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法當中,天親菩薩用比較特別的專有名詞,一共有二十四個(一、得。二、命根。三、眾同分。四、異生性。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無想報。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無常。十五、流轉。十六、定異。十七、相應。十八、勢速。十九、次第。二十、時。二十一、方。二十二、數。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來解釋有情眾生色心的狀態。先看第一個得,什麼叫得呢?
得者,依一切法造作成就假立
所謂得,就是依止一切法的造作,當然一切法的造作,主要是以心王為主─八識心王。八識心王起善心,即成就善業,八識心王起恶心,那當然是成就惡業。但不管是善業的造作,或是惡業的造作,因緣成熟,自然就會成就可樂、或是不可樂的果報。而這個果報一出現,即安立做得。
比方像佛經上說:富貴從佈施中來,你現在行佈施,錢財依你的施心,透過身、口、意的種種造作,把它表現出來,但這時候富貴的果報還沒有出現,所以不能講得。等到下一期生命,你得到富貴了,那時候才叫得。又好比說:尊貴從持戒中來,雖然你現在持戒,但是你的色身還是人的果報體,還不是很尊貴,等下輩子得到天人的果報,就叫得,莊嚴從忍辱中來,你今生修忍辱波羅蜜,你現在還是很丑陋,等下輩子得到莊嚴的果報,也叫得。總之,就是依你的善業、惡業之造作,當這些可樂、不可樂果報出現時,即安立作得。
關於這個得,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解釋凡夫成就果報,有各式各樣的差別,我們簡單分成二種來說明:
第一個是順利跟不順利的差別
有些人一出生,啥事都沒做,生長在大富長者的家裡,又是獨生子,什麼事都沒做,就繼承所有的家產,得來既輕鬆、又愉快。有些人想得到可樂果報,就不是很順利,白天工作八個小時、晚上還要加班,必須勞心又勞力,才能獲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二個人同樣得到可樂果報,都有錢了,但是他那麼輕鬆、你卻這麼辛苦啊?其實這跟因地有關。也就是:因地修福時,有些人心甘情願,起歡喜心。修習福報,一定會犧牲自己的精神、體力、睡眠,還要犧牲很多的權利。假設我們修福的時候,內心從頭到尾都起歡喜心──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既得到人的果報、又有機會為三寶做事,這件事情實在太殊勝了!別人不要做,我來做!你起歡喜心去做,以後得果報,就很自然。反之,有些人去造善業,他是心不甘、情不願,反正這件事情不做也不行,只好去做,以後得果報會有障礙。就是因地心態不同,所以得果報有順利、不順利的差別。
第二個是堅固跟不堅固的差別
有些人有錢,是小時候很有錢、長大的時候很有錢、死掉的時候還是很有錢,他這一生的財富──水不能淹,這八七水災,別人的財產都破壞了,他的財產不被破壞,火不能燒,地震不能破壞,九二一大地震,旁邊的房子都倒了,他的房子不能倒,盜賊不能搶,果報特別堅固,別人倒會,倒不到他的錢。有些人有錢是有錢,卻是很脆弱,水災一來,全完了,被水沖走了,今晚睡覺前,他的產業是十層樓高的屋主,晚上一地震,整個十層樓全毀了,他這個果報怎麼樣?很脆弱。
有些人造善業的時候內心很堅定,絕對不後悔。修善的時候,方便時─還沒有修善之前,內心充滿著期待──啊呀,我這一千塊要佈施三寶,實在太好!期待那一天的來臨,就是要造作善法之前,念念期待、起歡喜,希望善業的因緣能趕快成熟。第二根本時─正在造善業,把錢施給對方時,也起歡喜心。成已時─當這個佈施完成之後,在回家的路程中,還是很歡喜,今天做的實在太好了。方便時、根本時、成已時,三個階段都起大歡喜心,沒有一念的後悔,以後得果報就特別的堅固,不可破壞。相反地,如果在造善業的時候,不管是造業之前、正造業時,或是造業之後,生起一念的悔心,以後得可樂果報就不堅固了。
對於得,我們是要留意的,得有各式各樣,其實跟你的因地有關,順利、不順利的得,堅固、不堅固的得,這樣的果報差別很大,但都不是上帝創造,也不是自然而有,是跟因地的心態有關係──萬法唯識。生命的苦樂,的確掌握在自己心中。研究《唯識》就會清楚,內心的狀態、每一個念頭,都會影響到未來的果報。這是得,依止一切法的造作,而成就果報,安立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