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13頁)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過沒有,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可以說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問: 我們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嗎? 淨界法師答: 《楞嚴經》所加被的正是我們這些生死凡夫,還有法執特別...現實世界的人,對於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獨享的心態,譬如財富是我的,我不拿出來與人分享,幸福是我的,我也不拿...在這個時代,要大力倡導求生淨土。我們知道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生死。我們現在是迷惑顛倒,不知道在無量劫輪轉的過...佛陀說睹境不動難,意思是:身在順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所動,確實不容易。 有一次慈濟委員聯誼會,數千人潮來...明天,春節假期就過完了,又開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了。 過年的佳餚美食,節假期間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對人們的健康...2012年新春伊始,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發表新春賀詞,為人們開示了新年的意義及龍年的精神,主要內容如下:...世界佛教論壇有個主題叫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如何認識這個心,有沒有這個心?《楞嚴經》在它的開篇,阿難尊者為我們...在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的年味。每到農曆正月初一,人們都會提前準備好豐富精美的食物,來慶祝這個重要節日。並...問: 請問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話,是否要在佛前求懺悔呢?懺悔可以得清淨嗎? 大安法師答: 五戒,特別是前四戒...一、什麼是佛法 佛法,通俗地說就是佛祖認識生命本身,認識宇宙物質本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人類的兩大認識觀...一個人憶念觀世音菩薩時,為什麼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因地時他有這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地主對他的佃戶很好。有一次,他請了很多佃戶去他家裡吃飯。還免了他們的租子。佃戶們紛紛...華嚴字母很早就接觸過,因為非常好聽,所以自己特別喜歡。可是因為四祖寺這邊沒有人會唱,所以這幾年誦《華嚴經》...(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無私無我...民間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當務之急,文革法難之後,佛法在大陸幾乎消失殆盡,民眾僅僅是從電影、小說中了解一些佛教...(一) 什麼是佛教 問: 創造佛教的人是誰? 答: 這個人說起來誰都知道。他是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1月19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感恩地說,歲末年終之際,許多企業界人士舉辦尾牙以素食請客,「尊重生命,人情...佛法所說的因果法則,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大至整個世界,小至一粒微塵,無不籠罩在因果的關係網...問: 您怎麼看安太歲、點光明燈這類民俗?在這個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聖嚴法師答: 凡是宗教信仰和民俗的現象...問: 《淨土或問》中云:既學專修,當求靈驗,雖在目前便要見佛。但印光法師又云,未一心不亂前不求見佛。請問,...身為佛教徒,對禍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態來正見它?對風水地理,又該存何種態度以待? 身為正信佛教徒,若遭遇到...有朋友問:為什麼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認為畜生是沒有靈性的,既然沒有靈性,為什麼不可以宰殺它們,作...【出家功德偈】 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 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無常, 捨俗入泥洹,...問: 世人聞念佛念心,心淨土淨之語,因膠執內心,拂拭令淨,偏空自喜,撥無西方。及語心土一如,則曰我心匪石,...通常我們認為一個積極的人,應該就是樂觀、開朗、進取的。然而積極的人是否真的都是如此呢? 事實上,積極到了某...(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化,推展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淨化,始能落實、普遍、持久...我們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幸福快樂不是光想就有,我們必須建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才能享受到幸福快樂。如何...1、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2、...問: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後,惡業種子不起現行,那這些惡業最終會怎麼樣呢? 大安法師答: 首先須了解何謂惡業...佛陀再次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人因為不明瞭事理,所以很痛苦的過日子。其實並沒有人讓...平日生活安逸的人們,難以體會人生之苦;總是當無常發生,受苦、吃苦,才大嘆「人生苦」。然而這一切的苦從何起始...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候。 發心真誠 現在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五和:自心和樂、人我和敬、...佛陀為了教導弟子去除貪、瞋、癡等習氣,製定僧團生活清規,衣食住行必須節儉、朴素。但僧眾來自十方,每個人都有...悉達多太子身披袈裟以後,就安祥徐步地到處去尋師訪道。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見到許多人修苦行,有的披著草...一天,布恩去拜訪一位客戶,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達成協議。布恩很懊惱,回來後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經理。經理耐心...問: 人人都本具與佛同等的佛性,為何還要學佛? 證嚴法師答: 雖然人人本具佛性,因後天的習氣深重而迷失了,...古往今來,人類社會始終處於動盪之中。而對社會安定破壞最大的,莫過於戰爭。翻開人類歷史,幾乎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問: 我每當精力專注能念佛時就會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時卻很精神。請問法師,這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眾生...本句出自一首禪詩,相傳為唐朝無盡藏比丘尼所作。 禪宗看起來很玄。尋春怎麼會找不到呢?春天的郊野,到處是春意...這隨喜是很重要。菩薩為什麼要有隨喜的心呢?因為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所修的法門,只是無量善法當中的其中一小塊...為什麼要拜佛 佛教徒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們拜嗎?還是我們需要拜佛? 佛就是覺者。覺就是對一切事、理都明...整個大乘佛法的止觀修學,有二個重點:第一個云何應住,第二個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麼安住?這是根本問題,...回顧中國兩千年的佛教歷史,我們會發覺中國佛教在這兩千年當中,出現了很多祖師大德;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大乘思...【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龍樹辯才還拙否,文殊智慧是虛無?主人底事憑居易,公據何人問大蘇?寄語聰明...有家長帶著孩子來獻撲滿,我問孩子:「這些錢要做什麼?」有孩子說:「給師公蓋醫院。」有的說:「給師公救苦難的...在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出一個觀念,它說初學者修學法門,一開始我們的心比較粗重,不要有太大段的時間。譬如說...
淨慧長老在佛界可謂德高望重。他一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撫養,14歲在武昌三佛寺拜...問: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時,會操心下一刻的事務該如何處理。請問師父:要怎樣才能用心?」 證嚴法師答...趙州禪師,與他的侍者文遠對話: 師因與文遠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云:這裡好造一個巡鋪子。 文遠便去彼中立,...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傳統的臘八節,佛家的佛成道日。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出家修行,其本意實乃殊勝莊嚴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諦之輩,往往對出家的動機與意義失去正面的共識,因而臆測錯誤...一、篤盡己分 1.女人本分在於孝親相夫教子 所言盡職分,在女人分上,實有最大之關係,而且了無形跡。世之治亂...是的,鬼道眾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種類很多,譬如有:多財鬼、少財鬼、餓鬼、恐怖鬼、厲鬼、孤獨鬼、啖血鬼、...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修行的一個普遍的現象,不真誠,虛偽。虛偽是凡夫眾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實心。 《觀...大學生甲: 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很不滿意,學習不上進,整天生活很頹廢,感覺每天都過得很後...問: 學佛和做人貴在真誠二字,可是怎樣才能算真誠呢? 大安法師答: 做人要有真誠心,如果帶著虛偽的心來做人...一九四九年元月,我來到台灣,看到當地社會經濟蕭條,生活落後,與我過去生長的南京、上海的繁榮景象比起來,可說...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我們修行的理路,這一點要切記。禪宗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自信心是做人處事的原動力,因為有自信心的人,做起事來勇往直前,而且能夠貫徹到底。 缺乏自信心的人,做事則容...問: 請問法師!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見地、修證、行願是修行的整個過程嗎?如何處理這三者的關係? 大安...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五位國王,雖國界相近,但不相互攻打討伐,常互相友好往來,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長的國王...蓮池大師所作《戒殺放生文》,精闢圓頓,事理兼備,悲心痛陳戒殺放生之利害,喚起眾生慈悲好生之本性,是一篇絕佳...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會歸咎於業障。真是業障!是消極的訊息?是罵人的話語?還是自我認命的咒語?業障到...原文: 念佛發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終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種皆由...原文: 富貴人多病,一則一事不肯操作,血脈便不周流。二則多食血肉諸品,若遇一有毒者,則其禍不小,或致殞命。...剛來台灣的最初幾年,我居無定所,因此經常隨喜幫助別人,有人興學,我幫忙教書;有人辦雜誌,我協助編務;有人講...我常強調「調心」,因為心調好了,自然語言行為就會表達出來,所謂身、口、意三業平行,所以起心動念,對日常生活...問: 我有一個問題已經矛盾很久時間了,想問一下老和尚。我是廈門大學的,現在讀研快要畢業了,我是學化學的,工...信佛是學佛的開始,學佛是信佛的實踐階段,更進一步而言,成佛是學佛終極圓滿之歸宿。信佛與學佛略有前後的差別,...問: 請教法師,我聽人說淨土法門惡人當機,佛又偏憐罪苦眾生。是不是越惡越光榮,越惡越容易往生呢? 大安法師...記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時,有一次在路上,一位正在掃地的沙彌來問我:「我常看到有人送...最近常有信徒對我關心,他們有兩種問候方式,一種是:「師父!你要保重啊!」此話聽來,好像人生垂垂老矣,但也只...自從一九九一年我跌斷腿骨以來,承蒙信眾厚愛,經常接到電話或來函問候,隨著年齡漸增,我的身體狀況更是成為彼此...一般人皆以無用為恥,而我卻認為無用正是大用。 我一生都覺得自己無用,我沒有語言天分,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學過...記者: 很多佛教徒都認為造大佛、蓋寺院的功德最大,以致各地蓋廟成風。法師又是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呢? 濟群法...一九九二年,與佛光山合辦敦煌古展,在籌備工作上十分盡心賣力的胡嘉華小姐曾對我說:「大師!您是因為慈悲才到紅...數十年來,走訪世界各地,常聽人歌頌「愛」的偉大,並且舉出許多西哲的諺語來詮釋「愛」為何物,例如:莎士比亞說...問: 您能否從佛教的角度對我們年輕人就如何淨化心靈,克制物慾、私慾,排解各類煩惱,提出幾點建議? 大安法師...問: 在家修行沒有受過居士戒,如精進念佛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法師開示受居士戒的重要性。 大安法師答: ...揭秘騙術之一:經濟搭台,宗教唱戲,公司辦寺院騙取錢財 出家人修寺院,目的是繼承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搞好自身修...「心裡若是煩惱糾纏,自己就是苦難眾生。」上人表示,眾生之苦在於煩惱多,心結打不開,不但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也和...禪修需調五事:第一,調飲食;第二,調睡眠;第三,調心;第四,調身;第五,調呼吸。 第一,調飲食。 在我們初...具有樂觀精神的人,在為人處世方面更容易獲得成功。 鐵匠把一根鐵條插進炭火中燒得通紅,然後放在鐵砧上敲打,希...真正邁向解脫,必須通過戒、定、慧的修行。佛陀製定的戒律,就是幫助我們建立一種和解脫相應的生活方式。我們沒有...人有四種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二是職業、仕途、名譽、地位;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問: 是否能夠在念佛號之前祈求阿彌陀佛佛光加持,幫助我,驅除心中的貪、瞋、癡? 大安法師答: 持念南無阿彌...問: 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注? 大安法師答: 當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的時候,每天繫念佛號很...問: 何謂「用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證嚴法師答: 就是「不要把得失的心態,加諸子女身上」。 父母與子女血...我這一生,尤其是在佛教學院就讀時,有很多人的話影響了我的一生,今天就將對我一生受用很大的十句話轉送給大家,...問: 為何要帶念佛珠?居士可以帶念佛珠嗎? 傳喜法師答: 我們剛出家的時候,師父就叫我們拿著念佛珠,念佛的...我從小就是沒有福報的人,一生皆在逆境中度過。 由於福報不夠多,以致於缺少寬宏大量的心,偶爾也會對人慳吝或與...在《厚道》中,星雲大師講做人做事成功的一些基本準則,追求厚德載物人生修養最講究的就是律己。一個厚道的人,在...問: 出家後是不是就沒有煩惱了? 濟群法師答: 如果沒有煩惱就成佛了。但對於世間的人來說,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凡是修念佛法門的,一定要以決志求生淨土為根本。念佛不能去求得開悟、得神通、得人天福報,甚至到陰間多塊元寶,...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雖然他的終極關懷是出世間法,然而佛陀卻是這樣地關顧世間,要我們念佛行人從孝養父母開始...問: 阿彌陀佛攝生三願是否是針對三種不同根機眾生而發?這三願的異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 阿彌陀佛的四十...禪定的功夫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自性具足著一切的善法,這善法裡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這個內在的寶藏要靠...
五祖大師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祖道信禪師,便祈求能在他座下出家,道信禪師嫌他年紀太大,...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經嗎
惜福種福,才能福澤綿長
這個時代要求生淨土
在順逆境中不為所動
節後上班吃點素
星雲大師新春賀詞:心好比什麼都重要
了解真心就不會認賊為子,以妄為真
「燒頭香」與「撞頭鐘」的宗教內涵
犯五戒後能懺悔嗎
法聞法師《授三皈依大意》
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
父母的累都是為了子女
學唱華嚴字母
金剛經的「應無所住」
淨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推薦】覺海慈航
同理萬物茹素護生
因果的法則
安太歲、點光明燈在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念佛法門如何取驗方為合法
佛教徒對風水地理,該存何種態度
畜生是有靈性的
出家的幾個偈頌
蓮池大師答淨土四十八問
積極而不緊張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如何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呢
星雲大師智慧法語
往生到極樂後,惡業最終會怎麼樣
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心力?業力?自然力
防止著魔
待人處世的「三好四給五和」
驕傲的孔雀
五年參訪和六年苦修
微笑會給你帶來好運
人人都有佛性,為何還要學佛
什麼讓世界如此動盪
精力專注念佛時為何昏沉
終日尋春不見春
隨喜是修福德資糧
大醒法師《拜佛要訣》
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開的
只要老實下來,就能得到利益
亂發脾氣是顯示自己無能
不要小看這五分鐘、十分鐘,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