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佈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自捨。
怎樣培養無貪的善根?我們每一個人都貪求財物,衣服、飲食、越多越好。菩薩必須做一些心理教育,告訴自己,我們真正使用的世間資財很有限。我們大部分人死掉之前,留下很多東西沒有處理掉,非常可惜。你本來有機會,把它們轉換成功德,但是死亡以後,你就失去機會了。
一個有智慧的人在生前,能夠任運生起大悲的願力做佈施,非常合乎大乘的道理。因為資財不是你的,是他物寄自捨,業力先把東西暫時借你用,你要還。一個有智能的人,在生命的操作過程當中,趕快把資財轉成功德。一個愚癡的人只想著受用,到死掉的時候,剩下的資財就沒啦,業力全部要回去了。資財相當於他人的物品,暫時寄放在你家中。我們必須把一個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第二心理建設,經云: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菩薩怎麼樣說服自己去佈施呢?佈施能夠引生他世的安樂,你如果不佈施,不要說他世,今生會產生很多痛苦。你不佈施就表示慳貪,凡夫的心沒有中道,你的心對所擁有的資物過度執著。而不幸的是,資財是變來變去,你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沒有了,你今天很多,明天變少。就帶動你很多怖畏,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你就很操心了。這些本來由業力決定,我們沒有說話餘地,沒辦法主宰我們的人生,但是因為我們的執著,在因緣變化過程當中,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操一些沒有必要的心。所以人間諸財如流星,它是一時的因緣,定無不捨諸財物。當我們不佈施的時候,今生會帶來自己很多怖畏,罣礙、憂惱。
看第三點心理建設:經云:諸未施財無常滅,由施反成有財庫,饒利有情所惠施,諸財無堅亦有實。
除了離開痛苦以外,很重要是得到來世的安樂。假設我們沒有佈施錢財,最後死亡到來被無常破壞,你什麼都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利用佈施,趕快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功德財庫,可以穿越生死帶走,來生繼續受用。凡是為了饒利有情,依止大悲願力所發動的佈施,可以把無堅的資財轉成真實的功德,讓未來的生命繼續受用。
《智度論》對佈施,龍樹菩薩講出一個譬喻。森林當中有兩戶人家,兩家的房子都被火燒得非常厲害。愚癡的這戶人家急著救火,跑到河邊提水救火。另外一戶是有智慧的人,一看火勢太猛,沒辦法救了,他放棄救火,趕快把裡面的珍寶取出來。結果兩個房子果然都燒壞了。第二家人實時把握時間,把珍寶拿出來,又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蓋了房子用。第一家去救房子的人,結果沒有房子住。
龍樹菩薩在講什麼道理呢?我們貪求世間的財物,結果我們死亡到來的時候,無常大火燒得我們什麼都沒有。如果在死亡到來之前,我們依止大悲心,把財物轉成一種佈施的功德,來世還可以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