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15頁)

不忘初心,實踐佛法

我們趙、錢、孫、李,百家姓,問你,你為什麼姓趙?你都不知道你為什麼姓趙了。你為什麼姓李?其實中國人的姓氏也...

星雲大師《佛學的組織法》

第一篇 三藏十二部 壹 前言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為後世留下千古不滅的真理。當時沒有文字,這些教理都是以口口...

用清淨心創造潔淨土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麼說:人生有二種形態永遠形影相隨,一項是貧窮,一項是垃圾。 慾念無窮是心貧 貧窮跟隨著垃...

面對侵略者是否能為了自衛而殺對方

問: 佛教說不殺生,但如果外族侵略中國的話,我們能不能為了自衛而殺對方呢?  濟群法師答: 佛教戒律分聲聞...

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擇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為了求生存,必須競爭;為了競爭,有的人就不擇手段,互相廝殺、爭奪,並且死不認帳,不...

在家持戒困難,如何解決

問: 在家人普遍感覺持戒困難,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濟群法師答: 佛法中,將戒律稱為無上菩提之本,是長養善根...

佛教如何看待知識

問: 佛教怎麼看待知識? 濟群法師答: 知識對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自古以來,一直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比如,儒...

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問: 為什麼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濟群法師答: 關於應不應該,首先要對這一標準進行界定。究竟...

感恩,何必只限於節日

11月24日,是美國的感恩節。在所有的西方節日中,我最欣賞這三個節日: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據說,國內曾...

不守戒就是末法的表現

受戒後要本著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做,那就是守戒。 受戒後要守戒,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就是...

敬佛不用燒紙錢

近來看見一些不明就裡的居士或香客,手裡拿著一大把冥錢在化紙爐裡焚燒,嘴裡念叨一陣,以為給佛菩薩燒了許多的錢...

只要有心就能渡

一直以來,敏敏都有一個理想,要寫一本書。敏敏的文筆很好,大家都認為她有這個能力,一定會寫出一本好書來。 敏...

趙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識答問》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 問: 什麼是佛教? 答: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

殺生不異殺佛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佛視一切眾生皆是佛,故梵綱經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

雞蛋可以吃嗎

東晉出家人支道林,學問廣博而善於辯論,和他的師父辯論雞蛋是否可以吃?他因為善於辯論,他的師父不能折服他的邪...

誦持心咒修慈悲

這六字大明咒不好念哦!念六字大明咒在這裡要做到的是什麼呢?要通過念六字大明咒把自己變成觀世音菩薩,我們念下...

消災免難之法

我也告訴你們要這樣修,那才是真正的解脫。依止師父,皈依三寶是為了開發你自性的三寶。皈依我這外在的師父,我這...

千劫業不亡,學佛消罪障

講到文殊菩薩我給大家舉一點因果的例子,也讓大家開智慧,我們人生怎麼轉變命運,不要自己害自己。早上讓大家背的...

中陰身

中陰身就是神識,並不是神識變化成中陰身,也就是世俗所謂的靈魂。所謂中陰身七天會死生一次,四十九天之中一定會...

向鬼神祈禱就是邪見

世間人生病或者有危險災難等等不幸,不知道念佛修積善業,卻妄想祈求鬼神的加持,於是,以至於殺害生命祭祀鬼神,...

觀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總的來說有四種。也就是持名,觀像,觀想,實相。這四種方法中,只有持名,含攝包括的根基最為普遍,...

四弘誓願該如何理解

問: 什麼是自性?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該怎麼理解?既然說自性本...

提前火化會障礙往生嗎

問: 葉老居士現年七十八歲,每天念佛萬聲以上,已十年。因當地風俗,老人去世後一天左右即行火化,這是否會障礙...

憶佛念佛,自得心開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摘自《徹悟禪師語錄》) 我們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光...

念東林佛號起妄念昏沉如何對治

問: 在念東林佛號時由於每兩句佛號之間的停頓時間較長,容易起妄念,有時容易昏沉,請問師父該如何對治?弟子在...

智者的十大追求

頂級的學業是擁有聖賢的智慧; 頂級的事業是廣利一切的眾生; 頂級的化妝是完美自己的生命; 頂級的成功是找到...

放下即自在

一個裝過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隻裝過牛奶的杯子同樣需要清洗空置。 一個肩挑狗糞的人是辛苦的,一個肩挑黃...

討好的話不一定是好話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歡先生說些甜言蜜語,因為聽起來很舒服。但有時說這種安慰他人、...

可以給家人吃三淨肉嗎

問: 如果家庭裡婆婆和丈夫都不信佛,吃肉,現在婆婆做飯,有時候殺生(如魚蝦)等以後末學做飯了,末學可以給他...

出家的真實義

什麼叫做直心?直心乃是萬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萬物都以直心,直心就是不妄語、不虛誑,不虛偽,一就是一,二...

你們是最快樂的人

至於宇宙,則是每一個宗教都會談到的。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說的,這個宇宙的觀念有多大呢?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

若能心自在,雖住生死界,實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夠在面對生離死別時若無其事,以我自己來說,當我在1988年回俗家探親,雖然已經出家幾十載了,可是一...

口善心不善,枉把彌陀念

王太太覺得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老公沒本事不會賺錢,兒子不學好,經常惹是生非,娶個媳婦也不勤快,還得自己做飯伺...

如何看待現代人的健康

問: 您在各地演講時,經常談及身心健康、幸福等問題。您如何看待今人的健康? 濟群法師答: 健康是當今時代的...

如何處理學佛與未學佛人之間的生活矛盾

問: 學佛與未學佛,生活觀念有很大差別,甚至會出現一些矛盾。怎樣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 濟群法師答: 學佛和...

凡事都要有計劃

人在世間上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預備、有計劃,才能逐步完成。即使是要訂一個計劃,也必須把人力、財力、時...

刀口之蜜--人生的實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說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路上行走,忽然遇到一隻老虎追趕他。情急之下,看到路邊有一...

聖賢不怕困於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黃金藏在地下,大魚游於深水;君子隱居於山林,喬木生長在高山。人的出身,家世、環境、風俗、人情,都能影響其一...

人應該要「住」在哪裡

家,能夠給我們永遠的安住嗎?動物中,即使一隻小鳥,當它長大以後,也要離巢高飛,不肯住在鳥窠裡;一隻小狗長大...

用爬樓梯來比喻人生

現代的社會,醫學發達,生活素質提升,在先進的國家裡,人民的平均壽命大約可以活到八十歲。如果用八十歲的人生比...

星雲大師《我怎樣走向世界》

各位鄉親,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是揚州人。 過去幾十年來,我也有幾十次回家的經歷,盡管有時候,頗盡...

太虛大師的志行和悲願

太虛大師精通三藏,學貫古今,智慧圓融,悲心廣大。不單是淵博的佛學者,身體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語如珠,才...

從六條路入佛門

各位善知識,大家在此講堂聚會,對佛教一定有興趣。有興趣的人,對佛法必定已有所了解;但還有一些初入門者,只來...

生活處處是佛法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只管自己埋頭苦幹,為邊上你認為不能幹的人拾遺補漏,把他...

培養自己的柔軟心

所謂的「柔軟心」,是指把自我減低、減少、減輕,不在人際間架設心防,也不為自己設想,心胸全然敞開。所以,凡是...

居士學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觀

1、燒香拜佛 求籤問卜 祈消其災 求滿其願 某些居士,專門喜歡拜廟請香,祈求佛菩薩保佑,或是消除某些具體的...

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問: 關於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時具足信願持名,臨終無論什麼情況,都可以往生呢? 大安法師答: 對這...

怎樣選擇善知識和確定善知識是否真修行

問: 怎樣選擇善知識?怎樣確定善知識是真修行? 答: 《 菩提道次第論》講到,合格的善知識應當具備十個條件...

佛陀與阿難的往昔因緣

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歡喜或滿腹煩惱,需看過去是否和對方結了好緣。有所付出,彼此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即是好因緣...

一念間,火宅或淨土

人實在離不開因緣,有人結的緣是劣緣、惡緣,有人結的緣則是善緣、好緣。佛陀曾說「世間如火宅」,而火宅之中亦有...

睡覺前不能念佛嗎

問: 有人說睡覺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證嚴法師答: 「阿彌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號,其實佛就是人,因為...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衝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講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則,可以幫助團體化解利益衝突,讓大家有福同享。 為什麼一般人無...

忙到沒有辦法休息

由於工作忙碌,現代人常會因過度勞累身體而生病,像我就由於寫作過多,過度使用手肘的結果,就得了「網球肘」。經...

今生最寶貴的

很多人不曾意識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為我們此生是以這一身份來到世間,似乎做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殊不知...

究竟什麼是「我」

當我們迷失覺悟本體之後,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系列的錯誤設定。究竟什麼是我?其存在基礎是什麼?作為我的存在,其實...

壓力從哪裡來

壓力從哪裡來?往往來自過高甚至是盲目的期待,當我們設定必須達到某個目標而出現障礙時,壓力就隨之產生了。任何...

有良好的心態才有幸福

幸福的根本是什麼?就在於良好的心態。因為外在的一切都會變化,家庭會解體,財富會失去。尤其是今天這個全球化的...

佛菩薩的神情

他是無限的安靜。這種安靜不是無聲的安靜,而是內在的安靜。彷彿靜靜的大山,靜到極致,卻像通天徹地的聲音,有著...

應當怎樣追求利益呢

觀念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價值取向,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生存離不開必要的物質條件,但我們應當怎樣...

心中的陷阱

許多人都覺得世事難測,處處陷阱,稍不留神就落入圈套。其實,世間陷阱是有形的,具有相應社會經驗或人生閱歷便能...

父母和子女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問: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父母和子女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濟群法師答: 從中國傳統的倫理來看,父母對子...

佛教是不是讓人覺得太無情

問: 《財富品質》:莊子喪妻,擊鼓而歌,佛教的愛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但這個故事在很多人眼裡有些太過無情,一...

為什麼要皈依

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便是皈依。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註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

學佛學什麼

一、學習佛法以增進道德戒學 佛教的戒條有很多種,但均以五戒為基礎。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如何在生氣時還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經常教導人們要慈悲,面對煩惱時要自我消融,不被煩惱所困。但當一個人處於情緒低潮,心情不好,或...

佛在哪裡呢

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 --華嚴經 我們經常禮拜讚歎的佛到底在哪...

如何發展我們的潛能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藏在深山裡,需要開發才能顯現出來。當初佛陀開悟的時候曾說:大地眾生...

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具足十大願

本人屢屢提出。說佛法猶如旃檀,片片皆香。舉起一片之香,即是全體之香。曾講過普賢行願品,讀誦普賢十大行願品,...

念佛與十大願王

念佛與迴向 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為的是常隨佛學,這與第八願王融而為一了。往生西方,求證智慧神通,為的是回入娑...

修行人要把握當下這一念

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祖師大德都在現前這一念加以指點。所以這一念起來,它一定...

修淨土是否著重在孝道

問: 我是一名修淨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覺得修淨土著重在孝道,淨業三福也教給我們修行的規範,是否對呢?更深入一...

念佛為何越念雜念越紛飛

問: 請教法師!本來念佛應該是越念越清靜的,為什麼我會越念雜念越紛飛? 大安法師答: 雜念是病,佛號是藥。...

如何對治念佛昏沉掉舉

問: 我素喜研究經教,手不釋卷,津津有味;而於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舉,這種現像是什麼原因?如何對治?...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願

問: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種種牽掛的影響下,我們這些為生活窮忙活的人,念佛的信願要具體達到什麼程度,才...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追求的社會裡,人們總是認為它已經不合時宜了。下面,有一個故事,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

出世與入世如何才能兩全其美

問: 世間人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難免會很執著。因為執著就會帶來痛苦,導致活得很累。於是很多人就會嚮往出世的...

誰動了我的這潭水

今天這個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問題?物質條件日益改善,自殺率卻居高不下;娛樂方式應有盡有,抑鬱症卻不斷增多。...

用佛法智慧淨化社會人心——濟群法師訪談錄

在利益社會大眾的同時,保持超然的心態 記者: 您是怎麼開始接觸網絡工具的?自己管理博客和微博嗎? 濟群法師...

用「有情有義」的態度來溫暖世間

如果我們能從消極的推尋外覓到積極的躬身實踐,從被動的接納、企求到主動的付出、給予,天地之間,何處不是情義盎...

為誰辛苦為誰忙

在汲汲營營、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過人生在世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麼? 是來吃飯的?穿衣服的?還是來吵架...

在家學佛方便談

一、 四句口訣 很高興與大家見面談心,溝通思想。今天我們所在的這個素菜館,環境優美,我希望它通過佛教的飲食...

懺悔與改過

譏諷和譭謗其他人供養地藏王菩薩,會得到這一種的惡報。什麼惡報呢?就是在地獄裡要經過一千劫,在餓鬼道裡又經過...

《普勸戒殺吃素挽回劫運說》白話大意

印光大師原文: 甚矣,世人習為殘忍,事事以殺生為禮,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眾生,與我同生於天地之間,同賦血肉...

學佛有什麼好呢

不少信眾和我說起,他們在現實中遇到不少的誤解。有的人,一提起佛教來,第一反應就認為是迷信;還有的人,一說到...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散亂心就是不專一,沒有禪定。也好像遊客到...

四小不可輕

般人常有看輕別人的毛病。見到一個人只有小學學歷,就認為他沒有什麼知識;沒有傲人的財富,就想何必和貧*的人交...

喜歡讀經而不喜歡念佛怎麼辦

問: 我學習佛法一年有餘,一直以來雖然知道念佛的重要,但仍然喜歡讀經,而不大喜歡念佛,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

用無我來破除四相

我們眾生都生活在種種幻相當中,分別、執著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們現...

小心你的口業

佛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的妻子,懷孕之後,身體就臭穢不堪,誰也不願接近她。她滿月生下一個孩子,皮包骨頭,身相...

大安法師:轉業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縛心。心何以能轉業?心與道...

大安法師:如何恆順眾生

我們為什麼要恆順眾生?是由於眾生跟我們同體,我們要對苦難眾生生起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引發菩提心,由菩提心才...

大安法師:往生是靠佛力還是靠自力

問: 臨終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說淨土法門是他力法門。但是從往生的條件信、願、持名來看,雖然有佛力的加持...

星雲大師:用四句話指點處世迷津

我現在用四本佛教的經典,裡面四句話貢獻給各位。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 是佛教《華嚴經》裡的一句很偉大的經文。...

達照法師:持名念佛五字要訣

在寶壇寺講《楞嚴經》,課間休息,有人提問:念佛修淨土的人如何才能真正走上修道的正路,念佛念到什麼境地才能放...

聖嚴法師:多情須講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愛他往往反而傷害他」,在善變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現代人如何能關心別人而不束縛他? ...

大安法師:預知要往生,但為什麼沒走

問: 有的預知時至要往生,叫來佛友助念,但幾次都沒走,是不是這裡面有偏差呢? 大安法師答: 有些事情沒有達...

大安法師:臨終昏迷是否能往生

問: 臨終不論什麼情況,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嗎? 大安法師答: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往生的條件問題。往生的條...

大安法師:至誠到了極點之人,就可以感物

如果真的有至誠心的話,那各種不可思議的神妙都會出來。我可以先跟大家講一個公案,這是出自中國的一部很奇特的一...

大安法師:夢境的可信性高嗎

問: 莊周夢蝶,是蝶入夢,抑或人夢蝶,夢境可信性高嗎? 大安法師答: 莊子有一天做夢,夢到了蝴蝶栩栩如生。...

大安法師:為何富貴學道難

問: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二十難中有富貴學道難。佛本身是大富貴者,其弟子中也有出身王族者,佛為什麼這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