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120頁)

聖嚴法師:要控制而不是壓抑情緒

有句話說:「泥人還有個土性。」意思是指,連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氣,人怎麼可能沒有呢?所以,人會發脾氣、會...

淨界法師:何謂「一心不亂」

問: 《阿彌陀經》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亂,請法師為我們講解何謂一心不亂? 淨界法師答: 其實古德對...

惟賢長老《儒釋道三教文化各有特點》

我今天來到這裡(三學書坊),很高興,為什麼?這裡有許多傳統文化的圖書,大家在進行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一些工...

大安法師:念阿彌陀佛一切魔不得其便

【護持多障行人不遭墮落者:末世修行,多諸障難,一虧正見,即陷群邪。彼佛願力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魔事,以...

濟群法師:如何避免企業經營時不造惡業

問: 我發現,企業行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經商要有兩個重要素質,一是形勢導向,不斷確定目標;二是以各種手段達...

理淨法師:「網絡遊戲殺人」是否有罪業

網絡遊戲本身是虛擬的世界,應當與我們的現在生活有很大不同,在網絡遊戲中的一些行為可以說是不受道德和現實生活...

果真法師:心念轉變病就能痊癒

科學日新月異,醫學也隨之不斷進步,而人類的疾病卻相對地增加。這是由工業社會帶來工作緊張忙碌,使人患得患失,...

達照法師:觀音菩薩耳根圓通修法

楞嚴經中講的,菩薩之愛的結果是耳根圓通。在二十五圓通裡,文殊菩薩特別把它揀擇出來,認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

強軟魔頭來考驗

修行關鍵的時候,得大受用的時候,往往是要強烈的外境來考驗你。我們知道,天台智者大師,人稱東土小釋迦,他老人...

濟群法師:擁有後內心還是空虛要怎麼辦

問: 一無所有時曾苦苦追求,可擁有後還是空虛,該怎麼辦? 濟群法師答: 關鍵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而在於有什...

濟群法師:發牢騷與不平則鳴一樣嗎

問: 發牢騷與不平則鳴一樣嗎?默默無聞、一味忍耐是否近乎沉淪? 濟群法師答: 一般情況下,不平則鳴是褒義詞...

大寂法師:三種情形會讓你生起退轉心

一、學佛多年的居士為什麼會在重病下對佛法失去信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1985年台灣中部。故事中的...

大安法師: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世間有一類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貴,也發心修行,但是他不了解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要究明自心。我們自心,真...

大安法師:不要怕自己根機愚鈍淺陋

省庵大師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對這些正面來勸勉,不要怕自己愚鈍、不要怕自己根機淺陋,你只要去做,做了就能夠得到...

大安法師:斷氣之後助念還有用嗎

問: 有人說,往生只是在人斷氣前,若斷氣後頂多生人天,並且說不要經常參加斷氣後的助念,陰氣太重對人不利。我...

不要被情愛所束縛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的事莫過於情愛,情愛作為文藝作品和影視永不衰落的話題而為...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方法

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貪、嗔、癡、等雜糅其中,則佛慧便成眾生知見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務於居心...

慈舟法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此苦海甚深無底,廣闊無涯。因摸不著苦海之邊,故難出苦海。若摸著邊,即能出矣。吾人於此廣...

大安法師:佛為什麼不示現來讓人增強信心

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常示現讓人看到,人們對淨土的信心會增強的;念佛過程中阿彌...

宣化上人:今生富貴是何因

修地藏法門,第二十四種利益是:宿福受生。你前生有善根,有福報,今生是乘著福報來的,乘福受生;宿福受生就是前...

大安法師:生命就在呼吸間

一個修行人的出離心和對世間的貪戀心,兩者是此長彼消的關係。如果對於佛道有很強的好樂,對世間的貪戀之心自然就...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在信心上要怎麼下功夫

淨土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不僅一般的凡夫難信,就是二乘的聖者也難信;不僅二乘的聖者難信,就是菩薩也難信。因為...

聖嚴法師:氣到忍不住時怎麼辦

有人說「沉默是金」。沉默並不等於就是沉沒,被罵、被冤枉時,你沉默下來,別人可能說:「你不回應,表示你就是那...

印光大師開示害蟲是非該殺

有位居士寫信給印光大師,他提出猛獸、毒蛇、蝗蟲之類都是害蟲,危害這些蟲可以說是為民除害。大師針對此言論,進...

達照法師:超越生死的眼光

了斷這個理上的生死,接下來我們的眼光不在生死當中,但是,我們的手腳、我們的習氣還在生死當中,所以還有種種習...

研究生與研究死

有一次給成都理工大學的學生講課,我問同學們:研究生念完了該念什麼呢? 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博士! 我說:不...

不要為了小利而改變目標

過去有個人在門前種了兩棵果樹,兩年後結了果子,其中一棵好一棵差。為了讓好的那棵來年更好,他就把它移植到較肥...

金明法師:莊嚴人生

莊嚴是佛教用來形容美好的詞句,莊嚴人生,也可以說就是美化人生,一般來說,美可分為形相美和內在美,形相美屬於...

徹悟大師《念佛伽陀教義百偈》

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該八教。 一句彌陀,意旨如何,知音常少,木耳偏多。 一句彌陀,大意分明,蛇...

智諭法師:清淨心

今天和大家講清淨心。清淨心對修道人很重要。經上說:心淨則佛土淨。又說:清淨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淨心來。...

律航法師:三皈五戒的問答

三皈依的問答 問: 什麼叫做三皈依? 答: 皈是歸向,依是依靠,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問:...

印光大師極讚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像讚 悲哉眾生無所恃怙,孤露竛竮如逃逝子。 縱聞佛法依教修行,自力劣弱難破無明。 猗歟世尊慈悲心切...

宣化上人:有這口氣在,就要弘揚佛法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也是暑假班畢業紀念日。光陰過得非常快,一眨眼時間,六個禮拜已過去了,想拿回這六個禮拜...

星雲大師:培養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種力量。你看,飛鴿傳書需要耐力,跑馬遠行需要耐力,甚至駱駝橫越沙漠,都需要耐力。 耐...

什麼人與佛有緣

李明從小到大一直很順利,上學時候成績優秀,陞學就業對他來說都根本不是問題;工作不久就結婚了,妻子是相戀多年...

惟賢長老《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

一、人間佛教思想的歷史沿革 (一)釋迦佛的應化示現是人間佛教的一種典型 釋迦佛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

惟賢長老:宗教與封建迷信之區別

宗教與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區別。 一、產生的來源不同 封建迷信來自民間,涉及民間的習慣、民間的傳說、...

大安法師:吃素的循序漸進

印祖對於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確實有很多人吃長素是很困難的。他已經吃慣肉了,不吃肉就不能下飯,再...

宣化上人:瞻禮讚嘆地藏菩薩的十種利益

誠心如法地供奉瞻視頂禮地藏王菩薩,這個人能得到十種利益,什麼是十種利益呢? (一)土地豐壤。 這土地非常的...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觀

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執著而起的妄心;認識了生死流轉的根本──阿賴耶識,和支配此識的力量──業力...

聖嚴法師:只顧耕耘

絕不能用企圖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諸位懷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參加禪七,這種有所為而來的態度毋寧說是正確的,但...

宣化上人:三種佈施

佈施有三種:(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 (一)財施。 財施有內財和外財。內財是身心性命;外財就...

惟賢法師:佛教日常生活的禮節

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

濟群法師:掌握八個修行核心

佛教經論眾多,若無善知識引導,僅靠個人摸索,很難深入堂奧,把握要領。這樣的信仰,往往會停留在入門狀態,甚至...

濟群法師:四觀化解嗔恨心

平時遇到事情時要勤修以下四觀(不必全觀,觀其中之一即可): 一觀: 世上沒有一個壞人、惡人、敵人,所謂的惡...

濟群法師:學佛要依靠自己

如果不依靠自己,又能依靠誰呢? 人生的很多事情,是無法請人幫忙解決的。口渴的時候,誰能代替我們喝水?自己渴...

宣化上人:供花功德福無邊

我們光聽佛的名字,一歷耳根就可以有大功德,何況你自己能志心稱念佛的名字,這功德是更大了。 以前有一個人到波...

宣化上人:惡毒鬼王菩薩心

《地藏經》鬼王中有一個叫惡毒鬼王的,這個鬼王最壞了。怎麼知道他最壞?惡毒嘛!惡毒就是壞到極點了,又惡又毒,...

蓮池大師:在家學佛

在家學佛不必有莊嚴的形相,拘謹的儀表,重要的是,在於真實修行。因此;作為在家居士,誦經禮佛,隨從行道,不必...

大安法師:學佛人的世界觀

世界這個概念,世指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界指空間,東南西北、四維上下、十方。 我們學過哲學,世間的...

達照法師:自己有沒有進步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嗎?朋友,為何你說自己都沒有進步?為何你說自己有點失去了信心?請你回憶近來的一段時間,回答...

達照法師:彈簧人的故事

諸位有沒有聽說彈簧人的故事啊?有一個彈簧人,他的身體象彈簧一樣。他家住在河的邊上,但是,他每天要過河去,到...

達照法師:修行中的丈夫氣魄

在場大部分都是女眾,女眾的心態、心量很難放大。人家都稱大男子、小女人。但是在心性面前,絕然毫無差錯,絲毫差...

心律法師:戴佛珠的含義

也許,有的朋友認為,現在誰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銀首飾、鑽石珠寶一樣,不過是一種裝飾罷了,戴不戴佛珠似乎...

濟群法師:出家意味著什麼

出家,不僅意味著外在形象的改變,意味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意味著離開家庭進入僧團,更關鍵的,是出五蘊的家,出煩...

宣化上人:風水算命的看法

1、 問: 一般都說,風水要好,大門入口處要掛鏡子,屋內左邊要有綠色植物,主人床上應掛兩把劍,走道上應掛風...

了幻法師:看黃色影片是否犯戒

問: 看黃色、色 情影片、閱覽不良網站算不算犯戒? 了幻法師答: 佛教戒律對此雖無規定,但仍屬被禁止的行為...

宣化上人:臨終念佛懺悔滅罪

在臨命終的時候,這暖、息、識將要斷的時候:暖、息、識這三種組織成一個命根。人死了,這命根就要斷了。命根斷的...

憨山大師《觀心銘》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 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

宣化上人:持《楞嚴咒》怎麼沒有感應

《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效驗?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就...

宣化上人:多退初心

人有時最初發心要學佛法,或者最初發心想要出家,但出家一年、兩年、三年之後,唉!出家也沒什麼,修道修了三年還...

明一法師:打遊戲是否造業

昨天有人問打遊戲是否造業的問題,這是肯定的。因為我們一切行為無不在造業,有的在造善業,當然有的是在惡業。玩...

應不應該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訴苦:她從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愛惜生命,更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小朋友吵架;孩子很...

星雲大師:如何獲得身心的健康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個過程,人身體有了病痛懂得要找醫生治療,但是只是希求身體上的健康是不夠的,還要求思...

聖嚴法師:沒有一樣是靠得住的

有個女士以為結婚後人生從此有了依靠,結果先生卻遺棄她和兒子。當時她以為還有兒子可指望,結果兒子後來也離開了...

圓瑛法師:念佛能消業障

一切眾生。自從無始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從迷積迷。以歷塵劫。起心動念。多造惡業。能為障礙。即障蔽自己佛性。業...

大安法師:為什麼要強調計數念佛

問: 東林寺作為淨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別強調計數念佛,譬如百萬佛號閉關、五一佛七、十一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規定數...

印光大師:念佛人為什麼還要遭受橫死

有一天,印光大師收到一位周頌堯居士的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疑問,想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

宣化上人:信佛的人不要怕

諸橫,就是或者被車撞死,或者被水淹死,或者被火燒死了,或者飛機失事、火車出軌、巴士掉落山澗裡去,這都稱之為...

紫柏大師的念佛方法

紫柏大師問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間斷嗎? 合眼睡時便忘了。海州回答說。 合眼就忘了嗎?!大師震威一喝,說: 這...

心律法師:禪茶與養生

佛教養生與飲茶有很深的淵源。禪茶的興起和佛教弟子的需求是分不開的。佛教的修禪之法是利用靜坐思考來參透佛經,...

印光大師:遇到災難病苦時念觀音聖號

● 問: 如果遇到危險急難時,恐怕不能同時念誦各咒,應該用什麼法門應對? 答: 遇到極危急的災難時,只念觀...

聖嚴法師:有錢是福報,無錢是智慧

有位居士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師父,現在我學佛已有兩年多,過去的種種我覺得很愚癡,老是追求錢,我賺了還不算少...

大安法師:般若智慧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如何修智慧、修般若這一塊是非常陌生的,而這一塊確實是佛教的精髓所在。佛的一代時教,講法...

大安法師:皈依十多年了怎麼事事不如意

問: 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這是逆增上緣,可是我的處境常讓我對念佛感到灰心,請...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講因果報應

地藏菩薩見著什麼人,就說什麼法。你若記得下列這些因果循環的報應,遇著什麼人,就可以給他說什麼法,這就是地藏...

夢參老和尚:當你在怒氣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用三寶對治煩惱,或者人家罵你了,或者很生氣、煩惱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煩惱很重,...

何謂法師

何謂法師?淺言之,精通佛法,為人之師。法師有五種: 1、受持法師: 對於佛法,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嚴格實踐...

慈舟法師:死心念佛

修淨土法門,必須切實用功,應該死心念佛。古人所謂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愛名利是非的心,轉換過...

宣化上人:如何分辨魔與菩薩

你要是想認識,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薩,還是魔?你就可以在這個地方來看。 第一,看看他有沒有淫慾心; 第...

印光大師:對治色慾的方法

【原文】 色慾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乾惕在念,則亦難免不...

宣化上人:地獄是誰造成的呢

什麼叫地獄呢?地獄是誰造成的呢?人間有監獄;地府裡,就是陰間,也有監獄。可是人間的監獄是政府先造好,給犯罪...

達照法師:從意根下手

這個意根啊,不容易,講妄想我們大家知道,腦袋那個老東想西想就是妄想、很清楚。但是意根是什麼呢?意根啊,諸位...

達照法師:修行的用心處

經常遇到一些道友,首先就會問他們用功修行的用心處在哪裡?往往許多能說善道的法師也頗為深思,何況連教理都沒有...

惟賢法師《信解行證》

佛教講修行的道路,離不開信解行證,什麼是信解行證呢? 一、信 在佛教四眾弟子裡邊,在家信眾約佔百分之九十,...

印光大師:誠與敬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

印光大師: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臨終欲不昏沉,必須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臨終何能清白。朱榮鑫事,若非虛說,決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

宣化上人:沙門的意思

沙門有四種: (一)聖道沙門。 佛可以稱為聖道沙門,菩薩也可以稱為聖道沙門。 (二)說道沙門。 是以講經說...

良因法師:女居士應避免的8種丑態

學習佛教的教義佛法本來是為了尋求解脫,而部分人卻不以為然。不論在道場裡還是道場外,已經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

弘一大師的惜福

弘一大師是近代著名的律藏大師,俗名李叔同。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

星雲大師《佛教的主觀與客觀》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結合的世間 壹前言 佛陀將宇宙萬有的事物,歸納為色、心二法,也就是物質現象與精神活...

星雲大師: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力量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嗔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佛...

星雲大師《怎樣做一個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寶 壹前言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皈依以後,就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成為三寶佛法...

星雲法師《最初的根本佛法》

第一篇 緣起 壹緣起的意義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都不是憑空而有的,也不能單獨...

印光大師:淨業行持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而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聽言信者,須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無...

開願法師:念經需要持五戒嗎

問: 請教師父,誦經人是不是必須持五戒?有人說如果不持五戒,誦經的功德會少或者幾乎沒有功德。但是五戒對初入...

星雲大師:增加營養

身體不好,要增加營養;體力不足,要增加營養。總之,人的健康,要靠增加營養來維持。 保持人體健康的營養,也不...

星雲大師:結婚三部曲

結婚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兩個來自不同地方、背景、習慣和觀念的人,忽然結合在一起,要讓婚姻和諧,如鼓琴瑟...

大安法師的出家因緣

社會上也說,人有一點隱私嘛,就算我是一點出家因緣的隱私了,其實很多人都喜歡問這個問題,出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大安法師:一念淨信即可得利

一九九九年春節,我們有十六人曾在九華山祗園寺上客堂打過一次精進佛七,二十四小時佛號不斷,每日輪班養息四小時...