...

印光大師談往生極樂的條件

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

【推薦】時時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運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作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一切都...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談過失和功德的經典裡說: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別...

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只是隨著時代的...

四個層次的生命

生命,是結合宇宙萬物所共成的,但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是要活出成聖成賢的生命,還是...

觀心的五法

世間上,多數人喜歡看外面,不喜歡看裡面,經常都在心外求法。其實,我們的心才是宇...

去除煩惱習氣要下狠心

但是我們這些煩惱習氣也不是一生養成的,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養成的這種貪瞋癡慢種...

【推薦】在家人應不應該看電視報紙

問: 現在打開電視、報紙,每天報導的都是色情暴力、天災人禍的新聞,每次看到心裡都不是滋味。修行人是否不應該...

學佛有了目標,是不是也是一種執著呢

問: 平時有人說,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標,學佛也一樣需要理想和目標。但佛經說,不要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

【推薦】佛教對飲酒吸毒的態度

20世紀80年代以來,毒品在全世界日趨氾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毒品的氾濫直接危...

【推薦】心的五種歸納

佛教把我們的心歸納為肉團、緣慮、集起、含藏、真如五種。因為我們的心是這麼的複雜,而且心的問題又是如此之多。...

【推薦】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

前六識這是屬於心法,根、塵是屬於色法。那麼前六識主要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夾帶前...

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五種法處所攝色

這個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法處所攝色有五種,這裡只列出了二個,我們把五個都念出來:...

有情眾生色心的狀態--得

在百法當中,天親菩薩用比較特別的專有名詞,一共有二十四個(一、得。二、命根。三...

虛空無為具足三個特性

在憨山大師的《百法》批註中,他的意思是說:第一個虛空無為是總相,第二、三、四、...

往生者病重時與命終之後助念有何區別

問: 請問助念的問題,往生者病重期間與命終之後助念,在做法上有什麼區別嗎? 大安法師答: 病重期間和命終之...

【推薦】永離女身的兩種捷徑

信樂永離女身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

【推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災難與人生意義的省思

近日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如短期內多宗空難事件,然後相繼是台灣高雄大爆炸...

認清生命的意義與自殺的真相

時至今日,社會各種問題不斷的發生,由於很多人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迷失,故而動輒產...

【推薦】人生觀的四個層次

人生觀,本是哲學名詞,是指對於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個人對於處世的態度。可因各人...

交朋友時應注意什麼事情和原則

問: 有人因為被朋友傷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則? 聖...

良師益友如何尋覓

問: 芸芸眾生中,良師益友如何尋覓?結交「益友」的標準為何?有了這些朋友,我們就會不斷的進步嗎? 聖嚴法師...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問我說,把佛法用在工作場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讓忍耐、不與人爭;而且...

【推薦】謙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謙恭不是一種表面姿態,而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 聖嚴法師 佛陀說:...

三大輪迴之根

今先說輪迴二字之義,這輪迴之義就是人間所共知的一句俗話,乃說輪過來又回過去的意...

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19092006),是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

【推薦】念佛時的妄念怎麼越控制反而越有

問: 我在念佛號時,總是有妄念進來。怎麼都控制不了,甚至越控制反而越有,請問這樣是否意味著念佛就沒有功夫了...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為多久為合適? 大安法師答: 在家的居士,隨分隨力,一般...

禪淨能同時修嗎

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已經給我們...

是不是有些時間段不可以點香呢

問: 原早晚課已定好,但特殊情況過了時間,晚上幾點鐘不可以點香? 大安法師答: 早晚課定好之後,由於家庭、...

自己吃素,家人的煮飯問題怎麼解決

問: 自己不吃肉,家人吃肉,煮飯的問題怎麼解決? 大安法師答: 自己不吃肉,這是好事。自己持戒,但家里人吃...

練氣功後經常出現幻覺幻聽該怎麼辦

問: 我爸爸十多年前練氣功後經常出現幻覺幻聽,神智不大正常,總是說有人害他。學佛後,我認識到他是當年練功時...

臨終聽到佛號生瞋恨心,是阿彌陀佛沒有攝受嗎

問: 黃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個和尚念佛念得密不透風卻自殺了,還有某法師提到一個天天念佛的人,到臨終...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會不恭敬

問: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會不恭敬?因早上三點起來洗漱怕吵了家人睡覺。晚上我也燒香禮佛迴向完後回房間關門坐...

如何消掉業障

消業障在佛法當中也算一個重要的科目,但是我們要有一個基本認知:就是無量劫以來我們造作的惡業無量無邊,如果這...

現代人造業有四種特點

現代人造業有以下幾種顯著的特點,和以往時代迥然不同。 一、意樂猛烈 即造業時內...

【推薦】訴苦與抱怨反而會徒增苦惱

我說過,我不是看破紅塵來出家的,也不是因為憤世嫉俗。但我理解你的憤怒和委屈。當...

【推薦】維則法師的淨土思想

維則禪師(約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譚,永新人(江西吉安人)。元代...

我們執著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相是什麼?你清楚了,你就不容...

如何防止名利的傷害

在前面的歷事練心、積集資糧以後,菩薩經過幾年執事的歷練,慢慢的他內心的堪能性強...

色法的由來

色法在唯識學的定義叫做質礙,質是具有質量、重量,礙是佔有空間,你要從它那邊走過...

【推薦】當遇到逆緣時,要觀照兩件事情

菩薩要善調自己的瞋心,因為瞋心的活動,對眾生的傷害、對佛教的傷害都是相當的重大...

不能改變今生,但你可以改變念頭

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唯識無盡,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們不想讓它發...

【推薦】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 第一個,你最好發心受戒, 很多淨土宗的...

少年時代的玄奘大師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少年時代,少年時代是萌發理想的時代。歷史上,大凡為人類做出傑...

一句惡言墮糞池中蟲

證嚴上人述說《賢愚經》故事叮嚀大眾,在凡夫地修行,境界複雜、誘惑繁多,要守護單純的初發心,堅定道心、言行謹...

以心燈來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個故事。持世菩薩有一天在靜坐時,有位天人來到他面前說:菩薩慇勤...

閻浮提眾生的業感差別

閻浮提眾生身口意三業能感得百千種報應。有現報,現世造作現世報;有生報,今世造作...

衣食之中無道心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 《...

南閻浮提眾生的特點

在四大部洲裡南閻浮提眾生特點是勇猛強記,意志力強。 要造業會造得非常深重,要修...

高僧掠影--懺雲法師

懺雲法師(19152009)在台灣佛教界享有盛譽。法師法名成空,信眾尊稱他為懺...

略說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惠的妻

一個家庭裡,丈夫要能幹,妻子要賢惠,才能共創幸福的人生。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惠的妻子?茲有八事勉勵: 一、治...

人生的七寶

人總想要擁有一些財寶,金銀、珍珠、鑽石、房屋、地產、股票等,其實這些都是身外之物,可能不但不能幫助自己,還...

理財十事

談情、做人、理財、處事,似乎是人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尤其錢財對人生非常重要,所謂無財百事哀。然而,錢財並不會...

無形的七種財富

世間上的人都希望發財,所謂向錢看已成為社會風氣。其實,錢財不一定指有形的黃金美鈔,或是房屋地產、有價證券等...

星雲大師開示治家五法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有時治國容易,治家很難;治一人容易,治多人共聚之家,誠屬不易。治家五法,提供參考:...

怎樣處理是非

常聽人說:是非止於智者,是非真的能止於智者嗎?其實,有的智者也難免不為是非所惑,真正說來,是非朝朝有,唯有...

星雲大師開示健康八法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不希望病痛纏身,但健康有健康的因果,不重視健康之因,哪來健康之果呢?現在提供健...

讀書的四要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最重要的是,書中有養分,讀書才能變化氣質,讀書才可以增加見識,...

能堪忍者來世怨敵少

修忍的利益,如《菩薩地》所說: 菩薩首先觀察安忍有種種勝利,即能堪忍者來世怨敵...

【推薦】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走進了佛堂,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所謂的一句彌陀念、...

是否每天應多念佛號來調伏煩惱

問: 師父慈悲,在蕅益大師念佛開示那個裡面,他好像最後講到說,這個鼓勵念佛的學人,就是一天念三萬、五萬、八...

念佛時如何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

問: 請問師父,當我們念佛的時候,要如何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 淨界法師答: 一個初學者你是不能夠同時操作理...

【推薦】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我們看《百法明門論》這個貪煩惱,什麼叫貪呢? 以染著為性、生苦為業。貪能夠生起...

唯識學的下手是第六意識,成敗的關鍵看第七識

我們應該怎麼去處理我們顛倒妄想呢?在唯識學的一個方法指標是什麼呢? 我們先看它...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在講《金剛經》的時候,有一個...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樣...

從文字相你來覺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兩種:一種道是不能解釋的,離言說相的,是唯證方知,如人飲水,冷暖自...

一時的善念,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唯識學把整個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個階位:就是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

如何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我們怎麼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其實唯識學跟淨土宗關係是很密切的。淨土宗它強...

淨土法門兩個重要的原則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把這個唯識學的教理跟淨土宗的念佛,跟大家做一個比較輕...

十一種善心所

五十一種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所以謂之善。善是幫助我們的,...

業的三種報應模式

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 現報者,善惡始於此身,即此身受;...

【推薦】做彌陀的使者

大家在勸進行者,做阿彌陀佛使者,幫助眾生往生這一點上,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比如我...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問: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師答: 至心就是至誠心。確實這是往生的先決前提。至誠心,我們業力凡夫也是...

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大安法師答: 冤親債主怎麼來的,你還需要問嗎?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債不還...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我是個非常內向,容易走極端的人,我已經皈依十多年了,過去...

生命的顛倒與真實

厭離娑婆的心,和欣求淨土的心,可以是互動的,有時候從厭離心下手,強化我們的欣慕...

小資型學佛和商人型學佛

似乎短短幾年間,伴著新的傳播技術和人們對心靈層面的更多關注,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曆...

把八識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當中,到底它是產生了一個多大的作用,所謂的四智菩提,我們來看第一個釋名...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是清淨的相續。當然我們從修行...

涅槃的四種差別

我們來看一看,那麼這個涅槃跟菩提,到底它會發生什麼樣的效果跟作用?我們來看看第...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一種想要主宰的概念出來有所得...

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一、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聞慧,聞到了之後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時候...

參禪會出現的三種習氣障礙

你在參的時候,過去的種種習氣煩惱,就會在身心中翻出來。翻習氣分三個部分。 一、...

【推薦】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內心浮躁,...

災難的啟示與佛教的無常觀

經云:高必墜,聚必散,合必離,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這是宇宙人生...

愛上自己的影子

【迦葉正觀法塵。而言觀六塵者,以法塵是前五塵落卸影子,故並言之。變壞者:法塵托...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遠離三有,如鳥出籠】 。這個比喻得很好!鳥,表示我們的心,出籠就是解脫了,不...

【推薦】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直過不...

法愛法執是修行的障礙

法愛,簡單的定義就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貪著心,法愛就是自己認為自己...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成佛嗎?這個就是卡在自己的能...

死後的去向與臨終處理的關係極大

實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電話來要我去助念。我進門之後,沒見有人在亡者身邊幫忙,...

全世界的真相就是假相

[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於相上言,真的是佛以威神之力,令諸佛世界都合成...

觀音菩薩會附體顯靈嗎

問: 有朋友說某人家中觀音菩薩很顯靈,說是和那家有緣,犯了錯被罰在他家修行度化世人的,常附體於女主人和別人...

如何在安逸環境下生起出離心

問: 如何在安逸的環境下生起出離心? 夢參老和尚答: 在安逸的時候,想到不安逸的時候。安逸的時候有很多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