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06頁)問: 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該怎麼辦,是否也可報復? 了幻法師答: 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最好的辦法,是用寬容...問: 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示現世人,引起世人的信仰? 濟群法師答: 因為:1、佛菩薩若以神通示現世人需要具...問: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自慰是無害的,現代醫學也認為這種行為只要有節...問: 初觸佛門,想先學《地藏經》,再學《楞嚴經》,接著學《心經》、《金剛經》和《普賢行願品》,最後專攻《無...問: 老人學佛有沒有用?晚年犯了錯誤如何彌補? 濟群法師答: 對每個人來說,任何時侯學佛都不會早,也不會晚...問: 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嗎? 濟群法師答: 什麼是現實?一般人所說的現實,只是代表世俗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問: 在家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學佛與生活、工作相適應? 濟群法師答: 既然是在家居士,當然可...問: 如果病人強烈要求安樂死,醫生該怎麼做?如果疾病是業障現前,病人卻因安樂死而未還清業報,又會導致什麼結...問: 既然佛教承認命運,那和法師同時出生的人今天在哪裡講經呢? 濟群法師答: 這個問題,看來要調查一番才能...問: 什麼是隨緣不變? 濟群法師答: 隨緣不變是菩薩的修行。《維摩詰經》中,我們可以看到,維摩詰居士不但身...問: 自然災害也是因果決定的嗎? 濟群法師答: 佛法對世間萬象的解釋,皆包含於因緣因果四個字內。自然災害的...問: 通過改變基因,可能使人活到200歲。這種科學上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觀嗎? 濟群法師答: 人能否活到...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一)不殺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動物,無...南北朝時的高僧僧達法師,曾受到當時四個皇帝的禮遇,名震一時。 僧達法師十五歲出家,以聽人講經和自己修持為日...問: 法師說做人要中觀,樂觀難道不是更好嗎? 濟群法師答: 其實,很多人的樂觀是屬於盲目樂觀,是不穩定的。...問: 生氣、生病時非常痛苦,如何克服? 濟群法師答: 生氣時,心就進入煩惱的陷阱,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情緒。我...問: 略知佛法義理,但遇到障礙時仍不能自拔。怎麼辦? 濟群法師答: 在人生道路遇到障礙時,要越過去,確實很...問: 逆境現前,比如下崗,是否也要違心接受? 濟群法師答: 所謂好和不好,不能僅從自己的眼前利益來衡量,而...問: 人生的痛苦在於錯誤追求。請問,哪些是錯誤追求呢? 濟群法師答: 錯誤的追求,一是違犯法律或戒律,二是...問: 解脫痛苦必須從心開始,那是被動適應環境變化嗎? 濟群法師答: 當我們改變自身心態之際,同時也在改變周...問: 很多人生活優越,為什麼仍會悲觀? 濟群法師答: 樂觀或悲觀,主要和我們的性情有關,和成長經歷有關,和...問: 學佛後除做好本職工作,對一切看得很淡,這樣對嗎? 濟群法師答: 作為學佛者,首先要盡到家庭和社會的責...問: 見財不貪著,才是財佈施的說法對嗎? 濟群法師答: 佈施本身,就具有遠離貪著的內涵。如果我們對財富的貪...問: 怎樣才能對他人生起同情心? 濟群法師答: 關鍵是,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不是將個人想法強加於人。...問: 若不按習俗生活,往往對親人構成傷害,如何抉擇? 濟群法師答: 社會上,對許多事有約定俗成的看法。若不...問: 我們應怎樣和眾生結緣? 濟群法師答: 如果我們以歡喜心接納一切人,以柔和心理解一切人,以慈悲心對待一...問: 如何面對欺騙行為?是否無條件地接受? 濟群法師答: 關鍵看這種欺騙是什麼性質的。如果行騙者確有很多迫...問: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絕法、絕交? 濟群法師答: 說到情,佛弟子應以大慈大悲之心利益一切眾生,這本身就...問: 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不執著是否過於消極? 濟群法師答: 無常,是世間的真相,是人生的實質。所以,...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次的信仰心,因為信仰本身是屬於感性,而禪修的人,多重視自...譬如明眼人,能避險惡道;世有聰明人,能遠離諸惡。 ──《十誦律》 在佛教戒律的聖典《十誦律》裡,有四句偈很...【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問: 佛法是心法,不能外求,但是我們祈求佛菩薩加被,不是外求了嗎? 慧律法師答: 你還是眾生,求沒有關係。...人世間有很多人都能夠忍苦耐勞,即使在非常艱苦的生活狀態下,還是過得很快樂。孔子的學生顏回住在窮困的陋巷里,...問: 為什麼《金剛經》一直強調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傳喜法師答: 因為法身慧命是我們生命的高級狀態。如果忘卻...在《淨土聖賢錄》裡面講到一個公案: 宋朝有一個人叫馬圩,這個馬圩居士是杭州的一個地方官,他的父親也是做官,...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作為居士來說,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還有八戒,是在家居士體驗出家生活的戒律。關於五戒、八戒的內容,聖嚴法...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現在不但出家了,連戒也授了,我的信心是怎麼建立的呢?我把這段時間的思想震動寫出來,供養...三藏即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aya-pitaka)、論藏(梵語abh...佛教故事中,當動物之間為了生存而爭鬥的時候,佛不惜割肉飼鷹、捨身餵虎,以犧牲自己來保全動物的生命,從而平息...宋代長蘆宗賾禪師,他是禪宗的大德,這個長蘆宗賾禪師是一個孝子,大孝子,他把自己的母親迎到寺院,就引導她念佛...問: 我多年來,每晚亦睡亦醒,最多睡三、四個小時,面色黃黃,自覺是全世界最苦最悲的人,沒有人會了解。我已經...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聽到這句話我們就知道念佛法門,在整個普遍大眾中是有許多人修學...我們現在每一個念頭都與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經開悟無煩惱了,而我們卻仍被煩惱所遮蓋。念頭的本質都是相同的,...問: 學佛主要就是要解決後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說在解決後生大事之前,要先解決衣食住行問題? 常敏法師答:...問: 先有業力還是先有六道輪迴? 慧律法師答: 這句話就是妄想。講先有業力也不對,講先有六道也不對,因為業...問: 在無意識狀態下死亡,是否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慧律法師答: 往生是要靠平常下功夫的。如果臨命終能夠有端...問: 如何在工作應酬中不犯不飲酒戒? 慧律法師答: 這個很簡單,如果領導請你們喝酒,你就方便妄語跟他講:醫...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業成功、賺盡天下財富。有人告訴他:「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錢財就會如熱火般滾滾...「慈」,佛陀就是以慈度化人群。為了使眾生人人幸福快樂、人人離苦得樂,所以不斷地倒駕慈航來人間,在佛陀《本生...
一粒種子看起來雖不起眼,但植入土中生根、發芽、成長,終將結果累累。小小的一個心...什麼是成功呢? 在古人看來,封侯拜相,加官晉爵,都是成功,大家知道人生最得意的時候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有...以般若波羅蜜多命名的經典,其中,玄奘翻譯的六百卷般若經部頭最大。《心經》、《金剛經》都屬般若系統的經典。玄...人的苦樂就在一念間。一個人如果轉變觀念,他就不苦了。師父告訴我們:心在哪裡,命就在哪裡。念頭是開關,一開就...今天繼續探索因果,因為因果在我們學佛的過程中太重要了,沒有因果就沒有佛法。就好像高樓一樣,沒有地基就沒有高...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規律。有一個農民在春天的時候,播種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時候,它竟然結出了一個南瓜。...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罪在哪裡?或者叫:業障在哪裡?我們每一個人先審視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罪?有罪嗎?有一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佛體會。第一,佛是什麼?第二,什麼是佛法?第三,我們信仰什麼? 現在一起來探討...名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稱為聖號,聖號就是聖人的名號,在佛教裡頭主要是諸佛菩薩的名號。我們常見的有:南無阿彌...有位女士的說話音量驚人,即使只對一、兩個人談話,也是非常大聲,尤其是在群眾中,只要她講話,別人的聲音都聽不...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我們的人生不過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看來真的只有閃電那麼一會兒的功夫。在這閃電般的功夫裡面,我們吃了多少的苦...問: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心燥由萬事起,情卻為一人傷。看得清喜怒哀樂,卻做不到置身事外。 明奘法師答: 心...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門,無論是有知識的,無知識的;貧的富的,貴的賤的;都能攝受,都可以接引。但在接引之中,個人...談弘法 關懷民生,要去觀察社會需要什麼 中華佛光文化網記者:您認為佛教緣何能流傳千百年依然香火旺盛呢? 達...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喫茶去》,講了我們要安住當下,如果你是學生,那就安住當下好好學習;如果你是老師,那...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斷煩惱》,講了當我們有了高素質,有了覺悟之後,我們就不會再去埋怨自己命運不好,並且...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除煩惱》,講了放下我執,精進努力,我們就能走出煩惱的深淵。只要我們秉著佛教教導我們...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除煩惱》,講了放下我執,精進努力,我們就能走出煩惱的深淵。只要我們秉著佛教教導我們...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減煩惱》,講了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師,來寺掛單。住數日後,他惶恐地跑來找我,戰戰兢兢地問我能否為之調換...持名念佛,就是常常專持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 我們念佛,是因為阿彌陀佛在過去因地時,發了四十八願。 他在...有一棵大樹,上面有個鳥巢住了兩隻鳥──一隻公的,一隻母的。它們為了儲存冬季的糧食,採了很多水果回來,將巢放...略說發心學禪行者,應須注意五法:一、聞。二、厭。三、願。四、覺。五、勤。 一、聞者:願樂聞法,以自照心,引...(一)吃肉易得心臟病 美國每年至少有一百萬人患心臟病,其中六十多萬人不治死亡。美國的心臟病研究委員會研究報...佛在《阿彌陀經》中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所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見濁是指邪知邪見...道德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前提,亦是個體立身成業的基石。 道德內蘊二重價值結構,道乃終極價值系統,無形無...敵視父親20多年的女兒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後痛哭不止。有人問她:你是不是還很恨父親呢?她回答說:我早就恨累了啊...我們的心─了別外境主要是前六識,這當中前五識是明瞭,第六意識分別。比方說:我現在看到這個花,我非常歡喜,我...承諾就是答應別人、對別人所許的諾言,務必兌現,也就是守信。 孔子曾經譬喻:人而無信,正如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問: 《妙法蓮華經》說我們原來是佛,現在迷了,那我們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後,還會不會再迷呢? 大安法師...末法時期修行對我們來說,具有著種種的魔障,如果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一旦缺乏正知正見,就會陷在種種的邪見裡。這...在一座深山裡,有一群猴子,相處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庭一般。其中有隻猴子特別精靈,什麼事都想帶頭當領導,但是...古德有一句話說:【福德是安樂之本,智慧是解脫之門】。 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整個修學的重點,事實上就是包括...佛陀在信眾集會聽經聞法的場合要阿難把糕餅分送給在場的人。阿難按照一個人一塊餅利和共均。分到一位美麗女子面前...
這十種的利益, 第一種叫安住儀式。 你天天參禪打坐總有個樣子,這個樣子就是個儀...真諦和俗諦是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常常從兩個層面闡釋的。一個是從理上,理體真諦一法不立的空性來談;一個是從事相...問: 據說蔥蒜有防癌作用,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師答: 蔥蒜等屬於五辛,佛的制教是不許可食用。何以故?...「人生」這兩字看來很簡單,但是最複雜的就是人,例如生老病死的過程中,有很多事無法理解,還有人我是非等人事問...齋天的要義 我不是說齋天不好,只是現在有的大和尚,齋天的時候,搭著祖衣,還磕頭,亂七八糟。齋天的天最多還是...我們經過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檢查自己。 【大】:什麼叫大呢?就是絕待圓融...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靜而悠閑的,晨鐘暮鼓,青燈黃卷,令多少世人羨慕不已。但是,真正...節身慎言,守攝其心;捨恚行道,忍辱最強。《法句經》 一、節身慎言 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自處?節...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謗觀正不正。《增一阿含經》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種問題,...貪慾生憂,貪慾生畏;無所貪慾,何憂何畏? 《法句經》 一、貪慾的起因 貪是眾生的通病,在欲界稱為欲貪,其性...大悲心為父,菩提心為母,善法為知識,能救護眾生。 《大集會正法經》 一、大悲心為父 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經...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善生經》 一、精進的意義 貪逸惡勞是人的通病。由於貪逸...供給於惡人,欲益反遭損;如人飼猛獸,無不傷害者。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一、佈施賢者的功德 在佛經裡...
問: 學佛以後,是否能萬事如意? 知義法師答: 這個問題,要依學者用心而定,如能學以致用,確能依教行持,則...
丈夫有婚外情該怎麼辦,是否可報復
佛菩薩為什麼不以神通度眾生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初入佛門要學哪些佛經
老人學佛有用嗎?晚年犯了錯如何彌補
出家是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嗎
學佛是否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
醫生如何對待病人安樂死的要求
同時出生的人命運為何不同
什麼是隨緣不變
自然災害也是因果決定的嗎
科學的因果符合佛教的因果觀嗎
受持五戒的意義與功德
為梁武帝說法七晝夜的僧達法師
樂觀不是比中觀更好嗎
生氣生病時該如何克服
遇到障礙時仍不能自拔,該怎麼辦
逆境現前是否也要違心接受
哪些屬於錯誤的追求呢
被動適應環境就能離苦嗎
生活優越為什麼仍會悲觀
學佛後一切看得很淡,這樣對嗎
「見財不貪著,才是財佈施」對嗎
怎樣才能對他人生起同情心
親人不理解時如何抉擇
應怎樣和眾生結緣
如何面對欺騙的行為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
看破無常是不是逃避現實與消極
禪修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奉行七誡遠離諸惡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佛法是心法,是否就不能求佛加被了呢
轉苦為樂
為何一直強調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佛號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怎樣做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明一法師的出家因緣與信心來源
三藏十二部
佛眼看戰爭
華嚴大士讚歎淨土法門
失眠該怎麼辦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願消三障諸煩惱
學佛要先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嗎
先有業力還是先有輪迴
無意識下死亡能否往生
如何在工作應酬中不犯酒戒
商人砍柴能得福?
趴身鋪路 所求為何

一千斤的鹽
什麼是成功呢
《心經》的般若正觀
眾生是福慧的源泉
三世因果的理解
相信因果懺悔罪業
業障的來源與對治
學佛的三個首要問題
佛菩薩的名號功德
糾正不好的習氣
人生要有理想
隨順世緣看煩惱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
佛為什麼說無相
達照法師談弘法:關注眾生,契理契機
隨順世緣離糾纏
隨順世緣除煩惱
隨順世緣少煩惱
隨順世緣減煩惱
隨順世緣不攀緣
不要自心生自鬼
阿彌陀佛和我們簽的合同
莫讓「疑念」佔據自己的心
學禪行者須注意的五法
吃肉的危險
學佛切勿執理廢事
道德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必要前提
人生要懂得自我化解
第六意識的病根
信守承諾的力量
往生到極樂後還會迷嗎
末法修行魔障多
驕傲的猴子
心住在外境的二個過失
說閑話的害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