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41頁)

星雲大師《如何懺除罪業》

我常常聽到軍政各界人士,因回顧他們已往的罪業而慨嘆不已。由於他們過去打過仗,到現在年老了,就自怨自艾地說:...

星雲大師《如何處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員,從年輕的時候,就為國家社會服務,四、五十年下來,能夠功成身退,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這...

星雲大師《如何處貧居富》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貧窮?我們又如何來認定什麼是貧窮?什麼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樓大廈,汽車...

星雲大師《為往生者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今天亡者XX居士世間塵緣已盡,放棄因緣和合的身體。 請求您,佛陀! 接引他到清淨自在的佛國...

星雲大師《為父母生日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今日欣逢我父親(母親)的壽辰,請您接受弟子為我父母的祈願。 慈悲偉大的佛陀!我的父母年長了...

星雲大師《求財富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求您加持我獲得人間的財富。 因為在經濟重於一切的社會,如果我沒有金錢財富,將生活得十分艱苦...

聖嚴法師《他們都是活菩薩》

在這次震災中,受苦受難的都是菩薩的化身,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做教材,向人們示現這世界由於人心的貪婪、無知...

聖嚴法師《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人生過程中的高潮與低潮、得意與不得意,當作好壞的標準,得...

聖嚴法師《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義 今天的講題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認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裡去,或是關起門來在寺院裡才能修行。...

聖嚴法師《學佛與日常生活》

曉雲法師,信定法師,諸位同學,諸位居士: 今天是我第三次到蓮華學佛園來,第一次是五年前,在座的同學和居士之...

聖嚴法師《懺悔的意義與功能》

拜懺,事實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懺悔」一詞,是中國佛教特有的名詞,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漢文並沒有「懺...

聖嚴法師《學佛的基礎》

(一)宗教常識 在世界上,屬於全球性而且歷史悠久的宗教,只有三個:1.發生於印度的佛教;2.發生在中東的基...

聖嚴法師《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淨土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不曾在其他學術和其他宗教裡提過;它是指佛的世界、菩薩的世界。在那樣的世界裡,人的煩惱...

聖嚴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佛學與學佛 很多人都以為佛學很不容易懂,因為專門性的名詞太多、經典太多、論書太多、教理思想的派別也太多,初...

聖嚴法師《佛子能拜鬼神嗎?》

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分的佛教徒,如果嚴格地說,他們不是佛教徒,而是神教徒。不...

聖嚴法師《追尋六祖足跡 解讀《壇經》思想》

我們知道,中國的禪宗傳自印度的菩提達摩,他於紀元五二七年到達中國,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他的思想源頭是...

聖嚴法師遺言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

【推薦】觀世音菩薩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聖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也就會理直氣壯的拿著自己所執著的價值標準,去衡量外在環境...

聖嚴法師《何謂修行》

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 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 很多人以為吃素念...

聖嚴法師《煩惱如霧起雲生》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佛的智慧, 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下。 我們所處的世界,都是...

【推薦】聖嚴法師對生死的對話

問:未來如果有人提起「聖嚴師父」,希望他們如何記得您們?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希望別人怎麼記得我?我從來...

聖嚴法師《工作不只是保住飯碗》

什麼是現代人應該有的正確、健康的職業道德觀念呢?時下有些年輕人,只把職業當成謀生的飯碗,在這種觀念影響下,...

聖嚴法師《讓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長固然重要,也是無止盡的,但自我成長是否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及最終目的呢?在凡夫的階段,我們不斷地自我...

聖嚴法師《化自私的慾望為奉獻的願望》

佛教的觀念認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惱之外,還有一種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無法滿足時所產生...

聖嚴法師《做個真正的貴人》

在日常生活裡,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盼望能有貴人相助。不過有些人在獲得別人援助時,卻常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捨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的是一句聖嚴法師說的要感謝接受過你施捨的人! 禪宗講的是...

什麼叫大乘和小乘

本來,在佛的時代,並沒有分別什麼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於說法的物件不同,所說的內容和境界也有不同...

聖嚴法師《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熾盛,就形成了八...

聖嚴法師《怎樣做一個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稱為居士。 那麼,做一個居士,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佛教在中國,信仰的人...

聖嚴法師《關於「夢」的問答》

問:每個人都會作夢,有些夢似乎比其它夢更的意義、更真實。佛教有沒有談到不同層次的夢?比如我讀到大慧宗杲禪師...

聖嚴法師《謝謝癌菩薩》

病苦是幫助道心增長的逆增上緣,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緣。 因為在親身經歷病痛的折磨之後,才能體會到救苦救難的...

什麼是菩薩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覺,薩埵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

聖嚴法師《佛教對宇宙生命的來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

聖嚴法師《拜懺做什麼?》

拜懺,又稱為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 凡夫的言語行動,如果加以深切仔細考察,可以說經常...

聖嚴法師《誦經做什麼?》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裡,最適用和最通行...

聖嚴法師《如何解決情緣的問題》

1.斷所有情緣 每個人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到底有多少情緣存在?答案每人不同。 一般人若有願早脫三界了斷情緣...

聖嚴法師《好念頭,壞念頭》

一般人多半認為心中的想法並不等於行為,要確實做出不當的行為才會造成壞的結果,因此會有人說:我不做什麼,想一...

聖嚴法師《體驗》

你沒有真正去體驗自己的生命,也沒有真的想要體驗屬於生命深層的部分;僅僅依憑思想、理路的方式去思索,而希望生...

聖嚴法師《如何轉好運?》

不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當人們遇到失敗而不知何去何從之時,便會想當以求神問卜來指點迷津:西方人會去者吉普...

聖嚴法師《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我們的身心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五蘊皆空的智慧,就會執著五蘊所構成的自我,持續不斷地產生以自我為中...

聖嚴法師《自找苦吃的人生》

沒有一個人喜歡受苦,總是希望快樂,所以會趨吉避凶、趨樂避苦、追求快樂。但是現實生活中,痛苦卻如影隨形、難以...

聖嚴法師《在家信徒的處世原則》

作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對於子女,應當善盡撫養的教育之責;子女對於父母應該孝順忠實,不得浪費父母的...

聖嚴法師《把福報吃完了》

有則寓言故事說,有位窮困的老僧,自知無福,希望透過培福讓來生得到好果報。 可是他沒有物品可以佈施,於是就把...

聖嚴法師《擁抱孤獨,擁抱親密》

有時候,接觸到一些人,他們對我訴說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生命故事,我聽完後很難過!人為什麼老是這麼「放...

聖嚴法師《倫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結婚之後的男女居士,必須要對婚姻關係的維護負起責任;要尊重並體會到對方是另外的一個獨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興...

聖嚴法師《別再執著了》

能夠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脫的人。 放得下的人,應該先放下自己,其次放下週遭所有的一切。...

聖嚴法師《為什麼貪心》

只要是貪,都是不好的心態,不會因你所貪著的東西種類不同,而有好壞之別,因為不管你貪的是什麼東西,都是額外的...

聖嚴法師《懺悔》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像我這麼壞的人還能...

聖嚴法師《超越別離的痛苦》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軀,和心愛的人分離時,難免會心生憂苦、潸然淚下...

聖嚴法師《懺悔與負責任》

懺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懺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準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

聖嚴法師《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一般人所認為的溝通協調,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往往忘了體察別人真正的需求。例如,我有一個弟子,他在與人溝通協...

聖嚴法師《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

聖嚴法師《居士的社會生活》

從佛教的立場說,一個在家的居士所活動的範圍,可比一個出家的僧侶深廣得多,他所隸屬的社會,也比出家的僧侶繁複...

聖嚴法師《鬧鬼的故事與超度亡靈》

真有亡靈嗎?當然。 超度有用嗎?是的。 有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怪異事,不過,先要探究清楚,如果不是空穴來風,...

聖嚴法師《溫柔對待親愛的人》

對待家人,我們習慣成自然地不懂禮貌,不會溫柔,不是大呼小叫,就是懶得搭理。因為太過熟悉了,而不知珍惜。你快...

聖嚴法師《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論》卷二七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簡單的說,所謂大慈悲心,就是要讓眾生離苦得樂。大...

聖嚴法師《死亡並不可怕》

佛教認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一般人很容易誤解這是在散播悲觀主莪。事實上,在佛教的觀念中,身體上...

聖嚴法師《生活就是修行》

禪的修行,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身心平安、少煩少惱, 所以學到觀念、方法後,一定要經常練習,才能達此目...

聖嚴法師《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知道,清涼澄觀是將禪宗攝於頓教的,蓮池大師為標禪淨同歸之說,所以也將淨宗的阿彌陀經及無量壽經判入頓教。...

聖嚴法師《無念不是斷念》

所謂「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聽到了只是聽到,而不產生好惡。許...

聖嚴法師《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存在。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剛硬的東西一定很堅固,其實剛硬的東...

聖嚴法師《愛情的智慧》

佛教勸人學習放下萬緣,不要執著感情,卻不是要人無情,因為,人本來就是有情眾生,只要把愛情的聚散當成因緣變化...

聖嚴法師《念佛的人有三種,你是哪一種?》

第一種人,是為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或是使家人開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災祈福,解怨釋結。 第二種人,是為了人間苦...

人生箴言—聖嚴法師語錄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張 安心在於少欲知足 安身在於勤勞儉朴 安家在於敬愛互助 安業在於服務奉獻 四它 :解...

聖嚴法師《永恆的福德智慧》

用虛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為大眾多謀福祉,為自己創造遠景, 這才是真實而永恆的福德智慧。 雖然從佛法的智慧...

聖嚴法師《最好修學哪一宗?》

在前面已經說過,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於學佛者的根性及時代環境的不同而產生。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場上說...

聖嚴法師《快樂由自己決定》

開朗才會快樂 人經常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態及環境中,因為不安定,所以我們的生活言行很不平穩,導致自己和別人之間...

聖嚴法師《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空去那四個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會脫口而出地告訴你:空了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實...

印光大師《識別正邪》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類,況彼魔子是魔王眷屬,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種,到處皆是,而無目...

圓因法師《修行精華》

感應與巧合 人的一生隨時都有無數影響他命運的機緣從他的身旁眼前溜過,其造成禍福的結果,但憑各人的取捨,但憑...

《佛陀的四個法寶》謹記圓因老法師的教誨

一、懺悔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未學佛以前,貢高我慢,自以為是,在紅塵...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一) 1.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

聖嚴法師《念佛法門的層次》

修學念佛法門可分兩種層次,第一種是求感應;第二種是不求感應。但是,若不從第一種開始,而直接修學第二種方法的...

聖嚴法師《不死之藥》

戒為甘露道, 放逸為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為自喪。 這個偈子,是提醒我們要珍惜生命的價值,善用生命,生...

聖嚴法師《感動是化敵為友最好的方法》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運動中,「四感」是與人相處時的四種主張--- 感恩、感謝、感化、感動 。其中,「感動...

聖嚴法師《為什麼要做佛事》

什麼叫做佛事? 廣義的說: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說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

聖嚴法師《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 即是福慧二門:「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維摩詰經佛國品第一) 六...

聖嚴法師《多聞與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說不能做。聰明人和知識分子尤其是這樣。這些人讀書讀得多,有機會認識很多人的思想見解,加...

聖嚴法師《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戲裡的演出不一定很出色,但是他有某種特質,無形中會吸引許...

聖嚴法師《生命的主人》

我們若不透過佛法來認識生命,那麼,生命的事實,只是無可奈何的一種現象,永遠在生死中流轉,週而復始。曾有人問...

聖嚴法師《積極的人生觀》

何謂積極?時時地生活於現在,不將生命的時光浪費在對於過去的驕傲與悔恨,也不將寶貴的生命消磨在對於未來的幻想...

聖嚴法師《淨土在人間》

大家一向認為,淨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國,例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世界,以及許多佛陀所介紹的他方無量...

聖嚴法師《別讓鬼住在心裡》

人為什麼怕鬼? 原因是對不可知的事物產生恐懼,害怕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對鬼的認識不清而心生恐懼,著調整害怕的...

聖嚴法師《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我們經常因為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生氣。曾經有人告訴我,有一次當他正在氣頭上時,因為忽然想起我說過的兩句話:慈悲...

聖嚴法師《在家信佛有禁忌嗎》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裡面殘餘的香棒,不可以每天...

聖嚴法師《皈依三寶的好處》

歸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槃寂靜的究竟樂。綜合起來,約...

佛學常見辭彙(四畫)

【心】 指無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八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

佛學常見辭彙(三畫)

【三力】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來加持力,即如來的加持;三、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

佛學常見辭彙(二畫)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覓求真本,入佛知見;行入是由實踐著手,實踐修心,磨煉意志。 【二力...

佛學常見辭彙(一畫)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塊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眾生的善根功德增長壯大。...

瞭然法師《地藏菩薩本願功德頌》

稽首地藏王 功德妙難量 慈心深逾海 願力廣無疆 昔為光目女 大孝度親娘 供養過去佛 覺華自在王 感佛空中現...

【推薦】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個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

斌宗法師《色身生活與法身生活》

前言 所謂色身:乃是佛教一種述語,在一般人叫做身體,它是攬父精母血及四大種的地水火風所構成,而具有鼻目嘴等...

李恆鉞《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前言 今天來講此題的目的,是以學科學的頭腦來觀察分析及解釋佛理,進而使諸位能因之對佛學作進一步的研究,理解...

文珠法師《三皈五戒的意義》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除非我們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寶;除非我們不學佛,學佛...

斌宗法師《涅槃是什麼》

前言 修學佛法最後的歸趣在求證涅槃,那麼學佛修行的人,當要徹底明白它,不可輕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個什麼東...

文珠法師《念佛法門》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念是心念、想念、憶念,稱念,佛是佛的名號。佛的名號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們...

斌宗法師《我人生死之由來》

前言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也是為一切苦的根本,因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來的,沒有生死就...

廣超法師《佛學基礎知識》

業力與輪迴 一、業的定義 古印度語稱為竭摩,梵語(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譯為業。業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