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25頁)

宣化上人:念《大悲咒》不受十五種惡死,得十五種善生

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若諸人天:將來的時候,所有一切人間的人...

達照法師: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

對治病的時候,我們念阿彌陀佛要怎麼樣念呢?若有病生起來,首先想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照到我們的身上,身體內外都...

這裡就是地獄

有一個人名叫錢琨,平日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因為不治生計,又無恆產,沒有多久,便以壯年之軀而餓死了。錢琨死了...

一比多更好

有兩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結伴到遠地去經商,兩人身上各自攜帶了大把的黃金和珠寶。由於他們要去的地方,一路上荒山...

心肝在樹上

有一隻雄鱉和一隻獼猴,兩個感情非常的深厚。獼猴常常從森林密處的住家,來到河畔邊,邀約雄鱉到森林裡去遊玩。因...

主人的痰

有一個大富翁養了一群奴僕,這些奴僕有替主人搥背的,有替主人奉茶倒水的,有替主人出門提行李的,每個人都對主人...

宣化上人:煩惱即菩提

佛見一切眾生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所以才發心出家修行,研究解決這四大苦的問題。我們人不知不覺之中就出現煩惱。有...

端正的鼻子

在佛教的《百喻經》中,有一則可笑而發人深省的故事,把現代人重視浮華的表面,不注重內涵的虛榮愚癡,描繪得淋漓...

人生三十年

在警衛森嚴、陰風淒淒的閻王殿上,閻羅王威武地高坐在大椅上,兩旁的鬼卒,青面獠牙,手持刀劍戟叉,等待著執行他...

圓瑛法師:多念幾聲佛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行惡事,口說惡言,意起惡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門能令眾...

宣化上人:水清月現

禪就是靜慮,當維那敲木魚三下,我們開始靜坐,就應該停止一切妄念。在污水渾濁不清時,無法看見水底,塵埃下沉,...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第一、信仰心: 信佛有大智慧,有大福德,天上天下,無...

濟群法師:善待自然

千百年來,人類依賴自然的給予生存,與此同時,對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終沒有停止過,希望以此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那...

富有的懲罰

有一隻血統純良的狼犬,年輕的時候,長得英挺雄勁,深得主人的喜愛,陪著主人打獵,照顧主人門戶,倒也建立不少功...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深信因果、多修陰德 時下之人,最大毛病在於不信因果報應,然而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皆不離因果,今先以此開啟...

智諭法師:開智慧

清淨心是智慧種,一般人誤會,認為多讀誦可以生智慧,其實錯誤。佛說,多讀誦是禪定障,有禪定障的人,不開智慧,...

聖印法師:求福報

誠然,從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學問有氣質,卻沒有人賞識,落魄一生,鬱鬱以終。有的人目不識丁,甚至話都說不清,偏...

濟群法師:積極與消極

1、積極與消極的表現 積極與消極是我們應對某件事的態度。當我們對其發生興趣或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時,就樂於主動...

宣化上人:愛護你的靈性

有些人在想:我長得很丑。或者:我個子很矮,反正也沒人喜歡我的長相,我也就不必保護這個身體了。是嗎? 不對的...

證嚴法師:孝的真諦

做人要飲水思源:生命從何而來?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報恩不忘本,才不愧對父母的養育恩德。 一般世俗所謂的孝是...

星雲大師:煩惱的原因

佛經講煩惱即菩提,又說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有了煩惱,才會懂得尋求解脫之道,才會增長智慧,所以不要害怕煩...

星雲大師:一切因緣我均感謝

春風夏雨固然可以潤澤群生,秋霜冬雪也可以成熟萬物。青少年時,師長們無情的打罵、無理的要求,蘊育我服從、堅忍...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觀察他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不要以為自己微不足道,不要以為自己無足輕重,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我們的...

李炳南居士:快刀斬亂絲

人生於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間的聖人,時候到依然得死。只有出離世間的聖人,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但是...

證嚴法師:惜時惜命

無論是學業、事業、道業,一切是時間的累積;好人活久一點,行善不斷,當然就做更多的好事;壞人活得久,若繼續為...

印光大師:警人命無常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

星雲大師:生命的春天

世間上最可貴的就是生命,最殘忍的就是殺生。 生命依其過去善惡業因所感得的果報正體,有天上飛的,有水中游的,...

聖嚴法師:逆境也是無常的

一般人遇到無常,很可能的消極:「既然無常就不要管了!既然是無,還能做什麼呢!」 這是錯誤的無常觀。正確的無...

鳳凰衛視與蘇州弘化社採訪傳印長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點,鳳凰衛視《智慧東方》欄目記者,以及江蘇弘化社網站記者,在東林寺方丈室拜見了中國...

為法忘軀的玄奘大師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四位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西行求法的唐代高僧玄奘被譽稱為四大翻譯家之一,他所譯的佛經在中國文...

星雲大師:從善如流的性格

有一天,從高雄回山,依空法師同行,途中他忽然問我:您一生中最得意的性格是什麼?我隨口答道:從善如流。過後認...

證嚴法師:善解方便

比如說,有一位年輕的太太,她到處跑道場,跟著法師團團轉,卻沒有照顧家庭。先生上班、孩子上學後,她也跟著出門...

聖嚴法師:重罪輕受與定業難轉

從佛教的立場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正確的因果觀念。但是,從因到果必須有因緣的配合,所以,有時候犯了重...

李炳南老居士:報恩要及時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來稀啊,兒子到了四十歲能出仕時,父母已是五、六十歲了,還有幾年可以讓你奉養? ...

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亂,久久煩惱能圓伏圓斷,證入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所謂一就是無心,這時便無心可亂了...

鳩摩羅什在長安

北涼時期,姚萇仰慕鳩摩羅什而派使者前往涼州,迎請他來長安,但是,呂光怕羅什到長安以後泄漏軍情,所以拒絕羅什...

截流大師:念佛必須具備真實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眾生都沒有差別,我是沒有修成的佛,彌陀是已修成的佛,覺性(心)是沒有兩樣的。我現在雖昏迷...

印光大師:念佛實修法要

一、選擇稱名 1. 禪宗 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 禪宗功夫,雖到大徹大悟的地位,以煩惑...

衍慈法師:明辨善知識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往往是龍蛇混雜,聖凡交差,所...

寬忍法師: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第一為摩訶迦葉,稱苦行第一;第二阿難陀,稱多聞第一;第...

憨山大師:念佛與參禪

學佛沒有其他伎倆,也沒有什麼訣竅,只是生處要熟,熟處要生,對生的念佛修善要熟練,而對熟習的情愛五欲則要生疏...

濟群法師:供養的意義

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慣;還有天天吃飯之前,我們都要供佛,所謂...

印順法師:唯人為能學佛

一、人類的特勝: 一般來說,人雖自尊心極強,卻都看輕自己,覺得自己太渺小,不肯擔當大事,為最高理想而努力。...

不要輕慢愚人

過去我在觀宗寺時,聞諦老人有一器生的學僧持律法師,外號人都喊他曬蠟的法師。大家知道,這個名字並不是恭維他;...

慧律法師:學佛要具足的三個條件

一、親近善知識 眾生的煩惱習氣都很重,突不破,無法照見五蘊皆空。因此,需要有經驗、有智慧的人來引導。善知識...

印順法師:為在家居士說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出家與在家的分別,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學佛的組織,叫居士林。這兩...

印光大師《復鄭伯誠居士書》

見面以來,已經滿六年了,不僅年齡巳更改,連國家的曆法也都不用舊的了,世間現象的無常,實在可嘆息哀悼啊。 接...

星雲大師:工作的態度

工作即生活!所以,世間每一個人都不能沒有工作。要工作,就必須對工作有一個健全的態度。 什麼是健全的工作態度...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學問類: 1、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2、茅鹿門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濟事,則彼之感我,中懷傾倒,浸入肝脾。何...

替母親打掃心房

小雅的父親去世一年多了,母親還是沒有從悲傷的情緒中緩過來,經常一個人對著父親的照片、用過的東西傷心。 小雅...

徹悟大師:淨土宗修行綱領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

濟群法師:隨喜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一切眾生的生命現像在佛教裡歸納為六趣...

淨慧法師:做人的六條標準

學佛的最後落腳點在什麼地方? 我想,落腳點就在實際的做人做事當中。我們學佛就是希望做一個好人,希望人生過得...

妙蓮法師:想當法師先念佛

印光祖師常勸導人,出了家若是想當法師,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將來就會有能力當法師。你若沒有修持...

星雲大師: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貴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應該是患難與共,也就是當你需要的時候,他隨時都會伸出友誼的手。所以朋友的定...

星雲大師:做一個好公務員

我們在國家機關服務,應該要有一些基本的觀念,才能把一個公務員職責做好。身為公務員應有的基本觀念有四點: 第...

心淨國土淨

業緣有別 隨著個人的業緣與見地,每個人念佛的境界幾乎都不一樣。同樣一句阿彌陀佛,十個人念的境界皆不相同。並...

星雲大師:如何解決人我的問題

世間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人我的問題。凡事有你、有我,問題就顯得複雜。如何解決人我的問題呢?我提出十句修行的...

星雲大師:生命中的難遭難遇

生命中一切好壞榮衰,都因為我有了這個凡事作難遭難遇想的性格,而使我的人生充滿了喜樂與幸福! 我的一生中,有...

宣化上人:變化氣質,改良習氣

大家聚合在一起學習坐禪,實際上禪不僅是坐,而是站著、走路、躺著都在參禪,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離開這個,...

慈悲的馴服場

有一天,在禪堂裡面,忽然發現一個小偷偷東西,在禪堂這麼一個清靜的地方是不可以原諒的,並且大家都知道是誰,就...

傳喜法師:用念佛來控制情緒

我們念佛形成一個功夫,能讓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早晚課,早上要發菩提心,人一醒過來,通過早課,讓自己...

聖嚴法師:造口業

佛教所說的口業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一種是製造是非,這都是口舌的惡業。 有些人說話的方式只是一種習慣,並...

那個總擔心你吃不好飯的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位朋友在幾年前講的,我卻一直記得: 剛參加工作時,他獨自一人在一個陌生的小城,每天...

淨慧法師:人生的三大缺陷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種種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種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業、...

印順法師:由於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裡去看見禮佛、念經、拜懺、早晚功課等等的儀式,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說這些都是迷信。這裡...

星雲大師:八種不動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修養,沒有定力,就會變得很脆弱。常常會被外境所左右,會隨外境而動搖。一個有修養的人,凡事都能...

慧廣法師:生命的意義

一、 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

印順法師:念佛法門三特徵

念佛(稱念阿彌陀佛)法門,有三種特徵:一、他增上,二、易行道,三、異方便。此三者,在一切佛法中,無論是大乘...

禪不是自了漢

有道禪師的禪堂裡,除了出家眾的禪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進來參禪。他希望在家眾裡,也能出幾位像蘇東坡、王陽明...

達照法師:憶佛念佛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這是《圓通章》裡面的要點。大勢至菩...

天堂淨土

挑水雲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禪師,曾在好幾個叢林禪院住過,可以說飽參飽學,並在各地教過禪人。 他所主持的這一個...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承繼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以後,立下一套極有系統的叢林規矩-百丈清規,所謂馬祖創叢林,百...

佛心本有

有一學僧請示盤珪禪師道:我有一個天生的毛病-氣短心急,曾受師父指責,我也知錯要改,但因心急已成為習氣,始終...

別人並不是我

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陀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的說:長老!您年...

虱子是什麼做的

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飯,兩個人因為才華都很高,往往為了談學論道,互不相讓。這天吃飯的時候,剛好看到...

是邪是正

漸源仲興禪師在道吾禪師處任侍者時,有一次端茶給道吾禪師,道吾禪師指著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興走近道吾禪師...

天生暴躁

盤珪禪師說法時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發問問題,併當場解說,因此不遠千里慕道而來的信徒很多。 ...

心與性

有一學僧至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請示道: 禪-是心的別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真如實性,禪宗祖師們將此...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擔枷帶鎖者。 學僧:如何是邪惡為非的人? 峻極:修禪入...

要眼珠

雲岩禪師正在編織草鞋的時候,洞山禪師從他身邊經過,一見面就說道: 老師!我可以跟您要一樣東西嗎? 雲岩禪師...

星雲大師《關於管理的問題》

各位法師、各位嘉賓、各位護法信徒,大家晚安!阿彌陀佛! 我這一次在香港的三天,講三個問題,對於我們個人、他...

一切皆是禪

有一位雲水僧聽人傳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想和其辯論禪法,適逢禪師外出,侍者沙彌出來接待,道:禪師不在,有事我...

一與二

在中國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師,時常辯論、鬥法。 有一個道士向法印禪師說道:你們佛教怎麼樣也比...

一坐四十年

佛窟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葉蓋屋頂,結成草庵,以清水滋...

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禮好佛後,便信步到花園散步,碰巧看到園頭(負責園藝的僧眾)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見他一把剪刀在...

安住於何處

唐朝丹霞禪師有一次想要去拜見馬祖禪師,在路上碰到一個白胡蒼蒼的老人及一個髻齡的童子,丹霞禪師見老者器宇不凡...

有禪心的人,不計人間毀譽

月船禪師是一位善於繪畫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畫前,必堅持購買者先行付款,否則決不動筆,這種作風,給社會人士經...

慳貪的苦果

人生沒有真正的所有權,因、緣、果、報的道理要切記啊! 佛陀時代,有一位家財萬貫的富翁,不但為人非常慳貪,更...

要學佛道,先結人緣

兜率從悅禪師,參訪密行的清素禪師,非常禮敬,有一次因食荔枝,經過清素禪師的窗口就很恭敬的說道:長老!這是家...

不知道

宋朝有一將軍曹翰,在討伐南方的賊寇之後,路經廬山的圓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軍隊風紀不好,大家就嚇得四散逃逸,...

草木成佛

日本真觀禪師,最初研究天台教義六年,後來改習禪學七年,為了尋師訪道,以期明心見性,找到自己本來面目,又負笈...

茶飯禪

唐朝龍潭崇信禪師,跟隨天皇道悟禪師出家,數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禪師一句半語的法要。一天...

禪的心要

大詩人白居易有一次請問惟寬禪師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寬: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

除卻心頭火

有一個久戰沙場的將軍,已厭倦戰爭,專誠到大慧宗臬禪師處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禪師!我現在已看破紅塵,請禪師...

鋤草斬蛇

有一個學僧到智常禪師的道場來參學。 智常禪師正在鋤草,草中剛好跑出一條蛇,禪師舉起鋤頭便砍。學僧很不以為然...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禪師和岩頭禪師同行至湖南鰲山時,遇雪不能前進。岩頭整天不是閑散,便是睡覺。雪峰總是坐禪,他責備岩頭不該...

修禪要除去比較的心態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參禪學道的同參,不少人對禪都能有所體會,想...

多撿一些

鼎州禪師與沙彌在庭院裡經行,突然刮起一陣風,從樹上落下了好多樹葉,禪師就彎著腰,將樹葉一片片的撿起來,放在...

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

龍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牆上,模擬一幅龍爭虎鬥的畫像,圖中龍在雲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